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壹配资,炒股为何要远离配资?

CF排位号 admin 2023-09-08 00:00 229 次浏览 0个评论
CF排位小号

壹配资,炒股为何要远离配资?

回答炒股为什么要远离配资之前,我们先要弄明白什么是配资。

配资是指配资公司在你原有资金的基础上按照一定比例给你资金供你使用。比如说你有1万,配资公司按一般1:5倍至1:10倍比例配资,这时配资公司会给你5万,你一共有6万可以使用。本质上就是配资公司帮你融资扩大你的操作资金,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了解了配资,我们再看看配资有哪些危害。

1、无形中扩大了配资杠杆比例,增加了交易风险;

壹配资,炒股为何要远离配资?

比如说你用了1:5的配资杠杆,你有1万元,借到了5万元,总资产6万元。涨10%的时候,你可以赚到6千块;但是跌的时候,对方肯定要保证它的5万块不能受到任何损失。也就是说6万的资产你顶多只能亏损1/6*100%=16.67%,融资方就会对你强平,以确保出借方资金的安全。

2、影响持股心态;

不是自己的钱,亏损到一定程度会血本无归,这个压力想想会有多大。不少影视剧中都演过配资炒股失败,从天台一跃而下的桥段。这些不单单从在于影视剧中,更是活生生的体现在每一轮的牛市熊市中。而且,据说其中高手居多。高手都会玩崩,何况小散户?

炒股要树立价值投资的观念。

用自己的钱,选择那些最优秀的公司为伴,通过长时间的持有,来获得稳定的盈利,才是股市生存之道。

这个道理已经被无数价值投资大师证明过了,反而那些搞投机的,纵使偶尔一段时间获得不错的收益,但拉长时间来看,通过错误的方式获得收益,最终也会凭实力亏出去。

马云大举减持阿里股票?

套现高达430亿,马云罕见大举减持阿里股票!蔡崇信也卖了120亿!马化腾刘炽平都在抛售腾讯,释放什么信号?

中国基金报记者 吴羽

今年以来,阿里巴巴、腾讯、拼多多等互联网龙头股价频频创新高,但其创始人却接连减持。

最新公开资料显示,从去年11月26日港股上市到今年7月2日期间,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持有的阿里巴巴股份减少超2.3386亿股,持股比例首次降至不足5%。按照上述区间平均股价及汇率估算,马云这波套现约达430亿元人民币。

不仅马云,其他互联网巨头高管也在持续减持自家股票。此前,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兼CEO马化腾也多次公告减持腾讯股票,涉及资金近70亿元;拼多多黄峥更是直接将价值1000亿的股权“送”出去,做慈善和激励管理层。

马云减持2.3386亿股阿里巴巴

另一创始人蔡崇信也减持0.64亿股

阿里巴巴集团 日前公布最新财年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7月2日, 阿里巴巴 创始人 马云 持股阿里集团比例首次降到5%以下, 马云 持股降至4.8%,Wind大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26日,即阿里港股IPO上市时, 马云 还持股阿里集团比例为6%,持股数为12.77亿股;2020年7月2日,持股数降至10.43亿股。因此在过去7个月中, 马云 累计减持了2.34亿股,持股比例下降1.2%。

马云具体减持日期和价格并未披露,不过我们可以简单按照阿里巴巴港股上市以来股票均价及汇率估算,得出马云此波减持累计套现资金约达430亿元人民币。港股上市以来,阿里巴巴股价上涨45%,其中今年以来涨幅为23.26%。美股股价涨幅也为23%,保持同步。

不仅仅是马云,阿里巴巴另外一个创始人蔡崇信也在期间进行减持。 蔡崇信 持股数从4.11亿股降至3.47亿股,减持0.64亿股,持股比例从2%降至1.6%。按照上述同样方法估算,蔡崇信在此期间减持套现约达120亿元人民币。

2019年11月, 阿里巴巴集团 实现在港交所实现二次上市,成为中国互联网巨头中首家同时在香港和纽约上市的企业。 阿里巴巴 此次在香港发行价为176港元,募资净额为875.57亿港元;超额配股权获悉数行使后, 阿里巴巴 获得额外募集资金净额约131.66亿港元。

