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轩对着全身镜做,哪个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气质?
文化知识当然是当仁不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气质,在《辞海》里释为: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少部分人有权有势,有地位,披金戴银, 穿着亮丽,身子发福,言行举止却与其身份并不相符,讲话大大咧咧,不顾及别人的感受,一吐为快。不怎么注意自己的气质是否给人以美感,真所谓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诚然,美丽的容貌,时髦的服饰,精心的打扮,都能给人以美感。但是这种外表的美犹如昙花一现,很快就会消失,唯有气质的美是永恒的,是别人学不来拿不走的
第二,气质是一个人的理想,品德,文化知识内涵等各个方面长期修为的结果。气质美首先表现在丰富的内心世界,“大江东去浪淘尽”表现了苏东坡豪迈的气质;“不为五斗米折腰”展现了陶渊明的气质。一代大文豪苏东坡,三次被贬,没有了身份和地位,更没有了银子,但她宠辱不惊笑看庭前花开花落,仍乐观的面对生活,创造出了无数的文学经典, 将文人的豪迈气质展现的淋漓致敬
良好的气质需要长期修炼,气质是一个人容貌之外的第二特征
许多人并不是靓女俊男,但在他们的身上却洋溢着夺人的气质美:认真,执着,聪慧,敏锐。这是真正的气质美,是和谐统一的内在美。
第三,气质是社会地位和金钱换不来的,是一个人由内而外的内在美。气质是靠社会地位和金钱换不来的,气质是一个人看无形却有形的精神财富。气质是一个人长期修炼的结果,是融入到骨子里边渗透到血液里边的,文化知识是一个人气质形成的基石,气质美的修炼需要久久为功,锲而不舍。如果说一个人有权有势,大腹便便而精神荒芜,如果说他有气质,我想这是对气质的一种亵渎。
欢迎关注点赞和转发@游走在笔尖上的舞者 ,就有关观点进行探讨和交流。刘备的小舅子麋芳曾经倾家荡产资助刘备?
三国时期的麋芳曾经倾家荡产资助刘备,还将妹妹麋氏嫁给了刘备,在刘备低谷时期也对刘备不离不弃,可以说既是刘备的姻亲也是与刘备共患难的部属,但他最终却在荆州被东吴孙权攻陷时选择了投降东吴,下面就来说一说麋芳为何最终背弃刘备投降东吴。
麋芳最初对刘备极为忠诚,曾弃官追随刘备三国时期的徐州大富豪麋竺和麋芳两兄弟算是徐州当地的土豪,家财万贯,早期东汉朝廷任命陶谦为徐州牧,陶谦到任后听闻麋竺和麋芳两兄弟家产巨富,因此礼聘兄弟二人出来辅佐自己,所以麋竺和麋芳早在陶谦时代就出来在陶谦手下为官。
徐州在三国时期出现了不少人才,比如曹操手下名将臧霸、孙观,还有孙权手下的重要将领徐盛、吕岱等人都是出自徐州,这些人都是靠个人的能力闯荡出来获得重用,而麋竺和麋芳两兄弟在能力上与他们相比确实略差一些,不过他们俩家资巨富,是凭借万贯家产才在三国时期混出头来。
史书中对麋芳没有过多介绍,毕竟他是叛臣连自己的独立传记都没有,事迹只记载于其兄麋竺传记中,但从史书中介绍麋竺来看,麋竺为人非常有贵族气质,他毕竟是亿万富豪嘛,为人忠厚儒雅,但不善于谋划,而麋芳在历史上的表现一直都不如哥哥麋竺,因此来说历史上的麋芳能力可能还不如哥哥麋竺。
所以从史书记载可以发现麋竺和麋芳兄弟二人能力比较平庸,主要在于家资巨富,很有贵族气质。
陶谦临终时上表朝廷请封刘备为徐州牧接替自己,也就算是把徐州让给了刘备,因此麋竺和麋芳决定在乱世中赌一把,他们把赌注都押在了刘备身上,据《三国志》记载,当时刘备比价落魄,军队没有多少,军费也经常不够,而麋竺和麋芳兄弟是徐州首富,祖上累积下来的家产过亿,门下养着近万名食客和奴仆,可见其家产有多么丰厚。
