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mk18步枪,为什么高频无线电在被发现100年后?
谢谢邀请,下面由稀星天外来回答这个问题。发现于近一个世纪之前,高频(High Frequency,HF)无线电因其能够远距离传输信息以及抵抗电子攻击的能力,至今依然在军事领域受到热捧。
高频/短波无线电高频无线电有时也被称为短波无线电。这两个术语代表的都是从3MHz至30MHz波段范围的无线电通信。“短波”的名字来自无线电波的波长。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名字有点名不副实,因为3MHz的无线电波长接近100米,即使是30MHz的无线电,波长也有十米。对大多数人来说,这一波长还是很长的。之所以把高频无线电又称为“短波”是因为在20世纪初无线广播的鼎盛时期,高频无线电的波长确实比长波和中波短得多。中波无线电的波长范围为300kHz至3MHz,波长对应为1000米至100米,长波通信使用低于300kHz的无线电,这意味着它的波长大于1000米。
图一 高频/短波无线电的频段
短波无线电的第一次应用发生在1923年6、7月间。无线电之父古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与英国无线电领域先驱查尔斯·塞缪尔·富兰克林(Charles Samuel Franklin)一起,使用3MHz频率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性无线电传输。这些试验是在英格兰西南部康沃尔郡的珀尔度(Poldhu)无线电站和马可尼位于4228.3公里之外西非沿海佛得角群岛的“爱丽特拉(Elettra)”号游艇之间进行的。1924年9月又进行了进一步实验,实验频率变成了12.4MHz。这次传输是在珀尔度和马可尼停泊在贝鲁特附近的游艇之间进行的。此前两个月,马可尼已经与英国邮政总局签订了合同,在伦敦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印度和南非之间提供短波电报服务。从此以后,短波通信进入了蓬勃发展阶段,直到上世纪50年代中期洲际海底电信电缆的兴起,以及由美国“轨道中继信号通信(Signal Communication by Orbit Relay Equipment,SCORE)”工程启动的卫星通信(SATCOM)——1958年12月18日,世界上第一颗专用通信卫星发射升空。
图二 手绘的马可尼珀尔度无线电发报站,天线边长200米。
图三 马可尼的“爱丽特拉”号游轮
尽管海底电缆和SATCOM在各自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高频通信至今仍在使用。例如,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高频频段的一部分与世界各地的同好进行通信。更为神秘的是,有一些所谓的“数字站”会通过高频波段自动广播一系列可以接收的数字。 这种传输被政府和情报机构用来与世界各地的情报人员进行编码通信。高频通信对军队也仍然具有吸引力,因为“一旦拥有高频无线电设备,您就可以以任何需要的方式部署它:便携式、固定式、车载式,使其具有高度的通用性。”与SATCOM相比,HF还具有很高的成本效益。前者需要专用的终端和天线,更不用说卫星本身,或者如果所涉国家没有自己的航天器,则需要租用卫星带宽。相对的HF通信的唯一开销是无线电本身。
此外,高频无线电可以穿透丛林和树冠层,在这点上要胜过甚高频/超高频(VHF/UHF,30MHz至3GHz)通信。在森林和热带雨林这样标准传输难以有效通信的地区,HF通信是保持部队联系的唯一途径。不需要复杂基础设施的高频通信还让用户可以快速部署,以在发生自然灾害时迅速恢复受损的通信。当灾难发生后,能够迅速建立超视距通信可以挽救生命并加速清理工作。以亚太地区为例,大多数国家的土地面积很大,还有一些人口异常稠密的城市,很难用标准的商业或视距内无线电提供通信覆盖。HF通信对亚太地区的特种部队特别有吸引力。此外,它还被用于支持营,旅和师级的指挥和控制网络。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的军队就广泛使用L3哈里斯公司生产的AN/PRC-150C和RF-7800H-MP手持高频无线电台。
