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dnf自动喊话脚本,如何才能克服焦虑保持头脑清醒?

CF排位号 admin 2023-10-01 06:00 244 次浏览 0个评论
CF排位小号

dnf自动喊话脚本,如何才能克服焦虑保持头脑清醒?

感谢邀请,祝题主和悟空问答在2019都一切顺利,收获多多。我尝试一下回答吧,欢迎理性探讨。

当我们说要克服什么、克服什么,并因此而烦恼、痛苦时,往往是存在着这样一种想法,即“我不接受”。许又新教授在《神经症》一书中说:不要烦恼,恰恰是掉进了烦恼的陷阱中,不如去确定积极的目标并果断的行动去获得成果和快乐。

dnf自动喊话脚本,如何才能克服焦虑保持头脑清醒?

曹洞宗也有类似的公案,大意就是“当看着庭院中的野草而烦恼时,不如去接纳野草的存在,这样我们更容易知道我们要什么,不然即使清理了野草也没用,野草会从庭院搬进自己的心里”。

以上说的是:

1、对待“焦虑”情绪有效应对的姿态。

2、如何面对“焦虑”情绪的策略。

接下来我们说说“焦虑”到底是怎么回事,运动性不安、植物神经症状、弥漫性情绪症状是焦虑情绪的三大特征(题主说的应该是普通的焦虑情绪而不是突发性焦虑),而焦虑、抑郁、强迫是三兄弟,经常性的并发、共存。曾经有一位朋友问我经常出现焦虑情绪、失眠怎么办?我问是否有悬而未决的事儿,他是遇到了职场困惑,在选择中犹豫、挣扎,当我给他指出了解决的策略并解决了问题后,他的焦虑情绪很快就不见了,当然我这只是一个小个案,连咨询都算不上。

焦虑背后的深层是恐惧,感受到焦虑往往是一个人潜意识中的自我关注发现了危机感、恐惧的存在,当恐惧无法被认知、确认、抗拒时,焦虑感开始弥漫、放大成显性症状并被自知,这是潜意识处理后的信号。而我们仅仅是用一些社交活动、表面化的策略来处理焦虑,那焦虑只会得到短暂的缓解,并不会彻底的消失。

因此,我们面对焦虑时应有准确的认知,并知道焦虑的深层机制才能解决问题。焦虑不仅是一种内心体验,也是一种人类求生的模式,它的正面价值在于让我们更好的生存、更安全的生存,它是一种大脑的习惯性应激性反应,让我们知道恐惧、紧张,并为此改变。

那我们该如何做?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正确认识自我价值的存在,并经常性的发现自己的优点、自我肯定,以此来树立信心、增强心理能量,当恐惧弥漫时——狮子还不如自信的小猫咪强大呢!

2、梳理自己习惯性焦虑出现的时机以及关键事件,从中得到规律性的启发,以发现焦虑来源的共性,进而剖析深层动机是什么,找到我们应该去做些什么来改变。

3、知道了要改变什么,那就去树立目标,制订计划,果断行动,用成就来增强自己的安全感。

4、日常性社交、工作中用灵活的策略、弹性的做法来更有效的处理问题。

5、不断的学习、实践来认知自己、提升自己。

祝一切顺利!

直播间怎么重复发同一条消息?

要在直播中连续发送相同的消息,您可以使用以下方法之一:

1. 复制粘贴:将要发送的消息复制,然后粘贴多次发送。您可以使用快捷键(如Ctrl+C和Ctrl+V)来加快复制粘贴的速度。

2. 使用宏功能:某些直播平台提供宏功能,允许您创建自定义的快捷键或命令来发送相同的消息。您可以在设置中查找宏功能,并将相同的消息绑定到一个快捷键上。

3. 使用自动化工具:您可以使用自动化工具(如AutoHotkey)来编写脚本,以便自动发送相同的消息。通过编写一个简单的脚本,您可以设置发送消息的间隔和次数,然后让脚本自动发送。

无论您选择哪种方法,请确保在使用任何自动化工具或宏功能时遵守平台的规定和政策,以避免违反相关规定

大赢家中让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从《我不是潘金莲》的自毁形象,到《铤而走险》中的搏命演出,再到《受益人》里边缘人的入木三分。

