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财经股票配资,农行50万元的大额存单一个月的利息有多少?
一位农行行长告诉我,50万元的大额存单存在银行,只要你选对方法,选对时间,一个月的利息可以超越国内80%的人一个月的工资。
随着现在大家对理财越来越重视,有点闲钱都会选择去银行办理存款或者说大额存单, 这个时候大家就会想着那存在银行一个月能有多少利息呢。
可以说金额不同,存款方式不同,那最终你一个月得到的利息也是不同的。所以想要有一个高额的利息,那就一定得选对方法,选择时间。
农行大额存单有那几种类型,利息各是多少想要知道存在银行的大额存单利息有多少,就得先知道什么是大额存单,他有那几种类型,时间周期是多少,利率分别对应是多少。
一、什么是大额存单
大额存单是指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向个人、团体等发行的一种大额凭证,在到期前是可以转让的,一般来说投资门槛比较高,(像农行就需要20万元起)同时金额是整数。而他的利率比普通存款要高,一般来说是在基准利率的基础上上浮40%-45%左右。
二、农行有那几种大额存单类型,对应的时间周期利率各是多少
目前农行的大额存单是分段计息的,也就是你的金额越大,那你的所对应的利率就更高,
比如:20-50万属于一个计息段,50-80万属于一个计息段,80-200万属于一个计息段,200万以上属于一个计息段。下面就以起点20万(20-50万是属于一个计息段)为例给大家分析一下,
1、起点20万金额,大额存单存一个月,利率是1.585%,
2、起点30万金额,大额存单存三个月,利率是1.65%,
3、起点30万金额,大额存单存六个月,利率是1.95%,
4、起点20万金额,大额存单存一年,利率是2.25%,
5、起点20万金额,大额存单存两年,利率是3.15%,
6、起点20万金额,大额存单存三年,利率是3.9875%,
这6种存款方式和时间周期就是农行所对应的利率,可以说随着时间越长,存款利率也就越高。
农行50万元的大额存单一个月的利息有多少上面知道存款时间,也知道利率之后,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算一下各自对应的一个月的利息是多少:
1、如果是存一个月,那50万元的一年的利息就是,500000×1.585%=7925元,再除以12个月就可以得出每个月的利息,7925÷12=660元,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存款一个月的周期去计算,那一个月利息只有660元。
2、如果是存三个月,那50万元的一年的利息就是,500000×1.65%=8250元,再除以12个月就可以得出每个月的利息,8250÷12=687.5元,
也就是说如果是按照存款三个月的周期去计算,一个月的利息就只有687.5元
3、如果是存六个月,那50万元的一年的利息就是,500000×1.95%=9750元,再除以12个月就可以得出每个月的利息,9750÷12=812.5元,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存款六个月的周期去计算,一个月的利息就只有812.5元
4、如果是存一年,那50万元的一年的利息就是,500000×2.25%=11250元,再除以12个月就可以得出每个月的利息,11250÷12=937.5元,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存款一年的周期去计算,一个月的利息就只有937.5元,
5、如果是存两年,那50万元的一年的利息就是,500000×3.15%=15750元,再除以12个月就可以得出每个月的利息,15750÷12=1312.5元,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存款两年的周期去计算,一个月的利息就只有1312.5元
6、如果是存三年,那50万元的一年的利息就是,500000×3.9875%=19937.5元,再除以12个月就可以得出每个月的利息,19937.5÷12=1661.4元,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存款三年的周期去计算,一个月的利息就是1661.4元。
总结:通过上面的计算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周期越长,利息就越高,所以50万元选择大额存单,一个月的利息到底有多少,还要根据你所存的时间来确定的,因为每个时间对应的利息都是不一样的,有一个月几百元,也有一个月上千元的。