而资料显示, 软银的持股数期间没有进行改变,但持股比例 从25.2%微幅下降到24.9%,仍为 阿里巴巴 最大股东 。

马云在过去一年中身份发生了重大变化,去年教师节马云卸任阿里集团董事长后,并在今年6月卸任日本软银公司董事,但马云现在还是阿里集团董事。按照马云规划,他主要精力将用在慈善事业,并要重新做回老师。

蒋凡已不在合伙人之列

另外,曾是阿里最年轻的合伙人——蒋凡,已不在 阿里巴巴集团 合伙人列表中。但蒋凡仍然是 天猫 和 淘宝 总裁。此前,受绯闻影响,阿里巴巴调查组认为蒋凡在公司重要的岗位上,因个人家庭问题处理不当,引发严重舆论危机,给公司声誉造成重大影响,而取消其 阿里巴巴 合伙人身份。

马化腾、刘炽平也在减持

涉资近70亿港元

不仅仅是马云,马化腾也在持续套现,在6月30日和7月3日,他减持50万股腾讯公司股票。按照腾讯当时516港元左右的股价计算,马化腾大约套现2.5亿港元。

今年以来,马化腾已经多次减持腾讯股票,累计涉资超60亿港元。从6月9日至12日,马化腾连续4个交易日减持腾讯共964.78万股,平均减持价格在433.4港元/股至450.27港元/股之间,涉资约42.699亿港元。马化腾于今年1月14日至17日期间,也卖出500万股股份,涉资近20亿港元,这是马化腾自2017年10月以来首次减持腾讯股票。

近期,腾讯总裁刘炽平近期也在减持。在6月30日和7月3日,他共减持50万股,平均价格分别为497.9港元和522.8港元,合计套现2.54亿港元,持股比例下降至0.57%。

今年以来,刘炽平的减持涉资超9亿港元。今年5月29日及6月1日再度减持腾讯股票,两个交易日共计减持60万股,涉资约2.472亿港元。今年1月初和4月初,刘炽平分别减持腾讯控股50万股及60万股,涉资1.92亿港元及2.27亿港元。

而高管的减持并未对腾讯的股价产生较大影响。近期,在高管的轮番减持下,腾讯股价依然突飞猛进。

黄峥也“减持”1000亿

7月1日,在 拼多多 上市即将满两周年之际, 黄峥 发布了一封内部信:从7月1日起, 黄峥 将不再担任公司CEO,职位由公司联合创始人、CTO陈磊接任。

同时,黄峥 将和创始团队一起,拿出约占公司总股数10.11%的股份,用来成立慈善基金,以及激励公司未来的管理层。

据最新披露的SEC文件显示,黄峥控制的拼多多股份比例从2020年4月的43.3%降至最新的29.4%。也就是说,黄峥持股比例下降了13.9%,按照当时拼多多市值1028亿美元计算,其身家消失了143亿美元(约1009.5亿元人民币)。

除去上述慈善基金和激励管理层的股份,黄峥所减持股份的其余部分(约1.8亿股,价值约38亿美元)没有提及。

拼多多今年股价走势:

依旧是中国最富有的三个人

福布斯富豪榜实时数据显示,腾讯创始人马化腾最新身价为60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227亿元,稳坐中国首富;

马云最新身价为489亿美元(3423亿元人民币),位居国内富豪榜第二。

放弃价值1000亿股份的 黄峥 ,目前身家仍有308亿美元,约合2115亿元人民币,位居第五。

你身边炒股最牛的人是什么样的?

我认识一位炒股厉害的人,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最厉害的。为什么说他厉害呢?首先是他真赚到钱了,有了自己稳定盈利的模式。我看过他的部分交易记录。方法比较激进,当然是建立在个人技能强大的基础上。他买的股票多数都涨停了,而且连板。也许你平时看不出牛股妖股,但他买的股票大多都是牛妖。平时很多人看到牛股妖股要么不敢买,要么买进了就成了垃圾股熊股,但他买的总能成妖,真给人一种点石成金的魔力。但这看的都是表面,他的操作当然有他内部的逻辑。

他现在每天干的事仍然是交易,行情不理想的时候也去丽江或北戴河转转,实现了财富自由多么美好啊,生活过得悠哉悠哉。但他把休息和适当空仓也当成是一种战略或战术。他说空仓也是一种美,交易也要学会休息,股票投资不是种田,每天苦干蛮干,何况种田也分春夏秋冬。

有句话说是: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所以,这个做股票很牛的人除了自己交易外,也时常在各地教学,著书立说,让更多的人能够学习和了解他的股票交易思想和方法。他信佛,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救人于苦海,他见不得那么多小散亏损,能救过一个是一个,这也许就是佛家的劫渡之说吧。可见境界非同一般。他还说,交易的成功在于做人的成功,在于不同的境界。这也许才是成大事者,成大财富者。

欢迎关注【交易与感悟】头条号,这里会持续给大家更新好文,欢迎大家评论转发收藏点赞,谢谢!

