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在地下城寻求邂逅本子,你认为孙俪和马伊琍相比?

CF排位号 admin 2023-08-23 07:00 154 次浏览 0个评论
CF排位小号

在地下城寻求邂逅本子,你认为孙俪和马伊琍相比?

孙俪和马伊俐相比演技,当然是孙俪更高一筹。其实两个人都是优秀的演员,但是从作品的深度来说显然孙俪的作品更有说服力。

说到演技只能说从作品上比较,从作品上来看,孙俪主演的电视剧影响力更大。像《甄嬛传》《芈月传》,都有大段的台词和丰富的表情变化,都非常考验演员的演技,孙俪完成的很好,演技也得到了认可。在《甄嬛传》中,孙俪饰演的甄嬛从开始的单纯青涩,到后来的稳重腹黑,孙俪都演的恰到好处。有一些悲情戏也是信手拈来,该掉泪的掉泪, 该悲痛的悲痛,沈眉庄死了以后,孙俪把甄嬛的不愿相信、而后又痛心疾首在几秒钟之内都展示的淋漓尽致,让人非常的震撼,让观众很有代入感,很容易进入戏中。

马伊俐早期的角色,多是一些偶像剧。比如说《还珠格格3》里面的紫薇,《奋斗》里面的夏琳,那时候可以说是活力四射,青春洋溢,演技也算中规中矩。马伊俐近年来颇受好评的角色就是《我的前半生》中的罗子君,前期是一朵养在温室的花朵,后来老公出轨后开始自我醒悟,在生活的逼迫下忍辱负重,最后成为了一个女强人。可以说马伊俐演的很出色,但感觉这种角色本身的爆发力并不是很强,应该很多女演员演员都可以出色的完成。

所以在我看来,在孙俪和马伊俐之间,我认为孙俪的演技更强一点。

在地下城寻求邂逅本子,你认为孙俪和马伊琍相比?

结合某科学的超电磁炮和魔法禁书目录?

思考了一下看过的小说,在原作中,作者镰池和马从来没有表示过上条当麻对谁有好感。在文章中,上条当麻也没有表现出对某个角色的喜爱之情。不过我的记忆也就停留在新约的14卷。之后如果有什么线索,我不知道。不过在新约14卷之前,上条当麻确实没有喜欢的人。

尽管如此,但上条当麻身边围绕着许多人,现在的常驻女角色,有五河,美琴,茵蒂克丝,欧提努斯,食蜂操祈,克隆体10032。而明确对当麻表现出喜欢的感情的人,有美琴,五河,食蜂操祈,蜜蚁。

在这些常驻女角色当中,我们可以稍微分析一下,上条当麻和他们的关系,以及上条当麻对他们的态度。

茵蒂克丝,虽然已经成为了存在感极低的女主,剧情路线也基本上和茵蒂克丝没有关系。但作为本系列的开始,茵蒂克丝还是成为了《魔禁》故事系列开始的导火索。而在剧情中,也就只有茵蒂克丝保持了最长与上条当麻同居的时间。

在上条当麻和茵蒂克丝这一对关系中,比起爱情,我更倾向于亲情;比起爱人,我更认为是亲人。在第一卷中,上条当麻为了拯救茵蒂克丝,而失去了记忆。失忆前的上条当麻或许会对茵蒂克丝抱有一些恋爱的心情。但失忆之后的上条当麻更像是把茵蒂克丝当做了亲人,或者说是妹妹。

因为失去记忆,上条当麻的人生类似于重启了一般。而茵蒂克丝则是一直陪伴着自己的身边的人。基于这一点,上条当麻应该是充满了感激之情。同时也愿意肩负起茵蒂克丝的扶养任务。两人同居在一起,但从来没有什么过火的行为。

所以,上条当麻对茵蒂克丝出于亲人的喜欢,我认为是有的。但绝没有出于恋人的喜欢。

再来说说御坂美琴和上条当麻的关系。

同样是登场于第一卷,但因为背负着学园都市战力天花板之一的名号。御坂美琴作为角色的重要性要高于御坂美琴。在当麻失忆之前,御坂美琴和当麻是一对冤家。应该是说,单方面的美琴缠着当麻不放。

