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官,玩csgo的玩家真的看不起玩cf的玩家吗?
看不起的不是玩家而是现今CF的竞技环境
耷眼一看,很明显两者的卖点完全不同。前者紧承前代竞技优先,后者则是娱乐优先。
cf的成功因素大部分是因为当时国内cs的断档。在cf没有进入国内之前cs绝大部分是盗版,所以说匹配也就仅限于局域网,之后出现的浩方对战平台,qq对战平台,5eplay都是局限于局域网进行匹配乃至现今csgo的对战平台都是依附于局域网。而后期出现的cf则把cs当初的缺点完全解决了。官方的稳定伺服器,简洁的匹配方式,更少的外挂,更细腻的贴图,更多选择的武器,最重要的足不出户。
CS家族主要的是CS1.5,CS1.6,CS起源,CS全球攻势这四代。我国玩家当初经历的也就是前两代,之后的cs起源便被腾讯代理的CF代替,最后则是完美引入的CSGO。这中间CS的断档期便成就了现在的CF,也间接的导致了现今CSGO的不温不火。反观国际的CSGO因为中间没有CF的干涉则是火的不要不要的,好奇的可以翻翻每年csgo国际比赛的火热程度。
当初CF的火爆除了之前说的原因之外CF还继承并重做了CS中已经不能在经典的地图如de_dust2,cs_assault,Inferno,de_prodigy等等。很大一部分保留了cs的味道。用不着跑到网吧,集显就能带动的cf在家就能干,团队,个人,爆破,而且没有金钱的限制,用不着精打细算,在cs里50美金都得省着花。当初cs的玩家是相当认可CF的可以说喜欢的不行。
做游戏是要盈利的,但两款游戏的盈利方式完全不同一个是卖断制,一个则是收费道具。我记得当初一把黄金AK47,或者黑炮那就是土豪的象征。但当时只是多几发子弹并没有什么,但从烟雾头盔开始就开始走味了一直到神器出现后的完全下道。我不反对出点什么新奇的东西但是吃相能好看点不。竞技的公平性在很大程度上被打破。现今CF出神器的速度出乎我意料,最新的是AK47机械迷城。
不得不说自打进了csgo的大坑感觉老马还算良心的,玩皮肤,箱子老马真的不是G胖的对手。你们也许会说17+0.3=0.03是错的,但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这就是对的。但是G胖并没有把皮肤锁死,没有附加属性,而且允许玩家出售,每一款皮肤都是有经济价值的。纪念版龙狙,说多了都是泪。见到联合酋长还不赶紧下跪。
CSGO玩家鄙视的并不是CF玩家本人,而是现今穿越火线fps竞技的环境。而像生化模式,幽灵模式CSGO玩家还是很羡慕的,csgo也有娱乐模式但是都在社区伺服器里而且ping都很高。
fps竞技核心因素就是公平,没了公平哪怕游戏内容在花哨也阻止不了用户的流失。现今CF烟雾头盔的出现使平民玩家手里的烟雾直接成了废品,想多带道具还得买雷包,防弹衣,防弹头盔总之一个字“钱”,除非枪钢。但是那种头铁玩家极少,更闹心的就是会员权利的泛滥,打的不好被踢,打的太好也被踢。平民玩家得到的尊重太少了。
现在CF靠官方活动维系CF的在线人数,活动几乎一个接一个,神器只要你登录就送,只要活动一停在线人数爆降,就像尿毒症患者靠着透析维系生命。
CF从当初比CS还火到现在玩家大量流失,只能怨老马吃相太难看。现在虽说基础道具,各种神器(期限),永久道具免费送,为了吸引增加在线人数甚至推出美女直播。说真的多多少少有点晚了。看老马怎么抢救了,在这么下去老玩家也得开始流失。
能推荐几部关于特种部队的电影吗?
推荐12部特种部队电影:
1、《黑鹰坠落》
这里没有《拯救大兵瑞恩》的煽情回忆,也没有《现代启示录》的痛苦反思,有的只是战争,真实而残酷的战争!
