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穿越火线mk18(如果大和战列舰遇上依阿华级战列舰)

CF排位号 admin 2023-04-17 15:30 313 次浏览 0个评论
CF排位小号

穿越火线mk18,如果大和战列舰遇上依阿华级战列舰?

梁老师说事为您回答这个问题。

大和战列舰和衣阿华战列舰,这都是巨炮大舰时代遗留下来的产物。

当航母出来以后,尤其是二战的实战应用,这种巨炮大舰思想就被彻底地甩到了时代的垃圾堆里了。

没办法,任何巨舰在遇到小飞机丢下来的炸弹,基本上是死路一条。

所以这个问题,最好先说说巨炮大舰的开始和终结,然后在来说说大和战列舰和衣阿华战列舰的对比。

巨炮大舰

话说所谓的巨炮大舰,具体指的就是以战列舰作为一支舰队的核心力量,然后辅以大口径舰炮作为海上舰队的突击力量的一种战术思想。

而这一种战术思想,其实都是从十九世纪以前,各种海战的经验总结所得。

毕竟在当时可没有什么制空权不制空权的说法,谁的炮够大,谁的破坏力就强,拆船的速度就快。

而舰体够大,就意味着舰船的抗揍能力越强,对轰的时候,就能多轰对手几下。

所以炮越大,船越大,在海战中就越能笑到最后。

那么这套理论,最终是被美国的海军理论专家马汉给提出来了,需要说明的是,这个人还是一位准将。

这个理论一经推出,各个国家,尤其是沿海国家都重视了起来,花费重金打造自己的巨炮大舰。

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各种各样的无畏级战舰就跑出来了。

比如说在1906年的二月十号,英国的无畏号装甲舰就下水了,这艘舰艇算是二十世纪第一艘战列舰,光排水量就逼近了一万八千吨,航速是二十一节。

当然了,大炮是必须的,三百零五毫米的火炮就装备了十门,两个一对组成一个炮塔。除此之外还有五具四百五十七毫米的水下鱼雷发射管。

火力有了,那也得能抗揍,所以装甲的厚度就有二百八十毫米。

就这么一艘巨炮大舰,从1907年开始服役,称霸海上就有四十年。

这艘舰一出来,英国又随后造了七艘,排水量更是全部都超过了两万两千五百吨。

而当时德国,作为一个新兴的殖民国家,一看英国这么干,也不能落后不是?

所以德国推翻了原计划中制造的军舰,也一律改成了无畏级舰,前后一共生产了七艘。

从这里开始,所谓的大炮巨舰就开始走上了舞台。

那么真正意义上,让人们看出大炮巨舰确实是海上霸主,是在1916年发生的日德兰海战中。

这一战,德国和英国对战,双方光出动的战舰就达到了二百五十四艘,而无畏级战舰就高达四十四艘。

当时因为鱼雷的广泛使用,双方的主力战舰,都不会靠得太近,只能在鱼雷的射程之外,进行远程对轰。

这种作战模式下,小炮小舰是最吃亏的。

这一战前后打了十二个小时,英国被击沉了十四艘,德国被击沉了十一艘,德国是赢了。

但德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国家,海军本来就不是强项,这损失的十一艘,对德国来说是要命的。

所以后来还是被英国庞大的海军舰队所压制。

不过这一次的实战,让所有的国家都看到了,未来海上的霸主只能是巨炮大舰当家作主。

从这里开始,各个国家又进一步加重了对战列舰的重视。

大炮巨舰的辉煌时刻到来了。

这种认识很快就受到了教训,这个教训来自第一次世界大战。

毕竟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下子涌现了很多的新式装备,这些装备很多都是可以威胁到战列舰的。

比如航母,潜艇,飞机等等。

被潜艇打沉的战列舰相当多,比如英国的凯旋号战列舰,被德国的U型潜艇一发鱼雷就给打漏了。

航母和飞机一结合,舰船遇到了飞机,就剩下挨打的份了。

就算是有防空火力,对于飞机来说威胁也不是很大。

世界上第一次航母实战,1914年的八月二十三号,当时日本对德国宣战,日本开着他们的航母若宫丸号,袭击了德国的阵地,德军给予还击,但也仅仅是让飞机受点轻伤而已。

但问题是,虽然在一战中,战列舰这种巨炮大舰思想下涌现出来的武器装备,已经看到了不适合突飞猛进的军事装备的发展要求了。

但当时的人们还是陷在巨炮大舰的思想里出不了。

比如一战的航母大户英国,一战爆发的时候,英国就有十艘航母,到了1918年一十月十一日停战协议开始签的时候,英国就已经有了四十八艘专门制造或者改装除了航母,除此之外还有十艘搭建了甲板,没上飞机的航母。

