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黑硬的物质有什么用,如果把子弹弹壳里的火药换成鞭炮或烟花的火药?

CF排位号 admin 2023-11-01 18:00 75 次浏览 0个评论
CF排位小号

黑硬的物质有什么用,如果把子弹弹壳里的火药换成鞭炮或烟花的火药?

对于发射药的研究,主要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至冷战结束之前这一段时间。只不过当年对于子弹发射药的研究就一直处于竣工领域的一个冷门领域。只有为数不多的化学厂商在研究这种东西。

烟花爆竹的火药是可以放到弹壳里发射的,但是多用于早期的霰弹枪和单发枪。在无烟火药没发明之前,子弹罐装的就是黑火药。黑火药特点是威力小,烟雾大,残渣多对枪管有腐蚀,后期的无烟火药则没有这些缺陷,所以现代的枪弹基本是无烟火药的天下。不过用于打猎的火铳基本罐装的还是黑火药,毕竟那东西是要求不高的玩意。就连16和12号猎弹基本还是黑火药的。烟花里面下边的是普通的黑火药,很多人管他叫顺药,火铳里面就是这种药。

黑硬的物质有什么用,如果把子弹弹壳里的火药换成鞭炮或烟花的火药?

烟花上面的药,很多人管他叫横药,实际那是速燃药,完全可以用于手枪的火药的燃烧速度与枪管长度相匹配,长枪管用慢药,短枪管用快药。如果长管用快药,容易炸膛,并且弹头快出枪管时爆发力已减弱,导致弹头飞行速度不够而降低威力。如果短管用慢药,那么大量的火药还没燃烧就被喷出枪口,浪费了火药还降低了威力。军工厂解决燃速问题,把手枪的药做成小颗粒的,把长管的步枪药做成长条形或多管形的,也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

如果将弹壳中的火药换成鞭炮中的火药那么只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即便能将子弹发射出去,其杀伤力也会变的极弱,最好也就比鞭炮爆炸大那么一丢丢,并不会对人造成太大伤害。甚至,还可能会出现一种情况,那就是导致枪械炸膛。

毕竟即便是将子弹完美复装,其等量的黑火药也不会和原本子弹中的质量相同。要知道,弹壳的容量可是十分有限。当然,也有可能会出现哑火现象。如果想用最合适的比较的话,这种情况下的击发的子弹几乎连空包弹的伤害都达不到。

两者爆炸威力和适用范围有什么不同?

工业炸药又称民用炸药,是以氧化剂和可燃剂为主体,按照氧平衡原理构成的爆炸性混合物,属于非理想炸药。工业炸药具有成本低廉、制造简单、应用可靠等特点,因而广泛应用于煤矿冶金、石油地质、交通水电、林业建筑、金属加工和控制爆破等各方面。随 工业炸药 着各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工业炸药品种和产量的需求不断增大,因此得到迅速发展。

工业炸药的分类

1.按炸药的应用范围和成分分类

(l)起爆药

起爆药的特点是极其敏感,受外界较小能量作用立即发生爆炸反应,反应速度在极短的时间内增长到最大值。工业上通常用它来制造雷管,用以起爆其他类型的炸药。最常片的起爆药有二硝基重氮酚(即DDNP)、雷汞(因其安定性相对较差、有剧毒,已被叠氮化铅等起爆药所代替)、叠氮化铅(简称氮化铅)等,其中DDNP由于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安全性好、成本较低,且机械感度低、起爆能力强,为目前国产雷管的主要起爆药。

(2)猛炸药

猛炸药比较钝感,即具有相当大的稳定性,需要有较大能量作用才能引起爆炸。按组分,猛炸药分为单质猛炸药和混合炸药。

单质猛炸药:指化学成分为单一化合物的猛炸药,又称爆炸化合物。它的敏感度比走爆药低,爆炸威力大,爆炸性能好。工业上常用的猛炸药有TNT、泰安、硝化甘油等常用做雷管的加强药、导爆索和导爆管药芯以及混合炸药的敏化剂等。

混合炸药: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独立的化学成分组成的爆炸性混合物,通常是硝酸铵作主要成分与可燃物混合而成,释放的能量比起爆药大。混合炸药是工程爆破中用量最大的炸药,它是开山、筑路、采矿等爆破作业的主要能源。

