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穿越火线8月9日惊天大礼,夫妻相处时间长了还会有爱情吗?

CF机器码 admin 2023-05-25 08:45 137 次浏览 0个评论
CF排位小号

穿越火线8月9日惊天大礼,夫妻相处时间长了还会有爱情吗?

坝上农家说什么样的婚姻才完美,

第一,夫妻是千年修来的,夫妻之间应该互敬互爱,彼此互信,坦诚相待,所以才有了男女之间的爱,这才是婚姻的基础,

第二夫妻之间要助力,因为世间男女食色性也,所以说,《爱》是婚姻的基石,《性》是婚姻的助力,恩爱一生钻石婚姻是你我向往的生活,

婚姻相处时间长了还会有爱情吗?

婚姻里的爱情会变的,变成亲人,因为血必定浓于水,

没有性的婚姻大家说靠得住吗?

穿越火线8月9日惊天大礼,夫妻相处时间长了还会有爱情吗?

你知道元朝有几个奸臣奸君?

你知道元朝有几个奸臣、奸君,他们有多邪恶?

元朝不太熟,毕竟史书那么多,要看完,还真的是件难事,手上虽有《元史》,却对那一串的名字发怵。以历史的套路来看,昏君奸臣都差不多,无才无德人品差,坏事做尽遭天谴。

奸臣传第一人,阿合马。

阿合马出生在费纳喀忒,他原是陪嫁仆人,因善于经商理财,官至宰相,主掌大权十多年,一度曾经拯救元朝经济,可是这个人是典型的有才无德。

怎么说呢?咱们也不搬史书,简单点。

他滥发交钞。忽必烈继位后,颁定中统交钞以丝为本,交钞二两合银一两。1261年底,发行中统元宝钞,分为十等,以钱为准,一千文(一贯)相当于一两交钞。南宋灭亡后,用中统钞换南宋会子交子,统一币制。阿合马掌权之前,中统钞发行都有节制,一年不超过十万锭(银五十两一锭),但阿合马上任后,滥发钞币,一年几十万锭,甚至达到一百九十万锭,物重钞轻,后患无穷。

他大兴“理算”,以检查清理朝廷财政收入为名实现敛财目的。

他大搞官卖垄断,对银铁盐等实行垄断,命官府铸造农器,巧立名目,增加各种锐收,任意提高税金,连死人都要收丧葬税。

当然,早期如此有它的优势,但是当国家已一统后,情况就发生了变化,阿合马在朝野的嚣张,首屈一指,排挤其他的勋贵,如伯颜安童等人,也打压推行汉法的汉族臣子。

奸臣其实都是相似的,钱财上,政治上都喜欢来这一套,但他再贪再敛,也是肉烂在锅里,如果他有度的话。就算是他家里那几百个美女,怎么享用,那都是私生活,并不影响朝政大局。但是真正让他陷入死地的,不是以上这些,是他阻挠汉法的推行,触到了忽必烈的底线。

南宋灭亡以后,蒙古用兵已经有50多年,军队疲劳,国库损耗相当严重,忽必烈即位,大兴改革,包括行汉法,治理天下,修养生息,采用汉地良法,禁用各种私刑,减各种赋税,推行农政,兴修水利,让民心安定。说得更白一点,那就是咱们汉法主张的是民贵君轻,仁孝礼义,可是阿合马作法,不断反对,排斥并大力阻挠汉法的施行,最终多行不义,死无葬身之地。

关于他的死,其实多少有点侠客现身的色彩。据说公元1282年,益州千户王着素秘密铸造了一个大铜锤,联通高和尚,召集八十多人,夜间潜入京城,假借真金太子的名义,假传旨令让枢密副使张易出兵相助。同时,他又借口真金太子的侍从身份让阿合马去东宫等候太子,阿合马到来,当场被击毙。

王是条汉子,刺杀成功后,投案自首,称自己为天下除掉一害,不枉此生。御史中丞和礼霍孙办理此案,汇报案情时,把阿合马的罪行也一并上报,其他蒙汉勋贵也都纷纷送上给阿合马的大礼,忽必烈彻查,之后搜出大量金银,大几百的美女,最关键的还有两张人皮,据阿的小妾供认是阿每天诅咒用的(这大礼献得相当有水平)——忽必烈最信怪力乱神,有了这两张人皮,他认定阿就是要咒自己。于是,阿的子侄,通通下来,没收财产,阿本人虽死,也不客气地把他从坟墓里挖出来戮尸,让猎狗去吃,此次因此倒霉的有“沙汰省部官阿合马党七百十四人,已革者百三十三人,余五百八十一人,并黜之”,阿的家族,从此灰飞烟灭,钉在耻辱柱上。

