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本站博客!登录后台查看权限
  • 如果您觉得本站非常有看点,那么赶紧使用Ctrl+D 收藏吧
  • 网站所有资源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删除!

cf招募新兵活动,士兵会有节省子弹的观念吗?

CF机器码 admin 2023-05-21 00:30 134 次浏览 0个评论
CF排位小号

cf招募新兵活动,士兵会有节省子弹的观念吗?

二战时,一个日军有三个子弹盒,前面有两个小的,各装30发,后面有一个大的,能装60发,两个小的由士兵自由分配,想打多少就打多少,后面的60发则需像小队长申请才能用

知道为什么吗?虽然军队的子弹是无限量供应的,但是作为一个经验的老兵,永远不会把自己的子弹一上来就哒哒哒完

cf招募新兵活动,士兵会有节省子弹的观念吗?

现在的人都被FPS游戏给带坏了,总觉得子弹是越多越好,完全不用给自己省着点打,看到敌人就是火力覆盖,打得对方连头都冒不起来,这样才能更好的保住自己的命

我告诉你,你错了,错的很离谱,你的子弹消耗的越快,那你保命的机会就越小,其实在现实中,军队只有在一种情况下才不会节约子弹,那就是被偷袭埋伏的情况下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建立起火力点,让对方不敢轻易跟你交战,从而找到机会撤退,不然在其他情况下,对于子弹都是能省就省的

一般来说一个步兵也就带4-6个弹夹左右,一个弹夹30发,算起来大概有个120-180发子弹,再多就带不动了,因为在战场上不可能只带子弹的,还有其他很多东西要带

如果不是被埋伏偷袭了,士兵大多数都是点射比较多,绝对不会是按住扳机不松手,火力扫射是在面对被大量敌人包围了才会用的一种方式

有人做过测试,火力扫射的命中率只有不到20%,而精确点射的命中率能做到60%,只要不是被包围了,士兵大多数都会选择点射这种方式的

一个冲锋枪弹夹三秒就能打完,一个步枪弹夹也只需要五秒,你200发不到的子弹,如果你一下子全打完,那你下面用什么?在真实战斗中,你知道战争什么时候能结束?

我知道可能会有人说二战时两千发子弹才打死一个人,但是你知不道这是所有子弹的总和?

包括了步枪,冲锋枪,手枪,机枪等等之类的,我们都知道尤其是机枪这种枪就不是用来消灭敌人的,完全就是作为一个火力输出枪来用的

它最大的作用就是压制敌人的,并不是消灭敌人,所以随便用个几千发子弹真的很正常,反正对着敌人的阵地一顿扫就是了,要的就是火力支援

即使是后勤最豪华的美军,在士兵手册中也教了要如何学会节约子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任务的完成,不会因为补给不足而影响作战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不能多带点子弹呢?

你可能不知道子弹有多重,一颗7.62的步枪子弹大概有16克重,一个弹夹30发大约有一斤重,六个弹夹就有六斤了,你觉得你能带多少?

带个五十个弹夹?别逗了,在实战中,最讲究的就是灵活性,你的身体灵活性被限制了,那么死的第一个就是你,子弹越多负担就越重

所以别再觉得在战场上,一来就是哒哒哒的,一般都是哒~哒哒~哒,点射才是军队最常用的射击方式,毕竟谁也不知道战斗还有多久结束,多一颗子弹就多一次保命的机会……

如何判断美国军衔的高低?

众所周知:谈起军衔这个东西,是现代世界各国军队中用以区分军人军阶高低的标志,所以军衔就在军人穿着的军服中有着不可替代的识别作用。据大可观天下了解,现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会给自己国家的军队军人授予相应的军衔,用来承认军人的荣誉和区分军人的等级。世界各国中,尤其是美军的军衔设计十分精美专业,制作非常精良优美,堪称世界各国军队军衔中的精品之作,也是世界各国制定军衔的典范。

美军中的华裔士兵

只不过和中国军衔所不同的是:我们中国军队官兵的军衔比较好区分,容易识别,军人级别高低直接可以根据所穿着装上星和杠的多少来分辨,简单容易识别是中国军衔最大的特点,大可观天下将在文章末尾进行展示解读。而相比之下美国军人的军衔就比较难辨认了,如果要是不知道美国人的历史文化底蕴,大家很可能将美国军人军阶的高低弄乱套。下面大可观天下就带大家来看看美国军人的军衔有什么特点,到底该怎么区分才是正确的呢?

我估计大家大部分人都喜欢看美国好莱坞大片,尤其是战争片,像是有部战争电影叫《兄弟连》,就反映过这样一个二战美军事实,一支美军空降部队从运输机上跳伞落地以后被德军打散了,一个连队和上级失去了联落,临时决定由中尉副连长指挥作战。后来他们这些人在路上遇到两个美军,其中一个是上尉军衔。于是呢这个中尉副连长就要按照军衔高低制度,直接把指挥权移交给这个上尉来指挥,但是这个上尉表示自己的并不是这个连的长官,不一定有他指挥的好,因此他婉拒了这个中尉的建议。这样指挥权仍应由这个连队中军衔最高的中尉副连长来指挥。这件事就反映了军衔在美军中重要性和上下级关系的服从性。

《兄弟连》剧照

大家都知道,作为地球上最强大的军事武装力量——美国现役军队包括:陆军、海军、空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美国军衔比中国军衔多了准尉和准将一级的军衔,这个准尉是在军官和士官之间,相当于中国军队以前的副排长。大体来说美军军官的军衔比较好区分,标识都是一样的。但是,美国士兵军衔就不好区分了,各军兵种之间是有区别的。

朝鲜战争中美军华裔士兵,给我军造成巨大损失!

美国军队现行军衔可分为:将官有5星上将(只在战时授予相当于我国的元帅)、4星上将、3星中将、2星少将、1星准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准尉分为:5级、4级、3级、2级、1级。

军士长:1级、2级、3级。军士:上士、参谋军士、中士、下士。士兵:1等兵、2等兵、新兵(海军3等兵)。

首先大可观天下要说的是美国历史上最高的军衔为特级上将,但是据了解只授予过“美国之父”华盛顿。它的标志是:五颗金星环绕一颗大银星。也就是美国军队历史上最高军衔“六星上将”。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法令,特意将美国开国元勋、“美利坚合众国之父”华盛顿提升为“六星上将”,使其高于任何其它美国的将军,并明文规定只有华盛顿一人独享此殊荣。到后来不知为何,又加上了潘兴的“陆军特级上将”以及乔治·杜威的“海军特级上将”。

美国六星上将

大家都知道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参战的各国都为那些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们授予各种军衔,如元帅军衔。例如,我国在1955年首次为全国军队大授衔的时候,便授予了朱德,彭德怀,林彪等十位高级将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但是人家特立独行的美国人在美国两百多年的建国历史上就是没有设立元帅这一军衔。

共和国十大元帅

和其他国家一样的是,美军授予军人的军衔和其在军队担任的职务也是相匹配的。比如说美军上将军衔一般只授予军兵种最高军事长官。只不过不同于我国国情的是美国国防部长历来都是由文职官员担任的,必须由总统直接任命,因此呢,美国的国防部长是不授衔的。

美军内部上下等级非常森严,下级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他们以此来保证军队的日常管理和作战执行力的需求。这样就必须明确各级指挥官军衔的高低。辨认起来是这样的,将军肩章饰五角银星,准将至五星上将依次为1~5枚。肩章的底色为草绿。这个五星上将是美国二战时期的最高军衔,等同于苏联和中国等国家的元帅军衔,美国曾授予过众多二战美国的名将,例如:欧洲战场的最高长官艾森豪威尔、尼米兹、太平洋战场的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等等。具体标志是五颗环绕的银星。

和平时期,四星上将就是美国现役的最高军衔。一般只会授予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以及美国各兵种的最高长官,例如各战区司令,参谋长。具体标志是四颗银星。

三星上将相当于中将,略低于四星上将。大家要注意一点,美国人的中将是三颗银星,而我国中将标志是金枝加上两颗金星,在级别上是对等的。美军中将一般会授予各军种的副参谋长和各军的军长、舰队司令以及战区的副司令等等。