故事讲述的是1992年美国大兵和东非国家索马里恐怖分子的战争故事。当时索马里内恐怖分子连年征战。部落战争不断,使得国民饿殍遍野,死亡的平民人数达到30万。该国政府由独裁者默罕默德法拉艾迪德占领,并且嚣张难耐,抢走国际救援组织的物资,并且直接向世界维和组织宣战。满腔热血的美国特种兵兵得到的任务是推翻艾迪德政权。
整部电影没有个人英雄主义,有的只是命运和与命运抗争的人。
2、《勇者行动》
最专业的军事题材影片中。
本片根据真实的事件改编,被认为是真人版的《战地3》。
讲述了一起海豹突击队队员解救被绑架的CIA人质的故事,作为现代世界中最勇敢、最杰出、最训练有素的战士,受到上级的委派,一个海豹突击小分队接受了营救一位被绑架的CIA特工的任务,结果却执行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另外一个令人震惊的更宏大的阴谋。
3、《敢死队系列》
汇聚了包括史泰龙、施瓦辛格、杰森·斯坦森、李连杰、布鲁斯威利斯、杜夫朗格等在内的一大批功夫硬汉、动作巨星,单凭这这个阵容也必须要去看的。
4、《勇闯夺命岛》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片,动作片中的极品,无论编剧导演演员各方面都很不错,让人看着十分过瘾。影片表达的主题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并且是典型的美国式表现手法,导演拍摄水平与电影技术相当见功力,商业片可以达到这种效果,实在是再好不过了。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本片的原声音乐,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5、《战狼》系列
成就吴京票房王的电影。
“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虽是主旋律,但看得让人热血沸腾。
6、《孤独的幸存者》
真实事件改编。拍摄方法上也追求真实至上,特别是中间那长达几十分钟的林子战,晃动的主观镜头,重度消弱配乐,留下的是心跳声、呼吸声、垂死前的喘息声。
阿富汗国会大选前期,美国军队对周围辖区做肃清工作以保证大会的顺利进行。大家都知道,那边有很多的混乱地区,俗称三不管地带。由艾哈迈德·沙赫带领的塔利班组织趁机发展壮大,足以威胁美国的利益,于是一场海豹突击队针对塔利班组织的行动悄然开启。
7、《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
一场惊心动魄的打斗戏,看的非常过瘾。画面的效果真是好,特技也非常的棒。
精准的节奏、立体的人物、巧妙的悬念和为续集预设的包袱,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刺激,堪称教科书式的杰作。
8、《冲出亚马逊》
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拍摄。
在中国影史上,无论从感观刺激还是情节上无疑都是一次突破,该片获得第2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
9、《太阳之泪》
豆瓣评分7.2。本片是以美国最著名的特种部队“海豹突击队”为题材讲述的电影。电影讲述了美国海豹突击队为了营救在战区被俘虏的医生而进行的营救行动。影片不管是爆破还是狙击都是显得老道专业,同样值得观看!
10、《美国狙击手》
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
主角是战场英雄,神枪手,最远狙击距离为1920米。战争结束后他回到美国,但是因为战争才残酷,他的内心无时无刻都在收到煎熬和摧残,他无法去很好的做丈夫和父亲。一个美国英雄却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痛苦。就是这么一位传奇人物,却在射击场被患有战争创伤综合征的老兵枪杀。
ps:影片最后,是真实的悼念场面,所有人在灵车通过的马路边夹道悼念。
11、《危机13小时》
迈克尔·贝执导的军事题材电影,根据同名小说改编。
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前发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后数十名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最终导致包括美国大使约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在内的四人死亡,这也是33年以来第一个被恐怖分子杀害的美国大使,本片就是由这一真实事件取材。
只有当子弹飞起来的时候,迈克尔·贝才处于他最好的状态。他对战斗场面的把控非常棒,氛围塑造紧张而又不乏创造性。
12、《红海行动》
根据2015年的也门撤侨事件改编。
好莱坞大片的质感,138分钟有100分钟是枪战爆破,坦克追逐戏精彩。
就写实而言与其说是国产《黑鹰坠落》不如说是升级版《危机十三小时》,林超贤更像爆炸贝附体。
没有《战狼2》那样刻意煽情突兀搞笑,没有《湄公河》那样玩到脱线,只有燃到炸裂的团队协作一气呵成。
欢迎来交流分享!
如果你喜欢的话,请点赞关注哦!
谢谢!
cf元帅上面是什么?
是高阶大元帅,元首,大元首
(1-2级)列兵1-2(1-2就是列兵有两级,下面出现这种数字的就是这等兵有好几级)
(3级)三等兵
(4级)二等兵
(5级)一等兵
(6-9级)上等兵1-4
(10-15级)下士1-6
(16-21级)中士1-6
(22-27级)上士1-6
(28-35级)少尉1-8
(36-43级)中尉1-8
(44-51级)上尉1-8
(52-59级)少校1-8
(60-67级)中校1-8
(68-75级)上校1-8
(76-81级)大校1-6
(82-87级)少将1-6
(88-93级)中将1-6
(94-99级)上将1-6
(100级)元帅
(101级)大元帅
(102级)高阶大元帅
(103级)元首
(104级)大元首
有哪些好看的俄罗斯电影?