麋竺和麋芳兄弟二人当时就决定带着奴仆和全部家当资助刘备,当时麋竺和麋芳将两千奴仆直接交给刘备进行武装,成为了一支生力军,又把亿万家产交给刘备当军费,可以说是解了刘备燃眉之急,刘备当时是一没钱二没人,算是东汉末年众多军阀中最落魄的一个军阀,所以说麋氏兄弟对他的资助对他帮助是非常大。
此前刘备在入主徐州之前,嫡妻已经死了好多个了,入主徐州之后刘备是光棍一人,麋氏兄弟又贴心的将妹妹嫁给了刘备,从此算是与刘备结成姻亲绑在了一起,刘备对于这两位给自己又送钱又送人还送妻子的舅爷是非常感恩戴德,他对麋氏兄弟二人非常礼敬尊重。
其实麋氏兄弟倾家荡产资助刘备也是做了一场豪赌,赌的就是他们看好刘备能在乱世中成就一番事业,如果刘备成功了,那他们这场豪赌就是单车变摩托了。
由于麋氏兄弟是刘备的财力支柱,因此曹操在准备消灭刘备时,曾经计划先分化刘备内部力量,曹操首选就是麋氏兄弟,曹操以汉献帝的名义下诏册封麋竺为嬴郡太守,册封麋芳为彭城相,这两个官位基本就是主管一方军政的要职,如果麋竺和麋芳接受曹操任命,他们俩凭借亿万家产也能成为割据一方的军阀。
曹操本以为麋氏兄弟是商贾出身,肯定会算得清利益,曹操给他们俩的官爵那绝对是要比投资在刘备身上收益更加稳妥,但是曹操的如意算盘打错了,麋竺和麋芳两兄弟铁了心要辅佐刘备成就一番事业,所以他们俩都拒绝了曹操以汉献帝名义颁布的委任书,拒绝赴任。
所以麋竺和麋芳虽然是有在刘备身上做政治投资的嫌疑,但两兄弟对刘备还算是非常讲情义了,在刘备低谷时期他们俩都是对其不离不弃。
刘备在后来统治巴蜀事业逐渐做大之后,对麋竺和麋芳也是比较不错,在刘备进入巴蜀之后,刘备以麋竺为安汉将军,地位是刘备集团之中的百官之首,尚在诸葛亮和关羽之上。
哥哥麋竺在刘备集团官职内地位最为尊崇,弟弟麋芳也不低,刘备入蜀之后为了安抚荆州地区,他特意让姻亲麋芳镇守南郡,南郡属于刘备集团在荆州地区的军需补给重镇,这个城市的作用很重要,正是由于麋芳对自己不离不弃,刘备才放心让他坐镇南郡。而麋芳在当时在荆州地区的官员中地位仅次于主要全面负责防守荆州的关羽,是刘备集团在荆州地区的第二把手。
但是刘备万万没想到麋芳会在最后关头背弃自己而投降孙权。
麋芳投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与关羽不和,客观原因就是当时局面他无力应对其实麋芳投降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与关羽不和,其次才是客观原因就是当时东吴都督吕蒙对荆州的包围圈是麋芳根本没有能力应对的局面,所以他只有投降或为关羽殉葬两条路可选。
麋芳与关羽不和的原因其实主要在于麋芳的贵族出身,《三国志》记载关羽为人性格刚烈,好亲近小人而疏远士大夫,这里的小人不是指品行不端的宵小之辈,是指的那些出身贫寒低微的人。
关羽本人出身就非豪门,他出身比较低微,关羽完全是凭借自身的能力获得刘备重用在政治上闯出了一片天地,所以关羽飞黄腾达之后,非常同情怜悯那些出身低微的人,大概他最能明白在比较注重出身的时代,出身低微的人需要付出比豪门贵族多几百倍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吧。
因此关羽在蜀汉政坛中比较另类,他深得中下层军官拥护和爱戴。其实在那个时代作为身居高位的关羽来说他能如此算是十分难得,不过他欣赏体谅出身低微的人是不错的品行,但他非常仇视豪门贵族这就有些思想极端了。
麋芳恰恰祖辈就是富商巨贾,是典型的豪门贵族出身,他就是关羽比较仇视和瞧不起的那类人,关羽认为出身豪门的人大多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所以关羽在平时就与极为瞧不起麋芳,两人的关系闹得非常不好。
