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结密令,有什么好看的动作电影推荐吗?
你好,下面是给你推荐的十部动作电影希望你喜欢
《叶问》四
从香港到达美国唐人街后,叶问无意间被迫卷入美军军方和华人的纠纷,为保护华人利益叶问接受挑战,以正宗咏春迎战美国海军陆战队高手。
《突袭》1
雅加达特警接到线报,有一伙毒贩要在雅加达一贫民区交易。特警决定对毒贩就行抓捕,当他们抓住毒贩后,大楼突然断电出口关闭原来这是个圈套,他们只有杀出一条血路。
《忍者刺客》
孤儿大山自小就被一个神秘集团收养,还被训练成为功夫厉害的刺客,无意发现自己的朋友被收养自己的神秘集团杀害。大山随后逃出集团隐藏起来,准备为朋友报仇。
《座头市》
日本中世纪,名叫座头市的一名瞎子流浪汉以赌钱为生,但他暗中也是个剑术高手。在一个赌局上座头市遇到几个美丽的艺伎,她们实际上是来暗杀座头市的杀手,血战瞬间开始。
《冬荫功》
泰国一家农民,一对父子相依为命。父亲空余时间教他泰拳,希望他学有所成好为泰皇效力。父子还养了一只大象,打算献给泰皇。谁知,大象给村长和黑涩会骗走,卖了。阿锦一人远赴国外,势要追回大象。
《非常人贩》
法国南部,马丁一个专门给黑帮送包裹的“送货员”,他是特种兵出身,身手厉害。再一次送货途中发现包裹会动,他打破自己的规矩查看了包裹,里面是一个美丽女孩,马丁决定帮助女孩逃走,为了这个决定给他带来了大麻烦。
《终极斗士》
电影描述的是boyka越狱后,参加地下黑拳拳赛,一失手打死了一名拳手,他为了弥补这位拳手,去了俄罗斯打“黑拳”替拳手妻子还债,boyka不知道危险正在一步步靠近。
《暴力街区》
底特律犯罪率高,当局把危险的犯罪分子,安置在罪恶街区里。在罪恶街区了有一个大毒枭梅因,卧底警察米安,想方设法想把他管进监狱。生活在罪恶街区的力诺想离开这里过新的生活,但是女友给梅因抓走,两人决定一起对付大毒枭。
《杀破狼·贪狼》
香港警察阿忠的女儿在泰国旅游失踪,到泰国报警后,负责接待他的是警察崔杰。两人在调查时发现,这不是一起简单的失踪案,而是个案中案,当他们意思到问题后,神秘势力向他们下手了。
《邪不压正》
北洋军阀时期,少年天然看见师兄潜龙杀害师傅全家,后被美国医生救下后,多年后天然回国决定为师傅报仇。潜龙早已投靠了日本人,天热决定国仇家恨一起解决。
八国联军侵华究竟干了多少坏事?
1900年8月16日,北京陷落。城破之后,八国联军纵兵三日,为所欲为。北京遭到了空前的摧残和蹂躏。现在已经很难揭示八国联军罪行的全貌了,现在仅能根据中外档案和时人记载的一些情况来予以揭露,概括言之,联军主要恶行,一是焚烧屋宇,二是杀戮无辜,三是淫虐妇女,四是大肆劫掠。
联军在北京烧杀劫掠、诸恶并作1900年8月14日,当八国联军猛烈进攻北京城的时候,惊慌无措的慈禧太后连续五次召开御前会议,但众官员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应对。8月15日凌晨,八国联军攻打东华门,慈禧太后赶忙换上便衣,在载漪、奕劻、载勋、载澜、刚毅、赵舒翘等王公大臣的配同下,由马玉昆部及神机营、八旗兵数千人护送,仓皇向山西太原方向逃避。北京城以及城内的居民成了任八国联军宰割的“鱼肉”。我们现在看看,仍然是满心愤恨。
1.焚毁屋宇联军进城后,纵火打炮,使北京的官邸府院、寺庙民宅、城垣宫苑及档案图书等,都遭到了大规模的焚烧毁坏。
