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缔造者觉醒,为什么后来还有人祭拜蚩尤?

CF排位号 admin 2023-08-31 00:00 101 次浏览 0个评论
CF排位小号

缔造者觉醒,为什么后来还有人祭拜蚩尤?

中国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就是从炎黄算起的。

妇孺皆知的启蒙教材《三字经》中:自羲农,至黄帝,号三皇,称上世。

这个农,指的是神农,也就是炎帝。是上古姜姓部落的首领,尝百草,发明刀耕火种,是人文始祖之一。

黄帝,即轩辕氏,本姓公孙,即是三皇之一,也是五帝之首,初称为中华人文初祖,因有土德之瑞,故称黄帝。

当时共有三个部落,炎黄两部落联盟击败了另一部落蚩尤,构成了古华夏民族的主体,长期定居在古中原地区,一直繁衍生息。至今炎黄做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被载入世界文明的史册。中国及海外华人被称做"炎黄子孙"。

同为三大始祖的蚩尤,其部落一直在黄河下游地区。蚩尤战败被杀后,其部落一些人归了炎黄,现汉姓中的邹、屠、蚩等与之有关系。而另一部分人去了哪里?

人类、考古专家认为,他们一路向南向西,成了古苗、古羌人。遍布很广,如今每年农历五月十一,全国的蚩尤后裔都会聚集九黎城去祭拜祖先蚩尤,以示不忘根基。

1997年,山东汶上考古队对其南旺镇蚩尤冢进行发掘,冢中的石碑记载,这正是当年蚩尤的埋葬之地。从此远在南方的苗族等,均会在蚩尤的忌日来此祭祀先祖,场面庄严。

几千年前部落间的一场大战,虽炎黄胜、蚩尤败,但他们同为中华民族的始祖,都是值得后人纪念的。

缔造者觉醒,为什么后来还有人祭拜蚩尤?

古代历史上有哪些现在不被人广泛了解但是真的很有才或惊艳的女子?

中国历史上不乏一些文采出众或者长相惊倒众生的女子,有名的四大美女“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大词人李清照、上官婉儿,比较有权力谋略的武周天后武则天,清末慈禧太后等等,数之不尽。

今天我来讲一些不太为人熟知的才女和美女。

蔡文姬;

曹操老师的女儿,演义中曹操对蔡文姬念念不忘,却因造化弄人,有情人不能眷属。

蔡文姬的父亲是东汉末期有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蔡邕,业余时候对天文、数理、音律等有很深的研究,曹操对老师颇为崇拜。蔡文姬生长在书香四溢的家庭中,耳濡目染,把老爹的文采学了七七八八,博学能文,可谓诗词歌赋样样拿得出手。东汉大才班昭是蔡文姬的偶像,诸位可能不知道班昭何许人也,但是她的哥哥班超和班固,大家一定耳熟能详。

蔡文姬纪念馆

可惜的是,蔡文姬生在动荡乱世,一生坎坷。

父亲将她嫁于卫仲道,丈夫早逝,加上没有孩子,夫家待不了,就回了娘家,恰逢匈奴入侵,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匈奴左贤王,生育两个儿子。《胡笳十八拍》中,蔡文姬自述:“竭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俗兮当告谁。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遏我情。”

十二年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统一北方,派出使臣屯田都尉董祀赴南匈奴,重金赎回了时刻惦念的蔡文姬,那一年,蔡文姬32岁,虽然芳华不在,但风韵犹存。

蔡文姬回到中原,生育的两个儿子却留在了匈奴。

为了打消曹丞相的惦念,蔡文姬嫁给了接她回来的董祀,曹操可不能算是一个心胸宽广的人,蔡文姬结婚第三年,董祀就因为犯法被曹操判处死罪。

蔡文姬只好去苦苦哀求曹操,曹丞相答应让蔡文姬写下有四百篇文章的《续汉书》,用来换取董祀的性命,蔡文姬花了两年的时间才完成,也留下了“文姬归汉”的佳话。

蔡文姬雕塑

班昭;