其实关羽在荆州十分不得人心,他不止与麋芳关系闹得不好,荆州士族集团的潘濬、公安太守傅士仁等人都是因为出身原因被关羽轻视进而关系不和,这些人最后也都投降了孙权,所以关羽这个仇视豪门士族的毛病也间接导致了他失去了荆州。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趁着刘备取得汉中之战的胜利想借机扩大胜果,于是关羽动用荆州军队发动了襄樊之战,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打的曹操五子良将之首的于禁全军覆没,并生擒于禁,一时之间关羽威名震动华夏,吓得曹操都有了想迁都的想法。
但是随之而来就是关羽过于骄傲,刚愎自用,拒绝孙权的政治联姻,并侮辱孙权,最终触怒孙权,东吴都督吕蒙使用示弱的战略麻痹了关羽,使得荆州兵力被抽空去前线进攻曹操,关羽老巢江陵空虚,荆州后院起火在即。
也是在这一关键时期,关羽仇视豪门贵族的毛病又犯了。关羽在襄樊大战中俘虏了于禁的七军共三万余人,这些人虽然是俘虏,但也是要吃要喝,而且关羽在接受于禁投降之前已经承诺于禁不会杀降,关羽极重信义,虽然当时本来就军需匮乏,但他依旧守诺善待俘虏。
因此关羽把筹措大批军需物资的重任都交到了麋芳身上,关羽率大军在前线作战,命麋芳守卫大本营江陵并筹措军需物资。而此前刘备与曹操的汉中之战就已经基本抽空了荆州的军需补给,此时关羽又发动襄樊之战还要抽调军需物资,麋芳再有钱也变不出这么多军需物资。
所以麋芳没有及时筹措到军需补给令关羽十分震怒,关羽痛斥麋芳,并给麋芳规定时日必须完成筹备军需补给的任务,否则以督办军需不利治罪。在当时督办军需不利是很重的罪名,轻则罢官流放,重责抄家灭门。
后来诸葛亮北伐之时,蜀汉重臣李严就因为筹办军需不利,被诸葛亮废为平民,这还是诸葛亮念在李严是刘备托孤重臣的面上从轻处罚,否则李严有可能就被斩了。可见这项罪名在当时有多么严重。
关羽如果真给麋芳扣上这个罪名,那麋芳可就惨了,所以麋芳十分害怕,毕竟他与关羽向来不和,他真怕关羽事后公报私仇,以这个罪名杀了自己。这也是导致麋芳投降的根本原因,麋芳根本完不成关羽布置的筹措军需补给任务,他如果不投降,关羽事后算账他一样下场很惨。
除了麋芳与关羽本身就不和之外,再者就是直接原因,那就是当时的荆州局势使得麋芳根本无力应对。
关羽前线被曹操的大将徐晃和曹仁拖住了,后方吕蒙见时机成熟就开始偷袭荆州,当时蜀汉方面很荆州地区的守将都投降了吕蒙,麋芳其实是坚持到最后才投降的蜀汉将领。
刘备所置的公安太守傅士仁、零陵太守郝普此前皆已投降吕蒙,东吴的军队在吕蒙的指挥下已经对江陵形成了包围之势,而当时关羽自顾不暇根本没有能力回师救援江陵,所以准确的说江陵当时就算是一座孤城了,江陵之外刘备在荆州的地区基本已经全部投降吕蒙了。
在这种情况下麋芳即便有心死守江陵,也就不出一个月就会被吕蒙耗空补给而攻下江陵,那时候麋芳最后的下场不外乎就是两个选择,一个是投降,一个就是被杀。
所以当时内外交困的局势麋芳根本无力应对,英勇如关羽在孤城麦城之中不也只能面临被俘杀的结果,所以糜芳只得选择投降。
刘备最后谅解了麋芳投降之举后世把麋芳、傅士仁、郝普称为“蜀汉三叛”,在关帝庙列三人跪像表示向关羽赎罪,其实关羽之败亡与三人关系还真不大,他如果不是刚愎自用,不是自傲自大,何至于荆州地区的蜀汉内部官员都对他不满,最终在吕蒙奇袭荆州时,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投降。
尤其是麋芳与傅士仁以及郝普更不相同,他是蜀汉在荆州地区坚持到最后才投降吕蒙的太守,而且当时局势内外交困,麋芳除了投降就是陪关羽殉葬,本来就与关羽不和,所以麋芳怎么可能最后陪关羽殉葬呢?