联军进入北京后,一方面以报复义和团的名义,在设过坛的地方进行焚毁。“城内各户曾铺坛办团者”,更是一律“火并其屋”。户部银库遭到俄国和日本军队两次抢劫与焚烧。另一方面,联军又以威胁其住所安全为由,焚毁了无数建筑物。比如,驻扎在安徽会馆内的德军,借口有人向院子中抛掷砖瓦,次日即“将馆后八角琉璃井至义学防火焚烧,并焚毁左右住户房百十余间”。其后,德军又连续焚烧包括兴圣寺古庙在内的房屋百余间,“无拘大小,尽皆烧尽。”
没有设坛的,或对八国联军安全构不成威胁的府衙、寺庙和民宅也同样遭到焚烧,以至于“火焚数千万户,昼夜烈焰腾腾。”翰林院“已付焚如”,弘仁寺、仁寿寺、大光明殿等均被焚毁。京城北部,从地安门内以西至西安门内以北,“其房焚毁无存”;从地安门内以东至东安门内以北之房屋“十之尚有三”。京城南部,从前门以北至东四牌楼以南,亦是“满目荒凉。”
八国联军不仅纵火少放,还焚毁了大量不便于拍卖和运走的物品。特别是清政府六部九卿各衙门的档案文稿和翰林院等处收藏的珍贵图书,毁于这场大火的数量和价值都是无法统计和无法弥补的。
1900年12月,法军用打炮轰塌了西便门以北的城墙;德军拆卸了古刹报国寺的殿堂木料后,将该寺用打炮轰毁。驻扎在吏部衙署的俄军,将各司处的窗壁门扇均予以拆毁。礼部基本被拆了个干净。
总之,经过八国联军的焚毁破坏,昔日充满着辉煌的金漆房舍的北京城,“到处是一片罗列着萧条残物的荒野。”
2.杀戮无辜八国联军对京城居民进行了惨无人道的血腥屠杀。
他们仅仅在庄王府一处,就杀害1700多名团民,只要搜不到义和团敏,统统斩首、枪毙。瓦德西嚣张地说,“由此而死之人,究有若干,实永远不能调查。”
这并不是说联军只杀义和团。他们在城内横冲直撞,凡遇到中国人就开枪,有一次,一队法军用机枪将一圈这个人逼进一条死胡同里,射击15分钟以上,“直至不留一人而后已。”
由于联军的滥杀,城内居民“百家之中,所全不过十室”,许多地方“死尸遍地,腐烂熏蒸,惨难寓目”。皇城之内“杀戮更惨,逢人即发枪毙之,常有数十人一户者,拉出以连环枪杀之。以致尸横遍地,弃物塞途,人皆踏尸而行。”由于满街尸骸枕籍,使得整个北京城“成了真正的坟场。到处是死尸,无人掩埋,任凭野狗嘶啃躺着的尸体。”
由于八国联军横施淫威,无数的中国居民被迫自杀。“有闭门自焚者,有全家自殉者,有被逐无处投依自尽者,有被侮羞捐生者。各街巷哭嚎之声,遍处皆同。”
文武官员合家自杀者,达1798人,对于自杀的黎民百姓,死亡数字是难以统计的。“京内尸积遍地,腐肉白骨路横。”
3.淫虐妇女城破之后,大街小巷,妇女的惨呼声、呼救声和八国联军的笑乐声,日夜不绝于耳。请看几段时人记载:
其一,有一个18岁的女子,看到邻居家着火,就出来看,然后被德国兵拉去,女子不从,“被德兵投之火中而毙。”
其二,联军将抓来的妇女,不分老弱贵贱,全都集中在一起,“作为官妓”,任联军“入内游玩,随意奸宿。”
其三,东门一带的妇女“恐怕受洋兵侮辱,遇见黑兵,越发恐怕”,许多妇女一听到枪声,就投井而死。“一个井中捞出五六个死尸”。
时人的记载,难以表单历史灾难之万一。究竟惨遭淫虐、抗暴致死的妇女有多少?怕是无法算清了。
4.大肆劫掠八国联军在焚毁、杀戮、淫虐的同时,还对北京城进行了大规模掠夺和抢劫。
抢劫从北京陷落之时开始,直到八国联军撤离北京城之日才告结束,持续一年之久。瓦德西说,“联军占领北京之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这三日之的是8月16日至8月18日。尔后,八国联军以搜查义和团为由,继续进行抢劫活动。即便在各国侵略军划定了占领区之后,各种抢劫活动也不断发生。“最初,他们散布在城内各处,随心所欲,不管地区。其后,每个分队在指定由它来维持治安的地区进行抢劫。”