二星上将相当于我国少将,人家美国的少将军衔是低于中将,但高于准将还和我国的少将同级,但是不同的是,美国的少将是有两颗将星的。这个二星上将一般会在军种担任师长级别。像是美军陆军的师长和海军的航空母舰特混部队司令均为少将军衔,标志是两颗银色星徽。其下属的副师长和独立旅旅长为准将,标志是一颗银色星徽。为什么美军的将官都用银星标志呢?据说是象征着星星在苍穹闪耀的意思。

美国军队的准将级别介于少将和上校之间,标志是一颗将星。比较有意思的是我国军队并没有准将这一级别,当中美两国军事外交搞接待时,我国大多以大校级别对应美军的准将。

说到上校军衔,因为美军军衔里没有大校这一级别,校级里,上校是最高校官,一般会在陆军里担任团长职务。这倒是和我国两杠三星的上校是同级的。它的具体标志是:肩章上有一只美国国鸟白头鹰。像什么美军的陆军团长,空军联队长,海军的舰长均为上校军衔,标志是象征美国的银色雄鹰。这个美军校级军官的标志,据了解是象征着雄鹰翱翔蓝天,树木枝叶茂盛的意思。

美军的中校低于上校但高于少校。在陆军中一般担任副团长的职务。标志是一片银色树叶,切记是银色的。还有就是美军海军陆战队的营长和海军的舰艇中队长均为中校军衔。

美军的少校虽然低于中校,但是他们长的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有一点不同,少校是金色的树叶。像是什么陆军副营长和舰艇分队长均为少校军衔。这点在我们中国很容易把美军少校和中校弄混,因为我们中国人普遍认为为金色比银色更显得高贵些。

美军的上尉是两个相连的银色竖杠杠,一般情况下会在陆军中担任连长职位。大家都看过好莱坞战争大片《拯救大兵瑞恩》里的米勒上尉,他的头盔上就很明显印着他的上尉军衔。所以美国陆军各连的连长为上尉,标志是两条相连的银色横条,乍一看就像一个汉字——口。那为什么美国尉官军衔用横条代表呢?据了解含义是树干连着大地,象征基层军官在美军中的重要性。

下面的副连长为中尉,标志是一条银色竖杠,和我国中尉级别一样,都是军种副连级别的主要军衔。

但是排长为少尉,大家又要注意了,少尉和中尉也是一模一样的,不同的是少尉的竖杠是金色的,一般在军中担任排职干部。

美军准尉,尉官,校官和将官会根据各自服装的种类,在肩章或衬衣右衣领(将官在衣领两端)、船形帽左侧、头盔正面和野战服大檐帽上佩戴各种符号。准尉肩章饰银色长方形图案,上镶1~4枚黑色方块,用来区分一至四级准尉。少、中尉肩章饰长方形图案。少、中校肩章饰为树叶,少校金色,中校银色,上校肩章饰为银鹰,你学会了吗?

美国军队的新兵没有标志。二等兵和军士的标志符号佩戴在两袖和头盔上,等级用金色角线和弧线来区分。二等兵角线1条,一等兵角线、弧线各1条,下士角线2条,中士角线3条,上士角线3条、弧线1条。三级军士长角线3条、弧线2条;二级军士长角线、弧线各3条;一级军士长角线、弧线各3条,中间镶五星1枚。

众所周知,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存在的超级大国,拥有现役总兵力达到137万(其中陆军47.17万,海军37万,空军35.3万,文职人员7万,海岸警卫队3.62万)和预备役人员90万,其军事综合实力世界第一,在军事装备无论是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领先世界各国。正因如此,到现在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哪个国家能只凭自己的军事实力与之匹敌的。下面为美国海岸警卫队军衔图解:

下面为美国陆军军衔图解:

下面是美国空军军衔的图解:

下面是美国海军的军衔图解:

下面是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军衔的图解:

抛砖引玉,说完了美军的军衔,聊聊我国的军衔是什么样的吧!根据我军颁发的《深化士官制度改革方案》,我国在全军和武警部队都施行了新的军衔制度。尤其是士官军衔由现行6个衔级调整为7个衔级,称谓由低至高分别为:下士、中士、上士、四级军士长、三级军士长、二级军士长、一级军士长。

此图为我军军衔一览表

我军的上将军衔对应的职务有:一、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总参谋长、总政主任的编制军衔。二、正大军区职的主要军衔。三、副大军区职的辅助军衔。中将军衔对应的职务有:副大军区职的主要军衔,正大军区职、正军职的辅助军衔少将军衔对应的职务有:正军职、副军职的主要军衔,副大军区职、正师职的辅助军衔大校军衔对应的职务:正师职的主要军衔,副军职,副师职的辅助军衔上校军衔对应的职务有:副师职、正团职的主要军衔中校军衔对应的职务有:副团职的主要军衔,正团职、正营职的辅助军衔少校军衔对应的职务有:正营职的主要军衔,副团职、副营职的辅助军衔。上尉军衔对应的职务有:副营职、正连职的主要军衔,副连职的辅助军衔中尉军衔对应的职务有:副连职的主要军衔;正连职、排职的辅助军衔。少尉军衔对应的职务有:排职的主要军衔陆军、海军、空军部队对士官和士兵级别的划分:一,高级士官:六级士官、五级士官。二,中级士官:四级士官、三级士官。三,初级士官:二级士官、一级士官。四,兵:上等兵、列兵。下面是大家容易弄混的文职干部和学员肩章,我特意整理出来的,给大家收藏的!

这是解放军陆军特殊军衔——文职干部, 陆军文职干部技术三级肩章

这是陆军文职干部肩章, 还是软肩章。

这是解放军陆军的另一个特殊军衔——学员 ,陆军学员肩章和软肩章

我是大可观天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欢迎大家评论,收藏,转发及关注!

如何全面评价崇祯皇帝?

一句话定论:崇祯是最像明君的昏君。

崇祯皇帝是正史记载中的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他的手上,朱元璋建立起来的大明江山在内忧外患的双重打击之下,被李自成实施了突然死亡法,首都北京被攻破,为国家操劳十七年的崇祯皇帝也被逼上了吊,此后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李自成被击败,而清朝也逐渐统治了中国。

崇祯虽是亡国之君,但是民间对其评价却与一般的亡国之君不同,民间普遍认为崇祯皇帝勤政爱民,为了挽救不断衰败的大明朝倾尽全力,但是无奈他的爷爷和哥哥两个人给他留下了一个被折腾和掏空的烂摊子,崇祯皇帝想挽救大明朝但是无能为力。

这个评价有一点的道理,但是却也并不完全正确,明朝的败亡崇祯肯定要负很大的责任,但是他肯定不是一个无道之君,他是一位有手段的皇帝,从他登基时的几个小故事就可以看出来他的手段。

天启七年,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突然病重,到了这年的八月十八日已经病得十分严重了,年仅23岁的天启皇帝已经到了开始考虑后事的地步了。在大臣们的坚持之下,魏忠贤提出的垂帘听政的建议被否决,而明熹宗没有子嗣,所以只能兄终弟及,而信王朱由检则是唯一人选。天启皇帝父亲光宗皇帝只有两个儿子成人,天启死后,只剩下信王朱由检了,而且朱由检还在京城,并没有到外地去就藩。

而魏忠贤为了抢占先机,在天启皇帝驾崩之后,不等其他大臣行动,就率先通过信王府的内应邀请信王进宫,而得知皇帝哥哥去世的信王朱由检知道此去必然十分凶险,因为他也摸不清楚魏忠贤到底是怎么想的,他是真心实意拥戴自己继位呢?还是想趁机置自己于死地,好继续把持朝政呢?