为什么说选择对的方法,对的时间,大额存单的利息就可以超越80%的一个月的工资呢?这里其实就和农行没有多大的关系,因为它最长也就是三年,而一些商业银行或者地方城市银行就有五年的大额存单,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方面是他们的存款业务少,所以允许他们有一个更长周期的存款时间,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增加银行的存款金额,所以这个时候就会出现五年期的大额存单。
这个同样也是以20万为起点,如果是五年期一般可以达到4.5%-5%左右,
那这样我们再来计算一下:
1、如果是存五年,利率按4.5%计算,那50万元的一年的利息就是,500000×4.5%=22500元,再除以12个月就可以得出每个月的利息,22500÷12=1875元,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存款五年的周期,利率4.5%去计算,一个月的利息是1875元
2、如果是存五年,利率按5%计算,那50万元的一年的利息就是,500000×5%=25000元,再除以12个月就可以得出每个月的利息,25000÷12=2083元,
也就是说如果按照存款五年的周期,利率5%去计算,一个月的利息是2083元
从这就可以看出来,这个收入可以说比大部分上都要高,一年有25000元的利息收入那完全可以超过80%的人,因为大部分一年下来连一万元都存不到,所以这也就间接表明了超过了80%的人一年的工资收入。
最后:
50万元选择银行大额存单可以说是相当划算的,一方面是利息非常的高,另外一方面是非常的安全,根据《存款保险条例》规定,存款在50万元以下的,享受资金保护权,所以你把这50万元存到中小银行也是完全没有FX的。所以说只要选对时间,选对方法,那你一年的利息就能超过80%的人一年的存款收入。
新股申购有没有什么秘诀能够增加中签率?
相信很多股民在股市中都有尝试着去打新股,可是中签率却低的惊人,有的人甚至从来就没有中过签。当你知道别人却经常中新股的时候,肯定会想自己是不是打新股的方式不对,想要打新股中签是不是有什么技巧,接下来我们详细为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要知道申购新股是有要求的,新股配号是按照持股市值来进行的,所以我们平时打新股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的保持底仓。按股市中的要求,只有最近20个交易日平均持股市值达到1万,持股人账户才有资格申购新股,而且持有的底仓中主板和中小创的股票都要分别持有。
所以打新股的时候,首先保证自己能够定格申购新股,基本上市值几十万就可以定格申购很多新股了,只有申购的配号越多,中签的概率就越大。不过市场上大部分的股民账户资金都偏小,所以中签率低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不过即使是这样,希望股民们还是要坚持申购新股,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要有新股一定要记得去申购,中签率低不代表没有完全没有中签可能,但是不去申购就一定没有机会。
另外,根据很多人中签数据的统计,大部分中签的的账户都是集中在早上10点-10-30分之间申购的。除此之外不要想着通过多个账户打新,因为这种方法可操作性也不强,每个人名下的股东账户,只能有效申购一次,就算你自己开了三个账户,用中信证券申购完,再去国泰君安里面申购就是无效申购。如果用亲戚朋友的账户,那也需要保证里面有足够的股票市值才行。所以,打新需要的是持股仓位,仓位可以越大越好,但不代表持股账户可以越多越好。
我们还要注意一点的是,如果只是用来打新的话,尽量持有一些稳定的个股,毕竟不持有近万元市值个股,就没有申购新股的资格,不过考虑到市场的客观因素,千万不要为了打新刻意去持股而忽视市场风险产生亏损,尽量选择一些波动小而且业绩稳定的白马股作为打新门票。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中签了以后券商都会及时通知每个账户的股东,千万别忘记在规定时间内缴款,否则就算中了也白中。
如果大家对我写的内容还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互动交流,如果觉得写得还可以,希望能够点赞关注。
散户学习技术形态对炒股真的有用吗?