工业上常用的有粉状硝铵类炸药(铵油炸药、膨化硝铵炸药、粉状乳化炸药等)、含水硝铵类炸药(如乳化炸药、水胶炸药、重铵油炸药)等

(3)发射药

发射药的特点是对火焰极其敏感,可在敞开的环境下爆燃,而在密闭条件下爆炸,爆炸威力很弱;吸湿能力强,吸水后敏感性大大下降。

常用的发射药有黑火药,可用于制造矿用火箭弹。

2.按炸药的使用条件分类

第一类炸药:是准许在一切地下和露天爆破工程中使用的炸药,包括有沼气和矿尘爆炸危险的矿山,又称为煤矿许用炸药或安全炸药。这类炸药爆炸产物的有毒气体不超过安全规程所允许的量,并保证不会引起瓦斯和煤尘爆炸。

第二类炸药:一般可在地下或露天工程中使用,但不能用于有沼气或矿尘爆炸危险地方。

第三类炸药:专用于露天作业场所工程爆破的炸药。

用于地下作业场所工程爆破的炸药,对有害气体生成量有一定的限制。我国现行标准规定,1kg井下炸药爆炸所产生的有毒气体不超过80L。

3.按炸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分类

(l)硝铵类炸药

以硝酸铵为主要成分,加入适量的可燃剂、敏化剂及其他添加剂的混合炸药,是目前国内外爆破工程中用量最大、品种最多的一大类混合炸药。现应用较为广泛的乳化炸药(含粉状乳化炸药)、铵油炸药、水胶炸药、浆状炸药及膨化硝铵炸药均属此类。

(2)硝化甘油类炸药

以硝化甘油为主要爆炸成分,加入硝酸钾、硝酸铵作氧化剂,硝化棉为吸收剂,木粉为疏松剂,多种组分混合而成的混合炸药。就其外观来说,有粉状和胶状之分。硝化甘油炸药具有爆炸威力大、感度高、装药密度大等特点,适用于小直径炮孔、坚硬矿岩和水下爆破作业,但其安全性较差,炸药有毒,爆后生成的有毒气体量大,不易加工,且生产成本较高。

(3)芳香族硝基化合物类炸药

主要是苯及其同系物的硝基化合物,如TNT、黑索金等。这类炸药在我国工程爆破中用量不大。

军用炸药是军用常规炸药和核炸药的统称。常指前者。即用于军事目的的单体炸药及混合炸药,多为固体混合炸药。要求能量水平高,安定性和相容性好,感度适中,作用可靠,能长期贮存,具有低易损性,且易于装弹。

用于装填各种常规弹药和核弹药及爆破药包,也用做发射药、推进剂,混合起爆药、火工品药剂及烟火药剂的组分。

分类:

1、TNT。炸药之王,是德国化学家1863年在一次失败的实验中意外发明出来,呈黄色粉末状,含剧毒,1到2克就足以让一个成年人迅速死亡,爆炸时会生成一氧化碳等对身体有害气体。其安全性和稳定性比较好,即使被子弹击中也不会爆炸,是二战结束之前世界上性能最好的炸药,普遍用于各种子弹、炮弹中,至今在军事领域中还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PETN。中文名称太恩,诞生于二战期间,威力比TNT略大,在军事领域中常用于手雷、手雷弹、导爆索、雷管等武器中,还可以加工成药品戊四硝酯粉,具有舒张血管的作用,是治疗心绞痛的良药。

3、奥克托金。目前军事上使用的综合性能最好的一种炸药,诞生于1941年,威力、稳定性都比TNT高,但造价比较昂贵,一吨价格大概是TNT的15到20倍,一般只用于导弹战斗部,或者核武器的起爆炸药。