这次浩劫,从皇宫坛庙陵寝、官署衙门、王公府邸到民居商宅,悉遭厄运。据内务府不完全统计,皇宫失去宝物约2000件,四库藏书47506本……户部和内务府是抢劫的重点。日本人从户部银库“搬了2914856两银子送到日本使馆”,在户部的缎匹库和颜料库抢走了无数的绫罗绸缎,又洗劫了内务府的官三仓、恩丰仓所存的32万石仓米和全部银两。
除此之外,翰林院的书万册经史典籍,钱法堂的数万串新铸铜钱,禄谷仓的数万石积年陈米,太常寺和光禄寺金银器皿,皆被抢劫一空,据不完全统计,各处库款损失约6000万两。
联军对于商号、当铺、居民的抢劫更加残暴。他们以搜查义和团的名义,三五成群,携洋枪与利刃,在各街巷挨户踹门而入,“翻箱倒柜,无处不搜。”“稍有拦阻,即被戕害。”“各街巷行人遇洋兵,则遍身搜索,凡银钱不拘多寡,全行掳掠。”
总结八国联军,这些来自“文明国家”的军队,在20世纪初的北京为所欲为,作恶多端,其罪行罄竹难书。经过八国联军的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万不止”。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坦承,“所有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但为数必极重大无疑。”
120年过去了,笔者想到八国联军在北京犯下的罪行,心中仍是愤恨不已。但愿这样的悲剧不再重演。
她们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上,利用美人儿做间谍的事例不胜枚举, 比如妹喜、妲己、褒姒、西施、毛嫱、郑旦、貂蝉...... 限于篇幅,在这里单说说凭一己之力灭掉一国的绝色美人——西施。
春秋末年,地处江南的越国(今浙江地区)出现了一位拥有惊人美貌的女子,这位旷代绝世的美女,就是位列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的西施。
《吴越春秋》记载,西施,本姓施,名夷光,因为家住苧萝山下的西村,所以被乡人称为西施。
西施有多美?据说她到苧萝山上砍柴,高飞的大雁居然忘记了拍动翅膀,她到若耶溪边浣纱,水中游鱼在美若天仙的她面前自惭形秽,羞得纷纷潜入水底,西施之美,竟能沉鱼落雁,羞花闭月。
西施虽有倾国倾城之貌,却因家境贫寒而成为一名浣纱女。西施虽然生活贫困,但日子过得很是平静,她和郑旦等一帮女孩儿整日在若耶溪边浣纱,嬉笑打闹,倒也自得其乐。
很快,这种平静生活就被外部世界的风云变幻打破了。彼时,在中国长江流域和钱塘江下游一带,对峙着两个势不两立的国家,北边的叫吴国;南边的叫越国。西施是越国人。
史载,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挥师攻越,吴越两军战于槜李(地名),越王勾践派出了一支由巴人组成的敢死队,这些敢死之士排成三行,轮流不慌不忙地从队伍中走出,来到吴军阵前,大吼一声,再以闪电般的速度拔剑自刎,一个接一个,相继在敌阵前挥刃自刭......吴军将士从未见过这种奇怪的自杀战法,一个个看的瞠目结舌、灵魂出窍,越军乘吴军看的魂飞魄散、呆若木鸡之时,突然蜂拥而至,捣入吴阵大砍大杀,吴军惨败,尸首如麻,血流成河,吴王阖闾被击伤了脚趾,不久伤重而亡。
阖闾死后,由其子夫差继位,夫差为雪兵败父死之耻辱,每日上朝都命人在他耳旁厉声高呼:“夫差,你忘了杀父之仇吗” ?夫差皆恭恭敬敬地答道:“没齿不忘”!
