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大炮多少钱,为何威力强大的陌刀到了宋朝就被抛弃?

CF排位号 admin 2023-09-21 06:00 273 次浏览 0个评论
CF排位小号

大炮多少钱,为何威力强大的陌刀到了宋朝就被抛弃?

大唐陌刀一击之下人马俱碎,如此强劲,为啥后世不继承呢

‌导语:

时有神通大将李嗣业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把陌刀或劈或舞,霎时数十人马俱碎,作为唐时长柄刀的代表,陌刀专为断马,打出了中原王朝的霸气。

大炮多少钱,为何威力强大的陌刀到了宋朝就被抛弃?

正所谓,强汉盛唐,至今我们依旧津津乐道,彼时的辉煌不仅是有容乃大的阔气,更在于狠狠压制了周边游牧部族的进犯,而这怎能离开强横的兵器锻造技艺。

事实上,早在先秦时期,为了弥补马匹不足的弱势条件,秦军便用上了超长的长矛,并组成了如臂使指的长矛方阵,而后来戚家军的马刀同样专治鞑靼骑兵,这些与唐时的陌刀可谓是“表兄弟”。

唐刀有四种制式,仪刀、障刀、横刀以及陌刀,事实上真正有杀伤力的乃后两者,陌刀更是此间的大杀器。

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斩马剑。

古时,骑兵可谓是战场的宠儿,倏忽而来倏忽而去,在主动权上优势十足。彼时,赵国屡遭欺辱,甚至于被中山这等小国进犯,然而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以后,赵国一跃成为除秦国外的霸主,这里头怎能离开骑兵部队的战力呢。

也正是如此,骑兵也成了向来缺马的中原王朝一大头疼的兵种,而陌刀专为斩马,可想而知陌刀战力的无双。

就骑兵而言,唐人毕竟力有不逮,但唐人同样有着先进的锻造技艺以及丰富的铁矿资源,谁说步兵就注定不如骑兵,陌刀便能为步兵撑腰。

陌刀乃大唐军神李靖所创,彼时便是为了克制突厥骑兵,此后裴行俭随军壮士也是专练陌刀,而李嗣业在香积寺一战中更是打出了威风来。

李靖的《卫公兵法》自然也指导了陌刀队的战斗章法,唐人步马结合,步兵为主、骑兵为辅,而陌刀队便是先头步兵部队冲阵的主要力量。

‌恐怖如斯 为何归于落寞

唐时,不知是陌刀过于珍贵还是凶险,这一宝物是禁止陪葬的,这也是为何现如今尚未发现实物的缘故。

那么,唐以后为何陌刀失了市场呢,五代十国的纷争难道不是更需要利器神兵么?

五代十国纷争不断,自然也伴随着武器的交锋,在刀劈斧砍以后,消耗自然便上来了。要知道陌刀技艺原本就极为复杂,而锻造成本更是高昂,彼时盛唐也不过数千陌刀手,可想而知对于国力考验极大,自然不受五代所欢迎。

另一方面,据《新唐书》所记载,陌刀重达十五斤,而这是以唐度量衡为单位,换算为现代则是二十斤,可以说陌刀队的招选是极为严苛的,诸多小国又如何支撑得来。

事实上,宋神宗熙宁年间,便又造了斩马刀,“长三尺余,镡长尺余,首为大环”,虽说同样也是战阵利器,但依旧抵不过陌刀的威能。另一方面,行至宋朝,火炮等热武器开始流行,远距离的弩射同样显赫一时,在宋坚城利弩之下,陌刀落寞也就不足为奇了。

中国的火箭炮最大射程是多远?