技术分析,在中国非常流行,有一大批追随者。比如如果我们去看当当投资理财类书籍畅销榜,在前100本卖的最好的投资理财书中,有不少技术分析类书籍:蜡烛图、K线图、艾略特波浪、技术分析大全、震荡指标MACD,等等。可见这样的投资分析方法,在广大读者和股民中有很大的市场。
问题在于:这些林林总总的技术分析,到底有没有用?到底能否为我们投资者带来更好的投资回报?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好好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定义一下,到底什么是技术分析。在本文的分析框架中,技术分析,指的是根据一支股票,或者一个指数过去的历史信息(包括价格、交易量、开仓量等),来预测其未来的价格走势。
最早的比较有影响力的技术分析,可以追溯到1800年代的”道氏理论“。这种分析方法由查尔斯·道首创,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道氏理论将股市不同的时期分为:呆滞期,回升期,活跃期和回落期,并提倡投资者基于不同的时期进行不同的买卖操作。道氏理论虽然影响很广,但是它到底对于选股择时有没有用,则充满争议,没有定论。
在道氏理论之后,各种技术分析方法层出不穷,在接下来的文章里,我会做更多详细的分析。
在本人主讲的《小乌龟资产配置》网络公开课的第二章:金融投资理论及应用中,我曾经专门用了几个小节来介绍和解释有效市场假说。
有效市场假说的提出者,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尤金·法码教授,将所有的市场分为三大类:弱有效市场,半强有效市场,和强有效市场。
即使是有效程度最低的弱有效市场,由于证券的价格已经反映了所有的历史信息(包括历史价格),因此技术分析是不管用的。更别说在半强有效市场,和强有效市场中,技术分析,就更没有用武之地了。
我知道,有些读者可能对有效市场假说充满怀疑。在他们看来,这只是一种理论而已,在现实中未必得到支持。因此,接下来,就让我们来看看这方面的实证证据。
首先,对于那些非金融交易背景出身的读者们,让我先来给你们简单介绍一下技术分析的种类和区别。
大致来讲,我们可以把技术分析的方法归为以下几个类别:
(1)波段周期
最典型的波段周期理论,包括道氏理论和艾略特波。这种分析方法,基于过去的历史价格,将不同时期的市场归入不同的阶段,并以此来预测市场将来的走向。
(2)价格图形分析
在国外的一些基金公司/券商中,有一个专门的工种叫做”图形分析师“(Chartist)。他们的工作,就是解读证券市场的历史价格图,并找出其规律。一些比较典型的图形规律有:双顶,双底,头肩顶,上吊线等等。
(3)趋势跟踪
最典型的趋势跟踪工具,就是移动平均线(Moving Average)。比如有很多人会看250天移动平均线。如果价格超过该平均线,就显示股市开始进入上涨通道。反之,则预示股市可能开始进入下降通道。
(4)价格指标
顾名思义,价格指标,就是指基于过去历史价格计算出来的一些不同的指标。比较常见的有RSI, MACD, 动量(Momentum)等。
(5)交易量指标
交易量指标,主要是基于证券过去的交易量计算得出的指标,比较典型的有AD指标。
(6)波动率指标
VIX是用的比较多的波动率指标之一,主要衡量股票在过去某一段时间内的价格波动率。
值得一提的是,技术分析方法林林总总,其指标多达成千上百。因此不同的人可能有自己更喜欢的分类方法。本文列举的这些技术分析大类,主要是为了帮助投资者对技术分析有一个大致的概念,了解到这些指标都是怎么来的,之间主要的区别在哪里。
接下来,我们再来讲讲这些技术分析指标,到底哪些有用,哪些没用,哪些对投资者的帮助更大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可靠的技术分析方法,应该符合稳定,可复制,透明,可执行,以及在样本外还管用的标准。很多时候,特别是一些”民间巴菲特“,举出自己在XX年中用某种技术分析赚到XX回报的例子,来证明某种技术分析方法的优点。殊不知,举这样的例子,本身就体现了这些”民间巴菲特“职业素养方面的不足,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会进一步展开分析。
在这里,我主要援引2004年的一篇学术论文(Park and Irwin, 2004)。在这篇论文中,作者总结统计了1960~2004年间,共93篇关于各种技术分析指标的测试研究,并将这些研究的结果汇总起来。基于这些研究都比较专业,并且有一定的样本量,因此其汇总的结果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值得我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如图所示,在93个关于技术分析的测试研究中,大约有63%的研究(59篇)显示,技术分析管用。大约有26%的研究显示,技术分析不管用。剩下的11%,其研究结果好坏参半,显示技术分析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管用。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在回测某一项技术分析方法是否管用时,如果研究方法不严谨,那么很可能会犯一些比较常见的研究错误。这些错误包括:数据窥探(data snooping),没有考虑交易成本,没有进行样本外测试(Out of sample test),事后偏见等。