大鹏已经完全摆脱了屌丝男士带给大家的“土味喜剧段子手”的印象,正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电影风格——黑色幽默。

包括这部刚刚上映的电影《大赢家》。

《大赢家》采用了标准的好莱坞4+1叙事结构。

将建置设定、复杂情节、发展部分、高潮这四个部分平均分配,并加一个短结尾。

接下来我将说说究竟什么是4+1叙事结构,以及这部电影为什么称得上“遗憾”。

第一部分:建置设定

故事的设定很有意思,银行和公安联合举行了一次防恐演习。从银行选一个人来当劫匪,然后警察把劫匪制服,演习结束。

这对于大家来说都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的事情,每个人的观念里都认为在这样一个法制社会,哪个人会不要命了去抢银行,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可谓微乎其微。

实际生活中也确实如此,你可以仔细回忆回忆:你看了这么多年的国内新闻,有几条是抢银行的?

银行难抢,为什么?

电影给出黑色幽默的解释,300万的钞票有70斤重。如果抢个2000万,那有快500斤,怎么抢?!

就在大家以为这是一次例行公事的演习的时候,只有一个人当真了,就是电影里的主角——严谨。

他是银行职员,也是被银行选出来抢银行的假冒劫匪。

退伍军人,自学考取金融管理学位,而正如他的名字,这个严谨是一个做事非常严谨的人。

他为此认真的策划了整个抢银行行动计划。

电影采用的是一种不按常理出牌的模式,一开始抢劫就错误百出,抢了钱出来,很快这个严谨就曝光在十几辆警车面前。

而就在这时,发生了第一幕转折——严谨逃回了银行内,并控制人质。

到这里,第一部分建置部分结束。

在好莱坞电影模式中,建置部分就是开头的20至30分钟之内,把所有人设、事件交代明白,并且用一个转折点事件结束建置部分。

《大赢家》正是如此。

第二部分:复杂情节

此时电影开始构建各种各样的复杂情节。用时也是20—30分钟。

《大赢家》复杂的来自人物,五个银行职员,凶神恶煞的老员工、圆滑世故的经理、两头草的胖子、暗中支持严谨的女主和有些憨厚的保安。

此外还有三个意外滞留在银行的客人,爷爷和上初中的孙子,二人一直有隔阂。一个被未婚夫突然抛下的孕妇。

加上最早安排执行任务的男警察,和一个突然闯入的“卧底女医生”。

其实放大了来看,这十个人质就像是代表大众的十个“陪审团成员”。他们正在均衡着一场是不是应该继续的演习。

更深刻来说,他们是代表着我们每个观众,在决定是不是应该支持严谨在这场演戏中的这份“严谨”。

而后牵扯越来越广,一场平平无奇的演习竟然把特警队都牵扯来的。最后四名特警队员强行闯入银行引发“假爆炸”并“假死”,而结束复杂情节。

在好莱坞电影中,复杂情节部分需要强调电影核心目标,并且用一个大事件来结束。

《大赢家》的核心目标正是——是不是应该连一场演习都要用最严谨的态度对待?!同时用四个特警队员的死来强调——事态正在越来越严重。

第三部分:发展情节

在好莱坞电影中,发展情节是指所有的磨难都排除了,主角朝着目标进行奋斗。

而在《大赢家》中,严谨的目标就是一丝不苟的完成演习,而他这份态度渐渐让身边的那些“人质”都注意并且重视起这件事。

此时银行负责人强行闯入,并企图威逼终止这场演习的时候,所有的人质都站了出来,他们支持了严谨的决定,继续演习下去。

这里的设定相当有意思,为什么这些人质会开始接受严谨的想法?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斯德哥尔摩效应。

斯德哥尔摩是指:劫匪和人质在劫持与被劫持,恐惧与强权的对立关系中,当人质在被劫持到一定时间后,人质会对劫匪产生依赖,甚至会做出帮助劫匪的举动。

而电影《大赢家》中,在“人质”的帮忙下,外头的警察、媒体、互联网上的观众,所有人都开始认真关注这场“假劫案”。

第四部分:高潮部分

好莱坞电影高潮部分是跟在“最黑暗的时候”过去以后,主角不得不开展行动,实现目的。

而随着银行负责人的离场,演习继续。

演习总指挥对严谨定了一个最后目标:“9:30前如果我们没攻进来,就算你赢。”

