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投资理财知识,你遇到过哪些坑?
在货币超发、资产价格飞涨的时代,投资理财对一个人的财富地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投资理财的致富之路上,陷阱特别多,如果没有专业理财人士指导、没有基本的风险识别能力和资金管理能力,落入投资陷阱的可能性也许更大。下面,我们一起来理一理在投资理财中,那些常见的坑:
第一个坑:不懂投资理财的重要性,落入消费主义陷阱当年张子强绑架了李嘉诚的儿子,后来李嘉诚遵守承诺,用了10亿多港元赎回自己的儿子,并且让他去买长江实业的股票,但是这个悍匪不听,认为钱不能用于消费,就没有价值。结果,钱很快就败光了,最终踏入不归之路。
第二个坑:迷信理财的所谓金科玉律,落入教条主义陷阱在理财方面有8个传播很广的定律:1)墨菲定律;2)72法则;3)4321定律;4)双十定律;5)31定律;6)80定律;7)30定律;8)1:1定律。
很多投资小白将这些定律奉为金科玉律,其实大可不必。投资理财需要遵循一定的规则,但是绝不能过于教条。
比如从房贷收入比不能超过30%的30定律来讲,如果房子本身用来投资,租金收益覆盖了还贷压力,自然不用受30定律的限制;如果个人未来现金流能够稳定增长,还完房贷后日常生活不受影响,而且房价正处于初期上涨周期,这个时候更不应该局限于30定律而错失买房的良机。
第三个坑:轻信理财承诺,落入高收益陷阱e租宝当年的急速扩张,正是利用了投资者对高收益的极度渴求,对外承诺的年化收益高达9%-14.6%,几乎是行业平均水平7%-8%的2倍。眼见有利可图,全国各地投资者蜂拥而至。更有疯狂的“大爷大妈”,提着现金直接杀往e租宝当地分公司。
事实上,金融公司在对外推销自己理财产品时,可能只谈收益避谈风险,而高收益背后的高风险,成为普通投资者难以识别的陷阱。
第四个坑:缺乏独立思考,盲目效仿他人,落入从众心理的陷阱投资市场上,看到别人投资赚钱,盲目跟风者何其多。每到牛市末期爆棚的成交量,就是韭菜们交给市场的巨额学费。
2007年10月上证6000点上方、2015年6月上证5000点上方,在巨大的赚钱示范效应下,无数对市场一无所知的新股民冲进市场,期望分到一杯羹。但是,除了贡献出全球第一的巨额成交量、获得浮盈带来的短暂快感之外,面临的是长期难言的痛楚。
第五个坑:追求一夜暴富,落入频繁买卖的流动性陷阱比如投资股票,很多人追求动辄每年翻倍的收益,殊不知过高的预期收益,必定导致过于频繁的交易,最终陷入流动性带来的亏损陷阱。事实上,股票市场的长期走势是向上的,正是过高的收益预期和频繁交易,才是导致大部分人亏损的根源。
巴菲特说,我们不要追求主动的暴富,但也不要拒绝被动的暴富,当机会真正来临时,我们不要因为获得一点小利而提早下车。事实上,如果我们耐心持有优质标的,长期下来,收益远远高于频繁的高抛低吸,甚至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
第六个坑:缺少发展眼光,完全排斥杠杆,落入保守主义陷阱加杠杆就是借钱投资或者购买某类资产。按照“无债一身轻”的传统观念,很多人都无法接受加杠杆的行为,但是,正是这种缺少发展眼光和投资意识的观念,使大部分人和致富机会擦肩而过。
2000年的时候,北京中关村附近的房子每平米只有3000块,完全没有限购限贷。一套100平的房子,只卖30万,却能租到每月2000块,房子产生的现金流覆盖房贷之后尚有节余。虽然那时的人均2000块左右的收入相对房价也比较吃力,但是从收益风险比的角度出发,考虑到未来收入的成长性,考虑到房改、城镇化和货币超发对房价的刺激因素,那个时候,实在是贷款买房的绝佳时期。