这样一个有才无德的大坏蛋,自然是得不到人家同情的,但是后来读者,也许会不由感叹,元朝时也有战斗的高人啊,别的不多说,就凭两张皮扯出诅咒的事情及惊天大案来,实在也是厉害了。

就写这么多吧,头条能人多,我已抛砖,请高人的玉来!(文/宛如清扬 图/网络)

亚洲杯首轮协助中国队取胜的吉尔吉斯斯坦队门将是谁?

1月7日亚洲杯第一轮,中国队2-1战胜吉尔吉斯斯坦队,取得开门红。

昨天的比赛上半场中国队踢得很不好,一直被对手压着打。吉尔吉斯斯坦队打进一球,1:0领先中国队,并以这个比分进入下半场。上半场吉尔吉斯斯坦队门将发挥不错,多次挡住中国队的射门,里皮气得一脸铁青的回到了更衣室。

不过上半场一直表现非常优秀的吉尔吉斯斯坦门将在下半场开场第一分钟就出现一个重大的失误。中国队一次并没有威胁的射门高出了横梁。吉尔吉斯斯坦门将,用一个“探头”准备把球扫到网后,没想到球反而掉下来,被自己的身体挡进了球门。这真是送了中国队一个大礼,中国队暂时1-1战平对手。再过了半个小时,于大宝扫空门得手,中国队再进一球,以2-1战胜吉尔吉斯斯坦队,取得亚洲杯的开门红。

应该感谢这个门将,正是他的打“探头”失误,以及仓促出击,让中国队赢了一场比赛。 吉尔吉斯斯坦队门将是谁?怎么对中国队这么友好了?

这个门将叫帕维尔.马蒂亚什。他于1987年出生于前苏联吉尔吉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府比什凯克市。 马蒂亚什是吉尔吉斯斯坦国内非常有名的球员,17岁就进入了U21国家队,20岁就进了国家成年队。一个门将在20岁就进了国家队是很不错的。一直到现在,他都是国家队的主力门将。

这次亚洲杯开赛前,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青年与体育部部长,亲自向马蒂亚什授予了“MSMK”的称号,以此为他的亚洲杯之旅践行。“MSMK”相当于我国的“国际级运动健将”。

吉尔吉斯斯坦坐落于天山山脉之上,经济比较落后,国家队水平也一般。马蒂亚什加盟了国内的比什凯克多多伊俱乐部,带队多次获得冠军。也奠定了国内第一门将的地位。 马蒂亚什也有留洋的经历。不过像他这样水平的门将,不可能加盟欧洲的联赛,而是去了马尔代夫。他去的目的就是为了钱。马蒂亚什加盟了马尔代夫的马兹亚体育娱乐队,帮助球队拿下了马尔代夫总统杯的冠军。第二年他去了马来西亚的UiTM FC队,并效力了一个赛季。然后他又回到了马兹亚,帮助球队拿下了联赛冠军。

这些经历都说明马蒂亚什是一名好门将。他身高1.97米,是防高球的好手。没想到与中国队的比赛,他正是失误在防高球上。这也许是冥冥中有定数,有这么一天要帮助中国队一把。

不过,话又说回来,昨天吉尔吉斯斯坦队踢得并不差,技术水平还是很高的。希望小组赛第二轮,他们不再出现失误,干掉或者打平韩国队,他们就还有晋级16强的机会。第三轮他们再拿下菲律宾队,我们再难为一下韩国队,那吉尔吉斯斯坦队还是有机会晋级16强的。 吉尔吉斯斯坦队努力,尤其马蒂亚什努力,与中国队携手晋级16强。

感谢大家对湘楚风云文章的阅读,喜欢请点赞并关注。

历史上真实的孝庄是什么样的?