吴、越两国的世仇,就这样越发深刻,难以弥和。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在夫椒之地展开决战,吴军奋力厮杀,越军大败亏输,越王勾践和五千残军吴军被死死围困在会稽山上。
要么投降,要么死战,越王勾践审时度势,为保存力量,他选择了投降。
要么处死杀父仇人,要么宽恕他,吴王夫差虽然一雪前耻,但好大喜功的他选择了宽恕。
夫差将勾践和他的王后,以及越大夫范蠡押回了吴国,并强迫他们都换上了奴仆穿的破衣烂衫。
勾践为了活命,毕恭毕敬,做着奴仆们的粗事,替吴王饲养马匹。每当吴王夫差出行,勾践挥鞭驾车,吆喝开道,吴王患病时,他煎药尝粪,朝夕伺候问安,夫差被他的忠谨感动了,被俘虏拘押两年后,夫差终于赦免他回国了。
如今,又轮到勾践奋发图强了。史载,为了不忘被吴王奴役的耻辱,勾践每夜都睡在参差不齐的柴火堆上,每天饭前,他都要先舔一下猪苦胆然后扪心自问:“勾践,你忘了会稽之耻了吗”?回答当然是“不敢忘”。卧薪尝胆这个成语即源于此。
为了麻痹吴王,消磨其斗志,同时勾引他沉溺于温柔乡中, 使其腐化堕落,勾践采纳范蠡大夫的建议,采用三十六计中最温馨也是最狠毒的一计:美人计,实施对夫差软肋的攻击。
公元前485年,早已艳名远播的西施、郑旦等美女被选入越国都城,经过三年的教习(技能培训),才将这些“女间谍”恭恭敬敬地送到了吴国。
吴王夫差本是酒色之徒,他一见仙姿玉貌的西施,果然魂不守舍,惊为天人,宠爱异常。他先是大兴土木,扩建姑苏台,以备自己和西施嘻游玩乐,再是耗费重金修葺馆娃宫,作为西施的居所。史载,自从天姿国色的西施来后,吴王再也无心打理朝政了,两人整日里泛舟玩月,避暑消夏,踏雪寻梅,快活的不像人间日子。
西施到底是怎样把曾经强盛的吴国推向衰亡的呢?史书里没有任何记载。她毕竟是受过范蠡好几年严格训练的“美女间谍”,她到吴国来可是肩负使命的。西施的痕迹无处不在,比如,她到吴国不久,吴王夫差就越来越喜欢亲近惯于阿谀奉承的小人伯嚭,越来越讨厌并疏远直言敢谏的骨鲠之臣伍子胥了,而且他把曾经的死敌越国忘到了九霄云外,却把征服者的目光转向了遥远广袤的北方。史载,前489年,吴王出兵伐齐,不到两年,又开始大举伐鲁;不久又两次攻伐齐国,而且在公元前484年,他竟然昏聩到将足智多谋、能征善战且忠心耿耿的伍子胥杀害了。
虽然史书中没有说这一切都是西施在暗中推波助澜,但她美丽而聪慧的影子又总是在其中若隐若现。
《吴越春秋》记载,前482年,吴王夫差在远离吴国千里之外的黄池(今河南封丘)大会诸侯,同强大的晋国争当盟主之时,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再次强大起来的越王勾践率大军乘虚而入,以势如破竹之势一举攻克了吴国国都,擒杀了吴太子友。
而此时的吴王夫差,还在千里之外的黄池做他的霸主梦呢。等他率大军千里回援时,只看到一片残垣断壁和破碎山河。
公元前475年,越王勾践再次挥军大举攻吴,越军所向披靡,很快开始围攻吴都,围攻两年而不克。两年后,开始轮到吴王夫差乞降了。越王勾践却说:“上天曾把越国赐给吴王,但吴王不肯接受,如今上天又把吴国赐给越王,越王不敢推脱,只好笑纳”。吴王又急又气,却无力回天,只好绝望的拔剑自刭,结束了持续数十年的吴越争霸战。
史载,吴王夫差挥剑自裁时,姑苏台上燃起了熊熊大火,且连烧三日。美丽而聪颖的西施姑娘在这场惊天大火中不知所踪。她去了哪里?这位为了国家的存亡而牺牲自己、忍辱负重的美人成了传奇英雄,其最终结局也成了难解的历史之谜。
围城两年,大火三日,为灭吴立下大功的“美女间谍”西施却下落不明。
关于西施的最终归宿,一直众说纷纭,归纳起来大致有:越国吞吴后,西施完成了使命,被越王安置回乡,在山环水绕、风景秀丽的苧萝山下、若耶溪旁度过了后半生。