至于原因嘛,好像是因为和上条当麻打闹的时候,御坂美琴会觉得非常轻松。虽然理由看起来有些勉强。但也说的过去,美琴在朋友和学校面前一直以优秀,强大的身份和地位出现。甚至是自己幼齿的喜好,都不敢轻易暴露,但在和当麻打闹时候,却能够展现自己小女生的一面——撒娇,不讲理,无理取闹。再加上当麻这木鱼脑袋,根本不懂女生的心思,因此美琴在和上条相处时,算是另一种不同的心境。

美琴对上条态度的转变有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克隆人事件:上条当麻代替御坂美琴和一方通行决斗,这件事后。御坂美琴对上条当麻有着感激和喜欢混在一起的感情。变成了十分傲娇的学生妹。

而第二件事:后方之水入侵。在这个事件中,御坂美琴是作为旁观者出现,不仅涉足了魔法世界,还知道了上条当麻失忆的事件。也是因为这件事,御坂美琴终于意识到自己喜欢上条当麻这件事了。这件事对美琴的影响很重大。一是,美琴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弱小。二是,她擅自将自己的地位放在了弱于当麻的位置上。换句话说,从这件事开始,美琴的自尊心隐隐地被磨掉,有了黑化的倾向。

美琴对上条态度的转变有两件大事,第一件事是克隆人事件:上条当麻代替御坂美琴和一方通行决斗,这件事后。御坂美琴对上条当麻有着感激和喜欢混在一起的感情。变成了十分傲娇的学生妹。

而第二件事:后方之水入侵。在这个事件中,御坂美琴是作为旁观者出现,不仅涉足了魔法世界,还知道了上条当麻失忆的事件。也是因为这件事,御坂美琴终于意识到自己喜欢上条当麻这件事了。这件事对美琴的影响很重大。一是,美琴意识到自己力量的弱小。二是,她擅自将自己的地位放在了弱于当麻的位置上。换句话说,从这件事开始,美琴的自尊心隐隐地被磨掉,有了黑化的倾向。

如何评价陆游的钗头凤?

谢邀。

如何理解和评价陆游的《钗头凤》?

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凭借两首《钗头凤》火了一千年。关于这段情史,历来的文学爱好者扼腕叹息之余,演绎得非常多。包括这个回答里面,也有很多朋友着重于他与前妻的这段故事发散描写。

我们就大概交代一下背景,主要讲作品。

陆游十九岁与唐婉成亲,婚后如胶似漆。年轻人沉迷闺阁之中,自然是长辈不愿看到的。所以在母亲干涉下,两人离婚,陆游另置别院,金屋藏娇——可见他对唐婉是不舍的,以至于敢对母亲做出阳奉阴违之事。不过最终还是棒打鸳鸯,分手后各自成家。

十来年后,两人在沈园相遇。陆游留下一首《钗头凤》,至于个中细节,每个版本记录不同。有些说当时唐婉经丈夫赵士程同意后,送了酒水给陆游,他哽咽而成诗,唐婉自和一首;有些又说唐婉是七年后才看到陆游留在墙上的词,心中感慨万千,和上一曲。这些都且听且信,个人也没有深究考证这些的欲望,就怎么凄美怎么相信吧。

有一点是肯定的,唐婉没有多久就郁郁而终了。很多人都认为是相思催人命,从另一角度证明两人的爱之深切。不过个人认为,其实唐婉的死和陆游并没有什么大的关系——不说没有,因为情绪波动造成病情加重是有可能的。

我们还是专心来看陆游的《钗头凤》的内容,再分析下唐婉的词,看看有些什么瓜葛在里面。

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钗头凤”这个词牌原名“撷芳词”,又名“折红英”、“摘红英”、“惜分钗”等。因为唐代无名氏的《撷芳词》中有句“可怜孤似钗头凤”,陆游将它改名为“钗头凤”,可能是觉得原格式两片五十四字,词虽委婉,却嫌稍舒缓,无法表达自己内心那种激动、郁闷的纠结心情,所以他在每片的最后添加了三个仄声字,三字三叹,对整体的音调起了急促、顿挫的作用。

这种六十字的《钗头凤》也就更加局限了表达内容和情境,当然在表达这种局促、急切、遗憾、后悔的心情时就更加贴切。后来“钗头凤”的名声渐渐盖过“撷芳词”,就形成了变体,而“撷芳词”原体为正体,陆游和唐婉的都是变体。