摸不清楚情况的朱由检只得孤身进宫,但是他并非毫无准备,在进宫之前,他准备了一些干粮藏在袖子之中(王心危甚,袖食物以入),因为信王在宫内毫无根基,而魏忠贤则一手遮天,如果魏忠贤想要谋害信王,在饭菜茶水里面下点毒,那将是易如反掌,所以聪明的信王自己带了一点干粮,不吃不喝,你总不敢把我砍死勒死吧。

当然,即使如此,信王还不敢完全放心,毕竟魏忠贤是个太监,谁知道他是不是变态呢?如果他不计后果地杀掉自己,没做成皇帝倒无所谓,命只有一条。所以,信王一个人在宫中枯坐,等待天亮的时候,他又做了一件事情。他看到有一个太监带着一把剑路过,信王就叫住这个太监,并假装要看他的剑,于是将剑留在自己手中,太监也不敢向信王索要,所以崇祯就有了这把剑作为防身武器。

但是仅仅如此,还是不够,毕竟宫内都是魏公公的人,就算崇祯是武林高手,恐怕一个人一把剑也抵挡不住这么多人,所以崇祯又生一计,他命人赏赐宫中的太监,以慰劳他们如此辛苦的巡逻宫中。侍卫们被集中到一起吃喝赏赐,这样崇祯就有人作伴了,毕竟没有人敢在如此大庭广众之下公然将皇位继承人杀害吧。

就这样,崇祯皇帝度过了这个最危险的一个晚上,并且在第二天早上(天启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正式即位,改第二年为崇祯元年,朱由检就从信王正式成为了崇祯皇帝。

逼死魏忠贤

崇祯登基后,魏忠贤失去了靠山天启皇帝的庇护,他的心里隐隐觉得不安,但是让他始料未及的是崇祯皇帝下手比他预计得要早了一点,崇祯皇帝在处理魏忠贤一事上显得很有手段,隐隐有明君之风。

崇祯先从魏忠贤集团的外围入手,就像挖掉一颗大树之前先挖掉它下面的泥土,崇祯皇帝登基一个月之后就将魏忠贤的对食、天启皇帝的乳母客氏赶出宫去,“九月时,命奉圣夫人客氏出外宅”,这样魏忠贤在宫内就失去了一个得力助手。

接下来倒霉的是魏的爪牙陆万龄、崔呈秀等人。在魏忠贤如日中天时谄媚魏的监生陆万龄,遭人弹劾后被崇祯皇帝下旨打入大狱;而魏忠贤在军方的代表,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崔呈秀则被崇祯皇帝下诏查办,崔呈秀畏罪自杀而死。

在魏忠贤的爪牙慢慢被拔掉之后,崇祯皇帝准备开始对魏忠贤下手了。天启八年(1627年)十月二十五日,此时距离崇祯皇帝登基才刚刚两个月,吏部主事钱元悫上疏弹劾魏忠贤,在钱的奏疏中,钱将魏忠贤与历史上的权奸们——王莽、梁冀、赵高、桓温等人相提并论,指出魏的狼子野心,但是此时崇祯并没有轻举妄动,只说知道了,但是无疑已经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魏和魏的党羽都已经开始恐慌了。

第二天,十月二十六日,嘉兴县贡生钱嘉征参魏忠贤十条大罪,并帝、蔑后、弄兵、无君、克剥、无圣、滥爵、滥冒武功、建生祠、通关节。这十条大罪每一条都切中魏忠贤的要害,尤其前几条每一条都可以要了魏忠贤的命。魏忠贤得知后向崇祯皇帝哭诉,崇祯命人一一宣读,听完之后魏忠贤觉得大势已去,从无人敢参他,到两天之内连续两道奏疏弹劾,要说没有准备都没有人相信。

十一月,魏忠贤再也支撑不下去了,于是上疏辞去司礼监和东厂太监的职务,而崇祯则顺势接受并批准其退休,而之后魏忠贤又上疏辞去爵位,并将田宅等财物上交,但是树倒猢狲散,失势的魏忠贤马上受到了更多的弹劾。

随着魏的罪责不断被揭发,崇祯皇帝越来越震怒,罪责将其发配到凤阳皇陵让其为朱元璋的祖宗看守皇陵,但是被发配的魏忠贤却仍然十分嚣张,他装了四十箱珍宝,还带领这豢养的几百个家丁,一路护送前往凤阳,根本不像一个被发配的犯人,而向是一个搬家的富豪。

得知消息之后的崇祯皇帝愈发的震怒,于是下旨将其捉拿回京。兵部接到旨意后,立即派人前去追赶已经出京的魏忠贤,最终在河北省阜城县追上魏忠贤。而在之前魏忠贤已经得到密报,知道崇祯皇帝已经派人前来捉拿他,知道自己无处可逃的魏忠贤只得选择上吊自杀,一代权阉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崇祯皇帝虽然是亡国之君,性格上有着优柔寡断和急躁的缺陷,但是在继位之初处理魏忠贤的事情中却表现出了一个明君的智慧,眼看大明中兴有望。

与清朝和谈

明朝并非亡于流贼,也非亡于满清,而是亡在与流贼和满清的两面作战。两面都不妥协,往往导致这样的局面——流贼被官军打得奄奄一息之时,满洲吃紧了,必须从“剿贼”前线抽调大军,导致流贼死灰复燃;或者是辽东刚刚打败清朝,想要巩固阵地、收复失地之时,流贼势头又起来了,需要抽调辽东守军去镇压。

总之,崇祯皇帝和他的重臣们忙着拆东墙补西墙,最后东西两边的墙都倒了。其实,原本崇祯是有机会摆脱两面作战的境地的。

在陈新甲做兵部尚书时,曾经秘密派遣使者与清朝商议和谈。陈新甲是举人出身,没能考上进士,但是他凭借自己的能力在辽东抗清时崭露头角,最终以举人之身当上兵部尚书。其实当时兵部尚书是所有人最不想当的官,因为太难当了,整天就是考虑那些打仗的事情,而且那几年明朝总是打败仗,打了败仗兵部尚书就得背黑锅。然而,陈新甲有这个背锅的勇气,就这份勇气也是实属难得,可见他对大明、对崇祯皇帝忠心耿耿。

虽然陈新甲有点小才,但是面对崇祯年间的那种糜烂的局面,也无能为力。于是,陈新甲想到了一个主意,就是与清朝和谈,先稳住清朝,把国内的流贼剿灭,然后再积攒力量与清朝决战。想法是很正确的,但是政治上是不正确的。尤其在明朝,那些朝廷上的“正人君子”知道你要与清朝这样的“叛臣逆子”和谈,还不得喷死你,反正他们站着说话腰不疼。

崇祯皇帝害怕舆论的压力,但是他知道与清朝和议不失为一个办法,但是他又不便出面宣布进行和谈。当陈新甲透露和谈的想法给崇祯皇帝的时候,崇祯不置可否,其实是默认了陈新甲的想法,而且在之后多次要求陈新甲对此事保密。

于是,陈新甲就秘密的去筹划与清朝和谈,通过密使、书信等遥控整个事情的进展。这个时候,北京的言官们似乎注意到了这个动向,但是苦于手上没有证据,不便发难。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终于让等待了很久的言官们抓住了把柄。

负责和谈的下属写了一份关于和议进展的报告给陈新甲,陈新甲在家中看完之后就随手放在了茶几上,不曾想被书童当做一般的文件分发出去,交给各省驻京办事处传抄,于是原本秘密进行的和谈一事泄露了,苦于没有把柄的言官们如获至宝,群起而攻之,弹劾陈新甲通敌。

死要面子的崇祯皇帝不想承认此事经过他的默许,于是决定让陈新甲背这个锅,结果陈新甲被斩首,与满清的和议也随之终止。

崇祯是有机会摆脱两面作战的困境的,然而因为舆论对所谓“气节”的执念,导致了局势的不可收拾,导致中华文明又一次沦陷于游牧民族之手,导致了中华文明的退步。

最后的春节

崇祯十七年元旦,在崇祯皇帝最后一个的春节朝会中,发生了令人寒心的一幕——崇祯皇帝早早来到大殿之中,却发现大臣们都还没有到,几个小时之后才等到了前来上朝的大臣们。

据史料记载,1644年元旦,崇祯皇帝来到朝堂之上,看到一个锦衣卫首领立于堂下,但是却没有看到文武百官的身影。这时,集合百官的钟声已经停了,却仍然没有官员到场,锦衣卫首领只好出来打了个圆场,说道:“群臣没有听到钟鼓声,可能以为皇上还没有驾到,所以来晚了。请皇上下令再次鸣钟,并打开东西大门,这样百官听到了钟声,肯定会尽快赶来。”