吴越战争结束后,西施被沉江溺死。《墨子》记载:“......西施之沉,其美也......”《吴越春秋》也记载说:“吴亡,西施被杀”。还有“吴亡后,越浮西施于江,令随鴟夷而终”。鴟夷就是皮袋子的意思,据说伍子胥也是被吴王装在“鴟夷”里被投进了钱塘江。想不到西施也落得同样的悲惨下场。至于西施因何被杀,有人说是越王勾践也一直在垂涎她的美色,灭吴后将她带回越国,不料夫人知道后大发醋劲,偷偷命人把这绝色女子沉了江。
第三种说法最浪漫也最皆大欢喜。《越绝书》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吴国灭亡后,范蠡察觉到越王勾践长颈鸟喙,刻薄寡恩,戾狠阴毒,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于是急流勇退,挂冠而去,在一个月明星稀的晚上,他带着意中人西施,驾一叶扁舟,消失在烟波浩渺中......几年后,齐地(今山东沿海一带) 有一位来历不明的富翁,靠晒盐贩卖而家资巨万,这人发家后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人称陶朱公,据说他就是悄然隐遁的越大夫范蠡 。不用说,西施一定伴随其左右。
当然,这只是后世的一种美好愿景。西施本是一农家女子,只因为生的漂亮,遂成了越王政治斗争的工具,大功告成之日,“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也是历史之必然。灭吴后,范蠡出逃,文种被杀,就可以预测到西施的悲剧命运。所以,西施的最终命运不可能是圆满的,一定以悲剧收场。
【插图源自网络】【发文不易 严禁剽窃】
如果唐高宗和武则天一样的寿命?
如果唐高宗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起码活到武则天那个岁数,武则天最多是过强势一点的皇后,绝不可能有机会称帝。甚至,如果二者发生有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武则天皇后的位置也未必保得住!
上述是我的基本观点,下面做依据史料的具体分析。如果没有史料支撑,回答历史类的问题,就是无根之木。
为什么说唐高宗若能长命,武则天机会就没有了呢?这需要从唐高宗这个人的性格和执政能力来分析。
唐高宗
长期以来,唐高宗昏庸懦怯,似乎已成为定论。陈寅恪先生这《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中说:“高宗本庸儒之主”,岑仲勉先生的《隋唐史》也说唐高宗”昏庸”。左派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也说唐高宗“昏懦”,类似看法不胜枚举。依照这些说法,唐高宗的历史地位几乎完全被抹熬。甚至,翦伯赞先生还把从655至705年定义为武则天统治的五十年,唐高宗在位的649-683年就被忽略了。
历史真的如此吗?
李治虽不及其父聪明神武,但决非昏庸懦怯之辈。他在位三十四年,其历史地位是应该承认的。
我们先看看唐高宗这个人上台的情况。
唐高宗李治的上台是这原先的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出局之后,当然这里有长孙无忌外戚势力的作用,但是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太宗李世民本人的态度。李世民是不会把大唐江山交给一个无能昏庸之人的!