而此时我们见识到了严谨的厉害,为这次假抢劫他足足写了一本笔记本的详细计划。

A计划失败了用B计划,B计划失败还有C。

他真正考虑到了方方面面。最终在一个又一个细思极恐的设定中,他出乎意料的赢得了这场演习的胜利。

严谨的胜利是必然的,因为他将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同时相信演习的总指挥也是很乐于看到他们行动的“失败”,毕竟能在演习中总结失败,一切都还不算晚。

一个短结尾

4+1中的“1”是结尾,好莱坞电影模式的尾声是很短的,通常只有一两分钟。

尾声的目的是用来证实现状的稳定性。

在《大赢家》中严谨抱得美人归,两人幸福的吃着路边摊,故事结束。

由以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影正与好莱坞电影模式接轨,并拥有自己的特色和受众。从近几年电影票房冠军都是国内电影就可以看出——我们已经爱上了中国式电影。

中国式电影有着特有的深度,那么在观影之后,我们也应该看到这部电影留给我们的三重反思。第一重:家庭和环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有多重要?

电影中有一幕,警察让严谨的父母去银行门口喊话劝严谨投降,正常的父母都是大哭大叫,劝儿子赶快放弃抵抗。

但是严谨的父母很有意思,他们一直在“支持”着儿子,还有他的妹妹,甚至帮助严谨完成这次抢劫。

当然,这不是真的抢劫。电影表达的是一种支持。

正是有着爱与包容的家庭,才让严谨成为了“严谨”的人,他坚定的做自己,做他想成为的那个人。

第二重:我们对于那些“杠精”该持有什么看法?

这里的“杠精”是个褒义词,是指特别较真的人。

大多数时候,我们讨厌这类人,我们总是在试图用一些小聪明希望获取生活的方便。

比如有些事可以先办,手续后补上。比如理所当然会希望演习快点结束,大家放半天假多么惬意,有必要撑到大半夜吗?

那些特别较真的人通常是会影响到我们小利益的人。

于是我们经常责问那些人:“你那么认真干嘛?你这不是有病吗?”

认真也是一种错吗?遵守规定的人为什么让我们觉得他们是异类,觉得他们脑子一根筋,“冥顽不灵”?

而现在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那个有病的人,或许不是他,而是我们。

第三重:我们是否应该成为我们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我们都在过着一种大多数的生活。

大多数人干什么我们干什么。大多数人觉得应该巴结领导,大多数人觉得应该少管闲事。

哪怕有时候我们真的很想发声,哪怕有时候我们明知这么做是错误的,可还是选择忍,选择遵循大多数。这样最安全,也不需要承担额外风险。

只有很少人会坚持自己的愿景,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

有人会说,真正做自己好难啊。和大多数人一样生活有问题吗?

有人会说,真正做自己会给我们带来点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呢?

做自己意味着什么?

是坚持自己的梦想,是忠于自己的想法,是勇敢面对不公,是不与卑鄙者同流合污。

是哪怕可能要面对一无所有,依然迎风破浪。

我们一直在追求金钱和利益的大赢家,而真正的大赢家只有我们都做到“严谨”,做到成为了我们原本想要成为的那个人。

在平凡的世界中活出自己想要的不平凡,不虚度和浪费时光,才能无憾这不会再重来的此生。

结语:

当经过这三重反思之后,电影结束,我们应该会感到遗憾。

这部《大赢家》可能是2020年最遗憾的电影,就像电影里警察说的那句对白:“像严谨这样的人,一百个里应该要有一个,如果没有,还真的不行。”

如果这部电影能早数月上映,或许它引发的讨论和反思就能早一些到来。

那么2020年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许会出现很多个“严谨”,或者灾难就不会降临,或许我们也不会有现在这样的遗憾。

怎么看待翔翔大作战表示即将离开b站?