陆游和唐婉的作品虽然都是六十字,但在韵脚上又稍有不同——其实很可能是当时在和这首词的时候,唐婉没有那么讲究罢了——不过格式一成,到了今天,我们就只能以变体视之。

词牌的平仄韵脚都是固定格式,我们这里就不详述,大概知道一些渊源就可以了。具体来看内容。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这一句是沈园邂逅,唐婉敬酒的直接记叙。你端起酒杯,玉手纤纤,红润如酥,满城春色,宫墙处处,绿柳飞丝。“縢”,是缠束的意思,“黄縢酒”即黄封酒,宋代时官酿的酒,用黄罗帕或黄纸封口,故而得名。这一句起笔,如果单看,肌肤如玉,柳色如烟,美人佳酿,春色飞扬,是看不出任何问题的。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这几句就情势直转,将前面三句塑造的美好情境完全击碎。什么叫“东风恶,欢情薄”?东风不就是那个东风吗?显然诗人将自身的感触投入了自然现象,表现出极大的厌恶之情。是因为“欢情薄”,才觉得“东风恶”。这该死的东风啊,将你我之间的缠绵情绪吹到哪里去了呢?我们之间如此生疏了吗?

都说陆游情深,不过这种诗词,在赵士程极开明地同意唐婉来为陆游置酒的情况下,是非常不合时宜的。实际上唐婉的表现才是正确的,七年之前的欢情,到今天问什么厚薄?当年为什么不私奔,不誓死捍卫?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陆游当年是个妈宝男,如今是个不通世故的大直男。要知道赵士程和他也是文友,当年毫不犹豫地接手唐婉,这份心胸和真爱,在那个礼教严苛的时代,何其难得?如今给老婆面子,让他和旧友端庄地敬酒叙旧,你居然觉得“欢情薄”?

陆游这种不知感激,只以自身感情发射的方式是不足取的。

想起视频平台上一个段子,前女友对前男友说:“我不希望他知道我们的关系。”前男友回答:“你我素昧平生。”这也许才是真正的爱和尊重吧,既然分手,就不要再叨扰。

陆游显然没有这种想法。他活得好长,到老了还在写诗纪念唐婉——即便已经过世了四十年,唐婉还是他的私人物品——这种感觉,不知道为什么很多文人为之感动,中国文人的大男子情节太根深蒂固了。

其实这种情感、这种遗憾、这种爱而不得的白月光,谁没有过呢?写诗做日记固然是陆游的习惯,但是这种单方面的精神约束并不值得提倡。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三连仄收尾,单字成句,音调下垂,给人的感觉就是悔不当初,恨得在原地连跺了几下脚的样子,从字词、声调、感情融入来说,这三个字的添加是神品,也是成就这首作品的关键所在。满怀的忧愁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凄凉。遥想当初,只能暗自感叹:错,错,错!

实际上呢,和唐婉离婚第二年就再婚,然后连赶着生了几个大胖小子,哪里“离索”了?这里觉得凄凉只是觉得唐婉居然另投他抱罢了。后悔啊,遗憾啊,错得远啊,但又能怎么样呢?就不能看着她和赵士程幸福?

下片进入想象。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注意陆游这首词的主人公是谁?看上片可能是自己,也可能是指唐婉,因为“一怀愁绪,几年离索”这种感受,和三连“错”应该是表达自身的后悔。但是下片明显就是写女子,而且并不是写席上情景,进入了大男主的想象中去了。

在陆游的想象中,唐婉必然是因为和他分开肝肠寸断,朝思夜想的,毕竟我才是男主,就算不要你了,你也要继续想和我在一起。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这是假想唐婉思念他,为他消瘦,泪水不干。春色还和当年一样,人却因思念憔悴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这是正常的,任一对刚在一起的恋人被棒打鸳鸯,都会泪眼难干。不过陆游这里写得很漂亮。“浥”,湿润。“鲛绡”,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一句虽然也看不出主角是谁,但是从前面来看,依旧是写唐婉。桃花被可恶的东风吹落,飘落在亭台之间,世事也就像这落花,一去再难复返。曾经的誓言还在耳边,却无法再和你联系。罢了,罢了,罢了。