4、黑索金。军用高能炸药,威力是TNT的1.5倍,呈无色结晶体,含有毒性,可制作老鼠药,军事上一般用它填充各种炮弹,现代炮弹中使用的混合炸药主要成分就是黑索金。

5、CL-20炸药。当今世界上宣布可以实践使用的能量最高、威力最大的非核炸药,亦即最强火药、新一代炸药之王,爆破速度可达9600米/秒,威力是TNT的数十倍,可让现有火炮威力增强百倍,被誉为“炸药界的珠穆朗朗峰”,1987年美国首次合成成功,我国是第三个自主成功合成该炸药的国家,因造价昂贵,目前并未普及。

军用炸药和民用炸药的主要区别:

1)性能质量的差异:

民用炸药对于纯度要求不高,完全根据使用方便为目的,属于非理想炸药,威力低,爆速低,保存周期短。军用炸药要求纯度高,能量要求高,安全性能突出,具备长期储存性能,抗冲击性能好,容易装药,感度适中,低易损性能。

2)威力不同:

民用炸药爆速和能量都低于军用炸药,民用炸药依靠增减量来实施爆破作业,军用炸药追求高威力,恨不得一斤顶两斤用。例如,黑索金,化学名称环三次甲基三硝胺,常用名“黑索金”,爆速达到8750,真正的猛药,比TNT猛烈1.5倍,通常用于炸弹添加药剂,提高爆炸威力,民用炸药使用的雷管就采用黑索金作为起爆药。奥克托今炸药:化学名字环四亚甲基四硝胺,比黑索金还厉害,而且性能更稳定,爆速高达9000,是真正理想炸药,不过太贵了,基本上都用不起。主要用在导弹、核武器的起爆药中。

民用炸药还要考虑到爆炸遗留物的环保性问题,不能产生有毒气体,不能遗留有害物质。炸药属于化学反应,因此,火药武器也被称为化学能武器,炸药化学反应自然就存在氧化和还原反应了,军用炸药基本都是负氧平衡,威力大但不如民用炸药炸得干净,有毒气体多。当然,炸药不论是军用还是民用,最大的区别是使用性质不同,因此,追求的性能不同,民用炸药是服务于社会的,军用炸药是要敌人命的,我想这是最大的区别。军用炸药和民用炸药的区别也是实力的象征,一些热点地区,缺少炸药,哪管军用民用一说,只要是炸药都具有破坏性,都能用。

以上是铁杆军迷观点,欢迎关注铁杆军迷,欢迎深入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本人将删除。

哈尔滨秋林出品的大面包叫大列巴但是太硬了?