事实上,经过时间的洗礼,十几年前在北、上、深贷款买房的人,和一直持币观望的人,如今的财富等级,早已不可同日而语了。
第七个坑:忽视市场风险,盲目使用杠杆,落入激进主义的陷阱杠杆是把双刃剑,既可以放大收益,也可以放大风险,如果只看到暴利,而忽视了安全边际和资金管理,杠杆投资可能给人带来致命的伤害。
香港著名影星钟镇涛就曾因杠杆炒楼导致破产。当时,香港楼价大幅上涨,钟镇涛把几乎所有的钱加上高倍的杠杆,全部投入楼市,期望大赚一笔。但是,由于房子每月产生的租金收益远远不够还贷支出,背后的资金压力可想而知。随着房价泡沫破裂,手头房产很快成为负资产,钟镇涛资金链断裂,最后只能宣布破产。
即使是专业投资人,在非理性情绪支配下,也难以避免杠杆的陷阱。
正所谓,成也杠杆,败也杠杆。
第八个坑:缺乏周期观念和投资逻辑,资产配置不合理,落入结构性陷阱所谓资产配置,就是把资金分散在不同的资产中,通过合理的资产组合,规避市场风险、实现收益最大化,并保持充分的流动性。
从当前中国家庭的资产配置来讲,显然是不够合理的。房价大涨的时代背景下,国民绝大部分资产都配置在房产上,甚至出现了住着1000万的房子、月供超过收入80%、家庭日常开支捉襟见肘、流动资产几乎为零的极端案例。
今年年初,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引发家庭悲剧》在网上疯传。主人公迷信房价只涨不跌的神话,没考虑个人未来财务变化,把几乎所有的钱都用在了买房和还房贷上,然而,一旦出现房价下跌或者个人财务危机,家庭生活悲剧就难以避免。
第九个坑:过于尊重亲朋好友的意见,落入身边人的陷阱比如,你现在30岁,单身,有50万元。对于这50万元该怎么办?你的家庭成员肯定会根据传统观念这么建议你:拿这50万元做首付,买套房子,然后找个对象结婚。但是专业的理财师会根据你的真实想法和财务状况、更多地从各个资产的风险收益角度上来建议你做资产配置。
说了投资理财中的坑,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避免这些坑:
首先,远离“内幕消息”: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在这些所谓的内幕消息上花时间,完全值不来。首先,90%的内幕消息都是道听途说的二手、三手消息。内幕消息的传递者,往往都分不清什么是口号,什么是真相。可能有大概10%内幕消息,离真相是比较接近的,但等它传到大部分人耳里的时候,早已不是内幕、而是公开信息了,在证监会指定的披露网站上能找到更详尽、更精准的公告披露的版本。
其次,小心“利好”的坑:凡事要区分大小,不能光看利好利空。举当年中国中车例子,2015年南北车合并,中国中车被捧成了一带一路概念的龙头股,市场都看好合并之后,一致对外、把高铁卖给全世界,它的市盈率被炒到了三位数。然而,两年过去了,中国依旧是全世界最大的高铁市场,比全世界其它地区的总和还要大得多。中车的重归增长,还有赖于铁路总公司多买它的复兴号。两年来中车的股价从高位跌去了70%,接近于腰斩再腰斩。
警惕左右互博式的布局。股市跟社会一样,有光鲜的一面,也有阴暗的一面。当年的诺基亚,就算智能手机做起来,也充其量能让股票少跌些,绝对没有看好的理由。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大象起舞难,大象改跳芭蕾舞更是难上加难。讲的就是,大企业转型想进入新领域,对原有的业务可能冲击很大,算总账未必划得来。
最后,说了这么多,只想告诉各位,投资理财是专业度极高的行业,对于缺乏相关知识和经验的普通投资者来讲,寻求专业理财师的帮助,避免盲目入市,才是实现投资目标、防范投资风险的理性选择。股市里也不会天天赚钱。但天道酬勤,在股市里,只要你走正道,时间久了,财富就会越滚越多。
投资理财专业知识包括哪些?