1625年,13岁孝庄被当作生育工具,送给36岁亲姑父当小老婆,多尔衮则娶了孝庄的侄女当正妻。此后,孝庄想尽办法生儿子,还找来亲姐姐一起为丈夫生儿子。多尔衮则在战场上拼命赚军功,只为了除掉哥哥皇太极。

民间传言,太后孝庄为了儿子福临的皇位,下嫁摄政王多尔衮。

传言可不可信,咱们不知道,但孝庄、多尔衮在人生前半场,确实没多少交集。

13岁那年,因为姑姑生不出儿子,孝庄被当成生育工具,嫁给亲姑父皇太极当小老婆。此后多年,孝庄想尽办法,也没能生出一个儿子。

于是,娘家人又给皇太极送来孝庄的亲姐姐海兰珠。

姑侄三人,共侍一夫,就为了能生出个儿子。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姐妹俩都怀了孕,生了儿子,只可惜,最后只有孝庄生下的九阿哥福临活了下来。

而多尔衮呢?

他娶了孝庄的侄女博尔济吉特氏,两人相濡以沫,一起造小人。

后来,多尔衮接连又娶了十多个小老婆,但他对正妻博尔济吉特氏,一直非常尊重。

顺治六年,妻子去世,多尔衮还擅用职权,给妻子追封谥号“敬孝忠恭元妃”。

如此来看,多尔衮深爱原配,和孝庄没有多大的交集。

两人唯一的交集,就是多尔衮见不得哥哥皇太极拉拢科尔沁一部,也跟着娶了科尔沁女人。

孝庄是草原的小公主,多尔衮便娶了她的侄女,此后更是事业、桃花一路畅通。

而孝庄的使命,是为姑父皇太极生子。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孝庄的人生中,似乎和男欢女爱,没有任何缘分。

无法拥有,也不能拥有。

为女儿时,她是草原上自由的小公主

孝庄的本名是布木布泰,意思是“天降贵人”。而孝庄,是后人给她追赠的谥号简称。

布木布泰是科尔沁贝勒宰桑布和的女儿。

因为身份尊贵,她自小备受宠爱,是草原上自由的小公主。

只不过,公主的归宿,是为了部落联姻。

地位越尊贵,婚姻的交易性越大。

当时,科尔沁虽是大部落,但兵力不算强,男儿征战,女儿就以联姻拉拢周边势力。

布木布泰出生的第二年,她的亲姑姑额尔德尼琪琪格(人称“哲哲”),就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