大列巴

大面包,又叫大列巴(列巴是俄语面包的音译),由俄罗斯传来,现为哈尔滨一绝。这种大面包为圆形,有五斤重,味道具有传统的欧洲风味。大列巴是哈尔滨特产。大列巴之名,体现了中西文化之融合,“列巴”是俄罗斯语“面包”,因为个大,所以前面冠以中文的“大”字。作家秦牧当年来哈尔滨有句“面包像锅盖”的比喻,说的就是秋林大列巴面包。它的标准直径在23-26厘米之间,厚度也在16厘米以上,面包净重有2公斤,它的膨松程度比一般的面包要厚重些。拎在手里沉甸甸的,所以一般从哈尔滨带这特产礼物送人可是礼重情义更重的。特点介绍大列巴大列巴是秋林食品公司的创始人、俄罗斯商人伊万·亚阔洛维奇·秋林引进前店后厂的模式生产的,已经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秋林“大列巴”每天限量生产160个,在哈尔滨经常见到排队购物的就是“里道斯”红肠和“大列巴”面包。“大列巴”的包装以前是白屉布的口袋,现在是无纺布上印着俄罗斯风情的花纹图案。大列巴面包经过三次发酵工艺生产、加之啤酒花、以特有的椴木、柞木等硬杂烘烤出来的外皮硬且艮,内芯软松。大列巴面包有面香、酒香、盐香、果木香、乳酸香,大列巴面包的特点就是保鲜时间长。在哈尔滨没有哪种食品像秋林的“大列巴”一样名扬中外,也没有哪种食品像“大列巴”一样能够历经百年仍旧满城飘香。“大列巴”对于哈尔滨这个城市来讲早已超越了食品的概念,它是一种象征,一种文化,更是这个城市历史的见证和承载。制作方法原大列巴料:白面粉全麦粉 鲜酵母精盐植物油鸡蛋。操作:1、两种面粉加盐混拌均匀。2、鲜酵母用温热水化开,掺入面粉充分揉匀成面团,用湿布盖住,置温暖处发酵1/2-1小时至体积增倍。3、取出面团、置面板上,轻揉约5分钟,作面包生坯,摆于烤盘上(烤盘要涂油防粘或垫一层烤纸),再发酵约15分钟。4、烤箱预热至200℃,面包坯表面刷鸡蛋浆,置于中层,烤15-20分钟即成。美食吃法大列巴面包大列巴个头很大,吃“大列巴”切成片,用微波炉烘热后,抹上果酱,夹上奶酪,或者抹上黄油、鱼籽酱,夹上火腿、香肠片吃。也可以把列巴撕碎放到汤和牛奶里吃,容易消化。也可以用哈尔滨红肠就着大列巴吃,哈尔滨红肠原名苏联立陶宛灌肠,音译里道斯灌肠。这种灌肠传到哈尔滨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因为肠的外表呈枣红色,所以被哈尔滨人称之为红肠。生产红肠用的主要原料有肉、肠衣(动物肠衣,以猪或牛的小肠肠衣为最佳)、淀粉(马铃薯淀粉最佳),大蒜,盐和硝等。其中有一半是瘦猪肉,大约三分之一的肥猪肉,有的也加瘦牛肉,其余为淀粉和调料。历史渊源大列巴(大面包)是俄国人传统的主食。俄罗斯每个农庄只有一个面包炉,各个家庭到面包炉定期烤面包。平时只在家里吃储存的面包,因此面包制作的特别大,吃时切下一片。久而久之,形成了特有的技艺和风俗。1898年俄国人在中国修建中东铁路。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俄国人大量涌进哈尔滨。为满足他们传统的衣食住行需要,1900年俄国人伊万.雅阔洛维奇.秋林开办秋林洋行哈尔滨分行,并设立面包等食品作坊,专门生产俄国人喜欢的大列巴等传统食品。这就是哈尔滨秋林食品厂的前身。[2] 这种大面包香味浓郁,口味微酸,比较适宜储存。圆形,直径可达33厘米,四五斤重。初期,技艺主要掌握在俄国技师手里,在哈尔滨传承了两代。1953年由中国政府接收,俄罗斯师傅手把手地把面包制作工艺教给了中国师傅,沈宝聚、王占先是华人第一代技师。至今,在哈尔滨人手中又传承了三代。目前,哈尔滨秋林食品厂生产的大面包一直沿用的传统手工工艺和设备。曾经有俄罗斯食品加工人士来哈尔滨参观了大面包制作工艺后,非常感慨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具有俄罗斯风情的地域性饮食文化,并说:“这项传统工艺在俄罗斯很多地方已经失传了。”经过百年的沉淀,这一食品已与中国饮食文化相结合,成为哈尔滨一绝。营养价值大列巴表皮干脆的脆皮面包热量最低,面包不甜。含糖、盐和油脂都很少,烘焙后表皮脆硬。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少量维生素及钙、钾、镁、锌等矿物质,易于消化、吸收。大列巴是全麦面包,拥有丰富的膳食纤维。面包松软,易于消化,不会对胃肠造成损害。城市介绍哈尔滨历史悠久,荟萃北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是中外文化融合的城市,被世人誉为"东方莫斯科”、“东方小巴黎"。哈尔滨还是世界冰雪文化发源地之一,有亚布力高山滑雪、兆麟公园冰灯游园会、松花江上冬泳、雪雕、冰雪游乐等活动和节日,还有“哈尔滨之夏音乐会”、每年一届的中国哈尔滨经济贸易洽谈会。哈尔滨是中国东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文化名城,有“天鹅项下的珍珠”之美称。

气体液体固体到底是什么哟?