最近有点痴迷于俄罗斯电影,连续看了《他是龙》,《守日人》,《莫斯科陷落》几部不同类型的影片之后,发现了这部来自于战斗民族的青春歌舞片
本片讲述在莫斯科50年代一群年轻人为了听另类的音乐、穿另类的服饰、坚持独特的方式而寻找自我和与社会抗争的故事。
豆瓣评分8.1,IMDB评分7.2,在歌舞片中算是上佳之作。
影片的背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莫斯科,当时的俄罗斯还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的一份子。
当我看到影片中的场景,不禁莞尔。满大街几乎都是蓝绿灰的衣服颜色,墙上涂满的鼓励生产建设的口号标语,跑过的小孩子脖子上带的红领巾,胸前别着的少先队员胸章......乍一看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没什么两样,而影片中的主角们代表的叛逆青年的角色,与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那一批“弄潮儿”一模一样。
这种历史的相似感在之后的观影中十分能让人理解影片中所蕴含的情感以及时代意义。
影片最开始男主梅尔斯随一群人去抓那些“花花公子”(指代当时迷恋美国爵士乐文化的青年男女),女主波琳娜为了躲开梅尔斯的追捕,慌忙逃窜下扭伤了脚踝,梅尔斯好心扶着波琳娜,却被波琳娜一把推下河。
之后为了介绍梅尔斯生活的公寓(非常像老式的筒子楼,很多人家,公共厨房,公共浴室),开始了全片第一段歌舞,其实认真说只能算歌,舞的部分基本上是把
把邻里之间日常生活舞蹈化。中间穿插了梅尔斯父亲的一些经历。这一段的歌舞十分诙谐有趣,歌曲中的手风琴元素让人不禁想起苏联时期的曲风。
紧跟其后的是女主波琳娜的生活:幼年丧父,母亲家教严苛,工作枯燥无味,表现了波琳娜叛逆性格的由来,也为之后的情节做了铺垫。
某次下班的路上,梅尔斯偶遇波琳娜和她的朋友。在受到波琳娜朋友的调侃十分羞恼的情况下,梅尔斯谎称自己是受波琳娜邀请,波琳娜没有拆穿,走之前吻了梅尔斯。
梅尔斯对波琳娜心动了,想要穿得更像波琳娜与她的朋友让波琳娜能够喜欢自己。之后就是一节表达梅尔斯想要受到波琳娜关注的唱段,这一段在服装店的场景,十分有趣:千篇一律的衣服,鞋子,每个人穿上衣服几乎一摸一样,生动的讽刺了当时苏联民众制式的生活。梅尔斯在从服装店出来后,找到地下渠道买了“花花公子”们的衣服。
梅尔斯之后又找了波琳娜的朋友学习跳舞,在朋友的父母回来后,有几句台词反映了当时苏联强控下民众战战兢兢的生活。
梅尔斯在穿上“花花公子”的衣服后,父亲与其他人的反应形成了鲜明有趣的对比。
之后梅尔斯渐渐混入了“花花公子”们的圈子,并且因为学了萨克斯在“花花公子”里颇受欢迎。虽然波琳娜对他的告白还是态度暧昧,但梅尔斯还是成功上垒。需要提到的是,再买萨克斯的时候在小酒馆的那一段群像歌舞十分具有好莱坞歌舞片盛行时期的味道。
由于梅尔斯成为了“花花公子”,并且拒绝了爱慕自己的学校女干部,在女干部的推动下,受到了学校处分。这一段在会议厅的合唱十分精彩,在我看来是全片中最好的一段。在所有人用脚跺着地的整齐划一的节奏下,歌词中处在强权角度下对梅尔斯做出的批判十分震撼人心。
之后,波琳娜告诉梅尔斯自己怀孕了,并且不是他的孩子。梅尔斯丝毫不介意,坚定的对波琳娜说这就是他们的孩子,并且让波琳娜住进家里,要和波琳娜结婚。
波琳娜生下了孩子,是个黑人。
这里有一个特别令人感动的点,就是当梅尔斯的爸爸来看孩子,看见孩子的时候,只是愣了一下,然后很骄傲地告诉来医院看新生儿的邻里,这是我们的血脉,我们的英雄,而邻居们也开心地接受了(汗...)。
但随着政府对社会的管制加强,“花花公子”们的生活受到了更大的限制。
不久,原本远去美国的弗雷德回来了,梅尔斯兴奋的想问爵士文化在它的发源地美国现在是怎样的,结果弗雷德告诉他,他们一直坚持的模仿美国的时尚其实在美国跟本已经不存在了,爵士文化在美国已经过时了。那“花花公子”们听另类的音乐、穿另类的服饰、坚持独特的方式而寻找自我和与社会抗争,究竟是为了什么?