后来,科尔沁又陆陆续续向努尔哈赤和他的儿子们,送去了不少女人。

所以,小小的布木布泰很清楚,自己未来的夫婿,大概率也会在建州女真。

只是,她可能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被嫁给了亲姑父皇太极,和姑姑共享一个男人。

为人妻时,她是所有人期待的生育工具。

在《孝庄秘史》中,布木布泰一出生就是福星,有着“嫁给天子”的贵气。为了避免别人利用她的传说来争储,皇太极早早盯上她,想尽办法要搞到手。

但这只是人们美好的想象而已。

在真实的历史上,皇太极娶布木布泰,真的只是娶了一个生育工具。

1625年,布木布泰的姑姑哲哲,已经嫁给皇太极十余年了。

她的位份也从侧福晋变成了正妻大福晋。

可偏偏,这十多年来,她的肚子不争气,才勉勉强强生了一个女儿。

科尔沁是彻底着急了。

他们看好皇太极的发展,虽是四大贝勒中年纪最小的,但威望和能力却极高。

这样的香饽饽,可要牢牢抓紧。

于是,13岁的布木布泰,就被推了出来,作为一个生育工具、外交工具,嫁给自己36岁的亲姑父。

她肩负着所有的期待,如果说的更加精确一点就是,她的肚子肩负着所有的期待。

可惜,上天似乎并不是太眷顾她。

一连十余年过去了,布木布泰接连生了三个女儿。

而一起努力的姑姑哲哲,又生了两个女儿。

无奈之下,寡居的亲姐姐海兰珠又被送了过来。

这一回,科尔妻可算送对了人。

26岁的海兰珠,虽然没有马上生出儿子,却得到了皇太极的盛宠。

后来,皇太极又接连从林丹汗那里收了几个寡妇,后院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

女人一多,争宠排位的事情就不免上演。

但布木布泰一点都不喜欢雌竞活动,位置也从第二,一退再退,变成了第五。

皇太极的后宫实行五妃制,她的排位是倒数第一。

若非娘家科尔沁给力,姑姑哲哲是正宫、姐姐海兰珠是宠妃,孝庄的位份,可能要跌出五妃之外了。

因此,布木布泰基本上没有感受到任何夫妻恩宠。

好在,她是幸运的,唯有她生下了健康长大的儿子——福临。

为人母时,她是制衡多尔衮的“乱伦”母亲。

成为母亲的布木布泰,日子比之前明显好过了许多,她完成了母族的使命,可以松口气好好抚养儿子了。

可这口气还没松多久,皇太极因为海兰珠去世,心情不好,冰天雪地跑出去打猎,病情加重,年仅52岁就去世了,连个遗诏都没留下。

此时,孝庄展现出她过人的谋略才能。

抓住机会,帮儿子得皇位

皇太极死后,豪格和多尔衮争皇位。

这种事情,看起来和布木布泰也不太相关。

她只是皇太极不受宠的侧妃,不管是多尔衮当皇帝,还是豪格当皇帝,她和福临的处境相差不会太远。

可布木布泰不是一般人,她有着清醒的头脑,还肩负了科尔沁的使命。

但凡能争取的事情,她绝不放过。

豪格和多尔衮,谁都有优势,可谁也不具备绝对优势,这就是布木布泰和福临的机会。

一番运作之后,6岁的福临被推上了皇位,布木布泰也成为了皇太后。

表面拉拢,暗中打压多尔衮

布木布泰成为皇太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牢牢把握住多尔衮。

她知道,豪格的谋略远在多尔衮之下,要想为福临肃清这两党,必须拉一个打一个。

而比起豪格,多尔衮又有一个致命缺陷——体弱无子。

“睿亲王(多尔衮)素善病,岂能终摄政之事!”

“和硕睿亲王非有福人,乃有疾人也!其寿几何而能终其事乎?”

(取自《清世祖实录》)

《甄嬛传》中的皇后,说过一句非常贴切的话:“没儿子的人,本宫用着放心。”

多尔衮身体弱,还没儿子,就算再位高权重,夺走皇位的可能性,也小得多。

于是,布木布泰经常和多尔衮议政。

两派有势如水火的时候,多尔衮限制布木布泰母子相见、挑唆大臣不去给哲哲抬棺;但两派也有立场一致的时候,把济尔哈朗远派、打击豪格的势力……

更为难得的是,每一次到了打击豪格时,红脸总是多尔衮来唱,白脸总是布木布泰出马,一个当坏人,一个当好人劝一劝,配合默契。

在这种谋划下,布木布泰成功把豪格挤出大局,但代价就是多尔衮权倾朝野。

但幸好,多尔衮这人,身体不好还纵欲,还有点大局观。

在满清入关的重要关头,他绝不会闹幺蛾子要夺位。

这就是布木布泰最精明的地方,看人的眼光准得可怕。

后来,多尔衮也确实是39岁英年早逝。

帮儿子建后院,强行“乱伦”

制衡多尔衮的目的,是护住儿子福临的皇位。

为了完成这一使命,布木布泰还有一件事情要做——牢牢握住母族科尔沁。

在整个满清一朝,蒙古各个部落都是爱新觉罗的重要盟友。

清初时期,这种盟友尤为重要。

成为太后的布木布泰,首先要做的就是握住科尔沁,既要让科尔沁护住福临,也要让福临护住科尔沁。

联络关系最好的办法,就是像她当年一样——联姻。

布木布泰先后为顺治娶了科尔沁的三个女人,刚好也是姑侄三人。

顺治的第一位皇后世祖废后,是吴克善之女,布木布泰的侄女,因为善妒被废为妃。

顺治的第二位皇后孝惠章皇后,是布木布泰的侄孙女,世祖废后的堂侄女。

另外,顺治还有一个侧妃淑惠妃,是孝惠章皇后的妹妹,也是布木布泰的侄孙女。

“淑惠妃,博尔济吉特氏,孝惠皇后妹也。顺治十一年,册为妃。”(取自《清史稿·后妃传》)