首先我个人是非常喜欢看翔翔大作战的视频的。

而近期他在各大平台发布的视频当中显示他的账号翔翔大作战可能会被封禁,目前他的微博和抖音已经被冻结。

他是在大概2018年的时候,开始逐渐火起来的一个生活类的账号,那对于很多的草根网红来说加入一个加入一个MCN是一个非常快速能够获取流量的方法。

但是因为初期做自媒体做视频账号,做IP,并没有一个非常强的法律意识,也不明白如何来保护自己的个人权利。

对于加入MCN来说,平台都会提供平台流量扶持或者对接运营,然后分派一点推荐给MCN旗下的视频账号,如果你的内容够强,创意够多,那么你获得的流量也就更多。

而对于翔翔大作战来说,账号和运营者本人小翔哥之间其实已经有了一个非常大的利益的捆绑。之前我很爱看的另外一位博主敬汉卿,他也是曾经经历过一个比较大的这种账号的情况,就是之前有公司抢注了以“敬汉卿”为名字的商标,那后来万万没被想到的是,敬汉卿金这个账号的运营者的身份证名字就叫敬汉卿。

所以后来因为这件事情也经历了非常繁琐的程序,最后呢把敬汉卿这个名字保留了下来。翔翔大作战这个账号虽然属于MCN公司,但是翔翔大作战已经于本人运营者本人有了一个非常强的关联性,所以也可能会出现一定的转机。

然后,我再说说这家叫做创客互动的公司,它究竟有什么来头呢?

这个我特意查了一下资料,在头部博主中,有一个叫“当时我就震惊了”的段子手账号,当时也是这个账号孵化出了日后的创客互动公司。

他旗下其实有签约了很多我们熟知的一些账号,比如说有一种快乐叫唐唐,还有记录生活的蛋黄派啊,都是他旗下的打造出来的IP。运营者这个当时我就震惊了的运营者后来开办了这个公司,叫做震惊文化。

2018年的3月份开始震惊文化微博开始转发翔翔大作战发布的内容,当时外界推测他们已经进行了签约,而从此之后翔翔大作战的小翔哥也开始走上了爆红的道路。

我看了一下他在2018年前发的一些视频,其实他的风格一直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都是非常有个人特色的一个账号,加上MCN流量扶持加上运营的一些技巧,翔翔大作战开始越来越红。

关于这个账号和未来翔翔大作战的一个发展,那么我们还是采取一个比较开放的推测,我本人是非常希望翔翔大作战的账号可以继续由本人去运营,然后能够继续去发一些好的作品。

虽然翔翔大作战的商标其实是由北京创客互动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了,所以他再拿回想象大作战这个账号的可能性,可能会存在一些风险,但是我希望他可以通过其他的账号。能够继续创作优秀的美食生活类视频。

如何评价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举行其上任以来首场记者会?

一百多年来最晚的首场总统记者会 媒体敷衍 拜登被批靠指南答问

3月25日,拜登在白宫举行其上任以来的首场记者会。

美东时间3月25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举行了他今年1月20日上任迄今的首场正式记者会。拜登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来回答记者提问,而他与媒体的这次互动,部分原因是为了反驳之前那些预测这位有史以来年龄最大的美国总统无法胜任工作的保守派批评人士。

事实上,本月25日距离拜登宣誓就职已64天,这也让他成为一百多年来最晚举行记者会的新任美国总统。拜登的15位前任均在上任33天内举行了完整的记者会,白宫此举招致外界、尤其是新闻界广泛批评。除了福克斯新闻等保守派媒体频频借此事批评拜登政府不够透明、拜登本人无力招架媒体之外,一些亲民主党的新闻机构也纷纷表达了不满。

《华盛顿邮报》编辑部在3月7日发表社论称,“回避新闻发布会不应该成为拜登的常规习惯。他是总统,美国人完全有权利期待他会定期接受实质性的质询。”

美国历史上的首场总统记者会是从德怀特·艾森豪威尔总统开始的。当时记者会采用录播的方式,现场画面需要先经过白宫审批才能播放。直到约翰·肯尼迪担任总统时,总统记者会才改为现场直播。

