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集结密令2,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

CF排位号 admin 2023-06-27 20:15 178 次浏览 0个评论
CF排位小号

集结密令2,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

孙殿英在民国时期原只是一个混迹于各个大军阀之间不起眼的小军阀,因为在1928年盗掘慈禧和乾隆的陵墓,从而名声大噪,成为了焦点人物,虽然被舆论口诛笔伐,清皇室余脉更是诉之公堂要求国民政府对他进行严惩,但是孙殿英不但并没有遭受牢狱之灾,反而从此还官运亨通,一度被提任为安徽省省主席。孙殿英能逢凶暴化吉,不得不说,也算是一号人物!

出身市井,成长为军阀

孙殿英生于1889年,据说还是明朝名臣孙承宗的后裔,是河南省永城市马牧乡孙庄村人,因出过天花而留下满脸的麻子,也被叫孙大麻子。他的父亲因为了乡里的利益与满清的旗人起了争执,而被打死在狱中,这也成为他痛恨满清的一个原因,而他也据此称,因为报父仇才要盗的满清的皇室陵墓。

集结密令2,东陵大盗孙殿英盗掘了清东陵?

孙殿英原一直混迹于市井之中,由于豪爽仗义,善于结交各路匪盗流氓,让他也聚集了一群人马在手上。后来,他在几个地方军阀里来回见风使舵的依附,还当过一阵占山为王的土匪,渐渐的,也让他混成了一个旅长。在1925年时,由于在河南、安徽一带胡作非为,遭到孙传芳和陈调元的通辑,在河南呆不下去了,孙殿英率部跑到了山东,归附了奉系的张宗昌,张宗昌任命他为师长。在军阀混战中,1928年时,又投靠了蒋介石,被蒋介石委为第六军团第十二军军长。

在这一年,蒋介石派孙殿英去清剿散余在东陵一带的泰系残部及土匪。奉系的马福田原本率部叛逃在此,就想要盗掘清朝皇陵。孙殿英赶往东陵时,就动了想要盗皇陵的心思,在途中得知马福田也想要盗皇陵,便命令第八师师长谭温江连夜率兵前往,赶跑了马福田。

以军事演习的名义,盗掘陵墓

为了遮掩自己盗墓的意图,孙殿英搞出了说要在当地举行军事演习的把戏。对当地进行了戒严,清理闲散人员。他先是把部队驻扎在蓟县马伸桥,这里与清东陵只有一山之隔。随后,孙殿英就对乾隆和慈禧的两座墓开始盗掘。不得不说,孙殿英还真会挑选目标,乾隆在朝时就穷奢极欲好大喜功,又是清朝鼎盛阶段末期,他料想到乾隆的随葬品必是极为丰厚和珍贵,而慈禧贪权几十年,也是穷奢极欲惯了的,宁愿把军费用来过奢华的生日,可见,她死后的陪葬品的稀世珍品必定隆厚,事实也确是如此。

乾隆和慈禧想是也防到了有人来盗幕,对陵墓的地宫入口修得很是隐秘和坚固,孙殿英是费了不少工夫才找到地宫的入口,却费了老大的劲也挖不开入口,最后用炸药才得以炸开地宫的入口。闯进地宫的群盗们立即被满室的珍宝耀花了眼睛,身上堆满了珍宝的乾隆和慈禧可是遭了秧,红了眼的群盗哪顾这是什么皇帝和太后,推的推抓的抓掰的掰,生前威仪天下的乾隆和慈禧是无论如何也想不到,死后竟然会遭到五马分尸的下场。孙殿英很快就把乾隆和慈禧的陵墓洗劫一空,得到珍珠、翡翠、玉石、象牙、雕刻、字画、书签、宝剑等无数,装满了四五十箱。

孙殿英自以为做得隐秘,但不久,这事就很快被人发现,特别是满清的旗人们怒火上了天,老祖宗的墓被盗了哪还了得,满清退位的皇室人员更是不干了,便告到了国民政府,要求严办孙殿英。这事一时轰动了全国。当时的国民政府便派人调查。