兔哥哨位谈谈个人观点:我军有重视火力的传统,对火力的重视源于曾经的落后,火炮、火箭炮的发展道路我们走的坚定而执着,特别是对火箭炮的钟爱,可以说是如醉如痴,即便是导弹武器普及,国际上都不再重视火箭炮,我们依然是深耕细作,成为火箭炮领域绝对的龙头老大。关于我国火箭炮的射程,这么说吧,我们说第二,没人敢自称第一。当然,火炮领域同样是如此,不是咱们自夸,只要是论武器射程,我们都是一流。

我国火箭炮的发展历史起步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先后研发出A-3式6管102毫米野战火箭和427式6管102毫米野战火箭,随后又研发出488式6管102毫米火箭炮,并且组建了火箭炮兵。上世纪六十年代研发出130毫米火箭炮,107毫米火箭炮,其中的130毫米火箭有轮式和履带式,而107毫米火箭炮更是名扬天下,被誉为火箭炮中的“AK-47”。

我们火箭炮的发展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逐步走出了自己的风格,口径开始走向大型化,射程开始异军突起。89式40管122mm自行火箭炮被喻为我军第二代火箭炮的典型代表,采用83式装甲底盘,战斗全重33吨,载弹80发,射程约30公里;在八十年代后,我国先后探索了273毫米,283毫米等等火箭炮,并且推出了卫士-1和卫士-2系列大口径火箭炮,发展出卫士-3火箭炮,这些火箭炮的最大特点就是远射程,使我国火箭炮的射程开始了领跑阶段。

03式12管300mm远程火箭炮(PHL-03自行火箭炮,外贸型号:AR-2,)是我国于2004自行研发并装备部队的首款大口径远程自行火箭炮,特点是射程远,杀伤面临大,机动性强,具备多角度发射特点,射程20~70公里,最大射程150公里。其实03式火箭炮的射程没有卫士系列远。

我国火箭炮已经开始了走向模块化发展的道路,可在同一个发射平台上配置不同口径的发射模块,实现由进致远的火力覆盖。第二个特点是采取火箭弹制导模式,实现了火箭炮的精确打击能力。在国内官方媒体有关军事节目报道中就有火箭炮精确打击固定目标和移动目标的能力的报道。关系我国火箭弹的制导也曾经有外人提出疑问,我方有关人员的解释是,我们管它叫它火箭炮!SR-5型多管火箭炮就是上述两个指导思想下的产品,模块化弹种配置,可以根据需要根据弹种任意组合,即能火力覆盖打击,又能精确打击,即能打击近距离目标,又能打击远距离目标。该型火箭炮具有“总体技术、弹箭共架、一体化火控、自装填”等五大优势。

16式火箭炮是一个新型火箭炮系统,由03式火箭炮发展而来,16型火箭炮的外贸版AR-3,16式火箭炮是一个模块化发射平台,采取箱式模块,有300毫米、370毫米、750毫米三种型号的火箭弹。管数分别是10管、8管、2管,其中的750毫米火箭弹可能是火龙-480型火箭弹。火龙是一个系列型号,口径有多种,口径不同射程不同。要探讨我国火箭炮哪型射程最远,除了卫士系列属于远程火箭炮外,现在的模块化火箭炮很难定位哪一型火箭炮射程远,应该看采用哪种口径模块。我们看看哪个火箭弹射程远,这款火箭弹配置在哪型具有模块化的火箭炮上,哪型火箭炮就是射程最远的火箭炮。火龙480火箭弹曾经在2018年航展上“标”的最大是290公里,精度10米。而弹径300毫米的火龙-140“标”的最大射程为140公里,弹径370毫米的火龙-280“标”的最大射程为280公里,弹经750毫米的火龙-480只比火龙280多了10公里?估计射程480公里是可能。

300公里出口是一个限制数据。而据媒体采访时有新型火箭炮射程是过去型号的7倍,03式基本射程是70公里,由此来看传说的480公里并非空穴来凤,而卫士系列射程也有体现,所以这个射程符合逻辑,当然这只是判断,如果16式火箭炮上配置火龙480火箭弹,那么16式就可以理解为射程最远的,如果16式不配备时就不是最远的,如果其它火箭炮平台配置火龙480火箭弹模块,那么,那款火箭炮就是射程最远的。

(以上是兔哥哨位个人观点,欢迎关注兔哥哨位,欢迎探讨评论,图片来源网络)

为何号称第二舰队的南洋水师会见死不救?