如果我们把上面提到的那些可能扭曲研究结果的错误都考虑进去,那么最后真正符合更高的研究标准,不受这些偏差影响的研究,一共只有11篇。这也说明,要想真正严谨的做一项研究,找出某个研究问题的答案,确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专业知识。
由于采用的标准更加严格,因此这11篇研究的结果,值得我们更进一步仔细分析。
下面,让我来和大家分享几篇比较有代表性的研究结果。
如上图所示,在针对美国股市的研究中,不管是基于哪个样本时间(1920年代~2000年代),技术分析的测试结果都令人失望,无法产生正的超额收益。
这个研究结果显示,相对来说,美国股市是比较有效的市场,符合有效市场假说的预测,即技术分析在美国股市中不管用。
在期货市场和外汇市场中,测试的结果则有所不同。比如有一项研究显示,技术分析在小麦期货市场中能够取得超额回报,但是在玉米、大豆等期货市场中无法获得超额回报。在外汇市场,结果也比较类似。在某些外汇品种中,技术分析可以带来超额回报。但并不是每一个货币品种都能通过技术分析获利。
总结
技术分析,被很多投资者,特别是业余个人投资者追捧。这篇文章,主要从证据主义角度研究了技术分析在投资实践中到底是否管用的特点。在这方面的研究的总结归纳显示,美国股市相对来说有效程度比较高,因此技术分析用处不大。但是期货和外汇市场,在某些时候/某种品种中可能可以通过技术分析获得超额回报。
投资者在使用任何技术分析帮助自己做投资决策前,应该充分学习,把这些方法的逻辑,以及成功率研究透了,再决定自己是否应该使用它们,以及如何使用。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每月买1千元的各种银行的纸黄金?
每月买 1000 元黄金,坚持 15 年究竟够不够养老?这也说不准,我们一起来大致计算一下,这笔投资究竟能赚取多少钱。
每月投入 1000 元配置纸黄金,坚持 15 年,那么投入的本金总共为:
1000 * 12 * 15 = 18 万
从 2009 年 4 月至今的十年时间内,黄金从 190 元人民币每克,经历震荡、调整,价位暂时定格在 314 元。也就是说十年来,黄金一共上涨了 124 元,涨幅为 65.3% ,平均每年的涨幅也就是在 6% 左右。
假设我们是一次性投入 18 万,封存 15 年,按照近十年来黄金上涨的幅度和趋势来说,届时手头的资产总计能够达到:
18 * ( 1 + 6%)** 15 = 43.1 万
乍一看收益还是颇为可观的,15 年居然本金翻了将近三倍,但事实却是我们每月只投入 1000 元,分15年买入,到手的真实收益肯定是要大打折扣的,能够有个 28 万左右就不错了。况且,作为一种投资标的,黄金的价格也是很难进行准确预测的,指不定哪天就持续下行了,年化 6% 的收益率也大概率是很难达到的。
那么大概 30 万的本金够养老吗?(1)对于广大农村的朋友而言,足够了
30万,选择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每年的利率能够达到 4.2%,不少银行还支持按月付息的方式,每月获得的利息能够达到:30万 * 4.2% / 12 = 1050 元
假如自己工作时候还有缴纳职工社保,每月能领取两三千元的养老金,那么老年生活其实也不用太愁了,起码应对衣食住行的生活必需品开支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合理控制、规划一下家庭开支,甚至 30 万的本金都不需要动用。
(2)对于城市居民来说,或许还是有点捉襟见肘
物价每年都在以可以感受到的速度在飞速上涨,尤其是我们的城市,除了工资龟速上涨以外,其余的开支都如同洪水猛兽一般难以遏制。
而且老年人年纪大了就容易生病,城市居民得糖尿病、高血压这些“富贵病”的概率远比农村居民高得多,在较高的医疗开支驱使下,在医疗产业化愈演愈烈的今天,看几次小毛病就需要几百上千,几十万的资本肯定是不够看病的。
(3)养老有许多种方式,穷也能养老、富也能养老
60岁开始退休其实对于很多人而言还是有点为时尚早的。在医疗服务、公共卫生条件、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的今天,我们到了 60 岁完全还有能力继续工作,融入在社会群体之中发光发亮,实现自我的价值。
钱少一些的,可以考虑继续工作几年、多攒点养老本,钱多一些的到了退休的年龄就可以开始考虑颐养天年。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退休与否。至少,浮云君身边的不少年龄超过 60 岁的老人为数不少还是在继续工作的。
总结不发生太大的意外,30万左右的资本应该是够养老的吧?但是万一生病了、做手术了、卧病在床了,再多的资金恐怕都弥补不了巨大的资金黑洞。
老年人购买一份重疾险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所有的策略不都是基于判定未来是涨还是跌而做出来的吗?
