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轻炮兵,士兵只携带150发子弹?
万一在战场上携带的子弹打光了,怎么办?惊慌失措地躲起来,还是赶紧撤退?
朝鲜战争的时候,有个叫刘光子的志愿军战士,遇到了类似的情况,不仅没有慌,也没有撤退,而是靠过人的胆识,一举抓获了63名俘虏。
1951年4月25日第五次战役,当时他所在的部队和之前从未尝过败绩的英国王牌部队“格洛斯特营”遭遇。
都知道志愿军非常擅长偷袭和夜战,显然英国军队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他们的阵地修在绀岳山上,那是一座孤山,易守难攻,他们认为志愿军不会那么快打过来,于是在心理上放松了警惕。
而志愿军的三个团已在傍晚时分偷渡过临津江,准备开始“包饺子”,切断格罗斯特营和其他部队的联系。
英军的维克斯机枪在夜间很难提供有效支援,而晚上联合国军的飞机和炮火也相当于“瞎子”,他们被突然冲出来的志愿军吓了一跳,赶紧向南撤离。
志愿军部队立刻追击。
刘光子在巡视的时候,忽然发现还有残留的英军躲在山坳处,并未完全撤退,赶紧隐蔽到暗处观察。
他发现英军人数并不多,就没有贸然选择开枪,想着能不能抓几个活的战俘回去。
于是他决定慢慢靠近,不过这时,远处的石头后面一下子冒出来几十名英军,这可把刘光子吓得够呛,自己的部队已经走远,子弹也快打光了,硬上肯定是不行的。
刘光子赶快让自己冷静下来,等待英国士兵向自己靠近,便瞅准时机,乘英军不注意,掏出了口袋里的手榴弹,拉开了保险环。
英军被黑夜中鬼魅般出现的刘光子给吓傻了,呆呆站在原地,一动不敢动。
刘光子扔出手榴弹之后,随即向山坡上纵身一跃,滚了下去。他想起山坳处还有几名英军,于是继续追击逃跑的英军。
他先用冲锋枪对其扫射,再向敌方投掷手榴弹,嘴里喊着“都给我冲,一营从左边,二营从右边”,英军直接被整懵了。
人不是走了吗?哪又冒出来这么多人,难道中国军队又追回来了?
刘光子乘着烟雾弥漫,瞬间冲到了英军面前,用他刚学的英语大喊:
Lay down your arms and we'll spare your lives(缴枪不杀)。
英军似乎听懂了刘光子的话,以为自己被包围了,一个个全都放下枪,举起双手表示投降。
一个英军团长还假装成尸体躺在地上,不过他的演技不过关,被刘光子一下子揪了出来。他只好无可奈何地站起来,脱下帽子上的帽徽,失落地走进俘虏的队伍。
刘光子让英军排好队一开始很是顺利,不过英军很快缓过神来,怎么没看见还有其他人啊?难不成他的胆子这么肥这么贼,一个人就敢冲向几十个人的部队?
其中有英军感觉丢人丢大了,不肯束手就擒,捡起地上的枪向刘光子射击,可他反应迅速,立刻向捡枪的英军射击,一下撂倒几个。
其余的英军士兵吓得不敢再反抗,就这样刘光子一个人押着63名俘虏,与部队汇合。
回到部队的他并没有声张和吹嘘自己的战绩,后来清点俘虏时,上级发现数目对不上,经过排查才知道,是刘光子这名孤胆英雄的事迹,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连后来斯大林见到他都好奇地问他是怎么做到的?