班昭—名姬,字惠班,生卒年约45年-约117年,今陕西咸阳人。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与班超的妹妹,很有才华。

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然而世事无常,结婚没几年就守了寡。

哥哥班固写《汉书》,整理的《八表》及《天文志》的遗稿散乱,《汉书》没写完就去世了,班昭继承遗志,独立完成了第七表〈百官公卿表〉与第六志〈天文志〉,算是完成了《汉书》。

古代四大才女雕塑

因此,班昭很受汉和帝赏识,让皇后和后宫嫔妃拜她为师,教授儒家经典、天文、数学,

班昭一生作有《东征赋》、《女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历史学家,邓太后临朝听政,还让班昭参与政务处理。

苏惠

据《晋书·列女传》记载,武功县苏坊有一漂亮的姑娘,名蕙字若兰,父亲是是陈留县令苏道质。

野史中说若兰天赋异禀,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学织锦,十四岁的时候,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十七岁,苏蕙看中了窦滔,二人顺利完婚。

苻坚上台,窦滔进了前秦官场,很快就因为才能出众,升任秦州刺史。

官场如战场,窦滔被人谗言陷害,流放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夫妻二人在阿育王寺北城门外海誓山盟、至死不渝。

可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窦滔到流沙后另寻新妇。苏蕙知道后,肝肠寸断。一腔激愤化为诗词,并且把诗词织在八寸锦缎上,命名为《璇玑图》,托人带给了负心汉窦滔。

窦滔读后,惭愧不已,把情妇赵阳台送回了关中,准备马车,备上厚礼,迎接苏蕙到襄阳,自此夫妻和美的生活在一起。

绿珠

绿珠,姓梁,白州人,长的那叫一个惊艳,石崇当交趾采访使的时候,以珍珠十斛娶了绿珠。

绿珠是个吹笛子的高手,还很会跳舞蹈《明君》,石崇最喜欢听绿珠吹奏此曲,绿珠自创新歌:“我本良家女,将适单于庭。辞别未及终,前驱已抗旌。仆御涕流离,猿马悲且鸣。哀郁伤五内,涕位沾珠缨。行行日已远,遂造匈奴城。延我于穹庐,加我阏氏名。殊类非所安,虽贵非所荣。父子见凌辱,对之惭且惊。杀身良不易,默默以苟生。苟生亦何聊,积思常愤盈。愿假飞鸿翼,乘之以遐征。飞鸿不我顾,伫立以屏营。昔为匣中玉,今为粪土尘。朝华不足欢,甘与秋草屏。传语后世人,远嫁难为情。”

石崇的妻妾成群,却最喜欢绿珠。

石崇和当时的名士左思、潘岳等二十四人曾经组了一个“金谷二十四友”的诗社。每当有客人到府上,石崇就显摆的让绿珠出来唱歌跳舞助兴,所有宾客都被绿珠的容貌吸引的挪不开眼睛。

西晋石崇斗富,说明他很有钱,后来石崇被免职,孙秀贪恋绿珠美貌向石崇索取绿珠。石崇勃然大怒:“绿珠是我所爱,那是做不到的。”使者说:“君侯博古通今,还请三思。”

石崇坚持不给,孙秀大怒,劝赵王伦诛石崇。

石崇拉着绿珠的手说:“我现在因为你快要被人杀了。”

绿珠泪流满面地说:“愿效死于君前。”说罢跳楼了。

豪华奢靡的金谷园在石崇死后就变成了荒凉遗弃之地,世人称绿珠所坠之楼为“绿珠楼”。

现在白州有一条河称为“绿珠江”,绿珠的家门口还有“绿珠井”。

民间相传:“喝绿珠井的水,生下的女孩必定美丽。后来有人以为美色扰乱社会,用大石头把井口封了。

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作为20世纪初叶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事件,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在于它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成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为中国资本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政治和经济条件。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同年3月11日,公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为正式宪法制定前的国家根本大法。《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等自由。将封建专制的中国引上了民主共和的轨道,这是辛亥革命的最重要成果。