最后一段歌曲是整部影片的精髓,梅尔斯在歌中唱着自己对即使是过时的爵士文化的坚持,也是“花花公子”们的坚持,随着梅尔斯步伐的前进,不断有各种坚持不同文化,在普通人眼中离经叛道的人加入。
在电影中塑造的众多任务中,与男主角迷惘之后成为“花花公子”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官二代弗雷德。
弗雷德是外交官的儿子,在国际关系学院上学,生活富裕,向往着美国文化所代表的自由,最初是“花花公子”中的领头人。
但随着剧情发展,弗雷德的外交官爸爸告诉他,要想去美国,他必须抛弃现在“花花公子”的生活,抛弃心爱的姑娘贝蒂,去一个博士的女儿。
弗雷德为了去美国,答应了。
而这,也象征着弗雷德对爵士文化的坚持开始淡去。
而最后,弗雷德从美国回来,他已经完全和从前不一样了,同时也打破了梅尔斯对于美国的美好幻想。这是弗雷德的选择,也象征着大多数人在反抗过程中对于现实的妥协。而梅尔斯就象征着那些面对阻碍,始终坚持抗争的人。
还有,说句题外话,我真的觉得弗雷德的演员迷之像科林费斯。
第一张是弗雷德的扮演者:马克西姆·马特维耶夫
第二张是科林费斯
这部电影除了环境,风格,人物,情节,色调等方方面面完全不像印象中的俄罗斯电影。在真正的好莱坞大片越发追求特效的今天,这部色彩明艳活泼的俄罗斯电影却展示了好莱坞黄金时代的那种真实与感动。而且片中很多关于“花花公子”们玩乐的刻画,像极了美国1929年经济危机前美国的浮华年代。(具体参照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2013版)
希望看了这部电影,每个人都有勇气去做,去坚持自己的梦。
-The End-
编辑 | 周予同
一个人怎么树立威信又不得罪人?
前一段时间,公司刚上任的车间姜主任与员工老高,因打卡问题发生了争吵,并直接找到了办公室,希望办公室能做出个评判。
事情的起因经过是这样的:姜主任所在车间为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公司定下的产品产量要求,需要组织车间部分人员进行加班。老高因为技术好,产品加工经验丰富,也被安排到加班行列当中。有一天,员工老高找到了姜主任称,自己加班走得晚,忘记打卡了,想把头一天漏打的那一次给补上,以免影响加班费,月底考勤时还会影响满勤奖。如果不信的话,可以调监控查看。但在姜主任看来,漏打卡就是漏打卡,就需要接受相应的处罚。倘若漏打一次,补打一次,那以后谁还把打卡当回事儿,同时,姜主任更感觉,如果开了这个口子,个人的威信就受到了挑战,不利于日后的严抓细管。一边强调管理的严肃性,一边关注自身利益的维护,两人争执不下,便找到了办公室。后来,办公室调取了那天的监控,证实老高确实加班晚走忘记打卡了。但他们只能提供证明,至于漏打卡是否补签,决定权还在于车间主任能否签字上报。最终,姜主任坚持了自己的想法与做法,没有上报。带来的结果,便是在一定程度上树立了自己的权威,但却把员工老高给彻底得罪了,连续好几天,老高不玩活儿,搞得姜主任很是被动。从中能够看出,一边是能否树立个人威信,一边是是否得罪他人,做为一名管理者想两者兼顾确实很难。很多时候,威信的树立,往往都是建立在得罪他人的基础之上的。但一味地强调威信,很可能被孤立,而成为“孤家寡人”,可总是想着不得罪他人,又会成为“老好人”,没了原则与立场,最终,更是谁也不待见。那么,这样的所谓管理难题,是不是就没有解了呢?其实也未必完全如此。管理学当中有一著名定律,称之为喜欢定律。即,管理者不必和所有的下属都是朋友,没有人可以让所有的下属都喜欢他。同时,他也不可能喜欢所有人。但,这不妨碍你与他们和谐相处。这说明,管理者在树立个人威信时,不必过于患得患失,赢得大多数人员的支持,做到心服口服即可,那些不支持的人员,纵使心里不愿意,但面子上过得去,行动上能够遵照落实,足矣。讲到这儿,如何使得树立个人威信与不得罪人两者兼顾统一,形成最大限度的交集呢?建议管理者从4个方面入手:1. 成就他人当管理者的管理角度与利益取向均能指向为员工切身利益考虑的时候,最终很容易得到员工的支持,哪怕出现暂时的不解与得罪,但还是能回归到支持。个人曾在公司主抓过一段时间的全公司“5S”管理。在工作开展前调研的时候,发现每个车间都会多多少少存在用于方便员工换衣服就坐的制式长条凳子,如今,随着车间人数的变化,存在有些车间凳子不够用,有些车间凳子用不了的情况。为此,个人决定全公司统一调配方便员工入坐换衣服。