图四 AN/PRC-150C高频无线电台
图五 RF-7800H-MP高频无线电台
高频通信的利弊HF为什么如此吸引人? 简单而言,就是高频无线电波的电离层反射。电离层是从距地表60公里至1,000公里之间的大气层上层。这一带电粒子层不能被HF信号穿透,而是被反射回地球表面,从而使HF通信可以达到洲际距离。但是,高频通信也有它的缺点:
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对其的传输距离会产生影响。白天,在12MHz及以上频段比波长更长的频段传输的更远;晚上则正好相反。
电离层本身分为几层。最下面的D层高度在60和90公里之间。但它仅在白天,阳光将原子分解成自由电子和离子时存在。
太阳耀斑也会对高频通信产生影响。当太阳喷出的等离子体超出日冕时,会出现耀斑爆发现象。这些喷发产生的粒子可以穿透电离层,在地球北极和南极地区产生美丽的极光外,也会严重破坏高频通信。
图六 地球电离层对高频无线电波的反射
图七 电离层的示意图,注意最下方的D层只在白天存在
HF的另一个缺点是与VHF/UHF相比,它可以承载的数据量(传输速率)有限。直到最近,高频无线电的数据传输速率可能仍未超过9.6Kbps。这与UHF通信可以承载的每秒兆比特(Mbps)的数据速率形成鲜明对比。
巴雷特通信公司的HF无线电台在亚太地区一直销路良好,它的客户包括孟加拉国、斐济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武装部队。该公司表示,其HF收发报机易于使用和维修,且拥有具备竞争力的价格和灵活的培训选择。该公司将在2020年4月推出新的PRC-4090系列固定式、便携式和车载HF收发报机产品。新产品能够处理基于互联网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的数据通信,并拥有易于使用的触摸屏和多种操作语言。
图八 巴特雷公司的RPC-4090系列战术高频无线电台
高频通信的复兴高频通信的优势也带来了该领域不断的技术创新。 在去年的DSEI展会期间,柯林斯航空航天(Collins Aerospace)公司展出了其新的URG-IV高频宽带无线电台。据称,它已接到了来自欧美军方用户的一些订单。过去,高频无线电的应用由于其带宽限制而受到影响。传统的高频无线电提供的典型带宽是3KHz。科林斯公司声称,URG-IV可提供高达48KHz的带宽。这使无线电能够实时传输IP数据,提供文件传输和视频处理应用。通过看似很小但仍然很重要的创新,这已经成为可能。列出高频无线调制解调器要求的美国国防部MIL-STD-188-110B标准为HF传输分配了24KHz的带宽。该带宽足以承载高达9.6Kbps的数据传输率。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STANAG 4539标准规定了高达200KHz的HF带宽。这使高频无线通信的吞吐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今,在良好的传播条件下,高频无限通信可以使用带宽48kHz的通信信道达到240Kbps的数据传输速率。
图九 科林斯公司的URG-IV高频无线电台
高频通信比其他通信更安全,并且更能抵抗干扰和拦截。首先,HF通信依赖于最低可用频率(Lowest Usable Frequency,LUF)和最大可用频率(Maximum Usable Frequency,MUF)的限制。LUF是在给定的时间段内,每月90%的天数都可提供理想信噪比的HF频率;MUF是可以在每月50%的天数进行电离层发射通信的最高HF频率。根据地点和季节的不同,LUF和MUF并非固定的。因此,HF通信必须适应当前的LUF / MUF条件。为了干扰HF通信,必须知道其对手计划使用的HF频率,干扰才有效。其次,尽管如MIL-STD-188-110B和STANAG 4539所规定的那样,可用的HF带宽已经增加,但是HF传输仍可以占据一个狭窄的频带。由于HF通信的距离较远,到达目的地时,它们的传输信号可能非常微弱,被电磁噪声所掩盖。这使得通信情报监听人员很难检测到感兴趣的信号。