应该优先给谁购买保险?

家庭保险配置中,谁最需要保险保障?应该优先给谁购买保险?

感谢官方邀请。

说到家庭保障,我们都会想到保险。我们知道保险可以给家人提供保障,但在买保险之前,也要想明白:为什么为什么要买保险?想用保险做什么?

是用保险理财,实现保值增值的功能;还是利用保险维持稳定的幸福生活?抑或是想要提前预备家庭成员的健康疾病支出?

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原本不错的家庭,因为遭遇了变故导致家庭生活不稳定,甚至是由于家庭经济支柱疾病或身故,导致了家庭经济的崩溃。所以保障的需求应该是放在第一位的。

保险有很多种,我们买保险的顺序先万不能颠倒,要优先为自己和家人配置风险保障,其他的慢慢再说。

弄明白了自己要先买什么,还要考虑自己的预算。很多人平时不了解保险,听到保险有这么多好处,冲动了就买买买,没有考虑保费支出占比是否科学,后期交费压力就会增大,甚至影响到生活品质。

保费的支出一般有两种参考方式,一种是参照《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20%的钱用来买保险;还是有一种是参照「双十法则」,即用家庭收入的10%,换取年收入10%的。具体采用哪种,看自己家庭经济情况和自己要买的险种而定。

总的来说家庭保费支出的参考值,是在5%到20%之间。同时还要衡量自己将来的交费能力,一般交费年限不超过60岁。

很多人反映保费有点贵,我承认确实是这样。但大家反过来想一下,你交的保费换来的是理赔时的几十数百万,到底是哪个贵呢?而且咱们国内家庭买保险的支出占比,离发达国家还是有好多差距的。

总之一句话吧,钱少的就追求极致的性价比,钱多了就可以多买点,看自己有多少钱而定,总之不要超出自己的承受范围。

定下来想买什么保险,也拟定了每年的保费预算,也不要急着买,最好是先对家庭风险做个方案分析,看看有哪些保险是必须要买的。

如果把风险分为内部和外部,肯定是要先从内部着手。内部风险就是指以我们的身体为原点,自内而外的规划。我们的身体会有什么风险呢?

当然是来自健康的风险。死亡、住院、伤残、大病,都是属于内部的、身体的风险,所以这些是优先要考虑的。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保障型保险。

再者呢,就是外部风险,就是在我们身体之外的,一些会危及到我们身体健康的风险,比如落物砸伤、被车碰到、摔倒撞伤...那我们就要配置意外险来防范这些隐患。

很多人对于财产险不太重视,其实这也是属于外部风险的一种,比如你的房屋、车辆、手机、资产等等,这些也都是有对应的保险可以配置的。

最后一种是法律方面的风险,比如你雇人帮你做事情,出了事没保险怎么行,就要用到雇主责任险。你的孩子闯祸了,要赔偿损失怎么办,你要配置关于孩子的责任险。

我们知道了保险都分为哪些范围,再综合性的去考虑配置的顺序及险种,也就是说,该先给谁买,后给谁买,买什么,买多少的问题。

其实买寿险和买车险差不多的道理。买车险的时候,除了交强险是必须要买的,其他的你可以根据情况配置。寿险也是这个道理,把必须有的(比如重疾+寿险+医疗)配好了,其他的再慢慢补充。

这里的建议是,先给每位家庭成员都配置上意外险。因为它保费便宜,保额相对较高,无论什么样的家庭都能承担得起,保证每个人遇到点意外什么的都能报销,这是最底层的保障。

还有就是优先给家庭支柱配置保险,家里谁挣钱最多,是最主要的经济来源,就要把谁给侍侯好。万一他遇到点什么风险,又没有保险,这个家可怎么办?