当然,他的经历在真实的战场上,不具有普遍的参考意义。不过在没有重武器投入的情况下,枪支的火力在战斗中至关重要,而单兵的子弹数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战场上的火力,甚至会影响到战斗最终的胜败。
抗美援朝时,中国志愿军被称为全世界轻步兵的巅峰,普通单兵的子弹配备,可没有150发这么富裕。
我小时候的邻居,参加过抗美援朝,不过是最后一批入朝的,没有参加过正式战斗,后来战争就结束了,他也就回了国。
当时最喜欢听他讲打仗故事,我记得曾问过他一个问题:打仗的时候是不是子弹有很多,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他哈哈笑了起来:“你想多了,普通士兵的子弹配备都是有规定的,一般拿步枪的战士是一个基数80发。”
“80发?那能够用吗?”我当时很好奇。
“战神粟裕当红军的时候,每个人的子弹才3发,80发已经算很好了。不过据说在前期仍然是有点不够用,很多战士为了节约弹药,只能延迟射击,等敌人更靠近一些再开枪,这样其实火力难以维持。有时候担任阻击任务的战士在弹药用完后只好和敌人展开肉搏战,不少战士都因此牺牲在联合国军的密集的弹雨中。到后期,苏联军火支持,军工厂加紧生产,弹药补给跟上之后,要好一些,但子弹配备也是有限制的,从来不会无限供应。”
后来,我才知道,单兵上战场子弹并不是带得越多越好。
上世纪70年代中越自卫反击战中,我军正副班长一般用56式冲锋枪,子弹配120发,普通战士人手一把56式半自动步枪,子弹携带量是110发。
除此之外,为了适应丛林作战,还要带砍刀、小镐、挂包、米袋、压缩干粮、雨衣、水壶、防毒面具等等,总负重基本上达到25千克左右。
因为越南属亚热带地区,山高林密,道路崎岖,我军参战部队常采用穿插迂回战术,需要翻山越岭,行军非常消耗体力,基础负重已经很大,如果子弹带得过多,战士们很容易发生虚脱,造成非战斗减员,反而会影响战斗力。
所以解放军一些老兵反映,150发子弹在战场上其实足够使用了,只有新兵蛋子才会觉得不够用,由于新兵在战场过于紧张,会不自觉连续扣动扳机,子弹会在较短时间内消耗。
对于老兵来说,只要不是火力压制的紧急战况,一般不会连续射击,因为连续射击后坐力大,难以承受,且会造成枪膛过热,影响射击精准度。
我国军事专家也表示过,现代战争单兵配备150发子弹正合适,像AK47和我们解放军使用的95式自动步枪,弹匣都是30发,一个原装四个备用,4+1模式比较符合现在的标准。
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士兵,配备的子弹数量也都在150发左右,毕竟战场上需要携带不少东西,超负荷作战是哪个军人都不愿意经历的事情。
所以,单兵作战,带150发子弹足够了,大多数情况下都用不完。
即使在作战时,士兵的子弹打完了,还可以使用随身携带的副武器作战,或是向战友借一些子弹。
而且在每一次战斗结束后,弹药基本都会及时补给,所以不用为此过于担心。
韩国的军事实力达到什么程度了?
去年的全球军事实力排名:韩国第六,朝鲜在三十名
当然了,排名不能代表一切,我们还得从实际数据出发
朝鲜军力:朝鲜总兵力有113万人左右,其中大多数都是陆军,大概有100万出头,空军8.6万人,海军5万人左右
韩国军力:韩国总兵力有60万人左右,其中陆军50万,海军6万,空军5万
朝鲜陆军:20个军,其中有26个步兵师,15个装甲旅,24个摩托步兵旅,3个独立步兵旅,1个特种旅,10个狙击旅
14个轻步兵旅,17个侦察团,1个炮兵旅,6个重炮旅,2个地空导弹旅,14个火箭炮旅
59式坦克175辆,T54,T55坦克2000辆,T62坦克900辆,天马坦克1200辆,暴风虎坦克600辆,火炮900门,火箭炮155架
韩国陆军:11个军,其中有39个师其他19个作战旅,5100辆K1,k2坦克和其他各种装甲车,5800门火炮,7000枚各式导弹