但是,又鸣钟了很长时间,还是不见大臣赶到,于是崇祯打算先去拜祭太庙,然后再回来接受百官朝拜。于是就令有司准备车驾,但是由于驾车和仪仗所需马匹超过百余,一时间无法凑齐,于是将长安门外供百官骑乘的马匹赶近宫来临时凑数,就在准备妥当、准备出发之际,司礼监太监启奏皇帝,认为外面的马匹没有经过训练,万一出事伤到了皇帝可是件大事,于是不能成行,崇祯皇帝再次来到大殿等候群臣。

过了一段时间,姗姗来迟的百官们终于陆续到来,就这样在皇帝的注视之下,百官们只好纷纷低着头,在队列之中绕来绕去按此排班。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次元旦朝会,皇帝干等大臣们数个小时,最终仪式草草完事。不知道向来以严格、自律著称的崇祯皇帝面对此情此景,当时的心情是何等的悲凉。

迁都

明朝灭亡至今,虽然很多人都感慨崇祯皇帝的“君王死社稷”,但是更多的人则希望崇祯皇帝能够迁都南京,大家都认为如果南迁,明清易代的历史也许就会被重写。因为明朝有着不同于其他朝代的双首都制,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迁都的争论,从北京迁都到南京的争论至少出现过两次。

一次,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崇祯朝时期,面对李自成和满清的双重压力的崇祯皇帝是否应该迁都;另一次,则是土木堡之变时,明英宗被俘,留守北京的大臣们对于是否应当迁都的争论。

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记载了崇祯皇帝最后一次考虑南迁的过程。崇祯十七年(1644年,就是李自成进北京的这一年)正月初三,崇祯皇帝在德政殿召见左中允李明睿,李明睿是天启年间的进士,左都御史李邦华和总督吕大器将其举荐给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在召对中询问其御敌良策,李明睿请崇祯屏退左右,走进御案之前,小声的向崇祯皇帝建议:“臣最近听到贼寇气焰越来越嚣张,已经渐渐逼近京城附近,现在唯有南迁可以缓眼前之急。”崇祯皇帝听了之后,说:“这件事情十分重要,可不敢乱说。”过了一会,又问道:“不知道天意如何?”李明睿答道:“天意难测,还是要靠皇上圣心独断,否则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啊。”

一般大臣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是不敢随便提出南迁的建议的,而李明睿则不顾自身利益提出了南迁的建议,眼见如此忠心之臣子,崇祯皇帝也不由得将自己的心声托盘而出,崇祯皇帝对李明睿说:“南迁这件事情,我早就想做了,但是没人愿意帮我,所以才拖到了今天。你的想法和朕不谋而合,但是外臣都不愿意南迁,该怎么办呢?这件事情十分重大,你千万不可外泄,否则定要治你重罪。”之后君臣二人相谈甚欢,崇祯皇帝还给李明睿赐宴,可见崇祯皇帝对于李明睿提出的南迁主张十分赞同。

二月初八日,李自成攻克太原,北京西边已无险可守,情势越发危急,李明睿又上疏劝皇上南迁,崇祯皇帝十分赞同,于是将李明睿的奏疏下发各部讨论。然而奏疏发出去之后,百官哗然,有些道貌岸然、死读书的伪君子跳出来反对迁都,其中以兵科给事中光时亨为首,他将主张南迁之意斥为邪说,还上疏参了李明睿一本,说:“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人心!”

但是光时亨此举无疑是拍到了马蹄子上,他可能并不知道崇祯皇帝也是主张南迁的,于是崇祯大为恼火,气得破口大骂:“光时亨阻止我南迁,本应处斩,但是姑且饶了他这一次。”虽然崇祯皇帝大发脾气要斩了阻止他的光时亨,但是他在关键的时刻又不够强势,于是南迁之事经过这一闹,又不了了之了。

三月初一,李自成大军进入京郊,京师人心惶惶,前兵部尚书张国维等人建言,建议请太子到南京监国,并择重臣辅佐太子,这也不失为迁都的一个变种,但是可能考虑到太子南迁之后会对自己的权威形成影响,崇祯皇帝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

三月初三日,东阁大学士李建泰上书,再次建议崇祯皇帝南迁,并愿奉太子先行。前几日建议迁都的李邦华等人也愿意护送太子先行南下,崇祯皇帝再次重申了其“君王死社稷”的决心。而奉太子南迁的建议,则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反对者是还是光时亨。

他给提议南迁者扣的帽子是“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他把太子比作当年自立为帝的唐肃宗,将崇祯比作后来的唐玄宗,而提议太子南迁的官员则是心怀鬼胎,想要架空崇祯皇帝,此话一出,谁还敢再坚持南迁?于是,南迁一事遂成定局,崇祯皇帝和太子都丧失了南迁的最后一次机会。

这一幕在明代的朝堂上似曾相识,那已经是快200年前的事情了,1449年明英宗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抵御入侵的瓦剌大军,却在土木堡被瓦剌包围,明英宗做了瓦剌的俘虏。大明朝群龙无首,留守北京的大臣们商议是战是守,一个叫徐珵的官员提议迁都南京,避其锋芒,被主持会议的兵部左侍郎于谦呵斥,“言南迁者,可斩也。京师天下根本,一动则大事去矣,独不见宋南渡事乎!”

于谦一句话,坚定了监国郕王(也就是后来的景泰帝)的抵抗决心,最终在于谦的主持下,明朝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随着瓦剌的撤退,迁都南京的建议被扔进了垃圾堆,同时被扔进垃圾堆的还有迁都的提议者徐珵,在景泰朝一直不受待见,直到他改名为徐有贞。

同样是建议迁都南京,为何徐有贞被认为是懦弱避敌,而李邦华、李建泰等人却被认为是审时度势呢?光时亨和于谦同样都是南迁的反对者,为什么光时亨却没能像于谦那样挽救大明王朝呢?

原因很简单,崇祯时期的大明朝在万历、天启的折腾之下,内忧外患了几十年了,再加上崇祯皇帝没有方向和方法的努力,大明王朝已经病入膏肓,北方已经是不得不舍弃的国土了,这个时候实施截肢手术也许还能救江南半壁,而200年前的土木堡之变,则是一次突然的晕厥,帝国的四肢和躯体都是健康的,在于谦的抢救之下,又很快苏醒了,既然醒了,又何必截肢呢?

最后一夜

众所周知,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李自成农民军攻克北京,崇祯走投无路之下,和贴身太监王承恩自缢煤山。那么,从听闻城破到最后自缢,崇祯到底在想什么又做了什么呢?

三月十七日,农民起义军围攻京城。十八日晚,崇祯与贴身太监王承恩登上煤山,远望着城外烽火连天的场面,徘徊许久回到了乾清宫。回宫后他写下诏书,命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并辅助太子朱慈烺。然后他召见了周皇后和袁贵妃,和她们痛饮数杯后,他哀叹道:“苦我民尔!”

周贵妃对周皇后说:“大事去矣。”皇后和妃子们都忍不住流泪,宫人们围着他们也开始哭泣,崇祯让他们各自谋生去。周皇后“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边磕头边哭着说:“妾跟从皇上有十八年了,皇上从来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

崇祯安慰了痛哭流涕的太子和永王、定王,并命令太监将他们分别送往外戚家避藏。再三叮嘱太子和永王、定王后,他让周皇后出去,周皇后回到了坤宁宫后自缢而死。

崇祯随后又召来十五岁的长平公主,公主号啕大哭。崇祯哀叹道:“你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说完左袖掩面,右手拔出刀来砍断了她的左臂,可怜的公主便昏死了过去。同时也挥剑刺死了年仅六岁的昭仁公主。宫中顿时传得沸沸扬扬,惊呼皇上动刀了。崇祯来到了西宫,命令袁贵妃自尽。于是袁贵妃只能悬梁自尽,不料,绳带断裂,遂堕地昏去,许久后才苏醒。崇祯见状,便拔剑对她乱砍了几剑,所幸未伤及要害。

然后崇祯手执三眼铳与数十名拿着斧子的太监骑马出东华门,被乱箭所阻,再跑到齐化门,然而守门的人以为是内变,炮矢相向之下,他们不得不向南奔去。他们从胡同绕出城上,望见正阳门城墙上挂上了白灯笼,白灯笼从一到三悬挂,表明情况危急,大势已去。后转向安定门,然而守门的人已经逃跑了,大门深锁,太监用利斧也无法劈开。