这样一算,顺治娶的也是姑侄三人。

只不过,这和当年皇太极娶哲哲、布木布泰、海兰珠姑侄三人不同。

皇太极的三个老婆和自己都没有血缘关系,而顺治的这三个老婆,和他实打实有近亲血缘关系。

这在当时,是很大胆的举动。

皇太极在位时,曾下令要汉化,改革婚姻制度,禁止娶族中女子,否则就是“乱伦”。

“自今以后,凡人不许娶庶母及族中伯母、婶母、嫂子……汉人、高丽因晓道理,不娶族中妇女为妻。凡人既生为人,若娶族中妇女,与禽兽何异。”(取自《会典》)

可布木布泰,才不管皇太极的旨意,一意孤行,把三个女人塞给了儿子。

也正是因为这三个女人,顺治和布木布泰的关系越来越差。

后来的顺治痴迷董鄂妃、贪恋佛学,大概也和布木布泰的这种压迫有关。

当奶奶时,她是牵着康熙的孤独老人。

1661年,顺治因为观看吴良辅的出家仪式,得了天花,24岁就去世了。

在他去世前,布木布泰联络一众大臣,努力争取,终于把皇三子玄烨顶成了继位者。

这是力挽狂澜的举措。

因为任性的顺治皇帝,有意要把皇位传给堂兄弟。

表面上来看,很多人都以为玄烨之所以能继位,单纯是因为在顺治临终时,因为得过天花幸运被选中。

但实际上,玄烨早就已经被布木布泰选中、精心教养。

早在顺治的诸位蒙古后妃都没能生下儿子时,布木布泰就已经开始挑选合适的继承人培养了。

“朕自幼龄学步能言时,即奉圣祖母慈训,凡饮食、动履、言语皆有矩度,虽平居独处,亦教以罔敢越轶,少不然即加督过,赖是以克有成。”(《圣祖御制文二集》卷四十《庭训》)

“幼龄学步能言时”,应该是在一两岁的时候。

早在玄烨一两岁时候,布木布泰就选中了他。

布木布泰一边安排自己从娘家带来的心腹侍女——苏麻喇姑,当玄烨的启蒙老师,为玄烨讲授国书,另一边又精心挑选老师教授玄烨骑射知识。

可以说,她给了玄烨母亲般的严厉,而不是奶奶般的慈爱。

1661年的正月初九,布木布泰牵着8岁的孙子玄烨,一步步进入太和殿。

她以太皇太后的名义,告诫群臣,辅佐少年皇帝,报答顺治的恩情。

“尔等思报朕子皇帝之恩,偕四大臣同心协力,以辅幼主,则名垂万世矣。”(《清圣祖实录》)

言语中,她用了皇帝自称的“朕”。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时候的布木布泰,就是不在皇位的皇帝。

这一点,也得到了康熙和后世清朝皇帝的认可。

但她没有当皇帝的野心。

此后的布木布泰,她尽力辅佐、教养康熙,在康熙14岁亲政后,逐渐退居幕后。她有权却不弄权,心甘情愿把一切都留给康熙。

晚年时候,康熙也非常敬爱祖母。

康熙出巡时,几乎每天都要派人去问候祖母布木布泰的饮食起居,并时实报告自己的行踪。如果自己抓到了鱼,捕到猎物,他还会快马加鞭送给祖母尝鲜。

巡幸五台山时,一到上坡的地方,康熙生怕奴才伺候不好,还会主动为祖母扶轿子。

——

纵观布木布泰这一生,她基本没有为自己而活,男欢女爱也似乎和她毫无关系。

她要么是为母族而活,要么是为儿子而斗,最后还要为孙儿操劳……

她的操劳,也就此成就了清初的繁荣,将满清推向了顶峰之路。

如果说,布木布泰有任性的话,那她的唯一一次任性应该就是拒绝和皇太极合葬吧。

她不想打扰皇太极和诸位嫔妃的安宁,更不想继续当个工具人。

她宁愿待在皇陵之外,感受属于自己的风光。

而作为孙子的康熙,既不想逆了祖母的意思,又不好轻易违背祖制,就没给祖母下葬,一直放在安奉殿。

这一耽误就是几十年,直到雍正继位,才在暂安奉殿的原处就地兴建陵园,把太奶奶葬入了地宫。

如此来看,孝庄这一生,实在让人叹息,又敬佩。

百感交集涌上心头,却不知该如何言说,如何评价。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中国历史上的女性?