高频通信复兴的另一个原因是卫星通信的脆弱性。卫星通信正面临日益增长的硬杀伤和电子干扰的危险。使用地空导弹和杀手卫星对航天器造成的威胁正在日益扩散。2019年3月27日,印度国防研究与发展组织(Defens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rganization,DRDO)用DRDO PRV Mk.II地对空导弹进行了反卫星(Anti-Satellite,ASAT)武器的测试。在该测试中,导弹摧毁了DRDO的Microsat-R地球观测卫星。
图十 印度在去年3月进行的反卫星实验
同时,卫星通信也不断成为电子攻击的目标。据称,俄罗斯陆军装备的Protek公司R-330ZH “居民(Zhitel)”电子战系统能够干扰使用1.525GHz至1.646GHz波段的国际海事卫星和使用1.616GHz至1.626GHz波段的铱星。鉴于互联网情报的说法,该干扰器可以覆盖从100MHz至2GHz的波段,因此其他许多卫星通信系统也在干扰频段内。据信,俄罗斯已经在乌克兰和叙利亚战区使用了R-330ZH系统,并向伊朗出口。
图十一 俄罗斯陆军装备的Protek公司R-330ZH “居民”电子战系统
高频通信的新创新在过去的几十年中,HF通信已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除了可用于高频军事通信的带宽大大扩展了以外,“自动链路建立(Automatic Link Establishment,ALE)”技术的出现极大地简化了其使用。ALE技术采用数字化方法来初始化和管理HF通信,即使在充满电子干扰的战场也可提供牢固的链接。这使HF更加安全可靠。法国泰雷兹(Thales)公司目前正在开发据称是世界上第一台认知高频无线电台。你可以把认知无线电台认为是可以感知其环境并根据观察到的情况做出相应反应的无线电收发器和通信网络。例如,如果高频无线电在特定频率上遭受了特别严重的干扰,而在另一个频率上却没有,该电台会把这一场景记录下来。将来当遭受类似干扰时,该无线电可能会自动切换到相似的未干扰频率,而不必通知操作人员。类似地,无线电设备可能能够通过学习知道作战区域内可用的HF带宽,从而适当地调整其传输速率。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是认知无线电技术的核心。
图十二 ALE技术是高频无线电技术的一大创新
泰雷兹公司开发了HF XL概念技术。HF XL技术可以让无线电台确定有多少高频带宽——这可能不是单个连续的频段,而是多个不连续的小带宽频带,并将这些离散频带合并成一个大的可用信道。这样,使得高频无线电台可以在任何传播条件下,不受HF频谱变化的影响,都能提供长期有效的高数据传输率、长距离HF链路。通过避免使用单个大带宽信道,而选择在多个信道上进行传输,可以更有效地保证通信的持续性,并且更不易受到干扰和干扰。北约目前正在进行HF XL协议的标准化。
图十三 泰雷兹公司关于高频无线电通信网络的示意图
稀星天外认为未来战场对于数据的需求将不断增长,HF技术也需要跟上,特别是对于高速传输波形的研究。尽管,高频/短波无线电台即将迎来其百年诞辰。但是,它依然具有马可尼和富兰克林在短波无线电初创时期同样的魅力,同时其特有的属性也继续显示出其持续扩展的潜力。
世界各国的步枪更新了几代?
世界步枪更新了十几代,步枪的发展历史:火门枪、火绳枪、左轮打火枪、燧发枪、前装枪、后装枪、连珠枪、半自动步枪、自动步枪、突击步枪和单兵战斗武器等。
管形射击武器“火门枪”
五世纪英国皇家“火绳枪”
转轮打火枪
老式隧发枪
1730式隧发枪
前装枪
前装枪 -56式冲锋枪式苏联AK-47突击步枪的中国仿制版
后装枪-56式冲锋枪
后装枪-PS:03式步枪式中国陆军的主要步枪
连株枪
56式半自动步枪
hk416自动步枪
国产81式自动步枪
国产95式自动步枪
突击步枪-百步穿杨多魂魄 解放军阻击装备
国产单兵战斗武器
还有哪些先进的反舰导弹?