这时候天快亮了,他们无奈地回到了皇宫。最终崇祯帝与贴身太监王承恩再次登上煤山,临终前,崇祯说:“朕迩德藐功,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而无面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无伤百姓一人。”可见,崇祯在临死之前都认为这绝非自己的过错,而是诸位大臣的辅佐不力。

谥号

古代皇帝死后一般都会有谥号,还有很多皇帝有庙号。庙号是指皇帝驾崩之后,被供于庙中祭祀时所称呼的名号,比如太祖、太宗、高宗等等,在隋唐之前一般只有那些有重大功绩的皇帝才有资格有庙号,隋唐之后庙号泛滥,只要是皇帝基本都要庙号,可以认为是被滥用的溢美之词。

崇祯皇帝是正史所载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这也是被大多数人所承认的历史,按说崇祯皇帝作为一个亡国之君,没有什么功绩可言,但是他却拥有着诸多的庙号,也是一大奇观。我们就来一一评点一下各个庙号的来历。

一、怀宗 清朝 顺治元年(1644年)

崇祯十七年,吴三桂联合摄政王多尔衮率领的清兵在山海关大败李自成,李自成随后返京西逃。五月初三日,多尔衮率清军携崇祯太子入北京城,北京居民看到清兵入关,大惧。为了安抚民心,入城之后的多尔衮命令建庙祭祀崇祯皇帝,于是命明朝大臣为崇祯皇帝议立庙号。李明睿被任命为礼部左侍郎,负责庙号事宜,但是李明睿不想为清廷效命,坚决不从。多尔衮对其说:“初六即祀皇帝,怎可无神主名?”无奈之下,李明睿等人只得为崇祯皇帝议立庙号。最终,清廷谥崇祯皇帝为怀宗端皇帝,周皇后为烈皇后,安奉神主于庙供臣民祭祀。

二、思宗 南明 崇祯十七年(1644年)

崇祯皇帝死后,明朝残余政权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登基,史称弘光帝,这是一个不思进取的政权,为期一年多就宣告倒台,于1645年5月被清军攻破南京,弘光政权倒台。

弘光帝五月正式登基,六月份议立崇祯皇帝谥号和庙号,据《南渡录》记载,上崇祯皇帝谥号“绍天绎道刚明恪俭揆文奋武敦仁懋孝烈皇帝”,庙号思宗。这也是现在用得最多的一个庙号,最被人熟悉的一个庙号了。

三、毅宗 南明 弘光元年(1645年)

到1645年二月,南明官员觉得思宗这个庙号有点问题,虽然“思”字是不错,但是关键是历史上有人用过了,用过也就罢了,关键是用过思宗的这位是蜀汉后主刘禅,是晋朝人给刘禅上的谥号。南明人认为刘禅是亡国之君,而且比较昏庸,而南明则不认为崇祯皇帝是亡国之君,所以认为崇祯皇帝用思宗这个庙号不太合适。

于是,又重新议立庙号。弘光元年(1645年)二月二十三日,上谕改崇祯皇帝庙号为“毅宗”。

四、威宗 南明 隆武帝所上(1645~1646年)

1645年五月弘光帝被俘,弘光政权倒台。此时,南下福建的唐王朱聿键被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等人拥立,在福建登基称帝,史称隆武帝。隆武帝出身疏藩,但是却是一位胸怀大志的帝王,意图恢复大明,但是无奈受制于郑芝龙等军阀的掣肘,一直无所作为,1646年,清军攻入福建,隆武政权倒台。

隆武帝登基之后,将崇祯皇帝的庙号改为“威宗”。

如今,崇祯皇帝最为人所知的庙号是思宗,这是南明弘光朝廷所上的庙号,但是迄今为止,南明的几个小朝廷并未被官方史书所承认,我们所学的历史,明朝到崇祯皇帝即止。想来也是一种讽刺,我们用着思宗的庙号,却不承认为崇祯皇帝上“思宗”庙号的南明朝廷。

盖棺定论

后人在评论崇祯皇帝时,有一种论调特别受人尊崇,那就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很多人都认为崇祯皇帝勤勉有加,为病入膏肓的大明拼命续命,并没有历史上那些亡国之君的荒淫腐败之相,仿佛一切的错都是崇祯朝的大臣们的,但是真的是这样吗?

要我说,崇祯皇帝要为大明王朝灭亡负很大的责任,他就是亡国之君。

其实大明王朝在崇祯的手上并不是非亡不可,崇祯面对的问题主要是两个,一是西北地区的“流贼”,就是我们历史教科书上说的农民起义军队,李自成、张献忠等,二是来自东北地区不断壮大的后金(清朝)。崇祯皇帝同时面对着这两大强有力的对手,拆东墙补西墙,最终两边都没堵上。

但是,在崇祯年间,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吗?其实,至少有两次机会,崇祯皇帝可以挽回局面,或者至少可以为大明王朝再争取几十年时间。

第一次是1642年,大明王朝同时面对农民军和满清内外交困已久,不堪重负的兵部尚书陈新甲派遣使者与清朝议和,后此时被崇祯皇帝知道,召见陈新甲,之后崇祯皇帝默许陈新甲与清方议和,其实这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当时虽然清朝已经在东北占据了有利的地位,关外几乎已经全部丧失,但是皇太极并没有入主中原的想法,而且皇太极终其一生也未能正面突破山海关。

如果能以山海关为界,先与清廷议和,平定内乱后休养生息,再与皇太极一争高下,关外之地失而复得也未可知。即使不能收复关外之地,但是至少能力保关内不遭受满清铁骑的践踏,不致使华夏民族衣冠沦丧。

可惜,最终秘密和谈的消息被言官们得知,言官们纷纷上书弹劾陈新甲,爱面子的崇祯皇帝只好把所有的罪责都推给陈新甲,最终和谈也不了了之,崇祯皇帝只得继续两面作战。

第二次是1644年,李自成在陕西西安称帝,并率大军一路东征,一路上势如破竹,李自成一月份从西安出发,三月份就打到了北京城下。其实,这一段时间,崇祯完全有时间进行转移,崇祯皇帝可以迁都到南京,明朝有个先天优势,明朝是两都制,南京有一套备用班子,只要皇帝南下,到了南京以后政府机构可以照常运作,而且当时南方还有相当多的兵力可堪调用,与李自成划江而治、甚至划淮而治都是很有可能的。

从后面南明的历史中就可以看出,清军消灭了李自成之后南下,南明尚有江北四镇、湖南何腾蛟、福建郑芝龙等兵力,再加上崇祯皇帝无可置疑的正统身份,南方军民必定跟随崇祯一起抗击以异族身份入侵的清兵。

而且,南下之后的崇祯还有一个优势,虽然说出来很多人要骂人,但是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南下之后崇祯虽然丢掉了北方的半壁江山,但是也是丢掉了一个沉重的包袱,西北与河南遭到流贼的破坏,山东则经常遭到满清的侵略,此时的北方已经是一个烂摊子了,全靠江南的财政支持,如果没有北方的拖累,崇祯完全可以凭借南方的经济和兵力,巩固长江或者淮河防线,而且李自成将会夹在崇祯和满清之间,南下之后的崇祯皇帝将会处在一个十分有利的位置,反而是李自成将要承受南北双方的压力。

如果,崇祯皇帝能够在1644年果断抛弃北方,将一举扭转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而且能够利用江南的经济构筑坚固的防线,再图恢复也未可知。

有人说,明朝276年“不割地,不赔款,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些品质能够做到固然好,但是也应该审时度势,崇祯皇帝是不割地,但是自己死后明朝的全部领土都成了满清的,这就是不割地?崇祯皇帝是死社稷了,但是留下的百姓呢?任由他们被异族欺凌?任由民族文化和传统遭到敌人的摧毁?难道这就是一个帝王应该做的吗?

崇祯皇帝不割地,却断送整个国家;死社稷,却使全民族衣冠沦丧。

在家隔离的这段时间你都看了些什么电影?