甲午战争对中日两国影响深远,它关系近代中国的历史转折,也决定整个东亚格局的变动。当时清朝内部也意识到,过去败给列强,可以说是器械不如他人。

如果败给日本,就会丧失民心。应对这样的战争,势必要集中所有资源,全力投入战争。

而在甲午战争中,黄海海战是其中的关键战役,两国在黄海北部展开海军对决。这场战争的结果,就是日本获胜,清朝水师战败。

当时清朝在黄海战场上投入北洋水师和广东水师。其中北洋水师为主力,广东水师只投入三艘舰船,而且还是因为滞留缘故,才被一并投入战场。

其实,甲午战争爆发时,清朝除北洋水师,广东水师外,还有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这两支水师都有自己的舰船和官兵。甲午海战的战场上,清朝也需要其它水师支持,李鸿章曾三次奏请南洋水师一同参战,最终无果。

对于战局,李鸿章认为:“将来非添置铁舰并大快船十数艘,并扩充制造机器厂局,断不足制倭。”

由此可看出,清朝对舰船枪炮十分需要。因为战争以前,大笔海军经费被挪用,导致舰船长久失修,缺乏购置新舰船,弹药也严重不足。李鸿章还曾准备向智利购船,只是无法谈妥才选择放弃。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以驻地来说,最有希望支援甲午战争的海军是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

它们距离战争的爆发地点较近,有可能参与支援。况且广东水师负责防卫广东水域,这里是全国重要对外通商口岸,商贸发达,列强在当地势力盘根错节,不容有失。

跟其他水师相比,广东水师虽然成立较早,舰船数量颇多,但规模较小,实力较差,没有办法做到长途增援。

福建水师曾是清朝最有实力的近代化海军,左宗棠为它费尽心血,却在中法马江海战中,因指挥不力,遭遇重创,再也没有恢复昔日地位。

南洋水师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它只有木壳轮船,没有铁甲舰船。更糟糕的是,南洋水师缺乏将才。全国最优秀的水军将领,基本集中在北洋。

当张之洞下定决心,让南洋水师出兵参战,却苦于没有人可以负责指挥,只能让北洋出人,调集南洋水师,北上参与战争。

因为北洋水师统帅丁汝昌跟张之洞协商不定,最后也没有出兵。

这里也暴露出当时清朝在统兵上的一大劣势。因为各省督抚都掌握兵权,所以,朝廷调令往往不是非常奏效。

再加上李鸿章调兵作战时,以偏向北洋为主,对南洋军队往往不屑一顾,认为南洋舰船对时局没有帮助。

南洋水师的情况,又比全国其他地方复杂。南洋水师负责长江一带海防。晚清时,长江一带被列强开辟为通商口岸,在此经营自己的利益。

起初时,英国得到日本回复,不准备进攻南洋,可事后不久,日本随即反悔,又有进攻南洋的迹象。所以,当时南洋只能提高战备。

随着北洋开战,南洋避免战火,李鸿章令南洋调集四艘舰船北上,但当时主持南洋海军的两江坤一向李鸿章回复,无法增援。一方面是因为南洋水师有守土责任,江南是朝廷赋税重地,万一有失,东南门户大开,国家危矣。

另一面,南洋水师的防御以舰船配合炮台作战。如果舰船北上,失去炮台支持,凭借南洋水师舰船的质量,难以抵御日本海军进攻。

后来湘军北上,刘坤一调入京城,张之洞接任,甲午战争指挥权也由李鸿章转移到军机处手中。

军机处对战局情况并不了解,作出决策判断,往往只凭自己一厢情愿的想法。

他们再次发出调动南洋水师的命令,张之洞以相似理由推辞。再后来便是希望北洋调人。这并非虚言,南洋学堂新立,水师人才缺乏。

张之洞还曾向广东水师调人,哪怕水师学堂学生也可以,但还是没有效果。

李鸿章对于采用海军救援的策略也不认同,想要采取北上陆路救援,迫使日本分兵。在李鸿章看来,北洋水师的铁舰船尚且无法发挥作用,何况南洋的木壳轮船。种种情况,导致甲午战争中只有北洋水师和广州水师参战的结果。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武装直升机可以像老鹰对付兔子一样对付坦克吗?