绝大多数的总统都对记者会深感压力,艾森豪威尔曾将其称作“背上每周的十字架,让你(记者)钉钉子。”

这是因为美国总统的记者会拥有极高关注度,常常涉及很广泛的政策议题,它是问责新闻的第一层。在记者会现场,总统一般没有提前准备好的讲稿,而且经常会有连续的追问,有时候那些问题很难应付。记者们也会以尖锐和坚持不懈的方式向总统施压,这是总统讲话或者一般的采访中所没有的。所以在美国新闻媒体和公众看来,记者会是向总统问责的一次机会。

同时,每任美国总统与媒体打交道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比如前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就是一个跟媒体互动更频繁的总统,尽管这样的互动常常充满火药味,他也更乐于绕过主流媒体通过推特直接向民众传达信息。

相比而言,贝拉克·奥巴马总统对记者会的兴趣则没有那么大,在他的第一个任期内只举行了36次记者会。奥巴马的团队更热衷于制作总统的“幕后花絮”,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一些媒体无法获得的视频和图片。

至于拜登政府的媒体策略,美国政治沟通专家弗兰克·塞斯诺认为,它首先是为特朗普时期白宫与媒体的紧张关系降温,其次是尽可能地让拜登处在“有脚本的环境中”,减少突如其来的问题出现的机会。

他说:“我认为他们这样做是出于两个原因。首要原因是信息纪律,这让他可以说,好,我们今天就只专注在1.9万亿法案的这一部分,我们今天就只谈航空业援助的问题,我们要保持专注。另一个原因是拜登并不擅长即兴发言,他容易口误。如果他磕磕绊绊或者忘词,这又会引发对于他是否年龄太大无法胜任总统之职的讨论。”

记者会对即便称得上精明强干的那些美国总统来说,亦确实是一场对其智识和当场反应能力的“压力测试”。记者们往往会拿各种尖锐问题对总统“狂轰乱炸”,有些问题甚至会出其不意,总统在作答时稍有不慎就面临“翻车”。因而,记者会对一向并不以反应敏捷见长,说话习惯于东扯西拉,或许还有点智识衰退先兆的拜登而言,是个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

很显然,拜登早就拿定主意不给媒体让自己当众出丑的机会。美国政治媒体“POLITICO”的高级媒体事务记者杰克·谢弗3月19日撰文称,总统记者会有时只是为媒体提供了一个制造新闻的机会,媒体希望总统说出有新闻价值的话,为此有时会刻意让总统显得“笨手笨脚”。作为华盛顿政坛老手的拜登当然深知这一点,他并不急于满足媒体的这种欲望。

政治沟通专家塞斯诺则认为,拜登迟迟未召开记者会是出于白宫的“沟通策略”。他说:“我认为拜登在有条理地展开他的议程。他们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信息策略。他们想与特朗普时期的信息混乱形成鲜明对比。他们试图管控信息,尽可能减少即兴发挥。所以回避记者会是一种从顶层制定信息,让所传达的信息与他们试图强调的主题保持一致的方式。”

目前,外交和国家安全政策并不算拜登政府关注的头号要务。白宫正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动新冠疫苗的普及和其它防疫措施之上;拜登总统近日还要在全国各地宣传他的1.9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另一项重大的基础设施计划预计也将很快推出。此外,拜登政府在边境安全和移民改革的问题上也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并将在国会推动枪支管控的立法。

25日,拜登在公众千呼万唤的记者会开场白中先就他的政府应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病的措施发表了简短讲话,接着在讲台上按照一份事前拟定的名单点了10位记者的名,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

3月23日,一名美国边境警察正在登记一名非法越境的中美洲难民儿童。

在他执政的第65天,这位总统发现,发布会上的大部分问题都与移民有关,特别是政府在边境对待未成年移民的方式。

在国内问题上,拜登的评论基本上是即兴发言。但在敏感的外交问题上,诸如从阿富汗撤军和大国关系等,他似乎都是很乏味地在照着底稿念。

不过,拜登在回答关于2024年总统大选的问题时制造了一点新闻,称他的确打算在三年后寻求连任;当被问起特朗普是否将重新参与竞选时,他调侃称“不知道2024年是否还有共和党”。