孙殿英也是老油条了,也是镇定自若,先是把手下的第八师长谭温江推出来当替罪羊,接着又把盗墓所得的珍宝拿出来一些上下打点,先是把最珍贵的九龙宝剑交给戴笠,托他转交给蒋介石,把乾隆颈项上的带的一串朝珠,有108颗,送给了戴笠,把慈禧睡的翡翠西瓜枕头,又托戴笠送给宋子文;慈禧嘴里含的最为珍贵的一颗夜明珠送给宋美龄,据说这颗夜明珠是上下两半合拢的圆球,分开则发出耀眼的光,合拢则是寒色的光,在夜间百步内可照见人的头发。还给阎锡山送了价值50万的黄金。朝中权贵大员们孙殿英是都打点到了,反正也是借花献佛,都是墓里的东西。

满清遗臣们虽然不依不饶的声讨孙殿英,国民政府也是装模作样的把替罪羊谭清江关了放,放了关,审判来审判去,孙殿英却是逍遥自在,还被国民政府任命为新编独立第二旅旅长。

见风使舵混迹与利益之间,最终结局

民国本就是个乱世,随后的乱战年代,孙殿英是在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之间来回摇摆依附,在阎锡山的交涉下,不久,作为替罪羊的谭清江也被释放,而孙殿英也混到了五军军长,被提任为安徽省主席。中原大战后,又投靠了张学良。

抗日战争时期,1943年,孙殿英还投降了日本人,当了汉奸,日本战败后,又投靠了蒋介石参加了内战,率部驻守河南的汤阴,1947年时,在解放汤阴时被解放军俘虏,被解送到河北武安县战俘营。

关押期间,解放军对他甚是宽大为怀,还允许他身边留名侍卫照顾他的生活起居。孙殿英对解放军能宽大待他也甚是感激,对蒋介石却是大骂不止。由于他吸食了几十年的鸦片,早就垮了的身体也是疾病缠身,不久就病逝了。

结语

孙殿英从一个贫寒子弟,靠着自己的投机钻营摸爬滚打,在乱世之中周旋在各路权力派系之间,也混成了不大不小的一个军阀,也是个有些能力的主儿。盗掘清皇陵虽让他一时拥有巨额的财富,但是,他也只是过过眼瘾和手瘾,得到的多,失去的也快,基本上算是左手进右手出,打点各路大神就耗费了不少,更有好多珍宝多被他贱卖出去,甚至好多流失到了国外。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他是个历史罪人,导致不少国宝流失,无法再追回。孙殿英虽是以战俘的身份死去,却也算是正常死亡,他的身上没什么民族大义可言,只有利益相争,谁有利他就跟随,东投西靠见风使舵是他的本性。

安禄山最开始有多少兵马?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捋一捋安史之乱的前后详细过程,答案夹杂于其中。

先了解安禄山

有唐一代,十分开放,它的开放不仅在于内部,对外也很开放,比如在对待少数民族态度上,当时唐朝有很多官员都是少数民族的,同样少数民族出身的安禄山(胡人与突厥人所生)就是在这个大环境下开始兴起,走向巅峰。

安禄山虽屌丝出身,长相丑陋,但他也是有特别之处的,那就是特胖。体重的优势加上出生于塞外,让他练就了一身力气,异常剽悍骁勇。得以此,安禄山被幽州节度张守珪所欣赏,成为其义子,安禄山自此有了一个跳板,开始了自己创业之路。

安禄山在明面上靠自己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讨好朝中重臣,暗地里又拿厚礼贿赂往来官员,因此他在朝廷内有着不错的名声,唐玄宗也是特别喜欢他,到后来还亲自下旨让他成为自己爱妃杨玉环的干儿子。

安禄山实力

安禄山自公元732年投入军旅起,一路上可谓是平步青云,到公元751年时,他已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成为唐朝最大的腕。

要知道玄宗当时为了加强中央对边疆控制、巩固边防,于开元十年于边地设十个兵镇,由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管理。

节度使权力很大,相当于三国时期的刺史、州牧。《新唐书 志第四十兵》记载:“(节度使)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

节度使是雄踞一方的存在,而安禄山作为三镇节度使,实力可想而知。

当时的唐玄宗为保卫边疆,实行的是外重内轻策略,他允许节度使率兵镇守边地,这使得后来边镇兵力达50万之多,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而安禄山作为三镇节度使,即平卢、范阳、河东三镇,拥兵20万,实力最强。

安禄山在公元751这一年,实力剧增,随之一起上涨的是他的野心。

安禄山造反准备

于是他开始密谋造反,首先是以抵御外敌为名在老巢范阳储藏兵器、粮食;接着亲信挑选出来代替那些“不听话”的官员;最后派出了探子前往长安获取第一手的情报。

这在《旧唐书》中有记载:

禄山阴有逆谋,于范阳北筑雄武城,外示御寇,内贮兵器,积谷为保守之计,战马万五千匹,牛羊称是。高尚掌书记,刘骆谷留居西京为耳目安守忠、李归仁、蔡希德、牛庭玠、向润客、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武令珣、能元皓、田承嗣、田乾真,皆拔于行间。

而在安禄山做这些的事情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出了一二,就连大奸臣杨国忠都多次对唐玄宗上奏:禄山必反!