我们对陆游的印象大致来源于他的《示儿》(家祭无忘告乃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铁马冰河入梦来),这是一个为国担忧,一心北伐的主战派文人,是个伟岸、高大之人。但是看他对待前妻的这些感情处理方式,当时为母命是从,后来却以为一直掌握着前妻的心门,这个人就算是性格上完整起来了。他并不只是爱谈兵,他也爱谈情,有主战的勇气,却没有对抗礼教的勇气。

这在宋朝这种理学大兴的时期是正常的,当然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种性格是被礼教所残害的,但是对于一个男人来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影响并不大。而对于唐婉来说,七年前在生活中摧毁了她,七年后又在感情上摧毁了她,这是极其不公平的一件事。

唐婉当时的憔悴,应该是病容,她的去世,虽然未必是陆游的缘故(那些说她因为这首词而抑郁致死的人出发点是为了宣扬唯美爱情),但是总是多少受了打击的。

十年都过去了,还不放过一个已婚女子么?

有朋友就觉得不对了,那唐婉不是和了一首《钗头凤·世情薄》么?不证明他们两确实心心相印吗: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首词就不详解了,也不难。只看结句“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我多想你啊,又不能在夫家露出马甲,只能不断欺瞒。

这是一个正常的为人妻子的心态吗?赵士程皇家后裔,不嫌弃唐婉休妻身份,气度、本身条件根本不是陆游能比的。作为一个大家的夫人,我们不讨论她是否还是思恋当日和陆游在一起的青春岁月,不过就算是有,她难道会把自己这种思念写成词牌和出来,好让万世传颂?

这不是爱,这是傻逼。

实际上唐婉这首作品,多传为伪作,就是后世文人情感被陆游撩拨起来,觉得放翁如此多情,唐婉一介女流,居然不作出回应,就不八卦、不好玩了。所以才会有这首词的出现。作品本身当然是好的,但是也并没有什么独到之处。而有些方家考证,整首词可能只有前面六个字“世情薄、人情恶”是唐婉手作,后面都已散佚,为后人伪作。

反正大家都是写。历史都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更何况文学作品了。

不妨假想一下,唐婉这首词以这六个字开篇,难不成是要斥责陆游当年不念情分的行为,如今不知分寸的无礼?

这位邀请我赏析《钗头凤》,想听唯美爱情故事的同学,可能要失望了。

陆游本身没什么问题,毕竟有时代局限性在那儿,放在当时这种爱情感受确实是可歌可泣的,可放到今天,这就是挺渣的一件事儿。

分手了,再遇到,相视一笑,一别两宽。

为什么这么多人觉得陆游这事上可怜?因为他们都把自己带入了主角,以为自己就是当年的情种,分手了情人也应该想着自己,可是很多人在现实生活中带入的角色只怕是赵士程,而性格和胸怀却远远不及。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原文

01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段成就我2007年梦想的日子,语言总是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达,高三的生活同样夹杂着很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了的人无法在回首时说完其中的情感。

一个个相似却不相同的日子在我现在的脑海里已经成为了回忆:空气中恒久漂浮着的粉笔屑,擦了又写写了又擦不停更换的板书,班主任用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神棍”,数学课上讲析一道题目N遍了我们还没弄懂时老师恨铁不成钢的郁闷表情,我和我的同学们抱着彼此或大或小但都很遥远的梦想,每天“近乎麻木”地努力着做一个称职得没有一丁点“歪思邪念”的高三生。

庆幸在那些一无所有的日子,我们永不放弃的梦想照亮了在路上的我们。

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

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

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我的梦想,每天无数次被灌输高考这个概念,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了几个大字:杀进复旦!

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我“杀气腾腾信誓旦旦”的样子。每天起床后我就默念一次。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甚或了无生趣。旅游、疯狂网上购物、八卦、恋爱问题……被我忍痛抛弃了,长达7年的Q龄也戛然而止,我真的不是一个能一边娱乐一边学习的人。

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我对梦想的痴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之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从老师公布高考复习进度表开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开始记录我的高三。

在第一页上,只有几个字:复旦,等着我!