关羽败亡完全是咎由自取,麋芳的叛变只算是导致关羽败亡的导火索之一,并不是根本原因,关羽败亡完全是他自己的性格缺陷所导致,而且由于关羽在襄樊之战后期一系列的错误战略决策,也导致了麋芳最后困守江陵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局面而投降。
明代史学家李贽就曾经对于麋芳背叛刘备下过定论,他认为傅士仁等人投降是真的背叛刘备,麋芳却是情有可原。李贽评价麋芳为:傅士仁真反也,罪不容诛。若麋芳,迹虽与士仁同,其实情有可原。勿以形迹相同而遂一律罪之也。
历史上刘备其实在最后也原谅了麋芳的背叛,麋芳投降之后,刘备并没有追究他哥哥麋竺的的连带责任,而且依旧对麋竺极为尊崇,麋竺在刘备集团的地位依旧是百官之首,并没有因为麋芳投降而有所下降。
可以说麋竺只要活着,他的地位就比诸葛亮高,可见刘备对麋竺是十分尊崇,这也说明了刘备对于麋芳投降实际也是谅解了,他深知当时的局势麋芳投降是别无选择。
不过麋竺还是觉得愧对刘备,他在劝刘备继皇帝位之后还是惭愧恚恨而亡。麋竺去世之后,刘备对他的后人依旧礼遇有加,麋竺的儿子麋威官至虎贲中郎将,孙子麋照颇为骁勇,后来负责统领后主刘禅的禁卫军,而能统领禁卫军的人大多都是皇帝最为信得过的人,可见麋竺的后人依旧深得刘备父子的信任和认可。
当然说归到底麋芳投降还是存有贪生怕死的因素,所以他在投降在东吴过得也并不好。
麋芳投降东吴之后由于能力一般并未得到孙权重用,而且还经常受到东吴第一喷子、面骂小能手虞翻的侮辱。虞翻是三国时期著名的面骂高手,经常当面痛骂侮辱别人,曹魏大将于禁因为投降关羽,后来吕蒙占据荆州之后流落东吴,虞翻经常动不动就当着于禁的面痛骂于禁是投降的懦夫。
于禁都并没有真正投降,只是被俘虏就遭到虞翻各种辱骂,而真正投降还为东吴效力的麋芳更是遭到了虞翻翻着花样的侮辱,而最有趣的是,当初孤身进江陵劝降麋芳的东吴使者还正是虞翻。
真是不得不服虞翻的操作,劝别人投降,当人家投降之后还各种侮辱人家,这波操作真的是太绝了。
不过虞翻侮辱人也是挑人的,他只侮辱像于禁和麋芳这种非士族出身的人,同样是投降东吴的潘濬和郝普则被虞翻非常礼敬,这就是因为潘濬和郝普出身荆州名门士族,而麋芳是商贾出身,在士族出身的虞翻眼里他的投降就是没骨气,而潘濬和郝普则是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说关羽其实仇视这些名门士族也是有一定道理的,他们在当时确实是经常搞双标。
总之麋芳在投降之后在东吴的日子非常不好过,麋芳一生与哥哥麋竺倾家荡产资助追随刘备,与刘备颠沛流离,对刘备还是比较忠心,但是无奈遇到了关羽这样极端的顶头上司,最终“被”投降了东吴,同时也导致关羽败亡,自己也背负了千年的叛徒骂名,可以说这是关羽和麋芳两个人的悲剧。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但为什么有些大爷大妈练久了后膝关节反而不好了?