在家隔离期间非常无聊,找了许多冷门电影,都非常好看。现在大家大多数也都在隔离,有兴趣的可以选择一部来看。

第一部《牛仔裤的夏天1 2》

卡门、蒂比、莉娜和布丽姬是四个十五岁的美国少女,由于她们的妈妈一起参加孕妇韵律舞课程班,因此她们的缘分,像是打从娘胎起就注定了的。她们是在同一个夏末出生的,孩提时代常在一起玩耍,但从小学起,因为不在同一间学校,大家的生活只跟暑假息息相关。

16岁的夏天,四个亲如姐妹的好朋友将第一次面临分离,依依不舍的她们决定最后一次一起逛街。偶然的一个机会,在一家便宜的二手商店里,卡门买到了一条牛仔裤,瘦小的蒂比心不在焉地穿上了它,谁知效果好得令人难以置信。接下来,莉娜、布丽姬、卡门依次换上了这条牛仔裤,无论高矮胖瘦,谁穿上它都恰恰合适、完全贴身,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条魔法裤。

于是,啧啧称奇的四人决定将这条神奇的裤子作为分离的联系物,她们甚至还立下了“魔法裤公约”。在一个月里,每人穿它一周然后传给另一人,看它能带来什么样的际遇,就这样夏天开始了。

能找到这个电影,我觉得非常幸运。真的羡慕她们四个人的友情,没有时代姐妹花那样现实都市,感觉更像是一个世外桃源发生的一件件美丽的意外…觉得两部根本不够看[流泪][流泪]

第二部《遇见你之前》

《遇见你之前 》来自于小镇的年轻女孩小露应聘成为了一名看护,她所要照顾的对象,是一位名叫威尔的男子。

曾经家境优渥,热爱自由,喜欢到世界各地冒险,然而,一场可怕的车祸粉碎了他的脊椎,使他四肢瘫痪,这也就意味着,威尔漫长的下半生只能在轮椅上度过了。

就这样,她在误打误撞之中开始了和他的共同生活,但他很快就发现,她和之前的看护们截然不同,个性大大咧咧的她从来不会对自己的伤痛避而不谈,但正是这种直面惨淡的勇气给威尔带来了不一样的感觉。

在她的陪伴下,开始渐渐重新体味到了快乐的感觉,她的坚强亦让他开始认真思考起自己的未来。

这部电影我之前就看过,在疫情期间又重刷了一遍。我对他们的爱情感到惋惜,但同时,他们的爱情又显得那么的独特伟大。这部电影让我哭了两次,一次是男主要安乐死的时候,一次是女主同意男主离开她的时候……[流泪][流泪]

第三部《两小无猜》

当一个人问另一个人“敢不敢”的时候,另一个人必须说“敢”,这就是游戏的规则。

小男孩朱利安和小女孩苏菲的相遇即开始于这样一场孩童的闹剧,一个精美的铁盒子就是他们游戏的见证。说脏话,扰乱课堂,在校长室小便,内衣外穿,一个游戏两人一玩十多年,他们什么都敢,除了承认彼此相爱。

苏菲(玛丽昂·歌迪亚饰)提议两人分别十年,挑战的内容是朱利安(吉约姆·卡内饰)敢不敢伤害苏菲。恍惚十年逝去,朱利安找到苏菲,为了游戏的进行他决定另娶她人,邀请苏菲做伴娘。受到伤害的苏菲在朱利安的婚礼上抛出铁盒子“你敢悔婚么?”原本最最亲密的朋友相互伤害最深。

同样心痛的两个人相约再次分别十年。 十年里,朱利安拥有了一切,家庭、事业、朋友,只是没了苏菲宛如没了心,原来丧失激情的生活这般索然无味。 终于十年过去,“Love me, if you dare...”。

在镜头的最后 又盘旋回工地上 镶嵌在水泥地上的糖果盒子

这个很美的旋转木马的盒子 静默的见证着 水泥地下 凝固了的两个人的爱情

我看到他们 在高高的钢筋笼底 紧紧拥吻着 看着水泥浇铸下来

他们的身体被水泥淹没 他们在拥抱中窒息 宣告着 所有的游戏结束了

以后 再没有改变 没有背叛 没有任何的阻隔 只留下两个用生命去爱的人

在凝固了的水泥地下 开始他们幸福的新生活 永远不会再分开

这就是所谓的永恒么 爱 除了死亡 就没有别的方法可以铭记么

那一刻 我无法理解 他们那为什么要选择死 只有死才可以在一起么

在我还没想明白的时候 镜头转了 出现了两个老人

还是他们 他们在老人院里 仍在玩那个游戏 cape pas cape

看着年老的她 拿着那个糖果盒子 对他说:

“给你一个橘色的。你一个橘色的,我一个橘色的。你喜欢蓝色的么?因为只有一个蓝色的了,给你吧,因为。。。你很可爱”

也已经很年老的他突然站起来 给了她一个深深的吻 说:“我爱你。”

就这样看着他们 一时犯了迷糊 他们到底有没有死

只一秒钟 我知道这只是个假设 虽然我很喜欢他们玩这个游戏 玩到白发斑斑

我也希望 他们就这样携手到老 水泥地里 埋葬的只是一段曾经

可是 一路看来 其实 所有生的道路已然断死 所有的机会都已被两人在游戏中挥霍一空

敢与不敢之间 早已恍惚了爱与游戏的界限

童年的时候 只是他和她之间 叛逆的小游戏

他在司机不在时发动了校车 在校长办公室小便 她在课堂上讲粗口 开老师的玩笑

他勾引一个女生为了骗得她的耳环 她把内衣穿在外面去考试

他们还把姐姐的婚礼弄的一塌糊涂 把体育老师抽得晕头转向

这就是他们的游戏 赌 敢不敢

当她提出 你敢不敢 吻我的时候 我想 那是爱情来了

他们两个站在马路中间 站在路过的汽车顶上拥吻

很热烈的吻 却又是充满着疑虑的 这是爱情 还是游戏

游戏的时间变长了 很久很久 她赌 你永远不可能伤害到我 赌不赌

当他们再见面的时候 已是三四年后 浪漫的烛光晚餐 他拿出了戒指

她理所当然的以为是他的求爱 她的眼里满是激动的泪水 满餐馆的人沸腾着为他们祝福

我也以为就是这样了 他终于敢说出这份爱了 以为就可以这样地久天长了 这样啊 多好

一切却嘎然而止 他向她介绍她的未婚妻 他要她参加他的婚礼

我还记得他说 你说我不可能伤害到你 呵 还是那个游戏 耿耿于怀

婚礼上 她又丢出了那个有魔力的糖果盒 敢不敢说不愿意

她搞杂了那个婚礼 他愤怒的赌她不离开铁轨

即使火车呼啸而过 他也丝毫没想让她停止 离开铁轨

她扯下蒙在眼上的布 飞速的跳离了铁轨

我想 那一刻 她的心 是碎了 她赌 十年不要见面

十年不见 自此 她音讯全无 一个十年 没有联系的十年

在这十年中 他们不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 他们有了各自的家庭和各自的生活

他和她 是真的爱着对方 还是只是迷醉于一场游戏

十年过去了 十年的时光没有改变游戏的规则

她发出了邀请 他赴约 无论世界怎样变化 游戏始终如一

他终于发现 她是最爱 她终于体会 他是所有

可是为了证实这种领悟 彼此间承受了太多的伤害 使这份爱 沉重 无可沉载

游戏爱情 爱情游戏你 这也算公平

爱不仅仅是爱 还是彼此扶持着度过一段重要的人生

爱是把对方当作最重要的人 是一段真诚而珍贵的感情

我们不需要一段用水泥来封存的爱 即使它就此亘古不变

如果 爱 便应该搀扶着走完这一生 不论艰难困苦

看 那落落余辉下 两个老人 紧靠着坐着 所有的语言都不必说

某一刻来临 握着手 笑着一起死去 或许那才是爱情 幸福的极致 玫瑰色的人生

Des yeux qui font baiser les miens 他的双唇吻我的眼

Un rire qui se perd sur sa bouche 嘴边掠过他的笑影

Voila le portrait sans retouche 这就是他最初的形象

De l’homme auquel j’appartiens 这个男人,我属于他

Quand il me prend dans ses bras 当他拥我入怀

Je vois la vie en rose 我看见玫瑰色的人生

ll me dit des mots d’amour 他对我说爱的言语

Des mots de tous les jours 天天有说不完的情话

Et ca me fait quelque chose 这对我来说可不一般

ll est entre dans mon coeur 一股幸福的暖流

Une part de bonheur 流进我心扉

Dont je connais la cause 我清楚它来自何方

C’est lui pour moi 这就是你为了我

Moi pour lui 我为了你

Dans la vie 在生命长河里

ll me l’a dit,l’a jure 他对我这样说,这样起誓

Pour la vie 以他的生命

Des que je l’apercois 当我一想到这些

Alors je me sens en moi 我便感觉到体内

Mon coeur qui bat 心在跳跃

Des nuits d’amour plus finir 爱的夜永不终结

Un grand bonheur qui prend sa place 幸福悠长代替黑夜

Les ennuis,les chagrins trepassent 烦恼忧伤全部消失

Heureux,heureux a en mourir 幸福,幸福一生直到死[玫瑰]

推荐观看[玫瑰]

那么俄罗斯的背叛者都是什么下场?