谢邀,我是变革家吱吱。做投资理财需要具备哪些专业知识,那就要看投资理财都涉及到哪些专业内容。首先,理财跟钱有关,那么,基本的财务知识得具备。虽然可能很多人知道怎么赚钱,但却不一定懂得如何管钱。所以,第一步——掌握基本的财务知识:学会管理金钱、知道货币的时间价值、读懂简单的财务报表、学会投资成本和收益的基本计算方法。学会基本的财务知识,才能更好更合理的管理资产、分配投资的额度。其次,相关的投资知识。现在的投资渠道有很多:银行存款、保险、债券、股票、黄金、期货、房地产等。每种投资渠道都有自己的风险和收益特征。比如存款的收益虽然低,但是非常安全;股票的收益很高,但是风险较大。第三,资产负债管理的知识。理财,不是盲目的去理,首先得弄清楚自己有多少财可理。类似于企业的财务管理,首先你要列出一张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你的资产有多少,如何分布的?是否存在负债,有没有借过钱或者借别人钱?信用卡是否透支等,得弄明白自己真正可用于投资的钱是多少。最后,投资理财永远避免不了风险的存在。所以还得具备风险的管理方面的知识。学会评估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了解自己的风险态度。根据自己的资产负债情况、年龄、家庭负担状况、职业特点等,来让自己的风险与收益组合达到最佳。以上说的这些,都是投资理财所需要具备的专业知识。投资理财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只有具备对应的知识和能力,才能在这条路上走的更稳当更长远。
金融猎头小白如何了解金融?
在很多人看来,金融都是一个复杂的行业,是一个特别专业、特别高端的学科,里面的专业名词能让圈外人头晕目眩。金融资管产品范围,包括银行理财产品、资金信托(包括集合资金信托、单一资金信托)、财产权信托、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特定客户资产管理计划、集合资产管理计划、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私募投资基金、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股债结合型投资计划、资产支持计划、组合类保险资产管理产品、养老保障管理产品。而实际情况,金融业是指经营金融商品的特殊行业,它包括银行业、保险业、信托业、证券业和租赁业。金融无处不在并已形成一个庞大体系,金融学涉及的范畴、分支和内容非常广,如货币、证券、银行、保险、资本市场、衍生证券、投资理财、各种基金(私募、公募)、国际收支、财政管理、贸易金融、地产金融、外汇管理、风险管理等。
然而事实上,这个行业分类多而广,细而杂,我们无法一一解释明白每个明细分类的本质,下面这则故事或许能让你在一笑的同时,有所感悟!
从前,有一位大户人家的小姐,遇到一个进京赶考的书生避雨,随后小姐聊了许久,发现这书生出身名门,很有才华。
——这就叫“尽调”
第二天,她决定以身相许了,于是禀告父母。父母亲没说同意,也没说不同意,而是私下托人打听书生的身世和学识。
——这就叫“KYC及冲突审查”。
后来小姐梨花带雨般目送书生进京赴考,并说:“君若高中莫负妾身。”
——这就叫“预期投资收益”。
书生发誓后,走了。
随后小姐让身边的丫鬟把书生的名字记录下来,丫鬟说:“这已经是第十个书生了!”小姐回应着说:“没办法,总有一个会考上的,多一个人就多一个机会。”
——这就叫“风投”
丫鬟帮小姐把名字记下后,默默从贴身处掏出一个小本,也记下了第十个跟着书生的书童的名字!
