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这几天刚搞定的“绿龙攻略”,可不是啥游戏哈,是我们公司内部一个项目的代号,叫它绿龙是因为这项目问题多,难啃,啃下来收益也高,就像游戏里的绿龙一样。
起初:摸清底细
一开始接到这个“绿龙项目”,我心里也是有点打鼓的。听说是之前几拨人马都折戟沉沙。所以我没急着上手,先花两天时间把整个项目的背景、代码、文档全盘摸一遍。这就像玩游戏前先看攻略,解绿龙的技能和弱点一样。重点看之前的失败记录,总结一下,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几个方面:
- 代码老旧,可读性差,改动风险高。
- 业务逻辑复杂,文档缺失,很多地方只能靠猜。
- 依赖关系混乱,牵一发而动全身。
第一步:搭好脚手架
知道问题所在,就开始着手解决。我决定先从最核心的模块入手,把它重构出来,作为一个独立的“脚手架”。这就像打绿龙之前,先清理掉周围的小怪一样,避免被干扰。具体的操作是:
- 先把核心模块的代码抽离出来,放到一个新的代码仓库里。
- 然后用新的技术栈(我们选的是SpringBoot)重写这个模块。
- 接着写一堆单元测试和集成测试,确保重写后的模块功能正确。
第二步:啃硬骨头
“脚手架”搭好之后,就开始啃最难啃的“硬骨头”,也就是那些业务逻辑最复杂、文档又缺失的部分。这部分真的把我搞得头大,很多时候只能对着代码一点一点地debug,然后结合之前的业务数据和用户反馈,去猜测代码的意图。为搞清楚这些逻辑,我做下面几件事:
- 找之前参与过这个项目的同事,请教他们一些历史背景和设计思路。
- 用debug工具一步步跟踪代码的执行过程,搞清楚每个变量的变化和函数的调用关系。
- 针对一些关键的业务流程,写一些模拟数据和测试用例,验证我的理解是否正确。
第三步:各个击破
搞清楚业务逻辑之后,就是要把它们一个个地实现出来。我把整个项目拆成若干个小的任务,然后按照优先级一个个地完成。这就像打绿龙的时候,先集中火力攻击它的一个弱点,然后再攻击另一个弱点一样。具体的操作是:
- 先完成那些最紧急、最重要,同时风险也比较低的任务。
- 然后完成那些不那么紧急,但风险比较高的任务。
- 完成那些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任务。
第四步:小心验证
每完成一个任务,我都会进行充分的测试,确保没有引入新的bug。这就像打完绿龙的一个阶段,要检查一下自己的状态,看看有没有受伤,有没有需要补充的道具。具体的操作是:
- 先进行单元测试,确保每个函数和类的功能正确。
- 然后进行集成测试,确保各个模块之间的协作正常。
- 进行系统测试,模拟真实的用户场景,验证整个系统的功能和性能。
上线,观察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把整个“绿龙项目”给搞定。上线之后,我还密切关注系统的运行情况,及时处理各种异常和问题。这就像打完绿龙之后,要捡一下掉落的装备,看看有没有什么惊喜。目前来看,系统运行稳定,性能也得到很大的提升,之前的那些问题也基本得到解决。
总结一下
这回“绿龙攻略”的实践,让我体会到,面对复杂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冷静和耐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去解决。要像玩游戏一样,先解敌人的底细,然后制定合理的策略,才能取得胜利。
这回实践也让我学到很多新的技术和方法,比如如何进行代码重构、如何编写测试用例、如何进行性能优化等等。这些经验对于我以后的工作都有很大的帮助。
希望我的分享对大家有所帮助!