可惜,玄宗当时已然被安禄山影帝般的演技所蒙蔽,当安禄山一副哭相跑到自己跟前抱怨时,他只觉得错怪了他,反而自己愧疚了起来,于是让他做了左仆射的高官,放他离去。

公元755年,经过四年的准备,安禄山有了造反的实力,于是以讨伐逆臣杨国忠为命,从范阳起兵造反,顿时间朝野震惊。

造反的人数有多少呢?《旧唐书》记载:以诸蕃马步十五万,夜半行,平明食,日六十里,以高尚、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何千年为腹心。《资治通鉴 》记载:十一月,甲子,禄山发所部兵及同罗、奚、契丹、室韦凡十五万众,号二十万,反于范阳。

也就是说当时安禄山三镇的军力,加上各少数民族支持,启用了骑兵、步兵共十五万造反,号称是二十万。

安史之乱

安禄山起兵后,由于多年没打仗,久疏战阵,加上造反过于迅速,唐军压根没反应过来,十五万叛军很快就控制了河北,而这个时候的唐玄宗还不信,直到一周后才肯接受安禄山造反的现实。

玄宗起用高仙芝为帅东征安禄山,不过我们在先前也提到唐朝当时已是内轻外重,节度使拥兵自重,精锐在边疆,还没有赶回,高仙芝也是临时募兵,得到的新兵压根无法与安禄山的兵相提并论。

高仙芝也深知这一点,于是坚守潼关不出,不过唐玄宗却因此,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了高仙芝。无奈,在安禄山造反当年年底,他攻下洛阳,称帝,国号大燕。

玄宗再起哥舒翰为帅,起二十万大军,镇守潼关,与高仙芝一样,哥舒翰也是坚守,玄宗心急,催促哥舒翰出战,哥舒翰硬着头皮出战,结果中了伏击,被杀的大败,20万大军只剩8000,此战后潼关失守,而潼关是长安门户,潼关一丢,长安没过多久也没了。

安史之乱这时是最严峻时期。

不过在李肃宗即位后,战争开始有好转,郭子仪与李光弼联手进军河北,击败史思明,收复了河北一带。

安禄山之子安庆绪为重振旗鼓,以尹子奇为帅,率十三万人南下,扫荡河南。不过在睢阳之战中,被张巡给打败,叛军被歼灭12万之多,而睢阳保卫战牵制了、又消灭了叛军主力,为后来收复长安、洛阳奠定了基础。

后期安史之乱(这里本人特指安禄山死后)

公元757年,安禄山起兵两年后,他被儿子安庆绪杀害,安庆绪继承帝位掌权。当时长安、洛阳已被收复,安庆绪仅率1300人败逃邺城。

安庆绪衰退之际,史思明开始壮大,他在当时是守老巢范阳,并没有多大损失。公元758年,安庆绪被史思明所杀,史思明接收了安庆绪的部队,继任“大燕皇帝”。

公元761年,史思明又被其子史朝义所杀,由于多次内乱,叛军势力渐弱。公元762年,唐军骑兵与回纥军合围再次失守的洛阳,史朝义派10万精兵来增援,被打的大败,歼6万余人,俘其2万余人。自此后更是兵败如山倒。

公元763年,史朝义率五千骑败逃回范阳。由于部下李怀仙已献城投降,史朝义不得入城,他只好逃奔广阳(今北京房山东北),又遭守军拒绝,史朝义在绝望之际自缢而死,安史之乱自此结束。

《新唐书》记录最终结局:朝义至范阳,怀仙部将李抱忠闭壁不受,朝义告饥,抱忠馈于野。朝义饭,军亦饭,饭已,军子弟稍稍辞去。朝义流涕骂承嗣曰:“老奴误我!”自渔阳回止幽州,缢死医巫闾祠下。

安史之乱自公元755年从安禄山开始,到公元763年于史朝义手里结束,历经七年又两个月,大唐由盛转衰,下面则是藩镇割据时代。

夏目说:

从以上可以看出,到了史朝义时期安史之乱已然是走下坡路了,基本一直在输,但他在最大一战,即唐再夺东京之战,依旧是能起精兵十万与唐一战的,所以巅峰时期势力还是非同小可。

不过到了最后他输的一无所有,部将在史朝义大势已去之下都选择了降唐,不接纳他,比如田承嗣、李怀仙等人都闭门不出,田承嗣更是将史朝义母亲及妻子送于唐军以表忠心,史朝义是在无路可走情况之下,才于林中自缢而死的。

要说史朝义最后还有多少人,其实上要分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上是说史朝义个人。他最终史朝义是众叛亲离,一人没有,自己在绝望中自杀。

广义上则是史朝义为首的叛军。当时史朝义的部将田承嗣、李怀仙、李宝臣、薛嵩四人都因投降有功,依旧做了节度使,他们的势力没受太大影响,只能说是被招降了,明面上听命于朝廷,实际自主权力很大。他们四人拥兵于河北,算是藩镇割据时代第一批人。

安禄山时期的叛乱应该是威慑力最大的,虽然起兵时只有十五万人,但当时由于国内太久没战事,老兵在边疆,新兵蛋子多;加上出其不意;唐玄宗的瞎指挥不听高仙芝、哥舒翰等名将劝告,失去了洛阳、长安。

好在之后有郭子仪、李光弼站出来,帮助唐朝止颓,加上抓住叛军内乱,最终打败叛军,将叛乱终结于史朝义手中。

有哪些良心的历史影视作品?

1、《长安十二时辰》

拍摄周期长达七个多月,筹备期更久,所有化妆师在开机前进行了一个月的培训,请来精通唐史的老师开课讲述唐朝的历史文化,授课内容不一而足,世情风俗,饮食习惯,衣饰仪容等都包含其中。

亲王的原著最吸引我的地方并不限于精彩的情节编排故事设计,更多的是对于大气磅礴盛唐气象的极致描写,阅读过程就像是巡游了一场千年前盛极一时的长安城上元花灯节。

要众生相,要大气魄,要写实,要尊史,要每个戏中人都有存在感和代入感,好似都在张小敬的带领下完成了一场十二时辰之内救赎长安的惊心之夜。

除此之外,《十二时辰》对于群演妆容的注重同样少有。一个最多时有上百个群演的组,每天出妆7小时,除了主演形象要精心设计,还要保证群演的妆容要根据自身脸型有所区分,如果抽查出妆容过于雷同还会被打回重画,这种小学生检查作业般的工作方式,听上去也是有点想笑。

比如小女孩眉心的红点,并非影视剧中随便点一个圆点,而是画成了水滴的形状,妓女则有鸳鸯眉等二十余种眉形设计,突厥狼卫的胳膊上纹着纹身,坦白讲,这些细节出现在剧中最多镜头瞬息带过,甚至大多时候可能都不会拍到,但幕后团队还是在很多观众看不到的地方做了功课。

时辰图旁边配有的时辰都是大师亲手写的,分别代表十二个时辰。

2、《大明王朝1566》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是由张黎执导,陈宝国、黄志忠、王庆祥、倪大红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视剧。本剧讲述的是嘉靖与海瑞的故事。

皇帝朱厚熜二十多年避居西苑,练道修玄,却始终牢牢掌控着整个大明朝政治、财经、军事和民生大权。

严嵩,明朝历史上唯一一个二十年把持内阁的首辅,明史将其定为奸臣之首。他党羽密布,权倾朝野,在家产被抄没、儿子被砍头之后,无家可归。两年后病卒,终年八十七岁。他死的时候,寄食于墓舍,既无棺木下葬,更没有前去吊唁的人。

这部剧最令我叹服的,是将错综复杂的大明朝关系网络解构得异常清晰,看透以后不禁让人脊背发凉。

朝堂上最开始看似乎是严党和清流之间的斗争,宦官们则左右逢源,平衡局势。但再往深处看,实则是嘉靖坐在幕后,把玩着他的傀儡们,将百姓玩弄于股掌之间。

整个剧的剧情,无非是在表现一个君主独治的绝世高手,在这个政治框架里,依然把整个朝政搞得乱七八糟,民不聊生。所以李时珍问病根在哪里,海瑞直言“家国不分,视天下如私产,视百官如家奴”。这是一切苦难的原由所在,其他的都是末节,改了也没用。最后百官在年前闹欠俸的上疏,海瑞是不参与的,不会像他的润莲兄那样,永远是甘草,触及不到病根。

除此之外,比较好的几部是《雍正王朝》、《东周列国春秋篇》、《大明劫》、《北平无战事》(未完成版《大明王朝》)、《人间正道是沧桑》、《走向共和》、《贞观之治》(大型历史纪录片)、《李卫当官》、《孙子兵法与三十六计》。

荆州刘表手下有哪些猛将?

