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点手痒,总想着捣鼓捣鼓我的万智牌。之前一直玩那几套老家伙,有点腻歪,就想着干脆自己动手,从头弄一套新的牌库出来玩玩。
构思阶段:想玩点
一开始真没啥头绪。就翻箱倒柜把我那些散卡都扒拉出来,堆一桌子。看着花花绿绿的卡牌,我就琢磨,是搞个快攻,还是慢悠悠的控制?以前刚接触那会儿,买过一个啥“起始者套装”,里面好像就有套黑不溜秋的,玩起来感觉挺阴险,有点意思。这回我就想,要不还搞个沾点黑色的?
想半天,决定搞个黑红思路的。为简单直接,又能烧又能杀,生物质量感觉也还行。就这么定,方向是黑红中速,打起来应该挺爽快。
动手组牌:翻箱倒柜找卡
定方向就好办。第一步,找核心组件。 我开始扒拉那些黑色和红色的牌。先把我觉得肯定要放的,比如某些特别好用的生物、去除咒语给挑出来。像那种能直接干掉对面大怪的牌,得多来几张,不然对面站个大哥我就傻眼。
然后就是围绕这些核心牌,补充其他的曲线生物。得考虑法力曲线,不能一堆高费牌卡手里出不去,也不能全是小不点没后劲。我就按费用,从低到高,一点点把生物给捋顺,尽量让每个回合都有事干。
- 低费:放点能早期站场或者有点干扰能力的小东西。
- 中费:这部分是主力,放些战斗力强或者有特殊异能的生物。
- 高费:少放点,得是那种能一锤定音或者力挽狂澜的大家伙。
除生物,还得配点别的。过牌的手段得有?不然手牌打光就只能干瞪眼。还有就是功能性的牌,比如能破坏对面神器的,或者能清场的,看情况加个一两张备用。
调配法术力:地牌是关键
牌差不多选四十来张,接下来就是老大难问题:配地牌。黑红两种颜色,那肯定得多找点双色地。我把我有的能产生黑色或者红色的地都翻出来,什么“血腥墓穴”、“恶兆通道”之类的,有啥用
双色地配多少?基础地又各放多少?这个得算算。我数数牌库里两种颜色牌的数量和费用,大概估摸着配比。总地数嘛一般经验是二十三四张左右,看卡组速度和曲线。我先按二十四张配,不行后面再调。
初步成型与调整
好,地牌也塞进去,整整六十张牌,一套牌库的雏形算是出来。但这还没完,组好不等于好用。
我先把牌库洗几遍,自己模拟起手,看看头几回合顺不顺。试几次,感觉还行,但有时候会觉得某个费用的牌有点多,或者起手一手法术没生物下。这就是要调整的地方。
我就开始微调。把几张感觉不太给力的牌拿出来,换上别的试试。比如,感觉去除不够,就多加一张;感觉生物容易被解光,就加点能赚卡差或者难处理的生物。这个过程挺磨人的,得反复尝试。
实战测试(自娱自乐)
调整几轮之后,感觉顺畅多。下一步就是实战检验。 可惜最近没啥牌友在身边,我就只能自己跟自己打,左右互搏,模拟一下真实对局。虽然有点傻,但也能发现一些问题。
比如,我发现打着打着,某个组合技很难凑出来,或者某张牌在大多数对局里都卡在手里。那就得考虑是不是要换掉它,或者减少它的数量。
我还特意想象一下可能遇到的对手类型,比如快攻、控制,想想我的牌库能不能应付。针对性地调整几张牌,比如在备牌里放点专门克制快攻或者控制的牌。
最终定稿(暂时)
就这么来来回回折腾好几天,反复调整、模拟、再调整。现在这套黑红牌库总算是让我自己比较满意。虽然不一定是啥顶级强度,肯定比不上那些专门打比赛的构筑,但整个过程都是自己动手搞出来的,玩起来感觉特别踏实,也挺有乐趣。
下一步?等有机会找朋友实际打几局看看效果,到时候估计还得继续调整。玩万智牌嘛组牌和调牌的过程,本身就挺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