为了将中国逐步引入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轨道,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其存在的短短三个多月中,颁布了一系列除旧布新的法令,进行政治、经济、教育和社会等方面的变革。孙中山不愧为中华民国的缔造者、民主共和政体的创建者、经济现代化的强力推进者和社会风俗的积极变革者。

参加过辛亥革命的林伯渠在1941年时感慨地说,“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为怪,因为他们体会不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容易的事。”过去皇帝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至高无上的,如今皇帝都可以打倒,那么有什么陈旧的腐败的东西不能丢掉呢?《临时约法》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宣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普通老百姓从历来的“子民”、“臣民”、 “蚁民”,一下子变成国家的主人,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变化!它在整个社会生活和人们头脑中所引起的巨大震动是可想而知的。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辛亥革命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一举推倒了,为此后的中国革命打开了通道。这种不朽的业绩,是值得大书特书的。

就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来看,辛亥革命确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它一方面结束了中国的传统社会,另一方面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后一个方面的意义越来越显得突出。尽管辛亥革命并没有最终实现其政治目标,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面貌,但辛亥革命毕竟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它包括民主思想的大规模传播和民主主义革命行动的急风暴雨式的推行。民主思想的大规模传播,为民主主义革命的推行起到了极其重要的舆论动员作用;而民主主义革命的实现,使全国的老百姓受到了一次极其难得的民主主义的实际教育和洗礼。

正因如此,推翻封建专制,推翻皇帝统治,这种大规模的社会革命,对中国人是一次深刻而直观的民主教育。辛亥革命为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开辟了一条通路,斩断了中国社会任何后退的可能。

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自信?

自信心怎么强大?在回答问题之前,我们要知道,自信心对一个人重要程度。自信是对自我的肯定,是通往成功之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一,要学会理性看待自己的缺点

正所谓人无完人,没有人是完美的,我们不是圣人,因此不要一直盯着自己的缺点看,而应该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且不断的去纠正自己的缺点。同时也要善于去发现自己身上的亮点,当我们从自己身上找到越来越多的优点的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更加认同自己,从而变得更自信。

第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内在涵养。

其实很多人之所以不自信,是因为他身上没有足够的技艺与墨水。因此可以去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可以弹弹吉他,练练书法,当你能拿出一份像样的成果,自信心会越来越强大。当然,也可以通过更多学习去丰富自己,多看看书,多学会思考,不断的积累自己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内在涵养。既然成为不了面面俱到、十全十美的人,那我们就成为某一个方面里很优秀的人。

穿衣品味,提高自己的审美。

正所谓“人靠衣装,佛靠金装。”我们生活在一个看脸看型的时代。要想让别人关注你,首先第一印象就要还可以,而第一印象很多时候来自于感官上的关注。所以要学会去打扮自己,一个较好的仪表仪态去生活,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尊重。

要学会去挑战自己。

生活中总是有很多的困难,你不能仅仅因为对自己的不肯定,或者简单的你不可能冲破得了困难,就不去挑战,而选择懦弱的躲在一旁。我们必须去学会挑战,也许我们失败了,但有什么关系呢?最起码我们突破了自己,做了自己以前不敢做的事,提升了自己的能力。挑战自己,不仅仅是自我的肯定,也是外界对我们的肯定。

学会走出自己的世界,多交朋友。

很多自信心不够的人,喜欢躲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而要使自信心强大,就必须去学会打开自己,走出自己的世界,多交朋友,学会主动地与他人打招呼,拓展自己的交际圈。只有以外界多去沟通,才能慢慢了解自己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中国古代的守陵的宫女是如何伺候死去的皇帝的?