唐太宗把李治立为皇太子以后,便训练其执政能力,“太宗每视朝,常令在侧,观决庶政,或令参议,太宗数称其善。”注意!这里“太宗数称其善”,足见李治的见习期是令父亲满意的!贞观二十二年(648),太宗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细心教导其治国理政。以后的事实证明,高宗是牢记太宗的教诲的。
作为政治家的李治是很勤政的皇帝,唐太宗自贞观十三年十月三日以后,至二十三年病前,”每三日一临朝;而高宗即位以后每天都临朝,他说“朕幼登大位,日夕孜孜,犹恐拥滞众务。“如此勤政,恐怕与后世的朱元璋和雍正有的一比。直到显庆二年五月,“‘宰相奏天下无虞,请隔日视事”,才改为两日一临朝。
仅仅勤政,也不能说他说过优秀的皇帝。李治也是个善于纳谏的皇帝,他即位之初便鼓励臣下进谏,说:“朕初即位,事有不便于百姓者悉宜陈,不尽者更封奏。”从此每天引刺史十人入内,“问百姓疾苦,及其政治”。由于高宗虚心求贤纳谏,遇事与宰臣门商议,“故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
唐太宗
勤政与谦虚,仅仅说执政态度,那么李治的执政效果怎么样呢?非常不错,上文中的”百姓阜安“就说一种效果。除此之外,经济发展和国力强大也说明显的证据。
唐高宗上台之后,继续推行北魏时代就开始的均田制。贞观末至永徽初,土地兼并有加剧趋势,高宗下令禁止买卖口分田、永业田。这样,户口显著增加,物价亦较便宜。贞观时户不满三百万,至永徽三年达三百八十万,永徽五年“是岁大稔,洛州粟米斗两钱半,粳米斗十一钱。”
李治执政之后,唐朝对外继续保持攻势进取,国力强盛。永徽元年(650),高宗令右晓卫郎将高侃击突厥车鼻可汗,追至金山,大获全胜,诸部尽降唐。高宗设置单于、瀚海二都护府、十都督、二十二州加以管辖,“自是北边无寇三十余年”。
永徽二年七月西突厥酋长、瑶池都督阿史那贺鲁叛唐,自号沙钵罗可汗,侵扰四邻州县,杀掠数千人。高宗立即命令右武侯大将军梁建方率军讨伐,六年五月,又命右屯卫大将军程知节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以,讨西突厥沙钵罗可汗。
显庆二年(657)高宗派遣大将苏定方,统率唐军冒着大雪昼夜兼行追获沙钵罗,平定西突厥,并在西突厥故地设置蒙池、昆陵二都护府,加以管辖。次年又“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旧安西复为西州都护府,镇高昌故地”。
作为皇帝,做到上述这些,其实还不够,还需要果断,甚至狠毒。唐高宗果断吗?心狠否?
李恪
在此,我讲一件事,永徽三年(652),吴王李恪(太宗之三子)与高阳公主(太宗之女)、驸马房遗爱(房玄龄之子)及福,驸马都尉薛万彻等人图谋夺取帝位,高宗发现后立刻命宰相长孙无忌追查,将房遗爱、薛万彻等斩首,令吴王李恪、高阳公主自尽。
对兄弟手足能够果断下杀手,这真是李世民的儿子!
唐高宗是个勤政精明谦虚的人,也是个果断狠毒的人,这样一个人如果与武媚娘一样长寿,哪里会有武则天称帝的事情,搞不好废了、杀了都有可能。唐高宗的短板在于体质,体质不好才导致武则天有机会代理处理政务,进而篡权。
所以,要锻炼,要健康!
失去荆州对蜀汉有什么影响?
《三国演义》可谓是把关羽描述的是战斗力极高,忠肝义胆,忠义的化身,具有独当一面的将帅才能的英雄人物,他的英雄事迹真是脍炙人口,那么最后关羽大意失荆州而败走麦城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是荆州所在的地理位置,它的地理位置位置太重要,孙吴和曹魏两大政权都会争夺。古代荆州并不是现在湖北地级市荆州这么小,州是汉朝省级行政单位,实际上包括鄂湘两省全部和豫南,地理位置北连中原,西通巴蜀,东临江东,南接交州(两广),建安年间荆州的管辖范围一度广大的南部海边。可以说地盘非常大,地理位置也非常重要,而实际上,关羽等人只是控制其中的一部分。荆州实际上是被魏、蜀、吴三家瓜分的,尤其刘备集团控制的区域距离孙权控制的中心地带江东特别近,孙权集团不惜和刘备撕破脸,干掉其大将关羽也要偷袭荆州,实际上感觉到了其威胁。