既然家庭支柱承担着更多的家庭责任,就应该在他身上把「保障三件套」给安排好:重疾险+寿险+医疗险。

重疾险一般建议不要低于50万,当然重疾险在保障三件套里也是最贵的一种。先保证有这种保险了,额度低点也可以,但是后期要把额度提上去。

寿险一般以年收入的10倍来计算保额。因为寿险保证的是死亡和高残,一般家庭出现这样的事,要给家人10年的收入来缓冲,不致于出现事故让家庭马上陷入绝境。

医疗险还分为大额医疗(百万医疗)和普通医疗。普通医疗额度在每年1到3万左右,大额医疗在每年50到300万左右,大额医疗保费其实很便宜,建议家庭成员每人一份,如果钱不够,就优先给家庭支柱。

如果家庭里还有老人和小孩,接下来的顺序应该怎么配。多数人的选择是先孩子再老人,因为孩子买保险便宜,可选性多,性价高,老人则完全相反。

最后是,如果家庭经济不错,家人保障都齐了,可以购买返还型保险,开始考虑理财险来规划孩子教育和养老补充。家庭经济差一点的,就主选医疗险和消费型重疾或消费型寿险作为过渡。

你把保险当回事,将来再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会觉得这都不是事。因为你已经提前规划好了啊,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就是了。

如果你不把保险当回事,将来遇到的每个问题,都会是让你头疼苦恼的大事。老祖宗早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道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一个人将来会是什么样,取决于今天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2020年,给自己和家人规划份保险吧。毕竟,保险让生活更美好。

我是 保险狼,致力于 让保险更简单、更实用、更有趣。如果这条回答对你有所帮助,请 点赞、转发、收藏 鼓励作者,有不同意见也欢迎 留言 探讨。更欢迎各位来 公众号 保险狼 作客交流,让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吧。

现在一个人做外汇交易股票交易期货交易?

我从业15年,干过证券公司客户经理、分析师、投资顾问以及自己创业发行阳光私募产品,我负责任的回答,赶紧将这个想法扔到垃圾堆里面去,不要妄想一个人做外汇、股票、期货来养家糊口。该上班就上班去,该搬砖继续搬砖,做梦的事情留到晚上。科学研究表明白天光线太强,做不到好梦也睡不好。

一个小故事

我的一位朋友,咱们都是在2005年进入证券行业,运气出奇的好,恰逢A股历史最牛的牛市,上证指数从998点上涨到6124点,那段幸福的时光在2007年戛然而止,市场从此进入了漫长的熊市。由于牛市原因,我朋友赚了不少的钱,在2008年就已经买房买车了,随后在2009年结婚。熊市是最能反映人性丑陋的一面,牛市中同事、上司以及自己的收入都其乐融融,但是熊市一到各种矛盾就集中爆发,各种挤兑、业绩考核、营业部克扣奖金全部暴露下阳光下,我朋友一气之下离开证券公司。几年的牛市和211院校毕业的傲娇,促使我朋友走上了职业炒股这路。当时的理由很简单,看不惯体制、自认为老子天下第一、没有经历过熊市、认为炒股赚钱很简单。2010年到2014年四年的熊市,我朋友折腾了四年,从技术分析、到基本面投资各种方法、策略试验了N次,依然以失败告终,以前的积蓄全部亏光,孩子也上小学了,2014年到2015年底的牛市,小有所获,也仅仅是将亏损减少而已,老婆每天埋怨,自己也觉得很窝囊。直到去年,在痛定思痛下,找了一份工作重头再来。现在只要听说谁要职业炒股、交易他都会现身说法。总结我朋友的经历:过高的估计自己、没有足够的资本(包括时间)、没有适合自己投资的理念、没有经历牛熊等等原因造成的,而同期从证券公司离职的同事也有成攻的。所以从概率上讲,我的反对职业炒股的,虽然我自已是一位职业股民。

职业外汇交易、股票交易的几个阶段

不管你是从业人士还是投资小白,职业炒股都要经历以下的一些阶段。区别只是这个经历时间长短不一样,有些投资者悟性好,领悟得快,有些投资者有投资方面的基础知识,能够快速上手,有些投资者性格上适合做投资交易这行,但都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后方可能取得成功。