第二页,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标:650分以上。

第三页,是一段话:“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希望。环境只能影响我,不能决定我的未来。决定我未来的只有我自己。踏踏实实做好手边的事,努力让梦想照进现实”。

这三页,一直默默地支撑着我整个的高三生活。就如我高中老师说的:飞不飞得出这漫漫大山,就看这次高考了。

02

我的中学是一所县城的中学,跟其他的重点高中比起来,实在太不起眼了,有时候我在想,我们是个被遗忘了的世界。学校里没有很好的硬件,更没有令人羡慕的软件,自主招生、保送生这种“优越待遇”,我们都没有。

对于每一个有“山外梦想”的孩子来说,有的只是短短的宝贵的那两天高考,也是在选择高考的那一刻起,许多同学和我一样在心中默念着“必须赢下这场战役”,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输不起,否则,将难以走出2007年的冬天……

高三上学期,10月份,第一次月考来临,也是在那刻起我开始感受到高考来得那样的真实。

国庆放假的几天,我一天也不敢迈出家门,从祖国生日那天开始,一直到四天后放假结束,每天早上7点起床,一直做作业到凌晨一点,其中的吃饭和午休都在书桌上完成。我闷在家里狠命学习,睁开眼睛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怎么做好头天晚上没完成的数学题,累了就幻想着拿到复旦大学录取通知书的情景,我真的曾经那样癫狂地甘愿做一个最老实的学生……后来我才知道,每个人都有歇斯底里的本源。我想,那年10月,我曾经歇斯底里过。

03

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

月考过后,学校的宣传栏热闹起来,上面写着许多关于高三的榜单和通知,突然觉得我的高二已经走远了,远得我看不到一点曾经的影子。我只站在那里发愣,明白了自己贴在书桌上的那句话不再有故作姿态的意味——高三,不是要求你做到在生活中学习,也不是让学习渗透到生活中去,而是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学习,尽量让自己在每一个时间段里都有所得,所得的一定要利于高考。

“为了高考,做个会思考的书呆子又何妨呢?”我想着。每天的日子在不停地重复,简单充实,略显乏味。但是没有关系,我愿意,一切都值得!

早晨,爬到学校五楼教室时我气喘吁吁睡眼朦胧,困了我就扯我同桌问问题,“把唐朝的文化史介绍一下……”或者面对着成堆发下来的还飘着油墨味的复习资料,有点神经质地发牢骚“最近纸张是不是降价了以至于学校毫不吝啬地发了这么多?”随后,在座位上翘着脚忘乎所以地抱着书捏着笔拼命背历史,分朝代和专题背,背到连书都想扔到窗外去;

中午吃饭时嘴里塞着饭同时翻看着下一步的学习任务,把自己想得比国家总理还忙;

放学后在操场上慢跑,我还是逼自己边跑边背古文;

晚上做一大堆数学题,像许多文章里面描述的一样,旁边放着一杯咖啡,其实有没有咖啡无所谓,我也没喝过几次,或许仅仅是一个象征性的东西罢了……

这是我的一天,我不知道这样的一天会不会让别人很“鄙视”和觉得太夸张了,受不了。但我真的是这么过来的,我是一个寻常的高三生,深陷在高三里只知道机械般地吃着饭上着课做着题,平静得如同家乡的小城,永远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04

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

临近高考那段时间,各种各样品种繁多的试卷们如约而至,轮番轰炸,躲都躲不了。月考已经不算什么了,每周一大考,3天一小考,这还只是学校的硬性规定,各科老师还商量着什么时候时机对头了再来和同学们用试卷“交流交流以保持战斗力”。

从下学期开始我们年级的课程表全面改版,两节课连堂上那绝对是正常情况。我们每天都会交上N张密密麻麻地聚集了自己近一年复习心血的试卷,也会收获N张批了鲜红分数的试卷。分数,这个具有强烈刺激性质又很值钱的家伙,在2007年的春天,它的魄力足以让所有包括我在内的高三学生震慑不已,即爱又恨。

虽然我早已“身经百战软磨硬泡”地成为了考试老手,可遇到考试我还是担心考不到好成绩,“百炼没有成钢”的郁闷笼罩着每一次将来的测试:感觉自己为数学付出了许多个白天和黑夜却没得到期望中的红苹果,文科综合也是我刺痛我神经的一科,4分一道的选择题,十几分一道的简答题,我一稍微疏忽就眼睁睁地看着好好的分数突然没了,像错过一场华丽的邂逅,最终我一无所获。