说两位近代史上我最尊敬的的女性,两位去世时,我都默默想,“生如夏花之绚烂,逝如秋叶之静美”就是为她们而写的吧。原谅我回答这个问题时不能取舍其中任何一位。

一位是杨绛,一位是张可。

(年轻时的张可)

杨绛先生大家都很熟悉,就此不多言;张可是翻译家、戏剧学者,18岁便翻译出版了奥尼尔的剧本《早点前》, 后成为上海戏剧学院戏文系教授,著有《莎士比亚研究》《莎剧解读》等,她的丈夫王元化与钱钟书合称为“北钱南王”。

(杨绛与钱钟书)

如果比较二人的经历,会发现,她们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处。首先,二者都为名门之后,按日前流行的话说都是富养的小姐,但平素里却质朴简单;二人在翻译、戏剧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她们也都温良优雅、谦和宽厚;她们与各自丈夫的爱情都让人羡慕与动容:两对夫妻在文革里都受到了迫害,但都相濡以沫,不离不弃。

(年轻时的张可)

在上海沦陷区这一段艰苦的岁月里,杨绛一方面节省开支,包揽整个家务,另一方面还为丈夫校阅编选文稿。我想杨绛先生除了优雅温和,最让我尊敬的是乐观豁达。在文革艰苦的日子里,杨绛一家总是笑着面对,做完红卫兵安排的体力活,依然不忘创作。文革期间,钱钟书完成了《管锥编》,杨绛完成了《堂·吉诃德》的翻译。

李健吾说,和杨绛在一起,你会觉得她和她的小女孩子一样腼腆。唯其有清静的优美的女性的敏感,淋到刻画社会人物,她才会把线条勾描得十二分匀称。

(杨绛与钱钟书)

张可的命运似乎更为坎坷,王元化在文革里因为胡风案受牵连,患上了心因性精神病,经常半夜跑到大街上。张可用柔弱的身体支撑起家,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更难得的是,她从未放弃过丈夫的治疗。她深知丈夫内心对文学的热爱,于是引导丈夫跟自己一起读莎士比亚。有了思想上的充实和妻子的悉心照顾,王元化竟真的慢慢好转, 他写了大约十万字的莎翁作品评论,而张可都用小楷工工整整地把这些文字挪到稿笺上,设计封面,装帧成了一本本的线装书。

(右六为钱锺书,右四为王元化)

张可照顾了王元化22年,期间,王元化两次精神失常,两次在她的陪伴下奇迹般地康复。但最终,张可却倒下了,在讲台上中风昏迷,从此生活不能自理。而王元化先生至此开始照顾了她27年,直至2006年去世。两年后,王元化先生也随她而去。

我始终记得王元化对妻子深情的评价:张可心里似乎不懂得恨。我没有一次看到她以疾言厉色的态度对人,也没有一次听过她用强烈的字眼说话。我的坎坷命运给她带来了无穷的伤害,但是她都默默承受了。

(年老时的张可与王元化)

余秋雨是张可的学生,他在《长者》里有提到,那时上戏的学生们总是停下手中的工作冲出去看,不是看外国人,而是看张可老师,看她的举手投足,言谈风度。

由此,我想到,常在文学作品或者影视作品里看到这样的主角人设:经历一系列摧残和险恶,会变得冷酷、有心计,而作者也会竭力去为他们之后的手段正名。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热播电视剧《甄嬛传》,入宫时的甄嬛善良柔婉、天真,后来遭到各种陷害之后开始变得冷漠凛冽、甚至有评价说是心狠手辣,最终通过缜密的计划报仇雪恨登上权利之巅。

前后,甄嬛的容貌与性格似乎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虽然在电视剧里是化妆术的作用,但这样的人物设定在影视剧里似乎备受推崇,经历磨难,从“无邪少女”变为“腹黑女王”,并且颇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当然,我无意批评这样的小说、编剧模式,毕竟这样写一部火的小说一部火的影视剧很难,不必苛求太多,我只是想作个对比,因为在杨绛与张可身上,我看不到一丝残酷命运带给她们的戾气,唯有纯真和平静。也许这就是真正美好吧。

原创码字难,孜孜考证苦。

客官请留步,先赞再关注。

——靠谱写历史,轻松聊经济。

拒绝粘贴复制,从不百度抄袭。

请关注经史通义,不负有深度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