来者不善啊!为给中国制造麻烦,美海军决定将隐身反舰导弹整合至P-8A反潜巡逻机上。据美媒“防务快报”网站12月12日报道,美国海军近期发表声明,决定授予波音公司一份合同。旨在将LRASM隐身亚音速远程反舰导弹,整合至P-8A反潜巡逻机上。通过此举增强该机整体打击能力,以此给所谓的“中国军事规划者们制造麻烦”。据悉,自该弹小批量服役以来,已先后装备F/A-18EF战斗机及B-1B战略轰炸机等机型。如若整合计划按照预期进行,P-8A将跻身成为第三款装备该型导弹的机型。
P-8A“海神”反潜巡逻机,系波音公司于本世纪初,为替代日渐老化,性能落后的P-3C反潜巡逻机而开发。由波音公务机改进而来,该机特点为将波音737-900机翼与737-800机身融为一体。该机长39.4米、翼展35.6米、高12.8米、机载最大燃油量达34吨、最大起飞重量达83.6吨、最大航速907千米/小时、作战半径2200千米、滞空巡航时间4小时(反潜巡逻任务)、飞行高度1.25万米。
其主要装备为AN/APY-40机载雷达系统、可遂行探测地面目标、探测潜艇潜望镜及通气管等任务,此外对近海岸小型水面目标具备探测识别分析能力。一体化磁异探测系统(MAD),主要用于探测地球磁场中的磁力变化及反常现象,对水下目标进行探测搜索、定位确认等一系列为主的反潜作战。电子战装备主要为AN/ALQ-213电子战装备控制系统、APR-39雷达预警接收机、ALE-47(V)对抗投射系统、AAQ-24(V)“复仇女神”系统、通过以上系统,着重增强该机的电子对抗干扰、雷达照射/导弹告警等能力。机载武器方面,装备有旨在针对安静型潜艇的MK45型固定翼机载版鱼雷、该鱼雷长2.88米、重0.2吨、航程大于15千米、声自导探测距离大于914米、有着良好的搜索及跟踪能力。
该机除遂行常规的海上反潜任务与电子战能力外,还可凭借着性能先进的机载雷达系统与数据链分享能力,以及较大的作战半径与载油量,频频对他国沿海地区及军事基地抵近侦察。如在2020年4月,部署至意大利西西里岛锡戈涅拉空军基地的P-8A,在一个月内对俄罗斯驻叙基地展开13次之多的抵近侦察。而在上月,部署在日本三泽基地及冲绳嘉手纳基地的P-8A,对我国沿海地区抵近侦察次数达75次数之多,此外还刷新抵近侦察距离记录(15.91公里)。
LRASM亚音速隐身反舰导弹,系美国补充反舰导弹武器库最新产品。美军高层认为,现有鱼叉/捕鲸叉反舰巡航导弹总体作战性能相对落后,因此才催生该系列导弹的诞生。该弹有两种型号,一是A型亚音速隐身巡航导弹,基于AGM-158B增程型联合防区外空地导弹设计而来,二是B型隐身超音速反舰导弹(最大飞行速度超过4马赫),两者零件通用率达85%。由于技术难度高,隐身能力较差等因素,B型于2012年下马,洛马公司集中全力研究A型,也就是如今的LRASM-ER型。
该弹长约4米、全重约1吨,战斗部重0.2吨,其射程各方说法不一,但总体保持在600~930千米范围内,与设计指标1000公里略有差距。
该弹优势有以下几点,一是高度智能化的制导方式,总体采用复合制导方式和智能化多模导引头,在发射初期~中段时,可利用卫星、飞机及舰船提供制导、末端则依靠红外成像及被动雷达复合导引头对目标探测识别并锁定打击。凭借弹载传感器及双向数据链的加持,该弹的飞控、抗干扰能力及目标探测识别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二是较强的隐身能力,雷达隐身方面,该弹通过橄榄型头部及非圆截面弹体气动外形设计、内埋式进气道、弹体表面涂敷有吸波材料等措施;红外隐身方面,该弹采用特殊形状的发动机喷管、末端由于采用多模导引头,因此不主动发射雷达波等等,使得该弹的隐身能力得到一定增强。
三便是弹体及战斗部较轻,而射程较远,这可归功于美国在涡扇发动机与燃料领域的先进技术所致。其突出缺陷只有一点,即较慢的飞行速度,该弹采用多种隐身措施,且在飞行轨迹上采用掠海低弹道飞行。除为该弹隐身而考虑外,还有为该弹的较慢飞速而找补,以此达成较高突防及对目标有效打击的效果。
LRASM反舰导弹号称是“美国版的航母杀手”,被誉为“改变战争博弈规则”的导弹。目前,美国海军第七舰队以及其他单位在亚太地区部署了超过30架的P-8反潜机,其基地设在日本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等几个靠近中国的基地。如果每架P-8携带12枚LRASM,那么美军拥有在一次海上战役中向数百公里外的目标投射300枚以上的LRASM反舰导弹,再辅以复杂弹道规划,可形成饱和打击,足以重创一支大型舰队。具有很大的威胁,那么,我们怎么破?