一一这就叫“跟投”
小姐又私下给了书童一笔钱,监督书生不可拈花惹草。
一一这就叫“盯市”
无独有偶,书生也让跟班的书童把小姐的名字记下来,感叹道:“这已经有二十个了。”说完摸了摸挂在腰间沉甸甸的钱袋子和一沓银票。
——这就叫“融资”
书生望着前往京城方向的路,又看了看记录小姐姐们名字的册子,心里念到:不知道还会有多少小姐对我爱慕不舍。
——这就叫“开放式基金申购”
小姐为防范书生滥用钱财,要求银票只能到和自家生意往来的票行支取银两,而且有额度限制。
——这就叫“资金监管”
书生知道这些银票不能一次性支取银两,就去当铺以9折的价格换到了可观的钱财。
——这就叫“折价转让”
伴读的书童问书生:“公子,自从年初离家赶考,如今已经睡了二十余名女子了,我们在赴京路上往往返返,难道不去赶考了吗?”书生答:“赶考当大官不也是为了钱和女人吗?既得痴情女子和金银数两,还赶着考啥?”
——这就叫“泡沫”
书童回味着二十个丫鬟的味道,掂掂口袋里的私房银子,紧紧的跟上了公子的步伐,嘴角浮出一丝坏笑!
一一这就叫“通道”
抵京后书生把所攒银两的十分之一让书童去京城赌场压了自己考不上。
——这就叫“对冲”
书生被公主看中,被皇上特准,并颁布诏书。
——这就叫“证监会批复”
书生免于应试,直接和公主晚婚,做了驸马。
——这就叫“上市”
书生特招为驸马后,无法兑现对之前二十多名女子的承诺,则多名女子的投资将血本无归,全部输光。
——这就叫“P2P”
小姐得知书生发迹,知道前期投资已血本无归,逐上京击鼓鸣冤。
——这就叫“保护投资者利益”
京城乱成一团,皇上得知后大怒,审判书生,午门斩首。
——这就叫“退市”
午时三刻,刽子手挥刀之际,一太监高呼刀下留人!原来书生父亲是当年开国元老,拥有丹书铁卷。
——这就叫“救市”
书生被救后,皇上颁布圣旨“前期二十多名女子全部纳为驸马小妾,沐浴皇恩浩荡!”
——这就叫“债转股”
夫妻之间投资理财观念不同怎么办?
每个人的成长坏境,每个人的经历,性格都相同,即便是对于夫妻也需要去磨合,去体谅,去了解,去包容。
1.加强沟通与交流。夫妻的基础在于信任,信任的润滑剂在于交流。在成长坏境与经历中会铸造一个人的性格。而不同的性格与眼界会导致不同的投资理念。如果你认为应该的投资方式,你应该去好好的协商,讲出你的道理,理越辩越明,然后双方达成必要的默契。
2.很多时候你无法做到你的投资是因为你的基础能力不够,无法让人产生信任,比如,你赚的钱连家庭开支都困难,怎么会让你拿大部分钱去投资股票。你都没什么经营才能,怎么会允许你新开一家公司。不管是开公司,还是投资金融市场,你首先要做的是牛刀小试,做到的是基础夯实,这样才能让人产生信任感。
3.夫妻之间投资理财方面互相妥协很重要。双方各执己见,不如彼此允许小试,你爱投资股票,可以拿出小部分钱去实践一下,最后进行比对,按事实说话。
2021年投资理财你怎么看?
谢邀!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持有投资心态,而不是手持大量现金。
如果够合格投资者的准入要求不高,我建议配置私募的金融产品,具体产品类型可以私信我或者留言!
如果不够合格投资者准入门槛,那就购买一些公募,具体哪个方向,我们可以在评论区进行交流,或者私信我。
投资才能使自己的资金运作起来,产生预期的收益,不要忘记通货膨胀每天都在悄悄的进行,只不过很多人察觉不到,时间周期拉长以后才发现以前的万元户资产不投资的话,现在只是普通人而已。
我是王大禹,一个专业金融从业者,每天分享金融知识小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