2006年11月1日,俄罗斯前特工利特维年科叛逃6年后,在英国伦敦离奇中毒,23天后其葬礼在暴风雨中举行。利特维年科的临终遗言将矛头指向弗拉基米尔.普京,引发英俄口水战,但普京却表示没有兴趣暗杀利特维年科,因为他身在俄罗斯时就已经把该说的话都说完了。可普京真的会放过一个“大嘴巴”的叛国者吗?

克里姆林宫眼中的一根刺

说起利特维年科的履历并不复杂,1962年,利特维年科出生于前苏联沃罗涅什市,中学毕业就参军入伍了。1988年,利特维年科加入克格勃,随着苏联解体,转入由克格勃演化而来的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工作。

应该说利特维年科在35岁之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特工,可到了1997年利特维年科登上了特工生涯的巅峰,成为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核心部门“打击集团犯罪小组”成员,军衔是中校。

可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利特维年科放着大好前程不顾,竟曝光身份公开炮轰其上司,而他当时的上司就是时任俄罗斯联邦安全委员会主席普京。

1998年10月,利特维年科联合其他4人一起召开记者招待会,披露联邦安全局高层曾命令他们暗杀俄罗斯首富别列佐夫斯基。其他人都戴着头套掩盖身份,唯有利特维年科直面镜头丝毫不顾及身份暴露。

别列佐夫斯基是时任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的至交好友,他也是凭借这层关系成为俄罗斯只手遮天的人物,同时也为自己树敌不少。1994年,别列佐夫斯基的座驾梅塞德斯汽车在其公司总部外,遭汽车炸弹袭击,所幸别列佐夫斯基逃过此劫。当时利特维年科负责调查此案,所以别列佐夫斯基自此开始对这名小特工另眼相待。

也许别列佐夫斯基给利特维年科的好处不菲,所以利特维年科不惜牺牲自己的前程也要投桃报李。后来一起召开记者招待会的其他人都承认,此事是别列佐夫斯基幕后指使,只有利特维年科坚持己见,甚至在别列佐夫斯基成为普京打击寡头的主要目标时,还及时给别列佐夫斯基通风报信,使其顺利出逃英国。

随之利特维年科因违反特工规则被开除公职,后又因其与别列佐夫斯基的特殊关系,而被三天两头传讯,并以滥用职权罪先后2次入狱。虽说利特维年科最终都是无罪获释,但其日子并不好过。

所以当普京接替叶利钦执掌俄罗斯后,利特维年科趁着特别法庭还未吊销其护照之前,就转道土耳其与妻儿会和,又因寻求美国庇护未果,只得登上了前往英国伦敦的航班。

利特维年科来到英国后顺理成章投到了别列佐夫斯基麾下。他住在别列佐夫斯基名下的房子中,名义上是护卫别列佐夫斯基的安全,实则为别列佐夫斯基抨击普京的急先锋。

利特维年科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第一个叛逃西方的特工,可他并未选择深居简出低调行事,反而时常主动联络各路媒体披露各种“内幕”消息,甚至还在别列佐夫斯基的资助下,连续出版了几本书措辞犀利地攻击普京。

1999年,俄罗斯曾发生一连串住宅爆炸案,以致300余人无辜丧生,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把矛头指向车臣恐怖分子,促使俄军重返车臣。而利特维年科却在其著作中,指责这皆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策划的阴谋,以便寻找向车臣再度用兵的借口。

其实除了俄罗斯的那些异见者外,很少有人相信利特维年科的这些骇人言论,甚至英国的一些主流媒体,也不太轻易刊登利特维年科的言论。但利特维年科还是矢志不移地将反对普京进行到底,又开始向波兰《共和国报》披露,克格勃曾培训过基地组织的二号人物扎瓦赫里。

而利特维年科最后一次频繁出现在公众场合,是他想为俄罗斯女记者安娜.波利特科夫卡娅“申冤”。安娜与利特维年科同持反对派立场,以直言不讳批评普京的车臣政策而闻名。

2006年10月7日,安娜在莫斯科寓所遭到不明分子枪杀。安娜死后的第10天,利特维年科就在伦敦召开记者招待会,直言是普京杀了安娜。其实利特维年科当时并拿不出有力证据,但其声言要四处搜集证据将此事追查到底。

6年间,利特维年科一直致力于如何抨击普京,可想而知他与克里姆林宫的关系会闹得多僵。不过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此前倒是一直未对利特维年科采取什么动作,那么利特维年科是否会因安娜之事彻底惹恼俄罗斯而遭杀手呢?

前特工魂断英伦

11月1日这天上午,利特维年科曾与两波人会面,先在伦敦千禧旅馆松树酒吧与2名俄罗斯人卢戈沃伊和科夫通喝茶,而后又在一家日本寿司店与意大利安全专家斯卡拉梅拉一起吃饭。

当时利特维年科并未感觉出异样,直到晚饭时间才开始感觉腹痛难忍,并有恶心呕吐症状出现,遂被及时送到附近医院诊治。

刚开始医生认为这只不过是普通的食物中毒,可经过洗胃等多方治疗,利特维年科的病情不仅未见缓解,反而急剧恶化,不仅头发都掉光了,就连曾如运动员般健硕的身体都开始出现萎缩,看样子就像一个刚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现场回来的消防员。

11月17日,利特维年科被转送到伦敦的一家大学附属医院,医生初始判断他是铊中毒,而其体内铊含量有可能是人体承受分量的3倍以上。但利特维年科的病情依旧每况愈下,他无法进食,只能依靠静脉输液补充营养物质,而其体内的白细胞也开始消失殆尽。

无奈之下医生只能将利特维年科的尿样,送往英国核武器研究所检验。专家经检验在利特维年科的尿样中发现了大量放射性物质,但并非常见的辐射毒害物γ射线,而是不易被察觉的α射线。

一般来说γ射线能够穿透钢板甚至混凝土,而α射线却连一张纸或人的皮肤都穿不透,但是α射线进入人体血液循环,就能摧毁它所接触到的一切人体组织。

可以说这种临终前的滋味不好受,利特维年科在医生查出真实病因几小时后,在亲人的注视下痛苦地离开了人世。事后,英国警方进行尸检时,发现利特维年科体内含有10微克钋-210。简单说利特维年科致死原因,就是这半根眼睫毛重量的钋-210辐射出的α射线。

钋-210是由居里夫妇发现的一种毒性与放射性极强的稀有元素,其毒性比氰化物高出数倍,其致死量只需1微克就足够了,据估算大小不及1粒盐的钋-210,就能使一个体重70公斤的健康人死亡。

但是这种元素的提纯难度相当大,全世界每年也只能生产100克钋-210,据说1微克钋-210的黑市价格就高达2500万美元,可以说钋-210既罕见又价格昂贵,不是谁都能造出来,也不是谁都能买得起,只有几个拥有核反应堆的大国才能制造出钋-210。

那么向利特维年科投毒的人会是谁?投毒者手中的钋-210又从何而来呢?