1、第一阶段盲撞阶段,即乱来阶段,买卖基本没有任何靠谱理由,纯运气,这阶段,投资者用半年一年算是很正常的现象,而且在半年或一年度过这个阶段进入下一个阶段的投资者,应该为自己点赞,因为很多人一辈子都在这个阶段。

2、第二阶段摸索阶段,开始研究基本面,技术面,研究各种技术指标,运用软件上各种指标等这些来买卖,但是这些方法事前看都是正确,事后看就只有一个感觉,当时做出买卖觉得咋就那么冲动呢,下次我一定注意,问题下次要么重复犯错,要么又有新的错误出现。这个阶段一到三年时间是必须的,大部分人都要用时两年才会明白这些重要,但不是投资取得超额收益的关键。同时这是很多投资者遇到牛市,赚钱了,还以为自己很厉害,其实不然,不是自已真有进步了,而是大盘趋势向上,股市整体向上。

3、体验风险阶段。大盘急转路回,第二阶段的分析方法全面失效,买什么跌什么,卖了就涨,买了就跌,人性的贪,嗔,痴,慢,疑,佛学中的人性五毒,在股市中表现的活灵活现,各种流行指标差不多都基本初步研究过,但都不太准,总是棋差一步的感觉。

于是开始彻底反省自已,总结自已,从心态上,分析思路上,彻底进行梳理,发现以前都做的不到位。

4、深入的反省,深入学习,形成自己的交易系统。在前面的三个阶段,正常情况下,一般要经历四五年时间。技术分析没有错,基本面分析也能赚钱,知识学了很多,这个时间投资开始认真,有意识的将自己的经验,知识、理论等结合起来,能辩证的看问题,思考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并且逐渐形成交易系统。

能够完整经历上面四个阶段,而不被市场淘汰者,基本上都能够成功。

职业交易的前提条件

对于一个职业交易投资者而言,并不是具备一些专业知识,自信自己能够成功,一腔热血信心满满就能成功的,还需要一些外部因素的配合,内外和谐统统一状态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1、足够的资本,资本包括用于投资交易的资金和时间。走上职业投资交易这一条路,就意味着你要失去很多自己的时间,随时随地都要学习,将所见所闻和投资联系起来,寻找投资交易的机会。要有犯错的资金,否则会出现当你真正搞懂了什么是投资交易时,你的资金已经损失殆尽。

2、家人的支持。职业投资交易养家糊口,要取得家人的理解,因为前期一定的大起大落,亏赚皆有,而且亏损居多。家人能在一段时间内承担其生活基本保障开支,投资者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和谐是取得盈利的关键。

3、强大的心里和自律、自信、不屈不挠的精神。前期一定会无数的失败等着投资者,要相信自己选择的道路,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最好有一颗佛系的心。

为什么不建议职业交易养家糊口?

有了投资的常识,也具备投资的一些条件,但是我还是不建议投资者职业交易来养家糊口呢?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时间成本太过高昂。普通人的生活历程基本上是22岁或者23岁大学毕业,而要成为一个成熟的投资者且能养家糊口,大约需要6年,而如果你在其它行业,努力踏实干的话,30岁已经事业小成。而且即使30岁开始投资,A股市场牛短熊长,你一身也就能经历两道三次牛市,这还不计算是否每次牛市都能赚大钱。

2、职业交易养家糊口,重点是长期稳定盈利,问题就是资本市场上这么多年,除了那几个股神级别的人,还没有几个能够稳定盈利,而且他们的年化收益并不高。

3、A股市场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黑天鹅、灰犀牛时间让投资防不胜防,你不能保证自己每次都那么幸运。

4、以交易的方式来养家糊口,这需要投资者始终如一,像机器一样严格执行计划,投资者也可以成功交易一万次,但是如果在一万零一次失败,就可能归零,问题就是你是有血有肉的人,只要是人明显办不到。

5、史上交易大师,很多都是急流勇退,不会说以此养家糊口,否则结局一定不那么美好,例如股圣杰西利弗莫尔。

总之,我不建议投资职业交易炒股,这是一个反人性的行业,需要的知识、能力、经验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行业,绝不是投资想象中那么简单,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精英挤破头皮前往华尔街了,是吧?

我是溯源归一,关注我,一起实现财务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