在这些舰船,尤其是战列舰改装出来的航母,都有一个原则,不能消弱本战舰的战斗力。

什么意思呢?在战列舰上铺设甲板没毛病,但战列舰上的炮塔必须保留。

这其实就是当时巨炮大舰军事思想的一个影响。

所以说道这里,其实就已经能看出来,一战结束之后,巨炮大舰其实已经落伍了。

毕竟光英国一家,一战的时候,就能弄出了五十多艘航母了。

战列舰必然会成为了未来海战中的累赘了,可当时的人没有发现。

所以在发展航母的同时,战列舰依然被放在了各国发展海军的日程表上了。

这就让我们看到了战列舰在二战中最后的辉煌。

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英国拥有的战列舰就有十五艘,巡洋舰三艘,另外还有五艘乔治五世战列舰还在建造之中。

其中在1920年的时候完工的胡德号巡洋舰,更是后来二十年内世界上最大,最长的战舰。

不过这艘巡洋舰在1941年五月二十三号和德国的战列舰俾斯麦号作战,仅仅七分钟之后就被打沉了。

而全舰一千四百一十九名官兵,活下来的仅有三人。

怎么说?整个太平洋战争,其实打到最后,就是航母舰载机之间的海空较量。

一旦舰队失去了制空权,什么样的战列舰都得成为活靶子。

就说这个大和号战列舰,排水量六万九千一百吨,九门四百六十毫米的巨炮,这首战舰完工的时候,就号称世界上从未有过的最大,最强的战舰。

结果呢?

1945年的四月六号,大和号去进攻在冲绳登陆的美军。

七号的时候,大和号就被堵在了大隅海峡,三百多架美军舰载机对着大和号一通狂轰滥炸。

大和号被十枚鱼雷,二十四颗炸弹击中后,发生了大爆炸之后就沉没了。

那么为二战做准备的战列舰,最为出名的就是日本的大和级战列舰,美国的衣阿华级战列舰,以及德国的俾斯麦级战列舰。

接下来就看看大和战列舰和衣阿华战列舰。

大和号战列舰: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一级的战列舰,上边的装备有三联装的四百六十毫米口径的舰炮三座,还都是四十五倍径。

当然日本海军还对外保密,宣称他们造的大和号,是四十五倍径四百毫米火炮,口径直接扣掉六十毫米。

这种主炮,光一个炮身就有一百六十五吨重,而一座炮塔塞进去三门火炮,总重量就超过了一千七百吨,请记住这还不包括炮弹的重量。

就这么一座炮塔,就相当于日本海军秋月级驱逐舰的排水量了。

而一发炮弹的重量更是惊人,直接就有一千五百公斤,而这一发炮弹里边塞进的火药就有三百三十公斤。

大和号上全舰一共九门炮,一旦这九门炮同时开火,就会产生大约八千吨的后坐力,所以发射炮弹的时候,冲击波相当强劲。

九门炮向着同一个方向开炮,估计能把大和号给掀翻了。

那么日本海军为了保持大和号的战斗力,为每一门的主炮装备了一百二十发炮弹,其中有一百发是穿甲弹。

一根这样主炮的炮管据说是二百到二百五十发的寿命。

接着是副炮。

那么大和号战列舰的副炮,是日本从他们的最上级重型巡洋舰拆下来的主炮。

这个最上级重型巡洋舰,是日本海军为了避开当时签署的条约,所打造的一级轻型巡洋舰。

之所以叫重型巡洋舰,是因为日本海军留了一手,在建造之处,就预留了能够改装成重型巡洋舰的空间。

所以大和号的这些副炮的口径也不小,是十六倍径一百五十五毫米三联装火炮,一共四座。

这些副炮的炮塔就重一百五十吨,除此之外还设有二十五毫米厚的装甲板。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的战列舰只能做到一半的副炮同时指向一侧开炮,而大和号可以做到三座同时指向一侧开炮,而他的副炮是四座。