我国古代有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传统,所以殉葬制度和守陵宫女制度就相继应运而生,其目的就是为了让死者在死后继续享受生前所拥有的一切。

这些制度是皇权制度下的特定的产物,对于皇亲贵戚来说是一种荣耀,但对于殉葬者和守陵宫女来说则是一种极大的残害。

事实上,拿殉葬和守陵宫女来比较的话,殉葬者是一了百了,而守陵宫女则需要跟死人打一辈子交道,需要做很多很荒唐的事情,其痛苦程度比殉葬更甚。

一般而言,守陵宫女泛指被派到陵园替皇帝守陵的女子,他们可以是嫔妃,也可以是一般的宫女或者其他女人。这些女子多半都是品阶较低且没有生孩子的,她们会在皇帝死后被送到皇陵去守陵。但也有一些女人是在宫廷斗争中失败,或者是被皇帝猜忌而失宠的,也有被人陷害之后才被派惩罚性地派到皇陵去守陵。

守陵的女子可能在出宫前身份比较高,甚至是妃子,享受着荣华富贵,过着十分优渥的生活,但只要她被确定要去给皇帝守陵,那么她所得到的一切都会被剥夺,成为一个普通宫女,在皇陵孤独终老,了却余生。

根据历史记载,守陵宫女制度大约出现在西汉初期,说是吕雉当权之后,因为嫉妒刘邦的其他嫔妃,所以将她们之中许多没有生育过的人发配到皇陵去守陵,这是实际上等同于流放,是带有极大惩罚性的。

自此之后,指定守陵宫女给皇帝守陵就变成了一种经常性操作,历朝历代在处理前朝妃子和宫女的时候,都或多或少会采取这个办法。

就比如说,西汉第十二位皇帝汉成帝刘骜有个妃子班婕妤,出生于名门望族,也是有名的才女和美女,刘骜十分喜欢她。

但不幸的是,班婕妤的儿子夭折之后,她就再也没有再生育过,而且后来赵飞燕和赵合德姐妹不断跟她争风吃醋,她因此开始失宠。

刘骜去世之后,班婕妤为了避免被皇后赵飞燕陷害,于是自愿到汉成帝陵墓守陵,她每天跟石人石马为伴,独孤而又落寞,不到一年就去世了,死时只有四十岁左右。

没过几年,赵飞燕和赵合德遭到太后王政君和大臣王莽陷害,赵合德自杀,赵飞燕则被贬为庶人,发配到汉成帝陵墓守陵。或许是守陵的生活太过于痛苦,赵飞燕无法忍受这种羞辱,没几天就自杀身亡。

到了东汉时期,守陵宫女基本就成为一种定制了,“谓宫人无子,守陵者也”。没有孩子的宫人就像是有罪似的,还必须去守陵,这实在是不公平。所以说,为什么那么多妃子都对生孩子这事格外关心,母以子贵是一方面,保命才是最紧要的。

唐朝时期也多是如此,要求没有儿子的妃子都去给皇帝守陵,以事死如事生为准则,要将死去的皇帝给照顾好。

凡诸帝升遐,宫人无子者,悉遣诣山陵供奉朝夕......事死如事生。-《唐纪 宣宗二十三年》

所以说,武则天还算是幸运的,因为李世民仁慈,他死前让自己没有孩子封嫔妃都去感业寺出家,武则天因此躲过一劫,要不然她要么是被拉去殉葬了,要么就去做了守陵宫女了,也就没有后来的中国第一位女皇帝了。

自唐之后,宫中没有孩子的妃子的下场,大多数都去给皇帝守陵了,只有少数妃子被皇帝格外开恩,可以继续留在宫中生活,或者送到寺庙里出家。

那么有人就好奇了,守陵宫女在皇陵究竟要干啥,她又是如何侍奉死去的皇帝的?