固体:有一定体积和一定形状,质地比较坚硬的物体。

在常温下,钢、铁、岩石、木材、玻璃等都是固体。

气体:没有一定形状,没有一定体积,可以流动的物体。

在常温下,空气、氧气、沼气等都是气体。

液体: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可以流动的物质。

在常温下,油、水、酒、水银的都是液体。

气体和液体的区别就在于液体有一定的体积,而气体没有。

其实物体三态的产生就在于他们的密度的变化当中,在三态中,固体密度最大,即各分子之间的间隔较小,分子间显示出斥力,所以难以压缩,就形成了固体的一定体积和形状;液体相对于固体来说密度比较小,分子间间隔相对较大,分子可以比较自由的运动,就形成了液体的流动性。

在三态中密度最小的就是气体,它的分子间间隔比较大,分子间显现引力,形成了气体的流动性和可压缩性。

如酸奶属于溶液,他具有流动性,有一定的体积,难于压缩,为液体。

为什么有的硬的东西容易碎?

这个问题首先得明确下“硬”的概念。学术上,或者说科学上的“硬”,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硬”表达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下面,我来详细讨论下。

1、“硬”的定义

日常生活中,我们觉得钢铁比棉花硬,也比木头硬。我们有这样的感觉,是基于我们对这三种材料施加力后,从材料的变形特征,总结出来的。因此,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硬”,其实指的是材料的刚度,即抗变形的能力,力学上用弹性模量来衡量。

实际上,在材料科学上,“硬”有它自己的定义,通常用硬度来表示,指的是材料局部抵抗硬物侵入表面的能力。硬度的测量根据不同的方式,有好几种:洛氏硬度、维氏硬度、布氏硬度、努氏硬度等。下图为洛氏硬度原理图,施加指定大小的力,在不同的材料上就会出现不同的刻痕,根据刻痕的大小,来确定硬度的值。

由此可见,材料学上的硬度,针对的是材料表面的一种性能。而日常生活中的硬度,针对的是材料整体的力学性能。

2、硬而脆的现象

根据材料学上的硬度定义,指的是抵抗外物局部侵入的能力。外物的侵入,首先是从变形开始,然后挤压破坏。在开始阶段要首先发生变形,这与日常生活中的硬度(力学上的刚度)有所联系。所以,通常来讲,刚度大的物体,其表面硬度也大。

为了说明脆的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下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如上图。脆指的是材料发生断裂破坏,这与应力应变曲线围成的面积有关。这个面积力学上称之为应变能密度,就是单位体积内,材料发生断裂的能量。所以,“脆”与这个应变能密度息息相关。

假如存在两种材料,应力应变曲线如上图。其中围成面积大的(红色曲线),必然不那么脆,因为想要发生断裂,需要的能量更多。而另一根黄色曲线,围成的面积相对就小很多,也就意味着黄色曲线代表的材料更加容易破坏。

对比这两根曲线,我们发现一个很奇妙的现象:黄色围成面积小,即易破坏,但是弹性模量大,即刚度大。红色围成面积大,即不易破坏,但是弹性模量小,即刚度小。大多数材料都是如此。

3、硬而脆的解释

绝大多数材料都是硬而脆,这是一种宏观现象,尽管我们可以用力学的方法,找到相关的力学参数的不同。但是,仍然缺乏一种更加本质的解释。

我们都知道,材料的力学特性随温度发生变化。高温状态下,偏韧性。低温状态下,偏脆性。在应力应变曲线上,就如图上图的红色和黄色曲线。即低温时,弹性模量大,刚度大,但是面积小易碎。高温时,弹性模量小,刚度小,但是面积大,不易碎。

我们虽然无法定量的解释这种情况,但是从高低温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对这种硬而脆给出一个定性的解释。即:硬的物体由于刚度大,难以发生变形,但是其变形响应时间缺较短,从晶体结构层面,晶界会发生振荡,造成材料更加容易被破坏。而硬度小的物体,由于刚度小,变形很容易发生,但是变形响应时间慢,晶界的振荡有足够的时间来协调,从而不易发生破坏。

举一个通俗的例子,一根尺子一端固定,弹另一端,尺寸发生振动。如果尺子刚度大,振动就会很激烈。如果尺子软绵绵的刚度小,振动就不那么激烈。

4、总结

通常我们所说的“硬”,其实指的是材料的抗变形能力,即力学上的刚度。

材料科学上的硬度与刚度通常情况下也成正比。

发生“易而脆”现象,主要取决于材料的变形响应时间,而变形响应时间与刚度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