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琢磨一个事儿,就是我自己在生活中慢慢摸索出来的“三个言”。这也不是啥高深理论,就是自个儿的一些体会,跟大家唠唠。
第一个言:少说点,多做点
年轻那会儿,我特别爱表现。开会第一个发言,抢着接话,生怕别人不知道我懂得多。总觉得话说得越多,越显得自己能耐。结果?有好几次,话说太满,牛吹出去,事儿没办成,特尴尬。有一次接个项目,觉得挺简单,在老板面前拍胸脯保证一周搞定。结果,中间遇到好几个没想到的坎儿,拖快一个月,差点黄。那段时间,真是脸上无光,见着老板都绕道走。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学着闭嘴。不是不说,而是想好再说,没把握的不说,没做到的不说。先去干,干出点名堂来,或者遇到实实在在的问题,再开口。我发现,这样一来,自己心里踏实多,别人也觉得你靠谱。话少,但分量重。
第二个言:欲望小点,知足常乐点
刚工作那阵子,看着别人换新手机、买新车,心里那个羡慕。总觉得钱越多越东西越贵越有面子。拼命加班,想挣大钱,结果身体累垮不说,心里也越来越焦虑,总觉得这也不够,那也不行。
后来有段时间,家里出点事,经济上挺紧张的。那段时间,真是啥贵的都不敢想,就琢磨着怎么把手头这点钱用怎么把日子过下去。说来也怪,等那阵子过去,我发现自己好像没以前那么想要这要那。够吃够穿,家人平平安安,偶尔能有点小爱就觉得挺好。
现在我明白,欲望这玩意儿,你越追,它跑得越快。不如放慢点脚步,看看自己已经拥有的。少点攀比,少点瞎想,心里反而轻松、满足多。不是说不努力,而是心态要放平,别被欲望牵着鼻子走。
第三个言:说话稳点,做事沉点
这个跟第一个有点像,但更侧重于心态。以前遇到点事就容易咋咋呼呼,特别是遇到不顺心的,或者跟人意见不一样的时候,火气噌就上来,说话不过脑子,冲动得很。有时候话说出口,冷静下来一想,刚才太冲动,话说重,或者考虑不周全。
我开始有意识地控制自己。遇到事先不急着表态,先听听别人怎么说,自己心里多转几个弯。就算不同意,也尽量平和地说出自己的看法,对事不对人。做事,也尽量稳当点,考虑周全点,别毛毛躁躁的。就像开车,开得快不一定技术开得稳才安全。
现在感觉自己稳重不少,虽然离“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还差得远,但至少不会轻易被情绪左右。处理事情,跟人打交道,都顺畅多。心里也更踏实,不会因为一时冲动后悔半天。
这“三个言”——少说多做、少欲知足、言稳行沉,就是我这几年磕磕绊绊总结出来的一点心得。也不是啥金科玉律,就是自己觉得挺受用的一个实践过程。还在慢慢学,慢慢做,希望能越来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