虽然朝鲜陆军人韩国陆军人数多,但是现代化战争人数并不是决定战争的主要因素了,现代化战争基本上都是靠武器性能去决胜负
朝鲜陆军的坦克大多数都是苏联援助的T54.T55,T62老式坦克,韩国陆军的则是最先进的K1.K2主战坦克
不过朝鲜的炮兵和导弹部队要优胜于韩国,朝鲜的言论是能在2个小时轰掉韩国所有的机场,发电站,雷达站等等
朝鲜空军:朝鲜空军有6个航空师,作战飞机620架,其中米格-29有35架,米格-21有26架,米格UB有56架,Su-7有18架,Su-25有34架
J5有106架,J6有97架,J7有120架,轰炸机80架,教练机171架
非作战飞机,其中运输机204架,直升机200架,虽然数量看起来挺多的,但是最好的也只是米格-29,还属于三代机,其他都是二代机
轰炸机运输机虽然也挺多的,但是都是老式的,都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的产物
韩国空军:5个作战大队,其中包括8个地面攻击中队,4个战斗机中队,1个空中支援对,1个侦察队,1个救援队
作战飞机有F-15k有61架,F-16c有153架,F-5e有185架,F-4D有130架,A-3722架
轰炸机156架,大力神运输机19架,直升机139架
虽然韩空军的战斗机数量少于朝鲜空军,但都是比较优秀的战斗机,其中F-15和F-16都是接近四代机的最先进战斗机之一,在空军优势上,韩国空军胜于朝鲜空军
朝鲜海军:有两个舰队,但是没有大型军舰,都是小型舰艇,没有驱逐舰和攻击舰
其中有一艘护卫舰和八艘轻型护卫舰,常规潜艇7艘,其他炮艇,鱼雷艇,巡逻艇数量也不多,几乎可以说朝鲜海军等于没有
韩国海军:世宗大王级驱逐舰3艘,忠武公李舜臣级驱逐舰6艘,护卫舰9艘,
潜艇10艘,两栖攻击舰40艘,其他各类炮艇,鱼雷艇,补给艇,总数在80艘左右
在055驱逐舰没有出现前,韩国的世宗大王级驱逐舰一直是亚洲的门面驱逐舰,现在排第二,所以海军上,韩国海军优胜朝鲜海军
在总体实力上,韩国军事实力要优胜于朝鲜,而且在人口和经济上也是同样如此
但是朝鲜有一个大杀器~蘑菇弹,所以一旦爆发战争的话,谁赢谁输这个还不好说……手枪50米外就打不死人了?
除了极少数袖珍手枪,普通手枪在50米开外都有绝对能力击毙敌人,但主题可以理解为“不容易击杀敌人”。因为大家要知道手枪的定义和定位那就是“自卫”!这一点很重要,这是手枪与生俱来的“身份”无法改变,它的枪管过短,子弹发射药较少,采用冲锋枪弹药,射程和威力都无法与突击步枪相比,也因此手枪的有效射程基本都在50米内,注意这里不是最大射程,而且也不是说超出有效射程后枪械就没了杀伤力,这是完全错误的,本来就是些理论性数据。
类似这种非常小巧的袖珍手枪其杀伤距离仅为10米左右,在国外它们很受女士青睐,一般随身携带或装在包包内,用来近距离防身。像这种手枪就真有可能在50米外“打不死”人了。讲到这里又要先搬出我的那几位好哥们了,他们最有发言权,曾经分别服役于西藏(武警特战)、广西(侦察兵)、四川(武警),本人也曾在射击馆打过突击步枪,但是没打过手枪,只因感觉不会过瘾。哥几个经常在一起吃饭时讨论这些事是必不可少的,然而正如我以前所说,他们三个虽然都当过兵,但是并不代表他们热爱军事,手中的枪械对于他们来讲就是保卫国家的武器,并不会像我们这样“挑三拣四”拿出几样来对比。
“斌哥”在西藏待过四年,对于他来说特训和执行任务就是那里的生活,81杠、95、92手枪都使唤过。只要每次坐在一起讨论一些武器知识就难免“掐架”,说急了还说不过我,我就难为他你知道M1A2是什么,他只能朝我瞪瞪眼,然后我就算“赢了”。再讲通俗一点就是军人的任务是如何用手中枪械打出更好的成绩,考虑如何在战场上击杀敌人,他们才不会在意发给他们的是81、95或者HK416,从基本意识上就没有好坏区分。而广大军事爱好者可以因为两把枪械的性能争论一整天,甚至一年,各持自己的观点,并且可能他们自己连枪都没摸过。不过问题就在这里,有当了两年甚至多年的士兵,它的军事武器知识往往没有一个军事爱好者懂的多。