刘表帐下,堪称人才济济,不管是数量,还是质量,都称得上一流!

刘表乃“江夏八俊”之首,被刘备称赞为“名称八俊、威震九州”。刘表为荆州刺史,他积极笼络当地豪族,与蔡氏宗族(蔡瑁)结亲,以蒯氏兄弟(蒯越)为辅,顺利地站稳了脚跟,并且“恩威并著,招诱有方”,使得民众归心,然后又“远交袁绍,近结张绣”,因此能够“据地数千里,带甲十余万”,得以在荆襄一带称雄!

荆州主要包括南郡、江夏、南阳、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等郡,不仅物阜民丰,而且人杰地灵,因此乃兵家必争之地,自古以来也多出英雄豪杰之士!

既如此,那么刘表麾下都有哪些将领呢?如果深入盘点一下,你会惊讶地发现,刘表帐下的能兵强将们简直人才辈出,称之为豪华阵容都毫不为过!

(备注:本文素材来源于三国演义)。

1.江夏势力:武将代表有黄祖、张虎、陈生、吕公、甘宁、苏飞、邓龙、陈就、张武、陈孙等人。

黄祖任江夏太守,是刘表的心腹,生性狡黠,是一员最容易被低估的大将!

但黄祖也比较粗蛮。当年曹操将祢衡打发到刘表那里,想要借刀杀人,但刘表来了个二次借刀,于是把祢衡打发到江夏黄祖那里。黄祖最初钦敬祢衡的才名,但后来发现他竟然是个高级喷子!

比如黄祖请祢衡吃饭,席间打听曹操麾下的人才,祢衡不假思索地说“都是些酒囊饭袋”,黄祖又问“你看我怎么样”,祢衡说“你是神,是菩萨”,黄祖大喜,但祢衡又补充了一句“可惜从来没有灵验过”,黄祖大怒,直接把祢衡杀掉了!

孙坚跨江击刘表期间,黄祖从江夏出击,率江夏张虎、襄阳陈生出阵迎敌。两军阵前,张虎与韩当单挑,三十余合后刀法散乱,被韩当一刀斩于马下。

陈生慌忙向前救应,却被孙策一箭射倒!黄祖大败而归,深沟高垒、坚守不出。

在孙坚攻打甚急时,黄祖在岘山设下埋伏,然后派吕公突围求救。孙坚追击吕公,却被吕公引诱到岘山密林深处,忽然飞石、流矢、乱箭齐发,将孙坚当场射死。

孙坚阵亡后,黄祖立即率部众冲出,将东吴兵杀散,但是遭遇乘船而来的黄盖,与之交手,两合后被生擒!刘表爱惜黄祖的性命,就以孙坚的尸首,将黄祖换回。然后双方罢兵,黄祖仍回江夏镇守。

孙策平定江东后,曾讨伐黄祖,但未能克敌制胜;孙权继位后,再次讨伐黄祖,也没有实质性进展;曹操也曾经派出张辽攻打江夏,也被黄祖顶住了。

赤壁之战前,孙权报仇,再次讨伐黄祖,并决战于长江。东吴凌操奋勇当先,却被甘宁一箭射死!甘宁乘胜追击,东吴兵撤走。

甘宁是水贼出身,而刘表好名声,因此不喜欢他,就让他到黄祖那里谋职,但黄祖也很嫌弃他,即便是他立了大功,黄祖也不重用他,甚至还出言讥讽。甘宁为了寻出路,在好友苏飞的建议下,直接投靠了孙权。

孙权让甘宁担任先锋,再次出击;而黄祖派出了大将苏飞,以及先锋官邓龙、陈就。

大江之上,陈就、邓龙各引一队艨艟截住要塞,在艨艟上各设强弓硬弩千余张。东吴董袭乘船进攻,却被乱箭射回,甘宁心急如火,选了小船数只,然后手执盾牌、铜刀,亲冒矢石冲到对面艨艟旁,奋力砍断大铁索,跳上艨艟,一刀将邓龙砍死!