练太极能健身是必然的。至于为什么练太极之后,有些大爷大妈的膝关节不好,原因其实是很简单的,因为任何健身运动是得根据自身的条件,也有些人适合,有些人不适合。所谓不适合,是当下不适合。
也就是说,在刚开始练的时候,它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上来,你不要蹲得那么低,打教练要求的架子。其实有些标准未必适合每个人,标准是按自己的标准为主,而不是太极拳“本身”要求的一个标准,这里的“本身”要求指的是教练的要求。
一讲到膝盖不过足尖,身体左右旋转时,膝盖向一侧拧转,脚尖就得打开,往往有些大爷大妈他(她)做不到位,即使做到位了,他(她)的膝关节的承受力也有限,在这个时候呢,拳架子应该打得高,以疏通经络为主。等到气血运行通畅了,然后架子再相对往下走一点,而不能一上来就按照标准走。
同时呢,练太极拳前面的热身运动得要做到位,全身的骨节松开了,然后再练拳。不能一上来就从第一式开始,这样的话,膝盖不出问题就怪了。
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有的人是阴性体质,有的人是阳性体质,身体的寒湿标准不同,有的人他身体不通畅,气血不充足,肌肉容易缺氧,那也许适合他的运动,不见得一上来就练太极,可以通过站桩,练静功,调养气血。
这里的调养,除了练静功之外,还可以通过饮食、睡眠,让身体达到一个良好的状态,然后再根据自己的身体需要,从太极拳的基本功开始,一步一步的往下练。这个时候呢,对老年人来说,不要追求太极拳架的功夫,或者太极拳推手的功夫,最大的功夫呢,就是自身的条件,能不能适应这个运动标准。
适应标准、达到个体的健康是老年人的真正功夫,而不是拳架好不好看,练习太极拳推手厉不厉害。
所以往对身体比较健康的老年人来说,即使是练太极拳,前面的热身运动和辅助运动都是必不可少的。
这里不光是老年人,很多年纪轻的人,常年下来,无论春夏秋冬,一上来就低架打拳,也有很多膝关节受影响的。所以从这一点上看,经过这么多年也发现问题的存在,就是拳架前需热身。
我前面说的膝关节出问题,是在打太极拳动作正确的基础上。对老年人来说,他身体的精气不充足,不像年轻人那样。就是动作打正确了,蹲的很低,没有热身的话,对膝关节也是有损伤的。还有一点,就是动作不正确,也就是膝盖过足尖。对膝盖的压力特别大,站桩时,左右旋转,脚尖没打开,膝盖也容易别着。时间长了对膝盖也是有损伤的。
总的来说,拳架的高低、快慢、节奏,要因人而异,因年龄来区分,因个体的需要程度来判断,所以说练太极拳有健身的效果是肯定的,老年人,包括一些年轻人练得膝盖疼,原因我认为是在这几个方面。
所以练习太极拳,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环境,再做出选择,相应的、自然的、舒适的去练习。老年人先要以自己的标准为准,逐渐的提升,随着精气充足,然后才可以找另一种标准。
医院像宾馆一样施行标准化服务?
提高服务,理论上肯定能缓解一部分,但并没有质的改变
大家往往把医患矛盾单独独立于社会大环境来说,认为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务人员水平差、服务态度差是造成医患矛盾的重点。其实我个人认为这里面大部分是大家对医疗行业的不了解,以及不良媒体的舆论引导造成的。
实际上,医患矛盾仅仅是社会大环境矛盾的引申而已,我们目前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引申而已。大部分的医生都是兢兢业业认真工作的,大部分的患者也是尊医重教的。不过咱们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加之贫富差距的加大,不平衡心理的滋生,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戾气在每个人的体内都越聚集越多,一丁点火苗就可以爆发严重冲突。例如车辆剐蹭大大出手了、相互看不顺眼就动刀子了、公交车上不让做就打人了、老师教训孩子几句就大闹学校了、、、等等,其实不光是医院,是我们现在每个人生活的太累压力太大而已,只不过是在医院这种面对生死的地方更加容易爆发冲突而已。
服务态度的问题再就是大家的一个误区,其实我们国家的医疗水平无论是在服务层面还是在技术方面,比原来提高了可不仅仅是一两个层次的问题了。咱们倒退20-30年看,年龄大的人们应该都有体会,那时候的医生可以用“霸道”来形容,普通的老百姓对医生的态度可以用敬畏来形容,对医生的话言听计从。医生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对患者各种吆来喝去,甚至打骂患者都是见怪不怪的事情。