再说防御力。

这么说吧,大和号战列舰算是战列舰历史上装甲最为厚重的一艘了。

防弹外壳做得还不错,什么四百一十毫米的装甲,角度为二十度倾角等等。据说这样的设计和厚度,大大增强了大和战列舰的防弹性能。

可以做到四百六十毫米的火炮,隔着二十公里的打击。

介于当时舰载机在海战中的应用,中甲板可以做到从近四公里高度丢下的八百公斤的航空炸弹的轰炸。

为了提高防御力,整个大和号战列舰使用的装甲就重达两万三千吨,这些重量就占据了大和号排水量的三分之一了。

水下防护做的也不错,可以承受四百公斤TNT的爆破。

为了防水雷,光底就做了三层。

接着是雷达。

刚建成的时候,大和号是没有雷达的,后来又装备了三款雷达。最远可以探测三百公里外的目标。

不过需要说明的是,日本的雷达技术整体要比美国的落后很多的。

衣阿华战列舰

衣阿华战列舰是美国最大一级的战列舰,是衣阿华级战列舰的第一艘。

不仅参加过二战,后来的朝鲜战争,两伊战争都参加过,到了2012年的时候,被当作博物馆使用了。

衣阿华战列舰的长度比大和号长了三米,宽度没有大和号宽。

原因是衣阿华战列舰为了方便穿梭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这个宽度就受到了限制。

毕竟要想快速的从大西洋进入到太平洋,必须从巴拿马运河通过,所以衣阿华战列舰的宽度最大也只能做到三十三米(大和号是三十八米)。

那么装备呢?

衣阿华的主炮是四百零六毫米,五十倍径,因为使用了最先进的冶金技术,衣阿华上装备的MK7型号比原型MK2型舰炮要少三层,身管的重量也少二十二吨。

其实衣阿华原本是要装MK2型的,但因为这款舰炮的体积太大,衣阿华装不下,这才使用了最先进的冶金技术,成功的让MK2型减高减重的。

那么这款舰炮使用的MK8型穿甲弹,弹丸的重量是在一千二百二十五公斤,使用的炸药是十八公斤。

而身管的寿命是三百发,明显比大和号最高值还要多五十发。

所以从这个细节其实就能看出来衣阿华的钢铁材料要比大和号的好上不少。

那么衣阿华上一共有三座三联装的主炮塔,每一座光旋转部分就有一千七百多吨。

而想要把这一座炮塔运转加起来,就需要二十二个人。

使用的副炮是MK12型,一百二十七毫米双联装高平两用炮,一共十座。

除此之外,还有十五座四联装四十毫米高炮,和六十们二十毫米高炮,用于对空防御。

当然,后来现代化改造的过程中,这些对空防御力量全部被拆除,换成了战斧巡航导弹了。

数据都有了。

那么从吨位上来看,大和号是最大的,比衣阿华要多一万多吨。

而大就意味着抗揍,所以在防御力上,大和号要比衣阿华好上一些。

接着是主炮对轰。

显然衣阿华的四百零六毫米要比大和号的四百六十毫米的少了五十多毫米。

大和号又是完胜。

所以如果单单拿两艘舰来对轰,很大可能衣阿华是吃不住大和号的攻击的。

当然了,对轰的过程中,还要看弹丸的能力。

其实光从数据来看,大和号的弹丸初速度,和射程都比衣阿华要好,也就是说装甲弹的穿透力比衣阿华的好。

要是从数据上看,大和号在二十公里到三十公里的范围内开炮,一旦击中衣阿华号,直接就能穿透他的主装甲。

不过大和号的主炮精度却要比衣阿华号差点。

最后一点,舰船的稳定性。

这一点在军舰对轰中很重要的。

而衣阿华为了追求巨炮大舰的效果,宽度是按照巴拿马运河做的,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长了军舰的长度,让舰体的长宽比达到了8.18:1的程度。

一般的舰船都是在7:1以下。

所以衣阿华的稳定性差一点,这在大海上对轰还是很吃亏的。

不管怎么说,数据就只能说道这里。

而两舰并没有对轰过,还真不好说,毕竟实战可要比数据的变化大很多的。

么今天就到这了,喜欢的话,点个赞,再加个关注,方便以后常来坐坐。

穿越火线mk18(如果大和战列舰遇上依阿华级战列舰)

狼群电影都出现过哪些武器?

单兵武器

《狼群》中的武器道具非常考究。狼群小队的主武器是AR系列武器,并且已经按他们各自的使用习惯进行了改装。

老刁的武器上装备了消声器和激光瞄准器,瞄具是EOTech公司出品的全息镜,弹匣是马盖普公司的产品,护木下有一支较短的垂直握把,后托是MK18的同款,改装风格着重提升武器的人机工效和近距离战斗环境下的作战效能。

火球使用的瞄具应该是Aimpoint公司的产品。他的武器下挂了MK13榴弹发射器,也是外军的制式装备。片中他用这款榴弹发射器执行过多种任务,也体现了这款装备的通用性。

AR和M4枪族有什么区别?

AR是民用半自动,枪管长度有限制。

M4是军方编号,可以三连发,M4A1才可以连发,还有什么MK18枪管更短,都是属于AR枪族的变形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