甘宁放火烧船,陈就狼狈而逃到岸边,却被吕蒙带队截住,然后被吕蒙一刀砍死。而苏飞在岸上与东吴兵展开混战,最终不敌,在逃跑过程中,遭遇东吴潘璋,厮杀数合后,被生擒过去!此后甘宁为苏飞求情,孙权饶了苏飞一命。

在孙权发起总攻后,黄祖节节败退,最终弃江夏而逃,在城门口遇到了守株待兔的甘宁。黄祖知道甘宁不会放过他,就纵马而逃,恰逢程普带队冲了过来,甘宁怕程普抢功,于是一箭将黄祖射杀!

黄祖镇守江夏近二十年,早期射杀了孙坚,又先后抗住了孙策、孙权、张辽等人,由此可见,其能力是相当强悍的!

等到了刘备依附刘表期间,张武、陈孙(原黄祖部将)在江夏造反,不断劫掠百姓,刘备等人前去镇压。两军阵前,刘备看上了张武的坐骑,赵云应声而出,一枪将张武刺死,将的卢马抢回,而陈孙也被张飞一矛刺死!

补充说一下甘宁,他确实是水战达人!除了箭射凌操、刀砍邓龙外,在三江口之战中,甘宁还一箭射死了对面大船上的蔡薰,然后舞刀拨开乱箭,跳到对方船头,斩杀数十人。

甘宁还善于马战,在赤壁战胜后围剿曹操时,曾先后砍死了马延、张顗,又在南郡之战、濡须之战中先后战退过曹洪、乐进。甘宁还善于攻城战,在攻皖城一战中,甘宁亲自攀爬城墙,并挥舞铁链拨开乱箭,在登上城墙后,又一鞭放倒了皖城太守朱光。

甘宁还善于冲阵,比如百骑劫魏营,不折一人一骑,令孙权隆重嘉奖,并赞誉道“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以相敌也”!不得不说,甘宁实在是一位可遇不可求的全面性人才!

2.荆南势力:武将代表有黄忠、魏延、荆南五大将、金旋等。

黄忠最初是刘表帐下中郎将,空怀一身盖世武功,却被雪藏埋没了数十年,比如群雄征讨董卓时,黄忠就遗憾没能参战,一直庸碌到六十余岁。黄忠最初跟随刘磐(刘表侄子)守长沙,后来刘磐外调到攸县,于是黄忠就继续在长沙太守韩玄帐下任职。

黄忠的事迹,包括战长沙箭射关羽、入川之战立下大功、葭萌关杀退张郃、米仓山重创夏侯尚、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等等,大家都太熟悉了,本文不再赘述。只是反思一点,如此猛将,刘表为什么就没能慧眼识珠呢?

魏延最初投靠到荆州刘表处,但性格高傲,不被刘表待见,又受到蔡瑁等人的打压,因此郁郁不得志。在刘备携民渡江时,魏延曾经打开城门相迎,但被文聘率兵杀退,于是转投到长沙韩玄帐下,但韩玄同样厌恶他是傲慢少礼,因此不拿正眼看他。在韩玄斩杀黄忠时,魏延一刀砍死了刽子手,然后振臂一呼,率百姓登上城楼,将韩玄斩杀,然后开门迎接关羽进城。

魏延归顺刘备后,位列五虎将之下第一人,官拜汉中太守,并镇守汉中十余年,在刘禅时代,又累次官拜前军师、征西大将军,而且授予假节、进封为南郑侯。魏延的事迹,以及其武力、综合能力、功劳等,大家也都过于熟悉,本文不再赘述,只提一样吧。

吕布追杀曹操,只是敲了对方头盔;马超追杀曹操,只是一枪扎在了树上;而魏延骚扰曹操,却一箭射落对方两颗门牙!能够重创对方BOSS的,也只有魏延了!

荆南五大将,包括杨龄、陈应、鲍隆、刘贤、以及五大将之首,即零陵上将邢道荣。

杨龄,为长沙郡的先锋官,曾拦在黄忠前面抢功,并声称要活捉关羽,可惜被关羽一刀劈于马下。

陈应、鲍隆,都是猎户出身,为桂阳太守赵范的帐前先锋,号称“桂阳双壁”。赵云攻取桂阳时,这两位不顾赵范的劝阻,非要出城厮杀。陈应持飞叉与赵云单挑,随后诈败并反身投出飞叉,却被赵云接住,然后被赵云生擒。此后,这二人跟随赵范一起投降。