首先来说如果只把直升机和坦克放到一个演练场当中去对抗的话那坦克基本上是没有还手之力的。坦克相对于武装直升机来说,第一没有了速度优势,第二直升机配备了专用的反坦克导弹,那坦克所具有的这个装甲防护能力,也直接就荡然无存了。毕竟武装直升机研制出来本身就是为对付地面装甲目标,步兵和敌方工事的。为己方的地面部队提供一个强有力的空中火力支援单位。那如果有人说坦克可以用自身配备的这个高射机枪来对付直升机的话,这种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但是在真实的战场上,这种可能性的成功率那是微乎其微的,毕竟坦克在观察到武装直升机之前,基本上坦克就已经被摧毁掉了。就拿美国的武装直升机来举个例子,阿帕奇所配备的长弓雷达那是不需要将直升机庞大的机身暴露在肉眼可观察的范围之内的。比如说如果阿帕奇直升机在山的左边,坦克在山的右边,那阿帕奇直升机只需要将飞行高度上升到把螺旋桨上部的长弓雷达露出来的位置就足够了,雷达所捕捉到山的右侧的坦克的位置和各种发射反坦克导弹时,所需要的诸元就基本上全部都搜集到了,在这种情况下,坦克根本就是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因此在这种假设之下,可以理解为坦克对于直升机来说,那就是老鹰爪下的兔子。

但是这之中不能忘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所说的这种假设是指把直升机和坦克放在对抗的情况下。因为毕竟有一句话就有矛就有盾嘛。有了如此强大的空中单位来对付地面的装甲目标,那自然各国都会争相的研制来专门对付直升机所用的武器装备。毕竟在现代战争当中,战场上不可能只有坦克单独作战,只要出现就基本上都是各兵种的联合作战,最基本的还得有个步坦协同嘛。

像单兵装备的各型防空导弹,对付直升机这种飞行高度低,飞行速度慢的飞行器打击效果都是非常优秀的。那退一万步说,真的就只是装甲部队在进行冲击,或者集结作战,那么装甲部队也不可能仅仅只有坦克这这一种武器装备,现在还有一种很流行的装备,叫坦克支援车。

毕竟坦克所拥有的装甲优势所带来的必然问题就是身体笨重,同时为了减少车内士兵的危险程度,所以坦克的视角也非常的小。那这个坦克支援车,所研发出来的目的就是帮助并保护坦克,与坦克一同协同作战。其攻击的主要目标就是两种,一种就是那在巷战中到处都可能存在的步兵随时抱着一个反坦克导弹出来,对着坦克的菊花就是一炮,那感觉难以描述。另一种便是对坦克拥有很大威胁的武装直升机。通过坦克支援车上所配备的武器装备就很容易看出来,大口径的速射炮或机枪对于步兵那就是噩梦,同时防空导弹还能有效逼退武装直升机的袭扰,顺手还配备几枚反坦克导弹抢抢坦克的生意。就在前两年还出现过俄罗斯研发的反直升机地雷。对于战场上武装直升机的防范那真是无所不用其极,但是说了这么多的防范措施,不要以为武装直升机没活路了。防范措施多正是凸显武装直升机难以对付且威胁极大的一个印证。

希望你能喜欢我的答案

大型商船是否可以迅速改装成军舰?

谢谢邀请。

开玩笑呢?商船改装军舰,以前是完全没问题的,特别是风帆战舰时代,商船与军舰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一样。但现在随着造船技术和军舰科技树的不断修改 ,军舰和商船早已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物种了,怎么可能混为一谈呢?

本世纪之前,商船改成军舰的例子数不胜数。最有名的是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英国紧急征用建造时就预留有改装余地的民船,改装成补给船、医院船和直升机航母,和舰队一起组成远征舰队,远赴南大西洋作战,让这些民船立下赫赫战功。但当时的前提是,英国主政者当年还没猪油蒙心,造商船时特意留了一手,留下了速改军舰的端口,这样才能遇到战事紧急动员起来,否则的话,商船改装军舰得一船一船重新设计,再边施工边调整,恐怕特混舰队成型之前阿根廷那早就生米成熟饭了。

改装军舰最经典的是二战中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把油轮改吧改吧当成航空母舰来用。

而最狗血的则是二战里的德国,水面舰船打不过英国佬,咋办?把各路海轮装上几门155毫米的火炮和简易火控系统,然后美其名曰辅助巡洋舰,干嘛呢?和英国人玩起了铁道游击队,放出去专门袭击英国的海上运输线。