牛市来了?很多人做了各种牛市的策略,可是不是说行情不可预测吗?这个策略靠谱吗?如何做出的这些策略?
01行情不可预测行情可以被预测吗?
不管是去问谁,得到的回答都会是“无法被预测”,因为影响市场行情变化的因素太多了,没有人能够将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行,更何况还有些会对股市造成重大影响的事情可能还没有发生呢!
举个例子:2019年我国A股上证指数最低点2440点到最高点超过3200,一直就有人在说是牛市,指数会快速上涨,认为挣钱的机会到了。但是后来各种回调,甚至在2019年底爆发了新冠肺炎,直接导致在2020股市开盘的第一天3000多只股票集体跌停。如果不是上周两个大阳线,或许现在上证指数还没有突破3000点。
02策略怎么出来的?好像是个很矛盾的事情,既然行情不能被预测,但是为什么还有各种投资策略呢?
是的!行情确实无法被准确的预测,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还是会有各种预期,通过对未来趋势的预期去做出一些投资策略。
而因为行情无法被预测,这些策略就会出现不同的结果。有一些策略对行情的预期把握的比较好,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也会有些策略完全和行情反着来导致亏损严重。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
比如说一年后的今天是晴天还是雨天呢?即使是用最先进的科技手段只怕也测不出来,那么有人预期是晴天,有人预期是雨天,根据自己的预期就会做出出门和不出门的策略。而如果是一月后呢?用一些科技手段应该是可以判断的,但是这个准确率是不是能达到100%,只怕谁都不好说吧!
一些财经大V通过自己的实战经验以及技术判断出来的行情,并通过这个判断去做投资策略,这个准确性也不好说,但是相对我们完全没有水平的人来说应该还是要强一些的。
03策略可不可信?行情无法被准确的预测,那么根据对未来市场行情的判断做出来的投资策略可信吗?我想这个问题才是很多投资小白比较重点关注的问题。
投资策略可不可信影响的因素也比较多,例如:
①构建这个策略的人他的投资水平如何?
②会不会发生比较重大的灾难直接左右市场的变化?
③国家政策的变化会不会影响市场?
④上市公司披露出来的财务信息是否造假?
⑤上市公司高管个人私德问题会不会影响股价。
……
上面提到了五个因素,但是实际影响远不止这五个,而上述的五个则是比较常见的,甚至在2019年上述基本上都有发生。
综上:投资策略也是别人的预期,既然是预期那么就是一个概率的事件了,有的人构建的策略挣钱的概率比较大,而有的人则可能亏损。相对来说,还是要看构建策略的人的投资水平,投资水平越高的人构建的策略挣钱的可能性越大。我估计也没有人敢说自己的策略就是100%挣钱,或者是100%能保证收益在多少以上。
挣钱不易,将本求利。我是@易将学财,更多通俗财经理财知识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