刘贤,是零陵太守刘度之子,在刘备集团攻取零陵期间,刘贤保举了力敌万人的邢道荣。两军阵前,邢道荣大骂诸葛亮、怒斗张飞,后来因气力不加而败逃,被赵云、张飞围剿后,竟然下马诈降。在被诸葛亮放回后,邢道荣与刘贤连夜截营,却中计被伏,在奔逃之际,被赵云一枪刺死。而刘贤也被张飞一合生擒,此后刘度投降。

金旋,乃武陵郡太守。在张飞攻城时,金旋不听巩志的主降建议,力主出城决战,但是遭遇张飞的一声巨吼,被对方势如奔马的气势所震慑,还没交战就调转马头逃回,赶到武陵城下,却被巩志从城墙上一箭射中面门,落马而死。

3.荆州势力:武将代表有蔡瑁、张允、文聘、王威、霍峻

蔡瑁,刘表的小舅子;张允,刘表的外甥;这两人都是刘表的亲族和亲信,其中以蔡瑁比较趋炎附势又飞扬跋扈。

早期孙坚讨伐刘表时,蔡瑁不顾蒯越的劝告,不听刘表的将领,私自出城与对方厮杀,却被黄盖三合之间鞭打了护心镜,狼狈逃回。蒯越建议以军法处置蔡瑁,但刘表担心蔡夫人发飙,就饶恕了他;蒯越建议疏远蔡瑁,担心以后会造成外戚专权,刘表也没有太在意。

刘备寄住在新野期间,蔡瑁曾设下鸿门宴加害,最终没能得逞,刘表知道后,再次原谅了他。赤壁之战前,刘表病重,但蔡瑁已经专权,驱逐大公子刘琦,不让刘琦探望;刘表病逝后,蔡瑁秘不发丧,然后与蔡夫人一起保刘琮继位;在曹操南下时,蔡瑁迫不及待地投降,最终被曹操委以水军大都督之重任,而张允被任命为副都督。

三江口,周瑜探视曹军水寨,对蔡瑁、张允治理水军的能力给予了极高评价,“此深得水军之妙也!”群英会蒋干中计后,蔡瑁、张允稀里糊涂地被曹操斩杀了!

文聘,刘表帐下的大将,但是受到蔡氏宗族的压迫,不甘与之同流合污,因此怀才不遇。文聘是忠义之士,在刘琮、蔡氏投降后,文聘羞于出门,后被曹操请出,才诚愿归降。刘备败走长坂坡时,文聘曾率众追击,却被刘备骂到羞赧而退。

文聘武力值不低,箭术也不错。

在归顺曹魏后,文聘屡立战功,比如他水战能力也很强,在镇守江夏期间,曾经击退过孙权。曹丕登基后,乘龙舟伐吴,惨遭败绩,混乱之中,文聘背负着曹丕跳上小船,驾舟逃命。

王威,是一员忠心耿耿的老员工,在蔡瑁的鸿门宴上,王威与文聘不明就里,还一起向赵云频频劝酒。蔡瑁献荆州,被王威一顿臭骂。曹操得到荆州后,刘琮母子被发配到青州,身边只有王威跟随。半路上,于禁带大队人马前来拦截,王威奋力厮杀,最终身亡,而刘琮母子也被杀死灭口。

霍峻,本为刘表帐下中郎将,但与黄忠、魏延、文聘等人一样,也是一个被埋没的贤能之人。刘备得到荆州后,霍峻积极归降;在刘备入川之战中,霍峻曾经与孟达共同镇守葭萌关。葭萌关是刘备在蜀中的后方根据地,而霍峻坚守了一年之久,创下了守城的高光纪录,后来张郃侵犯葭萌关,霍峻才写信向刘备求救。

可惜霍峻短寿,在三年后就病故了,刘备为之惋惜不已!

小结:纵观刘表帐下的人才,有善于治理水军的蔡瑁、张允,有善于攻城拔寨的猛将黄忠、智将魏延,有善于坚守城池的黄祖、霍峻,还有全面型人才甘宁、文聘等,绝对称得上豪华阵容!

除了上述人才外,刘表的家底如何呢?蔡瑁投降时,曾向曹操报备如下:1.马军五万,步军十五万,水军八万,共二十八万;2.大小战船,共七千余只;3.钱粮丰盛,而其余各处,亦足供给一载有余。

能够唾手而得这种土豪家底,令曹操都为之心花怒放,但又惊叹不已!