古代皇帝陵墓虽然规模浩大,但都是清净之地,四周都是高耸的大山和茂密的树林,方圆数里内都廖无人烟,偌大的陵园内也看不到几个人,而且还要住在陵墓的旁边,强烈的阴森气息给人一种很强烈的压迫感和恐惧感。

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胆子得大,身体素质还得过硬,因为守陵宫女要干的事情非常具有挑战性,不具备这些素质是很难活下去的。

就拿唐朝来说吧,韩愈在他写的《丰陵行》有这样一段记载:

设官置卫锁嫔妓,供养朝夕象平居。

另外在《唐纪 宣宗二十三年》中,还有一段记载:

具盥栉,治寝枕,事死如事生。

丰陵是唐顺宗李诵的陵墓,韩愈说自己在去丰陵的时候发现,丰陵有专门的官府衙门来管理陵园,陵园里面有许多首领的嫔妃,她们每天朝夕侍奉皇帝。

韩愈没有细说守陵宫女具体干啥,但是《唐纪 》中却说,皇帝活着的时候是怎么被侍奉的,死后也是一样,所以守陵宫女要做的事情就是像平常一样侍奉皇帝,甚至还要做其他的繁琐事情。

结合一些史料,守陵宫女大致需要做的事情有以下几件:

第一,陵园内的卫生需要经常打理,不能有杂草和灰尘,每天要上香祭拜和祈祷,给死去皇帝准备的所有生活用品也要定期清洗;

第二,每天给皇帝准备洗漱和起居用品,一日三餐按时给皇帝准备吃喝,祭祀的祭品也要定期更换,保证所有食物都是新鲜的,不能有腐败的食物出现;

第三,皇帝生前喜欢什么样的歌舞或者娱乐项目,守陵宫女们必须定期在皇帝陵墓面前表演,逢年过节尤其隆重,要让皇帝死了也可以得到精神上的享受;

第四,按照朝廷礼仪,在特定的时间,守陵宫女们为死去皇帝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有时候还需要哭灵或者是祈福,甚至是念诵经书,举行游衣冠活动,等等。

当然了,以上事项是不可能在死去皇帝的墓室内进行的,一般都是在墓室上方的宫殿内进行的,因为那里有为皇帝准备的一切生活设施。

守陵宫女虽然看不到死去皇帝的骷髅架子,但是那种气氛还是很不好的,毕竟侍奉活人跟侍奉死人区别很大,没有人能真正做到事死如事生,也没人能做到不害怕。

据记载,守陵宫女在侍奉死去皇帝的时候,必须穿得漂漂亮亮的,毕竟演戏就要演得真一点嘛。而且守陵宫女们在进行各种活动的时候,也必须要真诚,就比如说她们在对着死去皇帝陵墓哭灵的时候,那就得掉眼泪,如果不掉眼泪,被官员知道的话,可没什么好果子吃。

关于这一点,唐朝时期的欧阳詹就说过:

妆容徒自丽,舞态阅谁目。惆怅繐帷前,歌声苦于哭。

欧阳詹说守陵宫女穿得漂漂亮亮地给死去皇帝跳舞,究竟是跳给谁看的呢?在繐帷前作出一副惆怅的样子,还边唱歌边哭,像是很悲伤的样子,其实她们并不是在为死去皇帝而悲伤,而是在为自己的悲惨遭遇而哭泣。

事实上,守陵宫女确实是很悲惨,她们之所以去守陵,是因为这个世界除了陵园就没有她们的容身之所了,她们一旦进入皇帝陵园,到死都不能出去,而且再也没办法见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了。

陵园内的物质生活倒不是很大的问题,关键是守陵宫女天天睡在坟陵墓旁边,而且每天要去侍奉死去皇帝,十分劳累,还必须装出一种虔诚的样子,这对于她们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十分不利的。