可即使这样,我依旧每天嚷嚷着要考复旦,依旧每天拿着繁多的试卷仔细地做着,因为,我的选择是没的选择,所以我一直学啊学……

我喜欢有周期地学习,我的学习计划性非常强。一般月考前两个星期,我就会抽出一天时间把这两个星期的每天日程都填满,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复习。每科每天的任务都会很重,月考前的那两个星期是我最累的时候。因此每考完一次月考后我都会犒劳自己一次,不管考得好与坏,只要我尽了最大的努力去复习,我一直都奉行着“苦,是从来不会白吃的”原则。

我是超级SHOPPING迷,饰品店是我的最爱,越是考不好,我就越喜欢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让自己拥有美丽的小心情,然后用躲在小房间里用塔罗牌和自己游戏,玩到我满意为止,那是一件总是让我充满期待与惊奇的事情,这也许算是我高考无趣生活中最好的点缀。

生活总得有点希望,比如你在狠命学习的时候,潜意识里要告诉自己,过了这个坎,会有一件很美好的事情等着你,这时效率就会高很多,再难熬的分分秒秒也会觉得值得。

高考前15天的一个早晨,我很安静地端详着钻进窗缝的那一米阳光,那么柔和却又充满力量地照在我铺开的书面上。我知道,剩下的那些天,我必须坚持一心一意地努力着。我还如往常一样地度过了高三生涯中最后的那段时光,没有特别的释放和最后的狂欢,心好像沉在某个寂静之处,我也不知道哪来的镇静和风轻云淡。

05

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

高考的前一天,提前去看考场。我去得很早,走进那个考场时,那里一个人都没有,我寻着序号坐到了我的位置上,环顾着空荡荡的教室和一字排开的桌子,心里问自己:明天,我就会在这个地方了,我能从这拿到复旦的通行证吗?转头望见过道上挂着的“积极准备,坦然面对”的大红色横幅,我想,或许就是仅此而已吧。

两天高考,过得很平常,除了考英语时小睡了15分钟。我35分钟完成了语文作文,25分钟答完了数学选择和填空题,真正考完走出考场的那一刻,面对老师,我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把试卷全都填满了,除了数学最后那道题,我很满足。”

往家里走的时候,心中藏着我只对自己说的话:高考,无论好坏,我都坦然接受,我真的尽力了。

考完的第2天我就对了答案,估了分数,按照往年的录取情况,我的分数能上复旦了,我似乎掂量到了那份通知书的重量,我兴奋了好久,所有对未来的期望与担忧都在我幻想着通知书大驾光临时成为我狂喜的碎片。

后来知道自己成为了状元,高兴了一阵子,但我真的没有再狂喜,虽然我也想过那个名号。随后去南宁参加招生咨询会,面对着“状元”的身份,老师和爸妈的脑子全是“北大北大”,一时间我自己变得不知所措,我终究放弃了我最初的梦想——复旦,选择了北大,北大的魅力对于每个高三生来说都是不可抗拒的。咨询会那天,我特意去了复旦大学的展位看了好久,然后转身默默离开……

高考后我整理了一年来用过的各种复习资料。学校印发的各科试卷拥挤着占满了半个书架,自己去书店买的套题(就是那种一套一套的类型试卷和习题集):语文83套,英语52套,数学65套,文科综合95套;除了文科综合的简答题没有全部做完,其他试卷和套题都用红蓝黑三种颜色的笔记录了很多的笔记及注意事项,4本数学资料书,我从头到尾看了5遍,每一本我都写着日期和我的心情;英语的专项练习,阅读做了两大本,完型填空3本,语法及其他单项训练3本;历史5本课本,背了7、8次,地理的地图,剪切了满满一本,被我剪成可以装在口袋里的大小……

拨弄着一套套试卷和有些凌乱破碎了的纸,不知道为什么,我的脑子里一片空白,阳光透过窗户穿进来,白花花地晃在我的眼前,我只想躺在书堆里睡觉,把一切都忘了……

别人总觉得我一直都是那么优秀的和一帆风顺的,其实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生活是怎样的,虽然我一点都不觉得痛苦,但辛酸还是包裹住我的身体,包裹住那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却想哭的我。

想起每个晚自习时看着忽明忽暗的教室外面的那个小巷,等着妈妈接我回家;想起了在数学遭遇瓶颈期时,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整整两天都没去学校面对着墙壁发呆六神无主的崩溃样子。