遥远的真相

利特维年科一直拖到临终前头一天,也就是11月22日,才开始向英国警方讲述事发当天的一切过程,包括与谁见面,都吃过或喝过什么。

利特维年科起初怀疑最深的是斯卡拉梅拉。两人是多年的朋友,事发前一天,斯卡拉梅拉说其手中有一份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暗杀名单,其中就包括利特维年科,就想拿给利特维年科看看,于是两人约定在11月1日见面详谈。

谁料两人见面后,斯卡拉梅拉只带来一份打印出来的电子邮件,完全可以通过电脑传递,没有必要见面。而且当时斯卡拉梅拉表现得有些心神不宁,连点的东西都没吃,倒是利特维年科吃掉了自己点的那一份午餐。但斯卡拉梅拉面对利特维年科的质疑,坚决否认自己曾经投毒。

随后利特维年科又开始怀疑那2名俄罗斯人卢戈沃伊与科夫通。其中卢戈沃伊曾是克格勃前特工兼俄罗斯前总理盖达尔的保镖,不仅身份可疑,而且还拥有不着痕迹投毒的能力。

但卢戈沃伊声称利特维年科当日并没有吃喝什么东西,而科夫通也站出来声称,自己与利特维年科是大学同学,并不是什么陌生人,当日见面只是为第二天的商务会谈做准备。

利特维年科临终前,虽然为了回答英国警方的询问足足花费了16个小时,但他提供的证据仍缺乏足够的细节描述,甚至就连其为何与卢戈沃伊见面的理由都没说清楚,所以利特维年科死后,3位嫌疑人有关事发当日的真相各说各话,很难查证到底谁在说谎以混淆视听。

而就在利特维年科死后第二天,英国警方又抛出一份所谓的利特维年科的遗书。利特维年科在遗书中写到:“我想现在该就那位该对我现在情况负责的人说两三句,你能让我沉默,但你也要为此付出代价…”

简单说就是利特维年科认为,是普京命令联邦安全局特工对其下毒,不想让他再继续发出批评的声音。可想而知这份遗书很快就成为欧美众多媒体竞相报道的头版头条。

利特维年科的特殊身份以及经历,再有西方国家媒体素来喜欢渲染前苏联或俄罗斯情报机构无所不在的,并令人不寒而栗的高明暗杀方式,甚至就连利特维年科的密友亚历克斯.戈德法博都言之凿凿的坚信,只有俄罗斯联邦安全局才能做出这种事情。所有这些都让俄罗斯甚至普京本人第一时间成为众矢之的。

当然俄罗斯面对西方舆论一边倒的态势,也提出了自己的质疑。如果利特维年科的遗书真的是其本人在临终前所写,那为何不在他活着的时候公布呢?而且利特维年科死亡的时间非常微妙,当时正值普京在赫尔辛基出席欧俄峰会,遂俄罗斯认为此事件只不过是有人精心策划,旨在蓄意破坏俄罗斯以及普京声誉的工具而已。

其实欧美一些专业人士对于利特维年科的遗书,也并非没有质疑。首先这封遗书是用英文书写,而非俄文书写;其次这封遗书也未体现出以俄语为母语的语言特点,所以许多人认为利特维年科并非这封遗书的真正作者。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也许就像普京所说,利特维年科对于俄罗斯来说,似乎还不足以构成直接的严重威胁,那么俄罗斯有必要耗巨资,甚至不惜冒着被西方国家孤立的危险铲除一个叛逃特工吗?

而英国警方为证明导致利特维年科死亡的钋-210来自俄罗斯,又继续对卢戈沃伊等3名嫌疑人所有去过的地方进行勘察发现,无论是他们与利特维年科会面的场所,还是他们下榻的三家酒店,甚至他们乘坐的航班都发现了钋-210污染的痕迹,尤其在酒店的下水道中发现了大量钋-210附着在管壁上。

钋-210确实可以用衣服甚至两张纸来隔绝其辐射能力,但投毒者似乎并不了解有些设备可以检测出很微量的钋-210,所以他们一时疏忽被调查者追踪到了行迹。

俄罗斯当局虽承诺会对英国调查人员提供一切尽可能的帮助,但他们拒绝将卢戈沃伊与科夫通引渡到英国接受传讯。与此同时,俄罗斯原子能署长基里延科也公开声明,俄罗斯严格控制钋-210的输出量,每月只出口8克钋-210,而且进口方基本都是美国。言下之意就是世界上拥有钋-210的国家并非俄罗斯一个国家。

总之英国警方并未找到俄罗斯情报机构派人毒杀利特维年科的实锤证据,由此英国只能将此事高高举起,然后再轻轻放下,以致有关利特维年科死亡真相在民间出现了多个版本的说法。

有人说别列佐夫斯基为嫁祸俄罗斯,就指使人害死了利特维年科。也许有人质疑利特维年科不是别列佐夫斯基的心腹干将吗?其实利特维年科对于别列佐夫斯基来说,在关系到个人危亡时,也没有那么重要,更何况利特维年科还有可能掌握着大量于别列佐夫斯基不利的秘密。据说后来在别列佐夫斯基位于伦敦的办公室中搜出了钋-210。

也有人说利特维年科死于激烈的商业竞争,是被商业对手下毒害死的。还有更奇葩的说法是,利特维年科利用自身之死的“苦肉计”达到诋毁普京形象的目的。因为利特维年科叛逃英国后,曾从俄罗斯偷运了一批核原料到瑞士的苏黎世,所以利特维年科手中可能存有钋-210。

当然传播度最高的还有一种说法,就是2006年1月,英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4名间谍,将电子装置伪装成一块石头放在莫斯科的一处秘密街头地点,结果被俄罗斯反间谍人员抓了个现行。所以吃了哑巴亏的英国情报机构不肯善罢甘休,而利特维年科的死就成为他们手中复仇的一张好牌。

各种传闻甚嚣尘上,但没有一种传闻有足够令所有人都信服的证据,以致利特维年科死亡真相一直未浮出水面。

可是2014年,乌克兰危机爆发后,英国又宣布重新调查利特维年科事件,并在调查报告中称,俄罗斯派两名特工杀死利特维年科,很可能得到了时任俄联邦安全局局长帕特鲁舍夫的指示,并且很可能获得了普京的批准。

俄罗斯方面再次否认了英国的指控,并认为这就是英国的一种挑衅行为。与此同时普京不仅依旧拒绝引渡卢戈沃伊到英国,甚至还提拔卢戈沃伊成为俄罗斯杜马议员。这又意味着什么呢?

所有的调查又没有了下文,也许利特维年科身处大国博弈漩涡只是小小一枚棋子,其死亡真相可能将是永远的谜。

结语

纵观利特维年科死亡的各种传闻,归根到底还是与俄罗斯关系大。这不仅仅因为普京曾多次公开表示叛国者的结局就是去见上帝,原谅背叛者是上帝的事情,而他的任务就是负责送背叛者去见上帝。更因为苏联或俄罗斯长期以来的海外追杀传统早已根深蒂固。

其实早在1927年,斯大林就曾口授过命令,对那些拒绝回苏联的违法人员,将采取严厉惩罚,一是没收被告全部财产,二是在确定其身份后24小时内予以消灭。所以无论是苏联时期的克格勃,还是俄罗斯联邦安全局,对于叛逃的异己分子都采用过这种“追杀机制”。

而毒药因其方便快捷,就成为俄罗斯特工们执行任务的首选。譬如曾造成300余名俄罗斯情报人员身份暴露的谢尔盖.斯科里帕克,虽然成功携妻带子叛逃至英国,但其生活并未能高枕无忧,不仅其夫人与儿子先后因车祸离奇死亡,而且他与女儿也因“诺维乔克”中毒,差点儿命丧黄泉,幸得抢救及时才得以活下来。

其实背叛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是无法原谅的,只不过俄罗斯对待叛国者的手段更严厉罢了。所以叛国者的下场都不会太好,譬如利特维年科叛逃英国6年,刚刚取得英国国籍不足2个月就离奇死亡,是怨他一时疏忽大意?还是怨英国保护不利?

如果说利特维年科之死不是俄罗斯特工出手,而是英国报复俄罗斯的棋子,那么利特维年科更悲哀,这足以说明一个连自己的祖国都背叛的人,无论到那个国家都不会得到真正的尊重,当叛国者没有利用价值的那一刻,很可能会被抛到一边,甚至还会被当作博弈的棋子,以榨取最后那点儿残存的价值。

利特维年科之死掀起了一场暴风雨,但无论其死亡真相如何,应该都是其咎由自取,也许这就是一个叛国者的宿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