在回答有关共和党推动对投票进行限制的问题时,拜登说,“我担心的是,整个倡议是多么的违反美国精神。它是病态的。”

记者会的一个话题是国会参议员们使用或威胁使用冗长辩论的方法来封杀法案的传统议会战术。担任过多年民主党联邦参议员的拜登总统感叹这种议事规则是一个障碍,并说参议员们正以“巨大的方式”滥用这种规则。

按照这种只要某参议员示意要冗长辩论就可阻拦法案的规则,参议院需要60票才能终止辩论并表决通过立法,这可能会使拜登的一些重要立法议程难以通过,比如移民改革、投票权,可能还有他的基础设施计划。

拜登在记者会上就一些外交政策抨击了他的前任特朗普总统。他说:“这就是我们美国人的特性。一位总统在此退缩的那一刻,就像之前那位所做的那样,就是我们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失去合法性的时刻。”

当被问及东北亚半岛25日早些时候向亚洲海域发射明显是短程弹道导弹的事件时,拜登称,美国“正在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磋商,如果他们选择升级,将会有所回应。我们会做出相应的回应。”

此前,拜登本人在上任后虽然未召开专门的记者会,但他经常在公开活动后回答记者团的一两个提问,召开了由CNN主办的市民大会,并恢复了由他的新闻秘书每天举行白宫新闻简报会的惯例。其白宫新闻简报会常有内阁成员和相关高级政府官员出席,也曾被媒体夸赞内容详实。

但由于他是四十年来第一位在首届执政这么天之后才召开正式记者会回答媒体提问的总统,最近几星期来,来自政治左中右各派的各方人士纷纷批评他迟迟不开记者会。

3月16日,拜登访问宾州推销其纾困计划。

拜登刻意回避白宫讲台更助长了特朗普在2020年竞选期间曾经发起的攻击。当时,在任总统特朗普把他的这位民主党挑战者说成是“瞌睡乔”,并声称这位前副总统“脑力衰竭”。

而拜登在3月25日的表现基本正常。“右翼产业综合体主导性的叙事是拜登老年痴呆,被躲在阴影里的左派操控。”美国外交关系协会研究员马克斯·布特在观看记者会后说:“这种指控如此疯狂,根本就不值得一驳。但是拜登干脆利索的记者会显示,他完全把握住了议题。”

拜登的政治风格是喜欢说话跑题,转而提起陈年轶事,但此次他避免了这样做。他在记者会上除了针对共和党也对自己开了一两句无伤大雅的玩笑,比如说他在“120年前”入选参议院。

然而,拜登的表现并没有平息保守派反对者的批评。重量级的共和党联邦参议员林赛·格雷厄姆称拜登的记者会“看不下去”,他指责拜登总统未能认识到移民问题的严重性。格雷厄姆说:“他不具备情境意识,因为他不懂这个问题。”

小布什总统时期的白宫新闻秘书阿里·弗莱彻在推特上批评拜登靠“学习指南”来回答外交政策问题,这是前所未有的。

白宫记者团的表现也被认为不合格。直到特朗普时代之前一直都被公认是保守派人士的《华盛顿邮报》专栏作家詹妮弗·鲁宾评论说,虽然拜登表现出色,但提问的记者们却是自取其辱。

与特朗普时期相比,美国媒体在面对拜登政府时语气显得更温和,少了过去的怒气。因为在外界眼中,特朗普和媒体之间有“深层的敌意和猜疑。”拜登则设法给前政府与媒体长期存在的紧张关系降温,

鲁宾谴责白宫记者团未能问及大流行病、衰退、反亚裔暴力、气候变化以及基础设施(拜登只好自己提起)等重大问题,且拜登如今在很多问题上都正受到来自多方面的严厉质疑,包括经济刺激法案是否过于庞大?是否会加剧负债和通胀?美墨边境危机是怎么回事?下一步的开支计划如何支付和执行等?

鲁宾称白宫记者团的行为完全就是不负责任,而白宫记者的工作本来便是要挑战在任者。她说:“他们求着要开记者会,然后却表现出,他们自己根本就不严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