这些辅助巡洋舰航迹遍及几大洋,一时间打的英国鼻青脸肿。 而最可恨的是 它们居然还会变形——不不不,不是变形金刚,而是通过增减烟囱改造上层建筑等方式变身为其他中立国的注册商船,出其不意,防不胜防。

最牛逼的一艘(名字忘了,按头条这点稿费我也懒得查,大家就听我说吧),打遍了三大洋,俘虏缴获击沉了英国十几艘商船,牛羊肉粮食米面油菜不计其数,且航程几万海里,英国佬几次停船检查它,居然都被它蒙混过关了。

不仅如此,这船从舰长到船员还都特别有骑士风度(二),因为本来就是加了炮的商船嘛,所以没军舰上那么多规矩,除了极个别敏感舱室外,这些被俘船员可以随便溜达。这些船员,理论上应该彻底消灭掉,至少也要囚禁起来,因为他们才是大英帝国最致命的国力所在,但是傻白甜的德国舰长下令按照国际法善待这些俘虏 并寻机给他们送上岸去。这下,爱心就泛滥开了,船员和被俘英国船员打的一团火热,就差拜把子了,难兄难弟们也能自由活动——这就惹了事儿了。

一个美国时代周刊的记者因船被打沉,成了不速之客 。这哥们满船溜达 ,职业病复发,到处拍照,下船时还特意偷偷藏了几个卷出来,然后就刊登在时代周刊上了。气急败坏正满世界找这艘船急的后槽牙上火的英国人自然如获至宝——那期《时代周刊》成了当月英美贸易里最大宗的进口商品,英国给每艘船都发了不止一本,每个人都要对照片泄露出的德船特征铭记在心倒背如流。

这边摩拳擦掌,德国那边还乐此不疲呢,结果就真真撞枪口上了。足足一个小舰队,把这给英国带来巨大灾难的辅助巡洋舰打的是皮开肉绽直到沉入海底。(关于二战德国辅助巡洋舰的狗血故事,感兴趣的亲请详见本人拙作《大西洋大海战》。)

德国这辅助巡洋舰的案例就足以说明现代民船改装军舰的下场是多么不可行了。站在二战的角度来看,尽管取得了不小战绩,但总体而言辅助巡洋舰的创意是失败的抖机灵的产物,火力装甲航速甚至大炮的火控系统瞄准装具都不能和英国最普通的军舰相比,遇到没武装的商船它就是爷,遇到有武备的军舰,哪怕是驱逐舰呢,它立马就成孙子。所以 英国制海权一旦扭转了局面停止了混乱,这些辅助巡洋舰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放到八十年后的现代来看,民船和军舰的差距更为巨大:

——航速上,军舰普遍都在三十节以上 ,而一切以节约成本为目的的商船时速不超过二十节。

——船型上,军舰讲究雷达信号隐身,商船有这功能吗?现改也来不及啊?

——武备上,德国辅助巡洋舰还可以搭载旧式大炮,现在海军都以导弹见长了,商船装炮?这炮也不好找吧?就算找到了也能装上了,对面来一艘导弹艇三分钟之内就能在大炮射程外送船下海底,你确定还要继续改装吗?

——定位识别上,以前的辅助巡洋舰之所以有欺骗性,是因为大家都是用肉眼观测,翻船型手册来确认的,现在各种电子设备、卫星通讯,一分钟之内就能让假冒者原形毕露 你还怎么蒙混过关呢?

——像一战二战那样当航母行吗?绝对不行,一战二战那会的灰机啥样?基本就是木片帆布加点粗铁丝再扣点钉子装个发动机带仨轱辘摁个马扎就行了,讲究点的铁皮飞机总重也不过几吨而已,商船甲板加固一下的话完全可以起降 。但现在的舰载机呢?以我军的歼十五为力例,光空重就二十吨,油重大约十吨,挂载武器三四吨,全下来就三十四五吨,相当于二三十艘几十吨的超重大卡以几百公里的高速在上面起起降降,一般商船能承受得起吗?

所以,战时商船改造的念头还是别打了,除了油轮的话可以装油装补给,货船或游轮 可以改造成医院船 跟在大部队后面外,其他船只 或商船的其他功能,想都不要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