刘表帐下人才济济,为什么就混到这幅田地呢?

郭嘉曾经评价过刘表,“表,坐谈客耳”!煮酒论英雄期间,曹操也评价刘表,“有名无实耳”!

刘表都在忙什么呢?曹操北征袁绍期间,刘备极力建议袭击许昌,但刘表却只希望常保荆襄之地、安享富庶太平就足够了,根本不想动刀兵,因此错过了最好时机。曹操后来非常看不起刘表,评价道“官渡之役,不救袁绍,此自守之贼也”!

此外,刘表还专宠蔡夫人、蔡瑁,然后废长立幼,这与分崩离析的袁绍家族何其相似!

可以说,刘表手中所握,绝对是一把可以呼风唤雨的好牌,但他却彻底玩砸了!在诸侯并起、群雄逐鹿的时代,在滚滚长江的大浪中,刘表懒得冒泡,甚至连一丝水花都没有泛起!正因如此,荆州那些能兵强将们,在嗟叹屈沉埋没之余,只好另谋高就、择主而事了!

事实证明,黄忠、魏延、甘宁、文聘等人,他们的最终选择是对的!是人才,不可能一直被埋没,是金子,也必定会散发出光芒!

石达开在天京事变中的表现光彩吗?

石达开在天京事变中的所作所为确实不光彩,他在天京事变中的表现根本配不上有勇有谋、光明磊落这两个词。那咱就先说说他在天京事变中具体都做了些什么吧。 天京事变的起因是因为东王杨秀清权力太大,危及诸王的地位,不仅仗着权势大嚣张跋扈,打压诸王,甚至多次强迫洪秀全封自己为皇帝。所以洪秀全就对杨秀清动了杀意,随即暗中下令让韦昌辉和石达开诛杀东王杨秀清。 而杨秀清在天京一手遮天,没有周密的计划不可能杀死他;而韦昌辉和石达开因为被杨秀清调往前线作战,都不在天京,所以韦昌辉和石达开合谋共同带兵回返天京,不然仅凭一人之力无法抗衡杨秀清。 1856年9月1日深夜,韦昌辉率领3000精锐从江西前线赶到了天京,2日凌晨袭击了东王府,将杨秀清及全府男女老幼全部杀死,后在城内与支持杨秀清的势力激战,因兵力不足渐渐不支;而石达开的军队却迟迟不来,幸亏燕王秦日纲从丹阳前线赶来天京增援,韦昌辉才得以将杨秀清反抗的残部剿灭殆尽。 直到10多天后石达开才珊珊来迟,此时韦昌辉对杨秀清残部的清剿已接近尾声,但石达开并没有帮韦昌辉继续清剿杨秀清残部的意思,而是制止韦昌辉继续屠杀,并指责韦昌辉滥杀无辜。而天京军民本就因此事对韦昌辉极度不满,所以此时石达开的做法就等于是至韦昌辉于死地。 他的这种坐收渔翁之利的做法彻底激怒了韦昌辉,石达开之前就没有帮韦昌辉,他的做法本就差点害死韦昌辉,现在还落井下石,这是摆明了想让他死啊。所以韦昌辉就派秦日纲带兵追杀石达开,未遂后又剿灭翼王府上下所有人。韦昌辉本来跟石达开是没有过节的,如果不是被逼急了,他也不至于会如此。 而石达开在回到自己的地盘后,立马集结数万军队打着“靖难勤王”的口号进军天京,他直接向洪秀全索要韦昌辉的人头。洪秀全在石达开和天京军民的双重压力下不得不将韦昌辉五马分尸,同时处死了秦日纲,并将韦昌辉的人头交给石达开。 而石达开事后还以一副受害者的形象回返天京,他的种种做法确实收获了民心,而洪秀全也成功除掉了心头大患,但太平天国的高层就只剩下石达开和洪秀全了,可是之后洪秀全重用自己的兄弟来牵制石达开,导致石达开带兵出走,并被清军剿灭又使太平天国雪上加霜。 只能说洪秀全下令杀杨秀清这个决定太草率,没有考虑到后果,而石达开又自作聪明想要除掉韦昌辉并获取民心,最后自取灭亡。而天京事变也成为了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并直接导致了太平天国的灭亡。 整个事件石达开参与了很多,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他:自作聪明,自取灭亡。他的表现也的确不光彩,可以说太平天国的灭亡跟他有很大的关系。 不知道大家对石达开的表现有什么不同的看法,欢迎下方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