现代战争多为高精尖的海空作战,陆军“出场”几率本身就很少,再加上战争激烈程度几乎不会产生手枪距离内的战斗,所以手枪在许多国家并没有成为陆军标配,而大多主要配发给军官、飞行员、战车成员、特种部队等。从“斌哥”口中可以清楚的了解到他们对手枪的训练实际上并不多,主要是95,手枪练靶都不会超过30米。他们训练最多的是战术动作,并提出95明显更合适,他个人表示如果目标超过20米就不会用手枪,这一点我反正是非常赞同。虽说大多手数枪有效射程是50米,但是要达到精确击杀需要在20米内,这有点像火枪时代的滑膛枪,它的有效射程为100多米,不过真正产生威胁的距离是50米,就这样还有可能“瞄头打脚”,不过好歹大规模射击弥补了这一点。
手枪的种种特性加上必然的瞄准基线过短,导致手枪必定不能远距离精准射击,所以手枪最适合的环境就是房间等狭小空间作战。试想一下真正的战场或战斗,如果不是在匆忙的奔跑或追逐中那就是在激烈的火力对峙中,想要“心平气和”的射击基本不太可能。尤其是警察和军人所处的环境更不一样,有时候能把手伸出掩体外胡乱开两枪骚扰压制一下就不错了。所以第一点能用到手枪的机会真的不多,第二点就是傻瓜才会用手枪射击远距离目标。
也就是说手枪在50米外距离打不死敌人是在说它的“精准度”和“命中率”,而不是它的威力!我是军武奇兵,欢迎各位亲们交流与探讨,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高炮师是什么意思?
高炮师是指高射炮师,是军队中专门负责使用高射炮进行防空作战的部队。
高射炮是一种用于对抗敌方飞机、导弹等空中目标的武器系统。高炮师的任务包括侦测、追踪和击毁敌方空中目标,以保护自己的领空免受敌方空中威胁。高炮师的训练包括火力控制、目标识别、火炮操作和协同作战等方面,旨在提高部队的防空作战能力。在现代战争中,高炮师通常与其他防空武器系统和雷达设备配合使用,形成综合防空体系,以有效应对不同类型的空中威胁。
为何借用了警卫员魏和尚的步枪?
这是剧情的需要,既让绝大部分观众认为楚云飞比钱伯钧枪法更好,但在细节上,安排两人使用不同的枪,也让军迷们钻不着空子。
楚云飞之所以使用步枪,原因有两点是魏和尚的三八大盖射程远、精度高。楚云飞的358团1营营长钱伯钧被日本人所诱惑,准备带着1营投降日本军队,楚云飞及时发现了手下的阴谋,钱伯钧狗急跳墙,准备除掉楚云飞。
楚云飞手里只有1个警卫班。虽然警卫班清一色的冲锋枪,但也难撑危局。
李云龙闻讯后,果断出击,击溃了1营,楚云飞脱险;当然,以老李的性格,自然是要缴了1营的械,这可是肥肉啊。
楚云飞准备清理门户,借了李云龙警卫魏和尚的三八大盖(四四式骑枪)骑马追杀钱伯钧,钱伯钧选择了和楚云飞决斗,被一枪爆头。
楚云飞为什么不选择驳壳枪(毛瑟军用手枪、盒子炮)、勃朗宁、司登冲锋枪呢?三八大盖:表尺射程高达2400米,有效射程通常为460米,有的甚至达到600米,能在300米内射杀单个目标,700米内射杀集群目标,与现代的狙击步枪射程相当。
勃朗宁手枪:最大射程超过100米,但有效射程只有50米,50米之内可以保持精度和杀伤力,50米之外子弹可能就有点飘忽了。
司登冲锋枪:有效射程200米,但精度差,子弹威力弱,经常卡壳。
驳壳枪:有效射程50至150米,但因后座力大,容易造成枪身抖动,降低射击精度。
楚云飞与钱伯钧骑马单挑,以马的机动能力,两人的距离不受控制,不比躲在战壕里,可以把敌人放近了打,谁的枪射程远、精度高,谁就占优势,所谓“一寸长,一寸强”。
楚云飞虽然枪法极好,但钱伯钧却敢与他单挑,说明他的枪法不比楚云飞差多少,作为上级,楚云飞肯定是知道这一点的,如果放近了打,他没有必胜的把握,而使用三八大盖,则可以占得先手,在钱伯钧用驳壳枪够不到的距离,将他狙杀。
这显然是一场不公平的决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