这种生活其实生不如死,就像是唐代文学家罗隐所说,守陵宫女们一旦去了皇陵,就恨自己为什么当年不跟皇帝一起死,以至于现在在陵园里面强颜欢笑,载歌载舞,让人一日日憔悴,这种感觉比坐牢还难受,简直让人生不如死。

强歌强舞竟难胜,花落花开泪满膺。 只合当年伴君死,免交憔悴望西陵。

这种制度在刚实行的时候,很多人不了解,但时间一长,守陵就变成了宫中妃子宫女们的噩梦。为了避免自己落下个守陵的命运,一些争风吃醋和宫斗的事情就因此发生,只要给皇帝生了孩子,或者是取得皇帝宠爱之后获得一定品阶了,就就有可能不会在皇帝死后被送去守陵的。

所以说,一般被送去守陵的人,都是既没有孩子,而且品阶还低的人,这也意味着她们没什么家族靠山,只能任人摆布。很多人在听说自己要被送去守陵,要么被吓晕过去,要么就托关系找门子,甚至有人因此自杀。

守陵宫女之所以痛苦,除了内心的恐惧和对生活的绝望之外,其实还有个难言之隐,那就是生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年轻一点的女子,她们必定会有一个需要感很强的时期,但是皇陵中一年都没几个人去,需求怎么可能得到解决呢?

正所谓青苔无人迹,红粉空相衰,美女们只能相对伤心,欲哭无泪,时间一长,守陵宫女很容易出现精神疾病,而且寿命普遍都不是很长,没几个人可以长期在陵园里长期活下来。

事实上,守陵宫女制度其实是殉葬制度的一种变通,因为殉葬太过于残忍,宫女守陵可以有效弥补这一缺陷,不被世人指责,但这其实是一种比殉葬更残忍的做法,是我国古代一种很严重的陋习。

那么,守陵宫女如果去世了,她们会享受什么待遇呢?

事实上,妃子宫女们被确认守陵宫女之后,她们的家人其实是可以得到一定好处的,或者是成为朝廷世袭官员,或者是直接得到一笔钱财作为补偿,就等同于牺牲一个女儿换来家人的生存,甚至是荣华富贵。

守陵宫女在陵园里过着寂寞独孤的生活,长期遭受摧残,最后早早死去,但她们是没有资格葬在陵园里的,因为给皇帝陪葬的人,都是高级别妃子或者是功臣,还有少量被皇帝格外恩赐的人。

守陵宫女如果去世了,那么她就可以来开陵园了,被葬在其他地方,或者是她在生前指定一个地方,死后再葬过去。因为守陵宫女其实是有工资的,他们工作到死,多少可以积攒一点钱财,这些钱财足以支撑她们给自己选择一个葬身之所。

古代对于守陵宫女,其实还有一个比较好听的称谓,那就是“诸园贵人”,因为大家都知道她们是皇帝的老婆,所以就把她们叫做陵园里面的贵人,是一种尊敬的叫法。人们之所以尊敬她们,除了她们的身份比普通人尊贵之外,其实也是出于同情的心理。

而人们之所以同情守陵宫女,其实是知道她们都是因为没有儿子,或者是被皇帝给抛弃的女子,在来到陵园之后的生活也很苦闷。再加上朝廷会将守陵宫女宣传成是自愿为皇帝守陵的,这种歌精神感天动地,一些相信这种谎言的人自然会尊敬她们了。

所以说,守陵宫女们其实是美名在外,但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但她们无法出去,也就没办法为自己辩解了,心中的郁闷就更加强烈了。

总结一下:

妃子或宫女原本的生活其实都还不错,但一朝被选为守陵宫女,那么就预示着她们社会性死亡,她们将成为世界上最悲惨的人群之一。

守陵宫女们虽然得到社会的尊敬,但是吃的苦却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她们就像对待活人一样对待死去的皇帝,不但身体累,而且精神更累,还看不到任何希望,最后只能是在悲惨中早早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