LRASM即使被美军吹出花了,它也就是一枚飞的很慢的亚音速反舰导弹,突防性能并没有革命性的提高,即使是美军最后也不放心。曾被各国专家和军迷热烈吹捧的兼具隐身和600公里射程水平的LRASM导弹,因为经费和性能等原因,舰载型最终没有了下文。LRASM很可能只保留空射型。而美军的做法是将所有现役的“战斧” BlockIV 巡航导弹全部升级为 BlockV 型,也就是“海上打击战斧” (MST) 巡航导弹,来充当舰载和潜射反舰导弹。
LRASM尽管继承AGM-158B诸多优势,如气动外形,此外又新增了双向武器数据链、抗干扰GPS等技术,可对海上中大型目标及舰艇编队构成威胁,但绝非无懈可击。
以海上防御层面而言,如在航母战斗群中,可加强侦察预警能力,如若此时沿用直升机预警机进行预警侦察,在持续性与出动架次,探测距离范围及目标识别分析等方面而言,肯定远不及滞空时间长、搜索距离远、搜索区域大的固定翼舰载预警机。
此外,舰艇编队应加强主动防御能力与末端防御系统建设。前者除舰载雷达与垂发系统相适配外,还应发挥舰载战斗机的拦截范围;后者则要提高舰艇编队在末端拦截期间,其抗饱和攻击能力与整体反应时间。还需加入新型防御手段予以应对(如水障防御)。
最后则是利用智能化的对抗手段,LRASM在智能化方面独树一帜。但如果发展同等智能化诱骗干扰手段,如模拟雷达信号欺骗其被动雷达、发展新型红外诱骗干扰系统应对其红外导引头等等。
海上防御如此,陆上防御手段则更多,如出动制空战斗机、预警机等、利用陆基雷达探测与防空系统等装备、均能对载具,即P-8A形成严重威胁(就其遂行抵近侦察任务时而言)。
因此来讲,美军妄图通过P-8A与LRASM组合,企图想给我国制造“麻烦”,是过于高估其整体作战效能。此外,即使LRASM具备射程较远的优势,可发动防区外打击,但想突破我国在沿海地区的防空体系,仍然具备不少难度。而随着我国海空防御体系及打击力量的发展构建,将对美军亚太基地群造成较之以往更加严重的威胁,因此,这才是美军当下不得不考虑的重点。
杀伤力真的跟传说中的可以轻易摧毁一个小国?
哈哈,这个问题有意思了,美国的B2轰炸机的装弹载荷不少哦,而且还可以装备多枚战术核弹进行核打击,确实可以摧毁一些小国家。下面具体介绍一下
首先这款飞机有较大的储藏弹药空间,机长达到21.03米,宽度52.4米。最大载弹量达到18000千克,可以根据不同任务需求搭载不同的弹药,例如可以装80枚MK82型普通炸弹,36枚CBU-87集束炸弹或者16枚AGM-129巡航导弹。当执行核攻击任务的时候可以携带16枚B63或者B83战术核弹,而大家知道核弹的威力是非常大的,对于国土面积小而且防空火力弱的国家基本上这16枚战术核弹成功投放一个国家就毁掉了。因为核弹除了造成人员伤亡之外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被核弹攻击过得地区基本上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和持续发展了。因此个人认为B2轰炸机是完全具有摧毁一个小国家的实力的。
B2武器挂载表,可以挂载多枚核弹头。
其次除了一般的炸弹之外这款轰炸机还可以携带联合防区外空对地导弹例如JASSM AGM-157等等。可以打击很多重点的目标例如水坝,发电站,防空设施等等。这些重要的设施被破坏以后,国家的正常经济体系运转不起来那么基本上也是废掉了。或者是把一个国家的领导指挥中枢摧毁掉那么这个国家想要对抗美国强大的武装力量也就力不从心了,虽然B2不可能一次摧毁一个国家所有的武装力量但是能够给这些武装力量薄弱的国家造成重大杀伤,而这些国力弱小的国家的战时武器生产能力和战争潜力都是比较弱的,不可能马上就能恢复,也就给了美军可乘之机。可以轻易的摧毁这些国家原有的政权体系,扶持亲美政府上台。美国的目的也就达到了,拥有了这个国家周边的地区影响力。
可以发射空对地导弹清除重点目标
集束炸弹杀伤力巨大
B2轰炸机可以装备B83战术核弹杀伤力超强
最后总结一下,由于这款轰炸机可以携带多枚核弹头进行核打击任务,而一般的小国的防空力量薄弱很容易被B2突破封锁线发射核弹。而被核弹攻击过得地区短时间内是很难恢复过来的。因此个人认为这款轰炸机有毁灭小国家的能力,分析不到位地方请见谅,各位有其他想法欢迎留言讨论,图片来自于网络。
司骏m4cqb和司骏mk18有啥区别?
司骏mk18比司骏m4cqb的性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