一来,节省费用,二来,方便日后管理。此决定一下,那些凳子多的车间,立即讲出各种理由证明凳子的重要作用,有的还趁机藏了几只,总之,就是各种不情愿,尽管如此,个人还是将统一调配落实到底。事后证明,期间虽然遇到了一些阻力,但由于出发点是为大数人员工利益着想,还是得到了公司上下的肯定。尽管道路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这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侧面,涉及到更具体、更扎心的职务提拔、福利待遇、利益维护等等,倘若管理者始终抱着先人后己,为下属考虑的想法,去处理问题,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则会化不解为支持,变抵触为感动,继而赢得员工内心的尊敬,提升自己的威望。2.提前预警有句话,丑话说在前面,先小人后君子。说的是,做事之前,要先将不好的情况,不愿发生的事情讲在前面,一旦出现意外,也好使对方有个心理准备与应对策略。对于管理而言,管理者在公布计划、安排工作之前,对于可能出现的结果,特别是那些因工作失误的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前向下属打好招呼,解释清楚,以便让下属提前做好防范,并警告他们不要“违规”,倘若一旦触犯那只能自作自受。但有的管理者却对于可能发生的问题,事前不在乎,不提前讲到位,问题出现后,又左右埋怨到处追责,只会引起员工的抵触,让团队泄气。“没有不好的员工,只有不好的领导。”这句话,虽然有些绝对,但树好威信且又管好下属,很大程度上在于领导是否有先见之明,将该说的话说,说在前头,该做的动作,做在前面。3.借助制度借助制度管,是管理者提升威信且不得罪人的主要方式。倘若单纯用人管,往往是越管越乱,毕竟,不同的管理者,不同的管理风格,今天下属适应了,再换一个管理者,又懵了;凭借制度管,才能越管越好,有效避免因人的变化而出现管理不规范、随意化的问题。对此,如何真正尊重制度,用制度为个人的威信加分、增效显得尤为重要。一是做到公示。公示的制度才有约束力,否则,不如没有。企业拟定好了制度后,及时加以公示,让全体员工学习理解,牢记在心,形成共同遵守的氛围,则会使想“起刺”的员工失去了群众基础,实则就是为管理者实施管理、树立威信做好了铺垫。二是带头落实。落实很忌讳对己宽,对人严,这一点尤为关键。制度作为人们共同遵守的准则,它对管理者的要求远胜于针对普通员工。如果你不带头遵守,反而给自己不受约束的特权,不能以身作则,那么,不但制度随之形同虚设,而且,你在员工的心目中也很容易威信扫地。三是接受监督。将对人的管理通过监督做到公开、透明,管理者也自觉将自己放到制度里面,接受广大员工的监督,起到示范作用,那么,做为下属也必然会随之自觉加强对自己的约束,此时,管理者依照规章,按规办事,纵使严一些、狠一些,员工也容易接受。再好的制度也要靠落实而生威,再强的威信也要制度而树立,两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4.主动揽过最容易被下属瞧不起的领导,就是有功独揽,有错猛躲。立威且不得罪人,讲究的是既能有福同享,也能有难同当。假如员工真的犯了错,做为员工的上级,能够主动迎上去,将错误替他担下来,正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对此,哪位员工都会心生感激,对这样的领导死心塌地地追随,大大提升员工的忠诚度。由此,领导威信自然被树立起来。而用逃避责任的方式来做管理,不但管不住人,也做不好事,更立不住威。管理如同缝制一件衣服。如果你能把一件次品的责任揽过来,带领员工纠正过错,教会他们怎么才能把这些细节做好,不但不会降低自己的威信,反而会赢得那些优秀员工的认可。结语管理当中的立威与不得罪人,原本就是一对矛盾体,想立威就需严管理,而严管理则又得罪人,想要两者兼顾,就要重立威却不唯立威,慎得罪人却又不怕得罪人。用正确的方法,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就会得出满意的结论。@职路施语,20年职场人,20年真心话,为你解析职场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