我一次次告诉自己这是上帝的巧妙安排,他让我在高考前吃尽了苦头,这样我就可以在高考中顺利过关了,也一次次在彷徨和迷茫中走了过来,因为我一直相信,我们的未来都不是梦,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我的学习方法,也许我的方法就是一叠加一叠的“题海战术”和一轮加一轮的总结(包括学习总结和自我总结)。

06

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

“一颗心灵,是绝对不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的。为学之路的失落与得意,清晰与迷茫,最简单的在于你拥有一个什么样的心境。努力中会有失败,会有失去勇气的时候,但我必须努力,我正在努力,我需要坚强,需要沉默,需要意志。一切都只是过程,成功与快乐才是终点。生活可以是无趣的,但自己一定要快乐。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我们只是有梦的孩子。”高考后,我以此纪念我的高三。我决定在北大,在更远的未来,继续我“无趣”的生活,用微笑做面纱,像蜗牛般成长。

努力吧,各位,不要把时间浪费在无用之事上。

荒岛之书指的是什么书?

有一种书——叫荒岛之书。说的是某天,你流落到荒岛之时,你唯一想带去的那本书。书籍浩如烟海,想找到一本书,读你千遍万遍也不厌倦,并非一件易事。

金圣叹曾经说过: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三国》谋略太深,《水浒》教人造反,《西游记》滋事犯上,如此说来,四大名著里,只剩下一部《红楼梦》还可以看看。

我出生的年代,书籍跟物质一样匮乏,破四旧时,家中凡有字的纸都被清剿,硕果仅存的,只有一本破旧的《红楼梦》。我清楚的记得,书是用一张旧报纸包的书皮,这可能是它蒙混过关得以保存的原因。没有书皮,书前后都缺损了十几页,书中插图,是老连环画家郭敦邦画的红楼十二钗。

我少年离家很早,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独自住在宿舍里,身边亲朋寥落,孤单寂寞。我那时候爱读书,是因为没有其他更有意思的事可干,只能读书。白天还好,夜晚到来,万籁俱寂,一个人,四面墙,一盏灯,真恍如身处荒岛一般。这本残缺不全的红楼梦,成了我唯一消磨时间和寻求安慰的宝贝。

半大孩子读红楼,可谓是牛嚼牡丹,糟蹋东西。初读《红楼梦》时,我年纪还轻,对书中宏大铺陈的世间百态、人文市井一知半解。也不懂得欣赏作者精粹警辟的、机心锋芒的词句,一多半是看热闹。夜阑更深,翻开书,仿佛置身于红楼大观园里,清俊性情的宝玉,脱俗尖酸的林妹妹,莺莺燕燕的姑娘,巧舌如簧的婆子,轻移莲步,穿花拂柳而来,与我娓娓倾谈,共度长夜。心境晦暗时,唏嘘宝黛的爱情,那样缠绵悱恻,千回百转,每念及此,总有一股潮湿的心潮,浩浩汤汤地漫漶上来,正契合了“展不开眉头,捱不明灯漏”的红楼心境,成全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心理。

看《红楼梦》,追故事情节只是一方面。我最爱的,还是郭敦邦画的红楼群芳谱插图。那时候,还没有《红楼梦》剧集,我对红楼中人的印象,就是从那十几张插图来的。画上的林妹妹弱柳扶风,史湘云憨痴娇俏,王熙凤泼辣凌厉,每一幅都令我爱不释手。一开始,我用薄纸蒙在画上描红,后来就学着徒手画,美人的发髻、钗环、裙裾,眉眼,举手投足,一笔一划地画在本子上,再用彩色铅笔淡淡着色,一张张贴在墙上。那段时间对红楼人物的狂热描画,跟我后来学习美术不无关系。

一直以为,书与读书人之间,一如男女钟情,倾心是需要机缘的。际遇未到,会于千万人中漠然擦肩。星移斗转后,蓦然回首,才诧异当年邂逅,对面不识的遗憾。如今人到中年,再重读《红楼梦》,终于能以世俗之心,感受人情冷暖,以悲悯之情,体味悲欢离合,算是为我的少年懵懂添上了注脚。

萨特说: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对今天的我来说,能以秋风明月的心境,在市井喧嚣中,以一卷红楼,消此永昼,依旧是赏心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