在我印象中一个很深的事情,曾经有名怀疑脑出血心跳骤停的患者,需要做心肺复苏,但是主治医生嫌弃患者脏,指示旁边的家属给患者做人工呼吸,自己站在旁边看着,救治失败后还指责家属做的不对。结果患者当然是死亡了,医生也不当回事,家属临走的时候还对医生表示感谢。这样的情况要是放到现在,家属不打死这样大夫都是手下留情。
其实那个年代整个社会环境就是这样的,老师随便以打学生取乐,父母还要对老师表示感激。公务员办事效率低下态度恶劣,老百姓照样求爷爷告奶奶的往上贴笑脸。
其实现在我们每个人都已经活的很小心了,医生也学会人文关怀了,老师也不敢打骂孩子了,公务员也微笑服务效率高了,即便是小商小贩也注重品牌产品质量了,但是我们的老百姓反而更加不满意了?里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只能说是人的欲望吧、、、
再就是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其实实事求是的说,咱们现在的老百姓看不也不难,看病也不贵。
先说看病难不难的问题。
像是我们的孕期检查、正常分娩剖宫产、阑尾炎、子宫肌瘤、常见肿瘤切除、外伤骨折等等最常见的一些疾病,可以说在当地的县级以上医院都可以及时的得到良好的救治。即便是检查,也可以做到当天去医院当天就能得到检查结果同时得到救治。(你要不管大病小病非要去省级医院挤,那也没办法)
可以说我们国家的看病效率是非常高的,这样的现象在欧美国家直接就是不敢想象的。以美国为例,看个病预约下去1-2月都算是快的。
再说看病贵不贵的问题。
还是以大家每个人都会接触到的生孩子为例。几遍是在三甲医院分娩,一般正常分娩花费在5000元左右,剖宫产在1万元左右,正常工作的职工,去掉医保的话,基本上自己也就是话2000-3000元。即便是没有医保,对于有正常工作能力的人来说,每个月挣4000-5000元应该不是很难的事情,对于1万左右的分娩费用应付起来应该也是非常轻松的。(你要非说我月收入不足2000,或没收入,那你这是“穷病”,谁也治不了)
费用多一点的,如像是骨折手术、心脏支架手术3-5万元,有医保的家庭负担起来很轻松,即便是没有保险的,对于现代社会,拿出个3-5万绝大多数家庭还是能够承担的。
所以对于以上情景来说,对于绝大多数的家庭来说,看病也不难,也不贵。
现实中真正看病难看病贵的,一是疑难杂症和罕见病,再就是肾炎、肝炎、免疫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但是这类疾病并不占到我们的主要疾病人群,也是大部分人碰不到的。真碰到了这类疾病,真可谓是“天灾人祸”,没办法,到时候只能是花钱买命,量力而为。或者自己有风险防控的意识,提前买好重疾险。真患病时,能治疗就治疗,不能治疗就坦然的放弃,世间就是有各种冷暖,哪有什么应不应该,正不正确。单纯的把自己患病的不满报复到医院和社会也是无济于事的。
所以说医患矛盾,在我看来,目前可以通过努力缓解,但是不可调节。练太极和跑步哪个对健身更有利?
太极拳和跑步对身体来讲都有好处,很难分清孰优孰劣,两项运动各有所长,现在根据我的个人经验给大家分析一下。
从难度的角度看,跑步简单一些,太极拳的难度大一些。跑步可以随时随地进行,没有场地或团队的要求。但太极拳就不一样了,这是个相对复杂的运动,同时也是一个体系,不管是自学还是拜师艺都要投入一定的成本和精力,练太极拳对场地和环境也有要求。
但是太极拳从情趣和深度方面要比跑步更好一些,太极拳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运动,充满情趣同时具有文化深度,是一个值得学习和探索的东方体育运动,而这个探索的过程恰恰是太极拳的吸引力。
跑步属于体能训练的范畴,而太极拳则属于拉伸运动和精神训练的范畴,两项运动各有侧重。如果一个人有减肥的需要,那他就可以选择跑步,跑步是体能训练之王,运动量比较大,比较适合减肥。而太极拳是一个心平气和的运动,体力方面消耗非常少,所以不适合减肥。
太极拳在缓解压力方面有非常独特的作用,一个人如果因为工作压力大,导致精神高度紧张,甚至出现失眠烦躁易怒的情况,这时太极拳就派上了用场,太极拳是一种意识体操,对神经系统能起到锻炼和修复作用。太极拳能把人引入一个忘我无他的精神境界,同时太极拳是一个追求放松的运动,提升身体的放松度是太极拳训练的一大目的,忘我和放松对缓解压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我个人习惯早上练太极拳,而晚上去跑步,这两项运动有一定的互补性,一个挥汗如雨,一个心平气和。一个充满激情,一个充满情趣。一个是动,一个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