曹魏所控制的区域距离荆州也是非常近的,只是距离政治中心远,如果他占据了荆州,对他占据南方,把孙、刘两家分离开,然后各个击破也是挺好的。也派重兵关注荆州的动向,要不是因为赤壁之战的阴影,我想曹魏早就下手了,因此荆州成了三分天下魏蜀吴必争的地盘,而刘备集团要想守住荆州是非常难得,需要投入的成本也是非常高的,因此刘备集团迟早都会被拖垮。第二:关羽个人的性格,关羽的傲慢自大,目空无人,他孤傲一世素来喜欢骂人,对东吴赤裸裸的蔑视。看不起东吴的领兵大奖吕蒙,陆逊等将,而东吴方面则完全把握到了关羽过分傲慢的弱点。加上他坐镇荆州时威名远播,威震华夏了,自然骄傲自大了,在此之前,关羽也打过不少胜仗,必然会沾沾自喜,听不进去别人的劝告,诸葛亮提出的防守为主的策略很难被执行,骄傲自满的关羽也会被孙吴军队调动出来,老巢被偷袭。加上关羽得罪了刘备集团的其他将领,关键时刻,没有人出兵救援,孤立无援的防御很难取得成功。第三:荆州不是刘备集团的中心根据地,当时刘备集团的中心地带是益州,而益州在刘备没有攻取之前是有主人的——刘璋,刘璋的老部下对刘备集团是不诚心臣服的,必须留下重兵保卫益州。益州同时还面临周边民族政权攻击,另外刘备集团进入益州后,逐渐把中心放在益州,形成益州独立成国的局面。益州(四川盆地)确实是易守难攻,但是人口和物资相对比较匮乏,不利于扩充实力。而荆州是块肥肉,谁都想吃,然而吃这块肉是需要很大成本的,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实力不是很允许的,虽然他创立了一番基业,但是前面说的他所在的地盘不算大,钱粮方面不算很富裕,自然没有给不了多少兵力让关羽镇守荆州。第四:攻守兵力,首先是于禁庞德的七军,后来大将徐晃又带来数万军马,这还不止,到最后时,曹操方又有十二营兵马赶来。这些兵马都是曹操的精锐大军,这其中就有五千铁骑,《三国志》有提到,那是曹操的特种兵部队,战斗力极其强大,这些随后赶来的曹军兵马总数应当在十万以上,但这些曹军兵马只是面对面的强敌。这还不止,背后的孙权,也是虎视眈眈。吕蒙、陆逊、蒋钦分别率兵出击,也带了许多人马。兵法云:十围五攻,也就是说,五倍于敌人,才可以尽量选择主动进攻,算下来,曹魏、孙吴两方兵力的总和不下于二十万大军,而关羽在攻打樊城时就已经损失了不少兵马,等曹孙两方夹击时,所剩兵马更是少,可想而知关羽面对的是何种战局。荆州的丢失对刘备集团蜀汉有没有影响呢?那是肯定有的第一:荆州的丢失使得刘备集团失去向中原进发最好的一块跳板,以后再无统一天下的实力。事实上让刘备统一天下的大业彻底破灭,荆州失去了再想拿回来并不容易。刘备带领益州的兵马出祁山,平定秦川,一统江山,可是荆州丢失无疑是失去了蜀国平定天下的优势,因为四川的道路崎岖难行,诗人李白不是有句诗句说吗:“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所以蜀国的兵马出川作战时很困难的,将士在前方作战,后方的供给运输跟不上,这在后来诸葛亮六出祁山时足以说明,另外荆州被攻陷,造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开始倾斜,至于倾斜曹魏还是孙吴,无论是哪一方,蜀汉都是最吃亏的,因为荆州是蜀汉的领地以及重要战略领地,蜀汉失去动力荆州,相当于人断了一腿。第二:荆州丢失,导致蜀汉失去了一员大将。关羽对蜀汉的贡献可谓是巨大的,大大小小的战役关羽基本都能完成任务,有关羽在,那么对于曹魏和孙吴来说都是一种震慑,关羽不在了,蜀汉对他们的震慑力会小许多。第三:荆州被攻陷打乱了诸葛亮的军事政治战略,荆州是蜀汉必争之地,失去了荆州,让诸葛亮都难以挽回败局。荆州若在,或许能够成为一块跳板,匡扶汉室指日可待;荆州已失,诸葛亮也无力回天。另外荆州的失陷导致刘备为关羽报仇,举国之力伐吴。夷陵之战大败,蜀国损失惨重。蜀国后期本来就人才匮乏,这次战役更是雪上加霜。综上所述关羽失去了荆州是因为自己太过傲气、目中无人,荆州所在地理位置和当时刘备的实力导致失去了荆州这个重要的战略领地。蜀汉失去了荆州,无疑是打破了三分天下的局势,并且蜀汉的实力也得到了了削弱,诸葛亮的计划也被打乱,甚至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